第126章 改元大中

當然也有人暗地裡散佈一些傳言,說當今於監國這麼做,可以說冒了天下之大不韙,爲了老百姓得罪了大量有權有勢以及有錢之人,這些人時時刻刻的都想要反撲,將當今的於監國置於死地,重新把這些新政收回,重新把各種沉重的負擔再次加在這些老百姓的頭上。

所以很多老百姓對此也深感憂慮,認爲這天下雖然目前是於監國當權,但是畢竟還是朱家的天下,有朝一日萬一監國大人失勢的話,那麼會不會也導致他們剛剛纔享受了不久的這些新政,重新被朝廷官府收回,讓他們回到以前那種民不聊生,被官府欺壓,被權貴勳戚們壓榨的時代。

現如今當他們聽聞說當今聖上崇禎皇帝,下了罪己詔,並且要禪位給當今的於監國,不少百姓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說實在的普通的老百姓對於大明王朝並無多少留戀抑或是忠誠可言。

朱家的皇帝當權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這麼多年來大明的朝廷,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只是一些無盡的災難,**的官場,各種加派加餉,無窮無盡的勒逼,多少普通百姓被官府朝廷逼迫的家破人亡,多少人不得不賣兒賣女,甚至於遭災之後,爲了活命,易子而食,輾轉溝壑之間,卻無人問津。

所以這纔會在前十幾年間,流民軍縱橫中原數省,一呼百應從者無數,流民軍大有星火燎原,要翻天的架勢,豈不是正因爲大明王朝不足持,所以才官-逼-民-反的嗎?

現在好不容易纔有個好官於孝天於監國執掌了朝政,推出了一項又一項的新政,把壓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的沉重負擔一件件的拿去,強力整治官場吏治,抓殺了大批爲禍地方的官吏,還懲治了不少在地方爲禍的士紳大戶,還天下百姓了個朗朗乾坤。

現在當朝的崇禎皇帝,終於也算是個明白人,肯把皇位禪位給當今的監國大人,這對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了,監國大人繼位登臨天下,那麼以後就不存在失勢之說了,那麼以後也就不必擔心,他們剛剛享受了沒兩年的這種太平日子,隨時朝不保夕,各種惠及他們的新政,會被重新收回了。

所以許多對此事支持的百姓,聞訊之後立即奔走相告,額手相慶,並且湊錢去買一掛鞭炮,點放起來,高興的如同過年一般。

這就造成了民間的兩極分化,民間處於社會高層的人士,對於此事大多數持反對的態度,認爲當今聖上禪位給於孝天,肯定是受其所迫,不得不禪位給他,於孝天這是在公開謀權篡位,謀取大明天下,乃是大大的奸臣,奸佞中的奸佞,應該天下人共討之,人人得而誅之纔對。

而另一部分人則屬於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卻持着對此支持的態度,覺得這是對他們來說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這天下有德者居之,現如今的監國大人正是這種有德者,他給天下百姓帶來了無數福祉,當有登臨天下的德行,自然萬心歸一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於朝中官員們對於這件事的反應,就比較爲妙了,雖然現如今朝廷官員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算是以前留下任事的官吏,對於於孝天如此玩弄朝權於股上暗地裡大爲不滿,但是卻不敢當着外人的面說出來,充其量躲在被窩裡面發一發牢騷。

現如今久未露面的崇禎帝突然間下詔,昭告天下要禪位給於孝天,這就代表着大明時代的終結,對於他們來說算不上利好的事情,於孝天的脾性他們現在都領教過了,做事剛愎自用,從來不講情面,一意孤行,靠着武力強行推行他提出的各種新政,完全不顧及官員們以及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的感受,奉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強力手腕,讓他登基稱皇,那麼以後在他手下辦事,恐怕日子就更難過了。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這些官員們聞訊之後,立即文武百官一起跑去找於孝天勸進,一個個表現的都無比的熱忱,力勸於孝天接受當今崇禎帝的禪位,並且有人還洋洋灑灑的寫了文章,引經據典的稱這件事乃是順應天下的好事,阿諛奉承的嘴臉昭然若揭。

於孝天回京之後,很委婉的婉拒了一番,然後裝作在百官勸進之前,不得不順應民心,最終答應了下來,如此惺惺作態,連他自己都覺得想要乾嘔一下。

於孝天暗自腹誹,這事兒明擺着就是他一手操縱,現如今還要裝成一副無辜的樣子,惺惺作態的表示不能接受,這樣做人也太有點失敗了,其實老子早就想要當這個皇帝了。

之所以老子要當皇帝,倒不是老子很在乎這個皇帝,而是隻有當了皇帝之後,才能辦事更理所當然一些,完全不必像現在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把持着朝政,做事總是彆彆扭扭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很清楚那些被他得罪到死的以前的既得伊利集團,雖然目前在他的強力壓制之下,一個個偃旗息鼓暫時沒有再蹦出來與它正面爲敵,但是他很清楚這些傢伙所擁有的能量之大。

現在他把持着朝政,掌握着天下最精銳的兵馬,擁有着強大的軍事後盾,但是以後呢?特別是他百年之後怎麼辦?他這一帶可以掌控朝政,但是可以保證下一代還掌控着朝政嗎?

到時候一旦他有朝一日駕鶴西去,找閻王爺報到下棋去了,那麼會不會在他死後,他現在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那些以前的既得利益集團,肯定要做出反撲,一旦要是讓這幫傢伙重掌大權的話,那麼他於孝天的子孫後代,恐怕就要受到最恐怖的清洗。

所以就算是爲了他的子孫後代,這天下他也要拿在自己手裡面,哪怕是他以後實行民主虛君制度,這要給後世子孫們留下一筆遺產,他倒不想讓後世子孫都永遠像以前朱家的後裔們那樣,躺在祖上的功勞簿上,作威作福,奴役天下百姓,去充當社會蛀蟲。

他的子孫除了繼承皇位之外,每個人必須要作爲一個平民,去自己給自己討生活,而不能躺在他這個老子的功勞簿上,以後永遠享受下去,那樣的話他們可以享受一時,但是卻遲早也會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有朝一日遭到新來者的清洗,到那時候他的後世子孫後代,恐怕就沒機會像現在的朱家子孫們,受到他如此溫和的對待了。

雖然他強行從這些皇親國戚手中,奪走了他們很多既得利益,但是起碼他沒有祭出屠刀,將他們斬盡殺絕,而是留給了他們可以體面活下去的權力。

但是一旦要是讓這幫原來的既得利益者們復辟的話,那麼他於孝天的子孫後代恐怕就當真要遭了秧了,到時候他留下的這些根苗,能不能存於世間,恐怕都是未知數。

這也是於孝天之所以要逼迫崇禎退位,禪位給他的一個原因之一,總而言之這大明天下,他是要定了。

雖然他很清楚這麼做,未來數年之中,肯定還會招致天下各處起一些亂子,很多大明舊臣或者是受到了他當政影響到了利益的傢伙們肯定不肯甘心坐以待斃,會搞出很多幺蛾子,想方設法的打着光復大明的僞旗號,來造他的反。

但是隻要他能繼續掌控這個天下,那麼就不怕這些人跳將出來,總而言之爲了推行他的政策,實現他的理想,這些人什麼時候跳出來,他就什麼時候拍死他們,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他帶着中華民族走向稱霸世界的腳步,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所能帶給華夏子孫的最大的福祉,絕不容心慈手軟或者面子的問題,就阻礙了他的理想的實現。

於是就這麼在京師之中,隨後君臣之間上演了一場禪位於婉拒,接着繼續禪位,繼續婉拒的鬧劇之後,於孝天終於最終答應了下來,把繼位登基的時間,改在了正月二十,這樣做也不算太倉促。

既然於孝天接受了崇禎的禪位,那麼就要另立國號,還有改元的問題,於孝天力排衆議,最終確定改國號爲中。

於孝天認爲,中字有和四方之意,同時也代表了中國曆朝歷代,特指了中華民族,所以改國號爲中,也就正了中國的國名,以後華夏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稱之爲大中,開創一個以中國爲天地之間最強的歷史。

所以於孝天最終確定改國號爲中,而改元嘛,就採納了現在已經位列朝班之中,在吏部當禮部侍郎的林易陽的意見,以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這句話之中的承天二字,改元承天,從崇禎十六年起,於孝天繼位,便改元爲承天元年。

至於對於退位讓賢的崇禎帝,於孝天和衆臣商議之後,決定冊封崇禎爲王,繼續以他登基稱帝之前的信王爲他的封號,退位之後,信王將移出京師,遷往福建的泉州,在那裡爲崇禎另建一座王府,由大中朝廷爲其奉養終身,其膝下之子,也可以世襲罔替,承接他的王位。

第218章 褚彩老的鎮寨之寶第86章 硬茬子第35章 決戰6第277章 內行看門道第113章 強攻炮臺島第197章 日本海反圍剿戰第159章 孫撫臺第24章 小黃島第200章 挖坑第83章 試探第248章 送給褚彩老的大禮第71章 米涅彈第137章 收復熱蘭遮城第84章 再會南竿塘第159章 士官第99章 戰爭機器第239章 圖窮匕見第44章 潛入第9章 崇武所第132章 險象環生第10章 要錢不要命第121章 利器第214章 排場第150章 以夷制盜2第105章 石油第34章 意外發現第28章 痛打落水狗第142章 大賺一筆第136章 豈有此理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1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6章 呂宋行省第53章 舵把子第88章 再赴大練島第158章 變態的守糧奴第162章 笑話第116章 敗露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38章 骨肉第1章 坐地分贓第52章 膛線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26章 決一死戰第33章 怒海狂濤第179章 大舉來襲第309章 新丁第66章 等什麼第121章 試航第197章 鴻門宴第49章 齊人之福第74章 意外收穫第8章 登陸大沽口第34章 黃雀在後4第101章 奪舷第44章 參謀部第56章 第一次實地偵察第262章 戰爭紅利第271章 相談甚歡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28章 肅清戰場第136章 牽制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140章 內訌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115章 叛軍請降第266章 悲催的失敗者第47章 巡視生意第149章 決死一搏2第35章 拔腿跑路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135章 轉戰應援第96章 出征第6章 引線第105章 來也無往非禮也第221章 褚彩老的應對之策第84章 天下大勢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86章 直抵死人洞第26章 試炮2第54章 新營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86章 我自己去拿第198章 全殲第299章 意外收穫第112章 踐諾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87章 西班牙人的覬覦第190章 盤點1第191章 有限反擊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75章 解困之道第11章 合作意向第77章 偷襲奪炮第104章 獸醫救護兵第280章 販奴第143章 叛軍水師來襲第122章 炮銃齊發第54章 玻璃第148章 熊文燦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