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信不信由你

聽聞這樣大的、駭人聽聞的、說不定要讓自己喝一壺的事故,方大欽差哪裡還能在公館坐得住?他連忙吩咐下去,擺駕前往姑蘇驛親自查看。

現場無人敢動,方應物站在屋門,就看到一具屍身吊在房樑上。一陣寒風吹進去,屍身便小幅度的晃晃悠悠。

方應物叫左右上前,將那屍身放下來,方應物仔細看了幾眼,確實是王敬王公公沒錯。

如此方大欽差便臉色鐵青,站在門邊有足足有一刻鐘一言不發,一動不動。

這次真是開了一個先例啊!雖然說鬥爭就是成王敗寇,王公公本身又是作惡多端、敲骨吸髓的人,死就死了,也沒什麼可同情的。

方應物很明白,王公公的死絕對不是沒影響的,肯定會讓自己坐蠟!王公公在無計可施、走投無路時,用這條命來拖自己下水!

一個天子直接派出來辦事的欽差太監,被另一個大臣逼死,那這個大臣怎樣才能避免天子的怒火?

關鍵是,自己想撇清也很難撇清,因爲自己剛剛上了奏疏,裡面有激烈彈劾王敬的內容。有心人肯定會將王敬之死與自己聯想起來罷?

這王敬怎麼就會想到要自盡?方應物無法預料更不能理解,只能對方應石苦笑道:“人人都說天上風雲莫測,今日方知人性比天意還要複雜,更加不可測!”

此後方應物又將在身邊隱藏了幾個月、最近才現身的東廠太監呂忠叫來了。

呂太監看了看王敬的屍身,同樣震驚非常。

本來他這次南下只是抱着打醬油的心思,頂頭上司廠公汪直早吩咐過,盡力配合方應物行事即可,別的閒雜事不要管,所以他又何苦做惡人?

誰能想到竟然遇見這樣的案子,這可真是棘手了!不但方應物要給出一個交待,他們東廠密探若不來還好,既然在此出現。那同樣也要給出一個說法。

不過看着王敬死不能瞑目的僵直面容,呂太監未免生出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覺,忍不住神情黯淡的長長的嘆口氣,對方應物道:

“太監這行當要向上走。那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但卻又被你徹底堵死了,他不死又如何?吾輩不像你們文臣,輸了真就是生不如死,其中兇險不足爲外人道也!

爲得到這個肥美差事,想必王敬在京中也結下了仇家,若真一無所獲的落魄回京,他下場同樣悽慘,也許還不如死在這裡!”

嫌這裡晦氣,方應物走出了內院。看着外邊人來人往一如往常,忍不住胡思亂想了一會兒。

消息尚還保密,沒有傳開,外面人還不知道王敬已經自縊身亡。但方應物估計,這消息遲早要泄露出去。不知道江南人民聽到了會有什麼反應?

想到此處,方大欽差彷彿看到了無數民衆敲鑼打鼓,簇擁着一副牌匾送到欽差公館,上書四個大字“爲民除害”。

禍害地方的太監掛掉,百姓確實要普大喜奔了,可是他方應物擔得起“爲民除害”這四個字麼?又敢擔得起麼?死者不是土豪劣紳,而是欽差太監。

呂太監也跟着出來。站在方應物身邊,想聽聽方應物怎麼說。不過方應物憋了半天,最後只是說:“現在只將死訊報與京城,其他的詳情再說。”

呂忠恍然的點點頭,這倒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其實換種說法就是投石問路。

面對這樣前所未有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京城那邊會有什麼反應;況且方應物大半年不在京師,不很清楚最近的風頭動向。

所以方應物打算先簡簡單單的報一次死訊,別的什麼也不多說,藉此看看京城方面到底如何反應。

然後再根據京城方面的動靜,有目的性的斟酌自己的措詞。再上報一次“詳情”。

從姑蘇驛回了公館,方應物再次提筆寫了一封奏疏,除去修飾性的前綴後綴外,主要內容只寫了一句話,“欽差採辦太監王敬自盡身亡”。

呂太監也覺得這個法子穩妥,回去後寫密報給東廠衙門,也只簡單寫了“王敬自盡、詳情待查”。

卻說在數千裡之外的京城,因爲臨近年底,節日的氣氛漸漸地濃厚起來。

朝廷諸君以及衙門中人也都習慣性的放鬆下來,雖然距離假期還有大概一個月,但不妨礙他們享受這一年到頭最輕鬆的時間段。

雖然去年出了大問題,導致朝廷諸君的春節根本就沒有過好,但總不會年年都有天變罷?

正在此時,趕赴江南督糧的欽差方應物的奏疏送到了朝廷,帶來了“增收百萬”這種喜訊,更是爲年底添加了幾分歡快吉祥。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廣而傳之的好消息,至少明年朝廷官員的足額俸祿有着落了。

在方應物的奏疏裡,還激烈的彈劾了一番採辦太監王敬,這也很正常。

誰都知道採辦太監到了地方必然如狼似虎,方應物這種清流遇上了,不猛烈彈劾才叫奇怪。

不過才隔了一天,又有江南督糧欽差方應物的奏疏到了,本來夾雜在一堆奏疏裡並不起眼,但內容確實在勁爆——欽差採辦太監王敬投繯自盡了!

親眼看到奏疏,通政司官員懵了;消息傳出去,六部科道懵了;奏疏送到宮中,閣老、司禮監太監懵了。

這是大明朝從來未有之稀罕事,衆人都懵的不知道該有什麼反應纔對。

一個欽差太監,在地方上幾乎是完全不受制約的,說是爲所欲爲也不爲過,怎麼會抑鬱到自殺?就算辦差不順利,也不至於如此輕生,必然有什麼另外的緣故。

如果單純只有這麼一封報告王敬自縊的奏疏,衆人也許不會聯想太多。

但是前一天欽差大臣方應物剛剛猛烈抨擊過王敬,隔了一天王敬便上吊自殺。要說其中沒有因果聯繫,只有三歲小孩子纔會信......

難道說,方應物能強到逼得欽差太監走投無路不想活了?這個猜測實在匪夷所思,如果主角換成別人,主流輿情不一定相信。

但若是方應物,很多人就有點信了,那可是嫉惡如仇、手段強硬的方青天。

所以大多數人的看法是——信不信由你,肯定是方應物乾的。

ps:

這章補給爆照的,今天另外還有1-2章!。

第112章 曙光第479章 故人來第764章 不成熟?第435章 黑暗時代(上)第536章 王命旗牌的威力(上)第613章 虎落平陽第378章 新官上任第281章 糊塗賬第197章 年輕人要有勇有謀第195章 消失的方應物第723章 總有一種力量第264章 任重道遠......(下)第196章 時間差第715章 天意人心第292章 你辦事我放心第247章 三場已畢第160章 歪了歪了第509章 高處不勝寒第647章 借刀殺人第589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114章 翰林五諫第13章 父業子當承(上)第684章 流言蜚語第662章 人才難得(中)第407章 驚聲尖叫第136章 金子總會發光第337章 風雨欲來第1章 我不是來種地的!第368章 半日翰林(上)第556章 才子的命運第777章 這次我親自來!第108章 漩渦第265章 爲父只能幫你到這裡了第372章 上任之前第34章 最後還是......第225章 一鳴驚人第450章 果然跳出來了第311章 哪路神仙?第755章 夜審(下)第578章 事有反常......第625章 嚴峻的形勢(下)第310章 乾點事真難第603章 不是小角色第668章 躺而論道第140章 霸氣的來頭第112章 曙光第575章 難成大器第632章 伏闕(下)第631章 伏闕(上)第142章 誣陷?第227章 不是意氣第624章 嚴峻的形勢(上)第156章 口才太好的下場第360章 廷審(下)第295章 我家老爺說了第100章 二把刀的邪氣第528章 一夜緣分第159章 還是你比較擅長應付第475章 鬼上身了?第541章 財貨動人心第799章 都付笑談中第275章 謎底第798章 一個傳奇第702章 人名樹影第347章 你在想什麼第704章 失控了(上)第484章 大數據之法!第391章 宮門舌戰第791章 一箭四雕第163章 冬至大朝喜事第711章 心理對抗(上)第362章 真相大白(下)第748章 疑雲第439章 牆頭草(下)第342章 鎮撫司(上)第483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189章 生猛的檢舉第310章 乾點事真難第388章 君子一言第469章 狠角色第790章 宰相肚量第451章 狀元與臉皮第690章 小三和原配第237章 僞君子與真漢子第255章 莫欺少年窮!第430章 蓄勢待發第21章 引蛇出洞第194章 日後走着瞧第489章 文選司的死局第688章 納頭便拜第386章 報國寺(下)第787章 正房小三第330章 來得正好!第269章 想低調也難第544章 四條法令第522章 還差得遠!第377章 天下第一知縣第501章 故地重遊(上)第762章 與你無關第474章 天威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