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兩裡地麼,終於要來了......採辦太監王敬闔目端坐在大堂上,耳朵裡彷彿已經聽見了鼓譟喧譁的聲音。
沒過多久,王敬突然睜開了眼睛,從座位上起身,邁步走出了大堂。王臣見義父出去,忙不迭的也站了起來,跟着到外面去了。
“乾爹出來作甚?”王臣忍不住問道。
王敬掃視着嚴陣以待的手下爪牙和官軍,口中答道:“我就在這裡親眼督促!”
因爲他剛纔他突然想到,對方那邊都是熱血沸騰、士氣高昂、自詡正義的民衆,而自己這邊的軍心士氣肯定不如對方。
一旦接觸上,保不齊就有什麼莫名其妙的事故發生,一觸即潰也不是沒可能。所以王敬坐在堂中不放心了,出於謹慎小心,便親自出來督戰。
在初秋颯颯風中,王敬筆挺的站在庭院中,像一根銳利的長槍戳在地面上。他用最威嚴的目光來回巡視每一處角落,壓得每一個人大氣不敢喘一口,打起全副精神緊盯着外面,等待着對手的道來。
全蘇州城裡,密切關注事態動向的不止姑蘇驛。在府衙中,李知府同樣掌握着方應物及其隊伍的一舉一動。
府城中發生如此之大的風雲動盪事情,兩邊的亂民加衛所軍士,起碼有數千人裹了進來,他這知府身爲最高地方官,怎可能不保持關注?
雖然那兩邊都是欽差,他這個知府全都管不了,但不代表着不能看熱鬧。不代表着沒機會當蚌鶴相爭故事裡的漁翁。
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那就必須要靠他這個知府來善後和收拾殘局;
其次好的結果。是方應物被採辦太監打敗,他這個知府便可以尾隨採辦太監。抱緊大腿後痛打落水狗;
Www _Tтka n _¢ O
第三好的結果,就是採辦太監被方應物虐死,然後朝廷震怒,他這個知府一方面擺脫了採辦太監的枷鎖,另一方面獲得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想來想去李知府便發現,只要方應物和王太監打了起來,他竟然沒有任何壞處!
當聽到方應物裹挾上千民衆,已經抵達姑蘇驛二里之外,變亂一觸即發時。素來穩重的李知府在無人之處,也忍不住大笑三聲,“老天有眼,天無絕人之路!”
然後李知府連連加派人手,打聽外面的詳細消息,等着最終喜訊的到來。他有一瓶儲存了十年的佳釀,說不定今日便要取出來痛飲了!
二里路程,彷彿短短几個呼吸內就能走完,一邊是嚴防死守。一邊是氣勢洶洶,一邊是堅盾,一邊是強矛。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整件事情中最激烈部分的到來。
欽差採辦太監王敬釘在庭院中。心裡默默數着時間,這是他當太監侍候人時修煉出來的本事。
半刻鐘過去了......一刻鐘過去了......半個時辰過去了......姑蘇驛外面除了秋風捲起的幾點塵土,卻沒有任何人出現在視野裡。傳說中的幾千憤怒民衆。連一個影子都沒有。
由於擺姿勢站立時間太久,王太監感到自己的腰身繃不住了。心裡實在驚疑不定!
剛纔按照快報,方應物率領的民衆隊伍距離姑蘇驛只有二里地。就算是蝸牛也該爬到了!
但這都半個時辰過去,還沒見人影,到底是怎麼回事?人究竟在哪裡?
正在這時,派出的探子終於有最新消息傳回來了:“那方欽差和亂民隊伍突然轉向胥門,又從胥門進城去了!”
“什麼?”“回城了?”“沒看錯罷?”“怎麼可能?”
姑蘇驛內外,正枕戈待旦的千餘人聽到這個消息,齊齊發出各種各樣的驚疑聲音。
方應物攜民衆從閶門出城,沿着西城外轉了一圈,在距離姑蘇驛只有二里的地方轉彎,又從胥門重新進城......他究竟意欲何爲?
難道方欽差不是要帶領亂民,來姑蘇驛這裡打砸搶麼?造出了偌大聲勢,氣勢洶洶的已經殺到了距離姑蘇驛只有咫尺之遙的地方,眼看就要短兵交接了,然後卻又虛晃一槍回城,他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而王敬驟然聽到這個消息,緊繃多時的身子晃了一晃,頭腦有些發懵,第一次感到事情可能並不在自己控制之中。
方應物的圖謀,到底是什麼?難道他只滿足於率領民衆,繞着西城遊行一圈,然後就達到了目的?
王臣則悄悄鬆口氣,默唸一聲“太好了”,至少已經不再有生命危險了。
爲此驚疑的人不只有王敬太監這邊的人,追隨方應物舉事的民衆同樣也疑惑不定.....
剛纔姑蘇驛幾乎就要在望,所有參加進隊伍的人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以多打少,搞死王太監和他的爪牙們。
正在氣勢上時,卻見前面欽差行牌向東一轉,領着大家進了胥門。於是隊伍人羣裡頓時議論紛紛,腳步也越來越慢,漸漸地踟躕不前。
先前說好的要帶領大家出氣,去找採辦太監麻煩,所以才萬衆一心、士氣高漲,那麼現在又要去哪裡?
難道方欽差是故意耍弄他們,帶着他們轉一圈就算完事?作爲舉事的牽頭人,怎能如此不負責任!
人羣不動了,前頭欽差官轎便也停了下來,欽差大臣、這次舉事的帶頭大哥方應物出現在人前。衆人知道方欽差有話要說,便都閉上了嘴,齊齊望向欽差大人。
方應物鎮靜自若的高聲道:“諸位心中或許有幾分疑慮,本官親口爲爾等解釋,只請爾等仔細聽完其中道理!
本官方纔想起,聚衆衝擊欽差太監,固然爽快,但終究是違法之舉,本官擔心爾等事後被朝廷追責,難免不能保全自身!若出現人命傷亡之事,亦非本官所願也!
所以本官爲爾等着想,有一個兩全之計在此!本官先帶領爾等去府衙控告,請官府出面爲民做主,這纔是合情合法合理之舉也!”
有人便問道:“官府也管不了欽差太監,不然爲何會有欽差太監在本城凌虐月餘的狀況!若官府不理,我等又該何去何從?”
方應物斬釘截鐵的說:“若官府不理,或者有意拖延,本官再親自帶領爾等去姑蘇驛,行那以暴易暴之事,直接與爾等共同聲討採辦太監!
這便叫做先禮後兵!若事後朝廷追問下來,本官也可爲爾等開解,畢竟先有官府不管不顧,而後纔有萬民走投無路,做那迫不得己的事情!想必以朝廷之仁慈,不至於與爾等爲難!”
人羣裡有兩百多人是從公館街上跟着過來的,之前早得過吩咐,此時有的人高喊呼應方欽差:“欽差大老爺實在仁心慈惠,確實也是我等所想!”
有的人分散在人羣各處發表議論,紛紛贊同方應物的話,有意無意的引導別人來贊同。
其實方應物說的有道理,先去府衙確實也降低了政治風險。而普通人人大多又有從衆心理,反正府衙距離胥門不算太遠,先去看看也行,耽誤不了多久。
於是隊伍重新啓動,繼續簇擁着欽差官轎向前走。雖然有失望離開的,但沿途還有新加入的,總得來說人數變化不大。
在府衙中,李知府一邊等着心想事成的喜訊,一邊仔細端詳珍藏十年的酒瓶。心裡不住的琢磨着,到底是自己獨自細細品味,還是邀請三五知己聚會宴飲?怎樣做才能對得起這一瓶美酒?
忽然長隨匆匆忙忙的衝進了門裡,對着李知府大喊大叫:“老爺,大事不好!那方應物帶領無數民衆,虛晃一槍離開了姑蘇驛,並未與王太監發生任何衝突,傳言中的大混戰也沒有發生!”
李知府便很莫名其妙,方應物到底在想什麼?卻又聽長隨繼續叫道:“但方應物卻進了胥門,並帶領民衆衝向府衙來了,貌似來者不善,只怕眨眼之間就要抵達!”
噹啷!李知府愕然失手,酒瓶摔在了地上,頓時奇妙的酒香充塞於屋中,他已經爲這個轉折呆住了。
方應物簡直是神經病!衙門就是官府,官府就是衙門,帶領民衆圍攻官府,這和扯旗造反有什麼兩樣?
如果是一夥亂民來大鬧一場,鬧完了就散開逃走,那也真不太好抓回來,何況還會有老學究擡出以民爲本、民爲重的幌子,很容易就不了了之。
但方應物身爲官員,一旦帶頭鬧出亂子特別是攻打衙門,那他自己能逃得開麼?聽說方應物是當過知縣的人,怎麼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李知府因爲過於震驚,只管愣住了發呆,卻把長隨急得跳腳,連聲喊道:“府衙完全沒有準備,如今在衙的所有衙役加起來也不過數十人,而且還已經逃掉了近半數!
就算加上書吏和雜役,又如何能擋得住上千已經沸騰起來的亂民?還請大老爺早作安排!”
府臺大老爺高高在上慣了,一時間沒有想太多,但現在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故而聽完了長隨的話,李大知府立刻失態了,登時沒了高官體面,破口大罵道:“方應物這個殺千刀的混賬東西,不去攻打姑蘇驛,卻到府衙來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