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文官的時代

方應物說服了父親出手,然後迅速返回縣衙,伏案奮筆疾書:“臣秉公執法,卻屢遭橫暴,至今無法可阻,若朝廷無人可制止,自感才德不能服衆,請放歸田園!”

如果是前幾天,方應物若要威脅辭官,那只是一個笑話,就像小孩子打不贏便賭氣告家長一樣。但事情鬧到了眼下這個程度,形勢自然大有不同,也就是方應物嘴裡所說的“時機成熟”,正所謂“鄭伯克段於鄢”。

方知縣說要辭官,其實就是將矛盾上移,從街頭轉移到廟堂而已。面對永平伯,這纔是方知縣的優勢所在——想在街頭比蠻橫,方應物肯定比不過永平伯這樣的二愣子勳貴,還是在朝堂上比劃比劃好了。

上次方應物在朝會上公然去捉拿安小伯爺,也是打着在朝廷解決問題的主意,只可惜天子不解風情的和稀泥,把事情拖下來了。

從正常角度來看,朝廷是不可能輕易讓剛上任才幾天的方應物走人的,不然豈不成了朝令夕改的兒戲?更何況這個朝廷已經是“文官”的朝廷了,要是就這樣讓方應物被一個三流勳貴逼到離職,那未免也太沒臉面了。當然還有個前提是,有人願意爲了方應物去得罪永平伯這種紈絝之流。

寫完奏疏,方應物便傳喚婁天化進來。話說婁天化正對當前局勢惴惴不安,進了堂中想與東主商討,卻見東主絲毫不提永平伯的事情,只吩咐道:“你與張貴合計一番。擬出一個重修縣衙的章程。”

還時候還先想着修縣衙?修好以後還是不是你的?婁天化只能嘆口氣,無奈的答道:“是!”

正要走時。婁天化彷彿聽見東主小聲嘀咕:“這破爛衙門瞧着忒糟心,早該翻新了......”

如此婁天化忍不住回身行禮。又問道:“不知東主心中有什麼章程?”

方知縣胸有成竹的說:“你與張貴,發佈告與城中各廂坊,城外各鄉村太遠就算了。佈告上說,因爲本官秉公執法,得罪權貴不肯屈服,導致衙門毀損,故而向縣內父老募捐重修。

此外還要說本官體恤民力,凡捐銀的都會登記在冊,日後免去徭役爲謝。捐得越多免徭役的時間越長。細則你們商量着定就是!”

“高,實在是高!”婁天化不能不服,這哪是募捐,這根本就是藉機在全縣百姓面前自我吹捧。若無這個由頭,一個當知縣的還真沒法子去大張旗鼓發佈告自吹自擂,這個目的達到了,募捐多少根本無所謂。

只是婁天化不明白,東主爲什麼一會兒聰明絕頂,一會兒蠢不可及?反差就像是山巒溝壑的區別。難道他真實目的就是賺幾票聲望。然後就溜去外地當自在官?

按下方應物這邊不表,卻說永平伯爲泄憤一時衝動砸了宛平縣縣衙,爽是爽了,但事後小伯爺也感到有點後怕。在旁人提點之下。頓時感到上了方應物的當,方應物燒的只不過是“店鋪”,但他砸的可是官府。兩者根本就是不對等的!

其實對他這種勳貴身份,只要不公然扯旗造反。幾乎什麼事情都是可大可小的,全看天子一念之間的變化。

安小伯爺自忖聖眷一般。不是那種極其得寵的人物,便也只好求爺爺告奶奶的拉了一批相熟的叔伯輩,然後聯名上疏彈劾方應物併爲自己辯解。奏疏中大罵方應物“依仗官勢欺凌功勳之後,有損先帝優容勳臣之厚德,國體爲之蕩然無存。”

在前後腳功夫,勳臣這邊的奏疏和方應物的奏疏幾乎同時送到了朝廷,兩邊態度針鋒相對,引起了朝廷上下議論。

然後就是一批文臣紛紛上疏,言辭更加激烈的斥責永平伯,要求朝廷從嚴處理。“永平伯安知幼失訓詁,橫行兇暴,形同匪類,京師地面震動,黎庶驚愕不安,此非王化之地也?若不嚴加處置,恐京師地面從此永不寧靖,陛下何以安居宮中?”

代表清流的勢力一開口,就彷彿是定了調子一般,朝臣士林之中再無人質疑方應物了,有何必要爲了一個上不了檯面的永平伯而較真?

成化天子是一個興趣愛好極其廣泛的人,他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並非是每件朝政都能事無鉅細的入他的眼事實上除了軍情和災情大都不很關注。文臣和勳臣兩邊大批奏疏打起口水戰,這個動向作爲近期熱門,便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天子的視野。

雖然天子聖德有虧很厭煩大臣鬧事,但若這鬧事對象不是自己,那就很好說話......如此便不偏不倚的批道:“着都察院查問明白復奏,並東廠坐聽。”

這道很平常的旨意從宮中傳了出來,有些朝臣頓時覺察到些許微妙之處。勳臣和文官起了嚴重衝突,卻讓都察院查問,可這都察院自身也是文官系統的......更微妙的是所有人彷彿都習以爲常,沒覺得太奇怪。

如果放在太祖高皇帝時期,肯定將永平伯與方應物兩個無事生非、破壞和諧社會建設的臣屬一起咔嚓掉,或者全部流放充軍;

若放在太宗文皇帝時期,肯定下旨批評幾句永平伯,然後將方應物流放充軍,若方應物再惹火些,說不定也要咔嚓掉;

若放在宣宗章皇帝時期,大概是要讓英國公與都察院聯席審理,然後審理結果裁定如何處置。

斗轉星移,如今到了成化年間,事情就變成“都察院查問、東廠坐聽”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勳臣不得干預朝政就是一個規矩了,連聲望最重的英國公被戶部剋扣了祿米也討要不回來。

見微而知著,這可以說明文官和太監的時代終究是要到來,而勳臣大都只能充當歷史的看客了,並等待真正與國同休那一天的到來——對這個大勢,沒有比方應物更清楚的人了。

接到都察院喊他去接受質詢的駕貼,方應物微微得意的笑了。這下縱然永平伯有千般花樣,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如今那小伯爺與自己鬥氣已經用出了全力,但自己卻還有餘力沒有使出來。()

第774章 運籌帷幄(上)第492章 羞於見人第694章 周公和王莽第471章 不高興!第271章 現實與史書第124章 暴發戶的叫囂第382章 小小的糾結第464章 打不還手第493章 你不上誰上第369章 半日翰林(中)第601章 太后有旨第79章 口角第56章 書院之行(上)第6章 請借縣誌一閱第167章 還有什麼事情能難住?第31章 茶鋪裡的消息第379章 西廠追債(上)第257章 狗血啊......第753章 關鍵所在第124章 暴發戶的叫囂第224章 目光如炬第230章 原來如此第716章 知錯就好!第545章 杞人憂天第54章 偷天換日第36章 五子登科第592章 左順門閒談第508章 政治家與政客第776章 汪芷很忙第395章 文官的時代第208章 又一個?第208章 又一個?第491章 我要當使節第141章 十年一遇的人才第37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763章 真正的陷阱第733章 牛刀小試第371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374章 傳說中的關係網第323章 看臉的殿試第340章 父子默契第712章 心理對抗(下)第48章 秦失其鹿第8章 中二少年抗差記第210章 流言版本更新第27章 三年之約第45章 你敢不激動?第563章 都怪你讓我讀書第102章 你敢寫包票麼?第122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73章 驚變第460章 是人是鬼?第365章 安全感第575章 難成大器第205章 盛名之下......第293章 做事要大氣第602章 小插曲第742章 接近的真相第366章 襄王神女第688章 納頭便拜第461章 前倨後恭第500章 入駐蘇州第69章 發榜了第586章 脣槍舌劍(下)第166章 多謝父親體諒!第550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444章 一個有童心的人不得不看的結束語第670章 古怪的邀請第76章 行路難第610章 門庭若市第524章 還有誰更夠資格?第783章 脫籠猛虎第621章 劉棉花的執念第97章 你怎麼不說話了?第106章 第一次真的很痛第174章 物是人非第677章 錯誤的選擇第273章 第三個第301章 實在太刺激了第713章 猜對了第69章 發榜了第428章 搶戲的......第711章 心理對抗(上)第290章 具有大明特色的戰鬥第475章 鬼上身了?第431章 淚灑三生月倚樓第564章 星君下凡第111章 風口浪尖第56章 書院之行(上)第774章 運籌帷幄(上)第657章 功高不賞......第567章 天大的驚喜......第778章 進宮面君第89章 膽氣第330章 來得正好!第237章 僞君子與真漢子第290章 具有大明特色的戰鬥第590章 讒言大對決第403章 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