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返回京師

倩和葉蘇童一起來到門口,太子妃已經從馬車裡下來一頂小轎,正停在大門處,左右各有五六名宮女、太監侍候,大門處近百名侍衛將四周嚴密保護,兩女上前在轎子前跪下,齊聲道:“小女子參見太子妃。

常妃透過車簾,對倩倩笑道:“啞妹,咱們快有一年沒見了吧!”

她又看了看葉蘇童,笑着問道:“這位小姐是?”

葉蘇童行一禮道:“回稟太子妃,小女子的父親便是大理寺少卿葉天明,小女子叫蘇童,今天和祖母一起來看望姐姐。”

“原來你就是葉家二小姐。”常妃語氣中帶着笑意,她也聽太子說過李維正的荒唐事,和葉家二小姐自小訂婚,最後肚子變大的卻是葉家大小姐,葉紫童雖已是李維正之妻,但因不是明媒正娶,禮部並不承認,相應的誥命也得不到,相反,這個二小姐與李維正的婚約還在,如果雙方父母同意,以婚儀之禮正式娶入李家,那麼她就將是李維正的正妻了。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姐妹二人共嫁一夫,這種事情很少聽說,常妃又笑着問她道:“你姐姐呢?我今天就是專程來探望她。”

“回稟王妃,大姐身子沉重,在內宅等候太子妃,請太子妃隨我們來。”

常妃點了點頭,便對楊寧道:“這裡是李千戶家,你和手下就不要進內宅了,在外面等候。”

楊寧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還是答應了,“太子妃放心,我們在內宅的小樓之下護衛,不上樓去。”

轎子隨即穿過天井。在內宅地小樓前停下。常妃在十幾名宮女和太監地簇擁下跟隨着倩倩和葉蘇童上了二樓。楊纓身份低微。她不敢來見太子妃。便抱着女兒躲到別處去了。二樓只有葉紫童和葉老太太在等候太子妃到來。

常妃進了房間。葉紫童吃力地跪下。後面葉老太太也顫巍巍跟着跪下。葉紫童恭聲道:“不知太子妃到來。民女有失遠迎。請太子妃殿下恕罪!”

葉老太太也在後面道:“老婦失禮。請太子妃恕罪。”

“你們快快請起!”

常妃連忙命宮女將葉老夫人攙起來。她則親自將葉紫童扶起來。打量了一下便笑道:“小腹已經下墜了。最多還有一個月。不知產婆是否已經在家中住下了?”

葉紫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產婆已經找好了。每隔一個月會來看我一次。說胎位都很正常。準備後天正式進家。”

常妃點了點頭,又笑問道:“那有沒有找小童來指辨一下是男還是女?”

按照民間風俗,產婦在生前一個月,一般人家都要讓家裡一名小童指辨一下是弟弟或是妹妹,當然,大人一般都會事先教好要說是弟弟,以圖討個口彩,常妃身份高貴,當然不會像普通百姓一樣講究這些,她這樣說,只是爲了拉近與葉紫童的關係。

葉紫童點點頭笑道:“太子妃說起此事,還真是有趣,我有一個小姑子,年方四歲,昨天她娘讓她來指辨,事先教好了讓她說是小侄子,可是她忽然哭起來,說不要小侄子,一定要妹妹。”

葉紫童說完,房間裡的人都一起笑了起來,衆人連忙請常妃坐下,常妃在上首坐了下來,便微微嘆口氣對葉紫童道:“你眼看就要生了,可李千戶尚在回來的路上,也不知能不能趕得及,太子說李千戶爲了朝中大事,連妻子也顧不上了,他也十分歉疚,便讓我來看望你和倩倩,讓你們不要擔心,一切有我和太子,你們有任何困難都儘管提出來,以我和太子的身份,應該能替你們解決。”

這時,坐在下首的葉老太太聽出了太子妃地意思,她竟沒有任何限制,也是說,不管紫童提出什麼條件,太子都會答應,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她連忙向坐在對面的紫童使了眼色,拉了拉自己的衣服,要她趁機提出誥命要求。

紫童沒有注意到祖母的表情,但站在她身後的蘇童卻明白了祖母的意思,她立刻在姐姐耳邊低聲道:“誥命!”

葉紫童一怔,她隨即搖了搖頭,對常妃笑道:“多謝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關懷,民女一切都很好,沒有任何困難,現在我就平平靜靜地等待孩兒出世。”

常妃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又再一次問道:“李夫人,你真地沒有任何要求嗎?”

葉紫童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道:“多謝太子妃的好意,紫童確實沒有什麼要求,大郎一直得到太子殿下地關照,我們全家都充滿了感激,請太子妃轉告太子殿下,我們一定會時時告誡大郎要忠於太子殿下。”

常妃忽然有一絲感動,她知道葉紫童其實並不是沒有困難,而是她不願意給李維正增添麻煩,這是一個爲了自己的男人而甘願放棄一切的癡心女子,常妃默默地點了點頭,又回頭笑着問倩倩道:“你呢?你有什麼難處,你可知道允偷偷跑出來找你,結果被他師傅重罰抄寫論語三百遍,他還在宮裡哭鼻子呢!”

倩倩卻沉默了,她是一個極爲敏感的女子,本來朱允常常跑來找她買鉛筆,她知道這其實是他的藉口,他只是想找她說說心裡話,同樣,她也很喜歡朱允心地純樸,把他視作一個好朋友,但從太子妃地口中說出此事,味道卻有些變了,就像在一杯甘甜的山泉中加了鹽,倩倩意識到這件事正朝她所不願意看到地方向發展,怎麼會這樣?

倩倩沉思了良久,便勉強笑道:“有什麼難處我還暫

到,多謝太子妃的關懷。”

“好了,我不是正式出宮,在外面不能久呆,這就回去了。”常妃站起身,一擺手,幾名太監將三隻一尺見方的錦盒放在桌上,她指着錦盒笑道:“這些都是滋補品和一些首飾衣物,是我和太子殿下的一點心意,我還是那句話,你們有任何困難可儘管提出來。”

葉紫童施一禮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美意,我們心領了。”

常妃又和老太太寒暄幾句,便告辭而去,倩倩和葉蘇童一直將她送出大門,見她走遠了,這纔回來,這時葉老太太被丫鬟攙出來笑道:“小童童,時間不早了,咱們也該回去了,等有時間再來吧!”

葉蘇童有些念念不捨地和大家告別,她和祖母坐上馬車,在十幾名家人的簇擁下,馬車在漫天飛舞地雪花中漸漸駛遠了。

這時顧英已經到自己的店裡去了,葉紫童着實有些累了,也回屋去休息,倩倩卻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房間,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心潮難平,她又想起了去年在臨淮縣大哥救地情景,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可她卻覺得事情就彷彿發生在昨天一般。

倩倩默默地走到桌前,從抽屜裡取出一本唐詩小集,這是朱允特地用鉛筆抄寫了她最喜歡地李太白詩全集送給她,每個字都寫得工整而認真,這是他用了一個月地時間寫成,白天上課不敢用鉛筆,只是在每天晚上偷偷寫一點。

她隨手翻開了一頁,跳入眼簾的詩句便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昨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今日多煩憂。

倩倩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她終於將詩集放進了火盆中,雪白地宣紙慢慢變卷變黃,最後燃燒起來,很快,詩集便燒成了一堆灰燼。

時間又慢慢過去了半個月,京城陸陸續續下了兩場雪,離洪武二十四年的新年越來越近了,長安過年的氣氛漸漸變得濃厚起來,打掃屋子,張貼春聯,搗年糕、薰臘肉,家家戶戶變得十分忙碌,開始思念遠方的親人,團圓的日子即將到來,家人們也該在回家地路上了。

這天下午,一行由三百名錦衣衛組成了隊伍即將抵達京城,他們在離京城十里外的官道上騎馬緩行,李維正騎在凌志馬上,遠遠地眺望着京城地黑影,到了,跋涉三千餘里,他終於返回了家中,算算時間,紫童也就應該在春節前後分娩了。

“李大哥,想家人了吧!”旁邊的朱權微微笑道,他是和李維正結伴回京,一起在路上跋涉了近兩個月。

李維正點點頭嘆道:“是啊!我臨走時妻子已有了三個月的身孕,算起來現在也已九個多月了,我真的很不放心她的情況。

“那我就要恭喜李大哥將爲人父了。”

李維正笑了笑,他擡頭望着天空地白雲和藍天,眼睛裡充滿了對孩子的期盼。

朱權卻顯得有些心事忡忡,又走了一段路,他終於忍不住道:“李大哥,有件事情我想告訴你。”

李維正回頭看了他一眼笑道:“你說,什麼事?”

朱權見左右無人,便壓低聲音道:“我在離開廣州時,聽洪知凡說,朝廷以詹徽爲首,一百餘名官員聯合彈劾於你,聽說你在廣州公開殺人之事在朝廷引發了極大地震動。”

李維正冷冷一笑,卻沒有說話,朱權亦嘆了口氣道:“哪有錦衣衛不殺人的,況且那張知縣貪污受賄千兩白銀,證據確鑿,這些人卻視而不見,偏拿此事做文章,明擺着就是借題發揮,看來是因爲李大哥觸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了,我很擔心這件事會對你不利,李大哥要有心理準備。”

李維正不屑地一笑,除了秦王黨還會有誰,秦王眼看大難臨頭,這些人還象小丑一樣上下竄樑,彈劾自己,他纔不在乎呢,朱元璋就算是做做樣子,也絕對不會真把自己怎麼樣,自己可是他的棋子,現在還遠遠不到捨車保帥的地步。

他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而是話題一轉,對朱權道:“我倒是要恭喜小王爺,皇上就要正式封你實地王了,將來還要請小王爺多多關照纔是。”

這個消息是李維正路過長沙時聽湘王朱柏說起,皇上已經着令禮部準備封王的儀式,朱元璋今年準備再封十王,名單中就有十七皇子權,雖然朱柏也不知道具體封地在哪裡,但李維正卻知道朱權是封寧王,當然,這一點他不會說破。

朱權注視着李維正,鄭重地對他道:“如果李大哥將來願意來我地封地,我必將重用,李大哥將會是我轄地中的第二人。”

這是朱權籌劃了很久地事情,要將李維正拉到自己的身邊來,借今天這個機會,朱權正式開出了他最高地價碼,成爲他藩國的第二人,這個條件已經足以表示他地誠意了。

李維正默默地點了點頭,他也肅然答道:“小王爺地話,我記下了,我會將它放在心上。”

衆人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大約離京城還有三里路程時,前方忽然塵土飛揚,一支隊伍正向這邊疾駛而來,待他們靠近了,衆人認出爲首之人竟是皇宮一等侍衛劉,他可是皇上的貼身護衛,後面隊伍中還跟着幾名太監。

劉奔至錦衣衛的面前,勒住馬高聲問道:“李千戶可在?”

李維正連忙出列拱手行禮道:“我在,請問有何事找我?”

“傳皇上口諭,着錦衣衛三所千戶李維正即刻進宮面聖,

不得拖延。”

李維正不敢耽誤,他連忙將相關文書交給副千戶羅廣才道:“我要進宮面聖,錦衣衛那邊就辛苦你去消案吧!”

說罷,他回頭又向朱權打了一個招呼,便一催凌志馬,戰馬加速,和侍衛們一起,彷彿箭一般向京城聚寶門奔去,很快便不見了蹤影。

朱元璋的御書房內,李維正將金牌奉還,並恭恭敬敬地向當今皇上行了跪拜之禮,“臣錦衣衛三所千戶李維正叩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免禮平身!”朱元璋面帶微笑地請李維正起身,他望着這個年輕的錦衣衛千戶,眼中的讚賞之色不吝流露。

“這次李千戶去廣東辦案令朕深爲滿意,無論是賑災糧案還是走私案都達到了朕的預定目的,相關人犯財物朕皆已處理,不過有些細節方面地小問題朕還想向你再確認一下。”

李維正暗暗嘆了一口氣,他已經有心理準備,朱元璋可不是好糊弄的,若能那麼輕易過關,他就不是朱元璋了,李維正立刻躬身道:“請陛下提問。”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便問道:“你爲何會選擇在新安縣上岸?”

“回稟陛下,之所以選擇新安縣一是臣不想過早走漏消息,其次臣想先見一見南海衛指揮使虞光清,先見其人,再謀方略。”

朱元璋淡淡一笑,忽然又問道:“那你爲何要放掉在新安縣遇到地走私者,好像在廣州你又放了他一次,這是爲何?”

朱元璋的笑容已經變得有些不自然起來,他輕輕靠在龍椅上,冷冷地望着李維正,就在這瞬間,李維正明白了一件事,朱元璋在他的手下安有暗樁,這件事他從來沒有在奏摺中提起過。

這不可能是朱權的密報,朱權不知道新安縣之事,況且朱權也在秘密拉攏於他,只能解釋爲朱元璋在他手下又設了一個耳目,李維正的心中轉了無數念頭,皆想不出此人會是誰?但此刻已不容他多想,朱元璋還在等着他地回覆呢!

李維正立刻跪下道:“回稟陛下,第一次放走私者陳萬里是臣不想過早驚動南海衛,當時,他的大部分船員都不在船上,而臣第二次放他,是臣有了一個想法。”

“什麼想法?”朱元璋緊追不放地問道,他地臉色陰沉之極,他在意的不是李維正放了走私者,而是李維正對此事瞞而不報。

“屬下曾聽說南洋一帶有許多產量很高的農作物,我大明人口增長迅速,而糧食不足問題始終是困擾朝廷的憂患,屬下就想讓此人從南洋帶來這些高產農作物的種子,因此事還沒有定論,並且和兩案無關,故屬下沒有在報告中提及此事,這是臣考慮不周,請陛下責罰!”

李維正說罷便低下頭,再不敢多言,朱元璋的臉色漸漸變得緩和起來,他並不知道李維正是爲了高產農作物而放了走私者,但糧食不足問題卻一直是他心頭大患,如果真是爲了此事,李維正非但無罪,而且還有大功於社稷,朱元璋地眼中充滿了興趣,他的身子略略前傾一點問道:“你說地是什麼高產農作物,究竟怎麼個高產法?”

“回稟陛下,臣在臨淮縣時偶然聽說呂宋有一種長在地下的糧食,當地人叫做薯,畝產可達幾千斤,當時臣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事後纔想起來這或許就是解決我大明糧食問題地一種途徑,這件事臣放在了心上,在廣州第二次遇到走私者時,他說家在呂宋,讓臣想起了此事,臣便下了一個賭注。”

“好!”朱元璋一拍桌子道:“那朕也和你下一個賭注,這件事朕暫不追究你,三年之內,你若真拿出什麼薯的高產農作物,朕就記你大功,給你升官,並封你爵位,可若三年之內你拿不出來,哼!朕就以欺君之罪處置你,那時你就別怪朕不給你機會了。”

汗水溼透了李維正地背心,他意識到朱元璋其實是在利用此事給他再上了一個套,畝產幾千斤,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況且人他已經放了,那個陳萬里真會依約前來送種子嗎?不說朱元璋不信,連他自己也覺得此事有些虛無縹緲,朱元璋的真正用意是利用此事給他再套了一道繮繩,若他聽話苦幹,說不定三年後就會再向後放一放,若他不聽話,那朱元璋就會立刻翻臉,藉此事以欺君之罪殺他。

李維正無奈,只得滿頭大汗應道:“臣遵旨!”

問完此事,朱元璋的目的便達到了,他也不再追問李維正的廣東之行,其他事情此人還算老實,都一一在奏摺中交代,雖然某些地方有些含糊其詞,但可以放過,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便微微一笑道:“你放一點吧!畢竟你是爲朕立下了功勞,別人不知道,但朕卻很清楚,立功就要賞,這是天經地義之事。”

說到這裡,朱元璋忽然提高了聲音道:“李維正聽封!”

“臣在!”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緩緩道:“錦衣衛千戶李維正調查廣東賑災糧案有功,特升爲山東威海衛指揮使,賞銀三千兩,絹五百匹。”

李維正的腦海裡一片空白,但他也忽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他終於從朱元璋的棋盤裡脫身了。

ps::大家想一想,老朱讓小李去威海衛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144章 耽羅後裔第256章 再出詭計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85章 微服私訪第45章 楚王朱楨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99章 等待機會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0章 取捨之間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20章 取捨之間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3章 初入京城第69章 返回故里第53章 最後爭奪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65章 燕王朱棣第20章 取捨之間第46章 把水攪渾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3章 池州飛鼠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32章 偶遇故人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99章 東征日本(二)第15章 仗義出手第35章 各路神仙第148章 暗流潛伏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54章 藏身武當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54章 藏身武當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15章 仗義出手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13章 池州飛鼠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56章 再踏征程第18章 情況突變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56章 再踏征程第206章 家有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