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米價上漲和戰爭的因果

新任的滿清戶部尚書德格類,拿着一個賬本,在向皇太極訴苦:“萬歲,鞍山前線的嶽託,請求調運一萬石糧食。如果再加上沿途運輸消耗,共計需要2萬石。”

雖然天災和戰亂,讓滿清的財政出現了嚴重的匱乏,但由於從蒙古地區轉運過來的物資還算充沛,兩萬石的糧食對於滿清來說,還真就不算什麼。皇太極就一面批閱奏章,頭也不擡的對着德格類說道:“這樣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做主,沒有必要來詢問我,你看着辦吧。”

這是皇太極對這個兄弟的信任,本來德格類應該感激涕零的下去辦理,結果他卻沒有走。

皇太極感覺到事情不對,就擡起頭來問道“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德格類就痛苦的回報:“經過頭年一直到今年三月的戰爭,國庫已經打空了,所以我們沒有錢來購買這兩萬石的糧食了。”

皇太極就一皺眉,國庫的確打空了,但也不至於空到這種程度,但最終還是說到:“還差多少?從我的內務府出吧。”

滿清的制度承襲前朝後金,也就是說,每一次發動戰爭所繳獲的,四成歸大汗,也就是現在的皇帝,三成歸各旗,兩成歸旗主,一成歸公用。

但其實這一成也就夠整個國家的行政運轉了。

因爲諸位王公貝勒是沒有俸祿的,他們的收入主要是來自於出戰時的繳獲,還有就是皇帝的賞賜。而皇帝的賞賜,是由皇帝出。

軍隊是沒有軍餉的,更沒有後勤,因爲部隊裡的將士們出征,都是自備刀槍糧草。當然,國庫也有開支,那就是修繕皇宮,整治皇陵,皇上一家的開銷,還有就是下級各個官員的低廉的俸祿,還有就是城池的修建。不過城池都是搶大明的,即便讓他們修,他們也不會。

而只有像上次對東江鎮的戰役,因爲是在國內打的,沒有搶掠繳獲,才由戶部出。不過,還是臨時強徵漢人的,也不需要花錢。

但戰爭結束了,皇太極也知道,後續的物資再經過強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那會激起民變,會讓他好不容易推行出去的滿漢一家的政策徹底的崩潰。所以在鞍山戰鬥中所需要的糧草,就用購買的辦法,好在那一面,只不過是防守,所需要的糧草並不多。

德格類就小聲的稟報:“還差一半,三萬五千兩。”

皇太極就滿不在乎的揮揮手,準備繼續批自己的奏摺,因爲要想加強皇權,就必須事倍功親,什麼事情都要皇帝親自批閱審定,沒經過皇帝批閱的請示,都算是廢紙。

眼前的這個奏摺內容相當關鍵,是阿敏和代善輾轉遞上來的,向他彙報現在朝鮮的狀況,他需要親自批示。

但筆剛剛要落下,皇太極感覺的事情不對,就帶着懷疑的眼神看着德格類:“我們承襲了明朝的官員制度,但是我們不能承襲明朝的腐朽的做法,層層加價,層層苛扣,中飽私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德格類立刻誠惶誠恐的跪倒:“奴才知道,但奴才絕對沒有貪墨和中飽私囊的意思,尤其我怎麼敢在睿智的皇上面前這麼做?”

皇太極就思想了一下,這個十弟德格類爲人老實厚道,做事很有分寸本分,的確不應該明目張膽的在自己面前玩貪污。

“但是就朕可是記得,在今年春天的時候,米價應該是全年最貴,但也不過是二兩五錢銀子啊。但這怎麼就突然長了一塊銀元?”

當時由於大明的封鎖,天災和戰亂,後金的米價一直比內地高一倍,最高時候達到了四兩一石。但在皇太極上位之後,推行了種種改善漢人地位,和禁止女真人兼併土地的政策,使得遼東的漢人生產興趣增加,糧食的產量有所提高。還有一點,就是整個蒙東東部的蒙古被皇太極征服,也就等於變相打破了大明在北面對滿清的封鎖。蒙古人通過部落交換的方式,悄悄的將許多物資,轉運進了滿清。這倒並不是邊軍封鎖不利,因爲既然要懷柔蒙古人,就並不能對蒙古封鎖的太緊。雖然已經歸順大明的蒙古人和歸順滿清的蒙古人是敵對的雙方,但畢竟是同根同族,親戚朋友的親戚,封鎖是實在封鎖不住的。

所以在這雙方共同的作用下,皇太極登基以來,滿清的物價反倒降落下來,就如皇太極登基之後,和袁崇煥悄悄通好,藉着扯皮的和談時機,袁崇煥藉着拯救蒙古人的名義,在高臺堡設立互市,前後賣糧150萬石,以及其他各種物質無數,讓滿清的物質慢慢的豐富起來,這個價格反倒降了下來。

但不過是半年的時間,怎麼突然又漲價了呢?而且現在已經接近秋收,今年又沒有明顯的天災,收成還算不錯,價格不降就已經不錯了,這事情有點違反常識。你說這下面人不貪污誰能信?

德格類再次磕頭解釋:“不知道爲什麼,從5月份開始,大明的物價突然間悄悄的飛漲,南方原本三毛一石的糙米,漲到了五毛,而大明京師的精米,從原先的八毛漲到了一塊二。我們這裡也只能是被迫漲價了。”

皇太極立刻感覺到不妙,有些焦急的學問:“其他的物資呢?”

德格類知道皇帝已經不再懷疑自己貪污了,悄悄的抹了一把冷汗,緊急的彙報:“小到油鹽醬醋,大到鋼鐵馬匹牛羊,全部都已經上漲,而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呆愣了半天,最終不得不站起來謹慎的考慮這件事情。

自己的財政收入有限,如果物價飛漲,那麼原先自己積攢的那些錢,所能夠買到的物資也就大大的減少,如果在沒有收入,只有加大支出的情況下,不出兩年,自己的內務府就將被徹底的掏空。這是一個不好的前途。

自己該怎麼辦?皇太極焦急的在暖閣裡踱步,因爲他明白,經濟和戰爭是把鴛鴦劍,無論是哪一方出現崩潰的現象,這個國家就立刻崩潰了。

物價的這種上漲,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說,雖然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的消化能力太大了。但自己的國家太小了,底蘊也太薄了,只要一個小小的物價波動,就會徹底打垮自己的經濟。

怎麼樣才能轉嫁這種可能出現的危機呢?對於皇太極來說,經濟大道理不懂,最直接的辦法只有戰爭。

皇太極站住了腳步,對着長隨太監吩咐,立刻召集在京所有的王公貝勒,五品以上的官員,到大政殿開朝會。”

第253章 漏洞百出第1380章 火燒敵營第1145章 滅日行動開始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724章 建立銀行第381章 再卻敵人第780章 漕幫第434章 突襲浮橋第1316章 遼西鏖戰第1300章 遼西局勢第1228章 解決多餘的太監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510章 利益第一(爆更求支持啊)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650章 毛文龍的萬年許諾第1233章 反覆無常毛文龍第1201章 強勢壓服第1243章 決戰開始第408章 惡客上門第1306章 錦州之戰2第1157章 局面嚴峻第520章 嚴苛的規矩第665章 爲商人而戰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483章 英國公的辦法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1163章 從回草原第1177章 開發蒙古第003章 義士張盤第297章 略作調整第159章 啦啦隊的作用第1228章 解決多餘的太監第380章 朝堂考量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1055章 朝鮮總督第061章 增援阿敏第236章 毛文龍的作用第827章 難熬的蟄伏第1139章 漢江沿岸第1103章 調整攻擊第279章 努力推銷第631章 自相殘殺第404章 利益交換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1142章 出賣老兄弟第929章 清平裡之戰第1059章 一諾千金第381章 再卻敵人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433章 兩軍對陣第1364章 放棄宣州第912章 皇帝的抱怨第042章 小民之殤第1105章 希望還在第1234章 泄露天機第871章 絕不過河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001章 鎮江潰敗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393章 突然的恩典第736章 改革稅制第553章 小民的心聲第310章 分兵出擊第903章 賺點小錢第846章 網住一條大魚第1258章 槓精盧象升第1371章 南方大捷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1081章 朝鮮對答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1228章 蒙漢兄弟聯手第259章 分而治之第089章 根據之爭第285章 焦頭爛額老奴酋第1385章 大反攻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869章 遼東土匪第377章 火器發威第943章 幹嘛教別人聰明第186章 再佔鎮江的後果第1197章 回到原點第1104章 無情的屠殺第660章 東江鎮的困局第1441章 12道金牌第1362章 要兵要權第030章 獵戶來投第394章 勤快辦事第166章 反攻遼東第1362章 要兵要權第497章 朝局的分析第1204章 皇太極進京了第844章 張盤的霹靂手段第213章 聰明的悲劇第861章 強悍的正紅旗第1239章 槓上了第1107章 搶奪兵權第548章 小集團第1701章 最後一戰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