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出海之爭

bookmark

“出海?”

“高產糧食作物?”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

朱厚照滿臉茫然地追問道。

湯昊緩緩開口道:“陛下,我大明的糧食莊稼,南方是以稻米爲主,北方是以小麥粟米爲主,沒錯吧?”

聽了這話,朱厚照愈發感到茫然,但他還是點了點頭。

“那陛下你知道小麥、水稻、粟米的產量平均多少一畝?”

“除開其他因素不談,水稻一年可以種兩季,平均四石左右畝產;小麥也分爲冬小麥和春小麥,平均下來差不多也是四石,粟米就差多了,只有兩石畝產。”

這畢竟是常識問題,朱厚照雖然沒有種過地,但他過目不忘,所以自然清楚。

“那如果我告訴你,就在那海外一塊大陸上面,藏着三種糧食作物,可以輕輕鬆鬆地達到畝產二十石、三十石、甚至四十石,你會怎麼做?”

朱厚照驚得豁然起身,激動得身子顫抖。

畝產二十石!

畝產三十石!

甚至畝產四十石!

而且還有三種這樣的糧食!

這是什麼概念?

大明現在登記在冊的人口,已有五千萬人左右,遠超漢唐那些盛世。

然而正是因爲人口衆多,加上大明連年天災不斷,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百姓餓死凍死!

比如眼下北方三省旱蝗,百姓都餓得易子而食了,就是因爲沒有糧食!

若是有足夠的糧食,人口非但不會下降,反而會飆升!

什麼才叫盛世?

盛世如何評定?

人口!

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朱厚照想要中興大明,要靠誰來完成?

人!

源源不斷的人!

不管是打仗,還是耕種,全都需要勞動力才能實現!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只要有足夠的人力,那他朱厚照就絕對能夠中興大明。

“野人,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這可能是真的嗎?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湯昊沒有回答。

大明,確實很需要這三種糧食作物。

因南北氣候差異不同,所以北方以種植小麥爲主,一個青壯的男人,耕種一畝地,最多能得麥兩百多斤,也就是一兩石左右。

南方的水稻產量則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尋常水稻產量平均下來,大概畝產兩百來斤,也就是兩石左右。

而江南地區,由於河流衆多、水位較高,而且土壤肥沃,適於水稻生長,因此水稻的畝產量相對較高,一般在三百斤到四百斤之間,也就是三石到四石左右。

在大明,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二十斤。

放在後世,水稻產量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一千斤以上。

可這裡畢竟是大明,生產技術落後,遠遠無法與後世相比。

這就是大明百姓南北的主糧,北方小麥畝產一兩石,南方水稻畝產三四石。

所以粗略計算下來,北方一戶人家倘若想要維持溫飽的話,若是不耕種三五十畝地,這一戶幾口人,怕是都難以果腹的。

南方一戶人家,沒有十畝水田,想來也無法維持生存。

正是因爲產量較低,所以纔會出現那麼多的饑民流民。

但問題關鍵在於,大明王朝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氣候只會越來越寒冷,糧食產量也會越來越低,發展到了最後就是根本不足以養活千萬百姓子民,然後王朝轟然崩塌!

大明啊,是一個不幸的王朝,因爲中國從元朝到清末都是小冰河時期。

所謂“小冰河期”,說得直白點,就是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連年天災不斷,從而使得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

大明朝從洪武到崇禎期間,共計自然災害一千餘次,水災、旱災、冰雹、蝗災、大雪、瘟疫……讓人絕望而又麻木!

明末清初那段時間,是正式進入了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整個中國冬天奇寒無比,持續了幾十年之久,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也成功葬送了大明王朝!

而現在的大明王朝,也已經開始出現了苗頭。

糧食大幅度減產,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饑荒!

正德元年,北畿、山東、河南及鳳陽、淮安、徐州、上海飢。

正德二年,蘇、鬆、嘉、湖四府飢。

正德四年,南畿、浙江、陝西、湖廣府州縣衛十四飢。

正德五年,順天、保定、河間飢。

正德七年,山東飢。十二年,直省州縣二十四飢。

正德八年,順天、青州、開封三府飢。

正德十年,平陽、大同二府飢。

……

史書上面只留下了輕飄飄一句話。

可這寥寥數語背後,卻隱藏着成千上萬的百姓凍死餓斃這等人間慘劇!

百姓無糧可食,只能去挖野菜啃樹皮,可野菜挖完了,樹皮也啃光了,那又該怎麼辦呢?

易子相食,析骸以爨!

當人吃不飽肚子的時候,當人餓得發狂發瘋的時候,他就已經與野獸沒什麼區別了。

饑荒出現,就會製造大量流民,朝廷無力賑災,流民就會越來越多,而隨着流民逐漸“獸化”,他們爲了活命就只能選擇揭竿而起、聚衆作亂,然後就是烽火狼煙燃遍天下,偌大一個大明王朝將會就此轟然崩塌!

湯昊是後世來人,他很清楚這一點,可他也沒有想過什麼。

畢竟人力不能勝天,以他一人之力,遠遠無法改變整個大明王朝的命運!

他也曾想過,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率領大明水師出海,窮極自己一生之力前往美洲大陸,將土豆、紅薯、辣椒、玉米這些珍貴糧種全都給帶回來,就給大明百姓留下一些足以讓他們吃飽穿暖的糧食神器。

糧食作物重要,美洲大陸同樣重要!

拋開土豆、玉米、辣椒這些新物種不談,美洲大陸本身就是一塊膏腴之地。

這是一片被老天爺賜福的大陸,那裡的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獨特適宜的氣候,單從地理,物產和氣候來論,不得不承認,美洲大陸甚至還要比大明中原要強出不少。

因此,大明子民需要它!

因此,湯昊需要親自走上一趟!

“陛下,消息是真的,就是我們不知具體航線!”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我親自率領水師出海,前去探尋那片大陸了!”

第414章 巨大收穫第7章 劉瑾的真正目的!第99章 思想改造!記得多讀書!第210章 硬闖宮禁第356章 恐怖的明軍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357章 熱武器時代第271章 清理王莊第428章 結義兄弟第395章 大戰序幕起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107章 規矩!科道言官的撈錢手段!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173章 鈔關改制!錢正貴的命中貴人!第9章 皇權半步都不能退!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56章 爭鋒!你真是一條好狗啊!第292章 京都易主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講什麼道理?第234章 前倨後恭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355章 不爽利的戰鬥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248章 悔恨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5章 閣老之謀!悍然出手!第51章 五年計劃!第210章 硬闖宮禁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249章 焦芳第387章 有人故意擡高糧價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245章 遣將第19章 土木之禍的真相!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324章 收尾與懲處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第252章 宗藩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431章 出海之爭第20章 苟延殘喘?絕地反擊!第268章 朱宸濠第86章 祖宗成法!給你敢接嗎?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213章 陳寬出手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35章 規矩!第338章 堅固堡壘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209章 危局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69章 黨派之爭!絕不能讓天子掌兵!第368章 達延汗的狠辣第272章 宗室造反第129章 除夕將至!祖祠搬過來了!第76章 血腥選鋒!戰兵哪有不見血的!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60章 鬧大咯!皇帝的束縛!第392章 蒙古勇士的驕傲!第247章 利刃第75章 感謝元輔大人送來的大禮!第391章 火篩的末日!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403章 碾碎他們!第356章 恐怖的明軍第310章 五府重建!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易第292章 京都易主第32章 證據確鑿!閹人之罪當死!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377章 捷報抵京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353章 紛亂複雜的草原局勢第234章 前倨後恭第239章 李東陽致仕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214章 各方反應第396章 那就大戰一場!第128章 退讓與妥協!湖廣鄉黨淪爲犧牲品!第122章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第161章 他竟是中山侯!要麼煮鹽要麼死!第339章 遼東女真發展史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366章 壓力巨大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