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徽商出手

第385章 徽商出手

徐孟春看向了一箇中年男子。

此人一副儒生打扮,手中還輕搖着摺扇。

“胡文昌,你們該出手了!”

聽到這話,在場衆人都是神情一震。

因爲這個胡文昌可不是什麼簡單人物,而是徽商胡氏的公子,整個徽商集團未來的接班人。

徽州處“吳頭楚尾”,屬邊緣地帶,山高林密,地形多變,開發較晚。

漢代前人口不多,而晉末、宋末、唐末及中國歷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遷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

人口衆多,山多地少,怎麼辦?出外經商是唯一出路。

徽商最早經營的是山貨和外地糧食。如利用豐富的木材資源用於建築、做墨、油漆、桐油、造紙,這些是外運的大宗商品,茶葉有祁門紅、婺源綠名品。外出經商主要是經營鹽、棉(布)、糧食等。

前宋開始就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祁門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經商致富,分別被人們稱爲“十萬大公”、“十萬二公”,合稱“程十萬”。

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佔徽州府(歙縣)的一半,人稱“祝半州”!

元末戰亂期間,歙縣商人江嘉在徽州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資本,較之宋代大爲增加,太祖朱元璋入皖缺餉,歙人江元一次助餉銀十萬兩,堪稱驚天鉅富。

所以徽商在這個時代就成了財富的代名詞。

徽商並不是籠統只有安徽這邊的商人,它的範圍囊括了江蘇淮揚一帶。

淮揚一帶因爲有鹽,所以誕生了無數的大鹽商,而鹽商這是這個時代最有錢的代表。

大明王朝先前納糧開中,想要獲得鹽引就必須運糧食到九邊重鎮去才能夠獲得鹽引,可不久之後就被迫改了,原因是因爲私鹽盛行,再加上朝廷權貴等隨意向皇帝奏討佔窩、壟斷開中,造成鹽引的派發量大大超出了鹽業的產能允許範圍。

這迫使大量邊地商人空有鹽引,卻無鹽可領,只能在鹽場等待新鹽的產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數十年的情況出現,這極大的打擊了邊商輸糧支邊的熱情,導致開中法的執行變得舉步維艱,很難再像洪武、永樂年間那般良好運行。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朝廷推行納糧開中,讓渡出了一部分食鹽利潤給商賈,卻因爲這種種原因,導致朝廷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輸糧到邊的商人也越來越少,朝廷明明給出去了食鹽,可九邊軍鎮的軍費還是在不斷增長,以致於朝廷財政開支越來越多,最後致使國庫空虛。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時候,時任弘治皇帝戶部尚書的葉淇,在背後勢力的推動之下,提出了納銀領取鹽引的辦法,改“納糧開中”爲“納銀開中”,即是所謂的折色法。

葉琪變法後,從此規定商人們以後不需再將軍需糧食運往邊鎮,只要向國庫繳納銀兩,就可獲取鹽引。

所以以前這些鹽商想要做鹽的買賣,就必須要運糧食到邊鎮地區去換取鹽引纔可以,無疑便利了臨近邊疆軍鎮的山西晉商。

而葉琪變法之後,商賈不再需要跑到邊鎮去,直接拿銀子換鹽引,然後倒賣謀利,而徽商因爲地處最爲富庶的江南地區,兩淮又有天下第一大鹽場,這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最爲重要的糧食產區,所以慢慢的這些鹽商和糧商彼此之間也是很難分開,徽商也是如此,他們既是大鹽商,同樣也是大糧商,無疑更是便利至極。

胡家是徽商當中的代表性家族,也是實力最爲雄厚的一個家族,家族勢力極其龐大,在整個大明上下都擁有極其龐大的影響力,背後更是站着不計其數的江南士族。

也正是因爲如此,胡文昌才能夠以商賈子弟的身份,同徐孟春這些朝堂官員坐在一起議事。

徐孟春淡淡開口道:“這上面太有錢了可不太好。”

“自從皇帝派遣中山侯湯昊橫掃倭國、構築東海貿易後,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就送入了內帑,而結果就是皇帝正在漸漸脫離掌控和束縛!”

“他想打仗就打仗,他想賑災就賑災,就算國庫沒有錢糧了,他那內帑裡面還有錢糧,完全可以繞過士紳縉紳行事,絲毫不用考慮士紳縉紳的意見,他也不會聽,這就是最麻煩的地方!”

“一個不受約束不受掌控的大明皇帝,想來你們也應該知道,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還有成化皇帝就是如此,到時候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

“所以,這一次必須要想辦法給年輕天子一個教訓,讓他重新拾起對士紳縉紳的敬畏之心!”

胡文昌聞言當即笑了笑,神情也變得興奮了起來。

教訓大明皇帝,這可真是讓人激動啊!

“大人想要我們做什麼,儘管開口便是了!”

“這一次,我徽商定然鼎力支持,不會任由皇帝繼續胡鬧下去!”

徐孟春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笑道。

“其實當今天子還是頗爲仁厚的,又是一個仁德之君,勤政愛民,非常體恤百姓,老夫已經得到了消息,近些日子北直隸、山西、山東等地發生饑荒接連有消息傳來,以咱們這位陛下的仁善之心,他必然會全力賑災。”

“但是國庫空虛,國庫內的糧食早就下降到了紅線不可動用,到時候朝中諸公肯定會讓天子動用自己的內帑,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藉助此次賑災一事將皇帝的內帑給一次性全部吸乾!”

“當然,具體如何操作,就要看你們徽商的了!”

胡文昌聽後點了點頭。

“此事很簡單!”

“皇帝陛下的內帑,不過區區百萬兩紋銀,根本架不住我徽商的吸取!”

胡文昌的口氣非常大,百萬兩白銀都根本看不上,但是人家自然有他說這話的底氣!

這並不是他口氣大,而是因爲他們這些大鹽商、大糧商一個個都富可敵國,大明朝廷和大明皇帝和他們相比都是窮叫花子。

尤其是正統以後的歷代大明皇帝,到了弘治皇帝這裡,基本上一個比一個窮。

原因很簡單,文臣縉紳把持朝政權勢越來越大,錢糧全都進了他們的腰包口袋,朝廷自然會越來越窮,百姓也會越來越窮!

朝廷窮皇帝窮,文臣縉紳才便於束縛掌控,不然像現在的正德皇帝這樣,有錢了之後直接就脫離了掌控!

而朱厚照與湯昊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通過東海貿易去賺取軍費,可惜現在也被士紳縉紳給盯上了!

“如何行動,老夫就不過問了!”

“但是目標一定要清楚,必須要吸乾皇帝的小金庫,讓他不得不向我們低頭!”

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59章 遊戲第131章 小事放大化!湯侯再調兵!第28章 張懋進場!第245章 遣將第434章 五載時光彈指間!第402章 屍山血海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253章 奴顏婢膝第200章 屠戮第39章 激烈交鋒!第245章 遣將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420章 湯家祭祖!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233章 霸道兇狂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76章 倭國銀礦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193章 倭寇第303章 信息交換第393章 朝廷停擺!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401章 血腥屠戮!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209章 危局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303章 信息交換第189章 俸祿微薄?那是你們貪婪成性!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2章 湯昊入殿!第251章 魯王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398章 戰至癲狂!第224章 楊一清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342章 全面進剿女真蠻夷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254章 壓力第99章 思想改造!記得多讀書!第48章 巨漢之戰!降服衆將!第282章 通政司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277章 老好人生氣了第130章 倭國使團!殺了又如何?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21章 大戲開幕!第206章 血洗對馬島!第310章 五府重建!第286章 倭國局勢第328章 交易與認罪第145章 謝遷!給中山侯套上一層枷鎖!第242章 涌動!第77章 主動出擊!小皇帝的憤怒!第94章 要麼恢復舊制!要麼本侯繼續查下去!第25章 規矩!文臣縉紳的退讓!第220章 御前對質第414章 巨大收穫第282章 通政司第427章 臣權與皇權第304章 嫡長子湯拓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352章 梟雄亦不剌第348章 爭奪河套之戰第280章 大喜與別離第165章 梟首示衆!剝皮實草!第401章 血腥屠戮!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26章 緹帥牟斌!第336章 基建神器!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21章 大戲開幕!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8章 張懋進場!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295章 屈辱與奴國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329章 中山侯失勢了第83章 上架感言!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289章 屠殺開始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194章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