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

張希孟也被叫來參加收穫,面對着密密匝匝的土豆田,他還挺感慨的。土豆不需要太好的土地,肥力要求也不高,偏偏產量極大,口味也不錯,簡直就像是天賜的寶貝一樣。

如果再聯繫到美洲的環境,就會發現更有趣的事情。

美洲印第安人缺少馬匹,也沒有牛,甚至有些地方拿羊駝來運輸……美洲土著還缺少鐵器,一直使用石器。

缺少這兩樣神器,美洲土著只能刀耕火種,像遊牧民族一樣,逐水草遷徙,這塊水土流失嚴重,種不了莊稼,就換下個地方。

按照道理來說,他們的文明水平應該非常低,可偏偏又在天文曆法上面,造詣精深,讓人十分驚歎。

總體來說,相比起歐亞大陸,印第安人就像是點錯了科技樹的可憐娃。

許是上帝可憐他們,就把土豆、紅薯、玉米送給了他們,讓這些高產作物,挽救印第安人。

但是呢,如果換個角度,如果美洲沒有這些高產作物,或許就不會有印第安人存在了。是雞生了蛋,還是蛋生了雞,這是個哲學問題。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上帝不會殺人,但是西方人會……

如今大明搶先發現美洲,又把東羅馬的皇子捏在了手裡,到底會產生什麼結果,這就變得很有趣了。

想到這裡,張希孟甚至有點雀躍了。

“主公,讓王保保和那個拂林國皇子也來吧!”

朱元璋想了想,笑道:“那行,順道也把鐵鍋叫來,咱要拿他這口鍋,燉土豆吃!”

好傢伙,不多一會兒,包括也先帖木兒在內,這幾位陸續趕來。

曼努埃爾已經稍微習慣了大明朝的奇怪,但是說實話,他瞧着鐵鍋,依舊心驚肉跳,不寒而慄。

這就是大元朝的皇帝?

蒙古人的帝王?

最強大帝國的擁有者?

他怎麼就亡國了?

亡國之後,他怎麼甘心活在大明朝?

大明朝又怎麼會容忍這麼個人存在?

瘋了,全都瘋了!

他一個東羅馬的皇子,不遠萬里,跑到東方,希望得到幫助,或許他也是瘋子吧!

既然都是瘋子,那就老實幹活吧!

朱元璋一聲令下,衆人開始刨地收穫土豆。

張希孟跟王保保湊在一起,他發現王保保的身體好了不少,變形的關節也恢復了很多,竟然能順暢幹活,效率比自己還高。

“我說王保保,你知道不,這個土豆啊,可以在很寒冷的地方種植。”

王保保怔了一下,低着頭道:“那我可要恭喜太師了。”

“不是恭喜我,是恭喜所有人,尤其是北方的蒙古、女真諸部,當然也有其他所有人。”張希孟笑道:“有了這個土豆之後,北方的土地產量會大大增加……而且我還琢磨出了一個吃法,就是把土豆製成極細的粉條,粉絲……就像是麪條,米線一樣,這樣一來,不但能延長保存的時間,還能多出來無數美味。所以說啊,人類的進步,有時候還真是靠着吃貨!”

王保保怔了許久,整個人彷彿僵住了,最後他緩緩道:“這麼說,蒙古各部,都能吃飽飯了嗎?”

張希孟笑了,點頭道:“如果允許,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吃飽。”

王保保用力頷首,“太師大德!”

說完這話之後,王保保埋頭幹活,更加賣力氣,連休息都不捨得。

每一顆土豆,都變得無比珍貴起來,這玩意簡直是無數人的命!

北方草原,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蜂巢,裡面住的可不是尋常的蜜蜂,而是可怕的殺人蜂,成羣結隊,千千萬萬。

一旦氣候變得寒冷,缺少吃的,一場大雪下來,屍橫遍野,牛羊悉數凍死……這些人就會騎上戰馬,拿起彎刀,挎上祖傳的弓箭,向南蜂擁而來。

殺戮,搶掠,死亡……文明消失,國家蕩然無存,兵鋒所指,百姓不是變爲奴隸,就是化作白骨。

很湊巧,東羅馬的皇子也在這裡,他應該更有感觸纔對。

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爲什麼遊牧騎兵這麼強,爲什麼農耕民族空有那麼大的體量,那麼多的人口,竟然無法抗拒遊牧騎兵?

這裡面有個很簡單的邏輯,遊牧騎兵,全民皆兵,往往可以兩丁抽一,三丁抽一,三四十萬人的部落,就有十萬以上的控弦之士,可以拉出來打仗。

反觀農耕這邊,要怎麼對敵呢?

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的農稅是三十稅一,也就是說,老百姓產出了三十石糧食,纔有一石,能交給朝廷。

而朝廷再把這一石糧食,運到邊疆,用來招募兵馬,對抗遊牧騎兵,就不知道剩下多少了。

即便以十分之一來計算,農耕民族的動員能力,也是遠遠不如遊牧騎兵的。

在國初的時候還好,雖然我的動員能力弱,但是我有百倍人口,加上官吏相對清廉,效率很高,也可以打出碾壓局。

等到王朝的中後期,遍地貪官污吏,文恬武嬉,這時候所有的國力,都是紙面上的,根本動員不出來。

如果強行動員,會是個什麼後果呢?

可以參考秦朝,隋朝……這倆就是典型的把紙面數字當成真的,絲毫不考慮中間商賺差價的問題,直接把老百姓逼得沒有活路,不得不拿起刀槍,揭竿而起。

難道說就沒有別的辦法,一定要捱揍嗎?

自然不是。

其實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效率。

以最初的例子爲例,比如說三十稅一,老百姓三十石糧食,上交一石,剩下的勉強夠一家人吃喝,維持生活。

如果當老百姓的效率提升一倍,變成了六十石糧食,能上交兩石嗎?

顯然不是!

在極端的情況下,朝廷可以拿走三十一石!

留下二十九石,老百姓依舊可以勉強過活兒,不至於起兵造反。

那這回再看看結果,當老百姓效率提升一倍,朝廷的動員力提升了多少?

足足三十倍!

這時候再去跟遊牧民族爭鬥,完全就是碾壓局,絲毫不用懷疑,就算是傻子,也能打出衛青霍去病的戰果了。

這還只是生產力提升一倍的結果……如果徹底步入工業化,生產力提升一百倍,一千倍……那個動員效率,簡直難以形容了。

比如說一戰期間,很多工業化國家的極限動員力,都是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千萬人口,就能動員出一百萬兵馬,國內還不會餓死人。

假如放在大宋,大明,就按六千萬人算,不用動員出六百萬人,只怕弄出齊裝滿員,沒有空額的六十萬人,就足以讓戶部崩潰。

人馬再多,估計就要提刀上洛,直接找皇帝老子痛陳利害了,比如隋煬帝,他徵發百萬人,進攻高麗,就是這麼個下場!

效率就是一切,而提升效率,又是如此之困難。

所以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明白土豆的價值。

看着一顆顆土豆被挖出來,漸漸的,有些人的呼吸就急促起來。

比如王保保,比如也先帖木兒,還有其他幾位……算下來,只有曼努埃爾是個十足的鐵憨憨,他狗屁也不知道,只覺得渾身疲憊不堪,雙手磨破了皮,生出了血泡,疼得要命。

他實在是想不通,這個大明皇帝,別是假的吧?

他堂堂皇帝,比自己父皇還尊貴,怎麼幹這種下賤的活兒?

太沒有道理了!

忙活了大半天,朱元璋竟然還意猶未盡,他拉着張希孟,一起測量收穫,給土豆過秤……他們一共收穫了三十畝,得到了差不多兩萬斤土豆,平均一畝地產量,在六百多斤!

看到這個結果,張希孟和老朱的臉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平均一畝六七百斤,這和後世動輒幾千斤,上萬斤,那是根本沒法比。

但是放在大明朝,已經很可觀了。

尤其是他們選擇的是山坡地,如果種稻谷,只怕就幾十斤的產量,甚至絕收,可種上了土豆,就能拿到幾百斤的收穫。

雖然一斤土豆和一斤糧食不一樣,但是在極端飢餓的時候,草根樹皮,也都能果腹的!

“先生,事到如今,咱們纔敢真正對外大舉開拓啊!”

張希孟連連點頭,“陛下聖明!”

此時張承天已經湊到了曼努埃爾的身邊。

“這回聽明白沒?你想要救國,就靠着這些土豆了!”

曼努埃爾愣了好一會兒,這個奇怪的破玩意,怎麼能救他的國家啊?

“真是蠢材,愚不可及!你想啊,如果把土豆拿回去,一畝田能種出五七百斤,伱的農夫是敵人的數倍產量,你就會得到幾倍的糧食稅收,組建更多的兵馬,和敵人作戰!那個奧斯曼,還是你們的對手嗎?”

曼努埃爾似乎是聽懂了,渾身一陣劇烈的顫抖,但是很快,他又冷靜下來,看了看遍地的土豆,他搖頭了。

“不,不行的,那些農夫拿了土豆,就會送給敵人的!還有,讓他們從軍,這些人不會殺敵,多半還會先殺進君士坦丁堡的!”

這一次輪到張承天傻眼了,你們那個狗屁拂林國,到底是什麼玩意啊?

簡直爛泥扶不上牆!

這時候張希孟也過來了,他沉吟少許,就沉聲道:“所以你們必須變法,要讓百姓認同國家,願意爲國家而戰!而不是不管誰統治君士坦丁堡,他們都無所謂!”

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着大元朝完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