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了倭國懷良王,百姓們都是歡喜鼓舞,以爲俘虜了一國之君,很快倭國的事情就平定了。
陛下神威,常國公天下少有,甚至當初鼓動對倭國用兵的孫炎,都跟着撿便宜,聲望日隆,坐穩了首輔之位。
可事實上,這不過是大明老百姓的一廂情願,或者說當慣了上國子民,總喜歡以己度人,拿大明的經驗,去套別的國家。
別說什麼懷良王不是國君,就算真的抓到了一國之主,八成也解決不了倭國的問題。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朱下旨,把幾個皇子都召集過來,包括年紀漸漸長大的老五週王,他們排成一排,前來聽張相的教導。
另外以孫炎爲首的朝臣,以徐達、湯和爲首的勳貴,也都悉數趕來,正確理解倭國的問題,對於接下來的對外方略,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大傢伙都顯得格外認真。
張希孟開宗明義,直接道:“面對海外諸國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常識,那就是中原上國的情況,我們的歷史發展,不是天經地義,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甚至戲謔點說,我們纔是異類,和其他國家比起來,我們都顯得格格不入。如果拿上國的經驗,去處理海外的問題,八成是要碰的頭破血流的。”
聽到這個開頭,朱棣頗有心得,高麗不就是那樣,藍玉那麼壓榨,竟然還比不過高麗的貴胄,在大明這邊,已經人厭狗嫌,險惡黑心到了極點。放到他們那邊,還能當菩薩供着。師父講的,那是一點錯也沒有。
朱棣喜滋滋聽着。
毛貴長期負責外務,他也清楚這些,聽得很認真。
但是對於一些官員來說,就不那麼順耳了,我們可是上國啊?我們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文明,難道成了異類?
這也就是張希孟說,換成另一個人,早就被口水淹沒了。
甚至像錢唐那種,他堅定支持張希孟的主張,但是對外的方略,錢唐卻希望將天下都變成中華。
所以即便面對海外和大明的差異,他也是極力求同存異,畢竟早晚都要成爲大明的一部分,哪能說不一樣呢?
面對這種想法,張希孟也只能一笑了之。
你還不能說他錯了,只能說追求過於遠大,目標太過宏偉……
“其實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並不長,嚴格來說,他們進入文明,是靠着我們的幫助。當初倭國派遣遣唐使,效仿大唐,建立國家。差不多一兩百年,倭國跟我們的情況差不多,也走在王朝興衰的路子上……但是接下來,倭國的發展,就出現了偏差,這個問題還要歸結到土地上面。”
“倭國也出現了豪門兼併土地,巨室田連阡陌,大批百姓淪爲佃農,奴僕……這些豪門大族,又跟着地方官吏將領勾結,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力量。”
衆人聽到這裡,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同,畢竟中原王朝也都有這種問題,像元末,唐末,漢末,不都是這樣嗎!然後就農民起義,重新洗牌,再來一次唄!
我們都太熟悉了。
可惜的是,這一套在倭國,不起作用了。
首先倭國學了唐朝,但是沒學全。
他們並沒有採用科舉制,人才沒有流動。而且本身國家也太小了,圍繞着國主周圍的官僚體系,實力太弱。
從國君以下,公卿大臣,全靠着父輩傳承,那日子簡直比四世三公的袁紹還舒服。
有個一兩百年,也就成了一堆豬了。
反觀地方上,擁有土地的地主豪強,歸附地方官吏,拉攏武人,通過姻親結盟,牢牢控制住地方。
層層疊疊,難以撼動。
就比如說一塊土地,名義上是某個地主的,但每年的產出,要給當地官吏一份,要給某個將軍一份,還要獻給某位朝臣一份……
這種複雜的控制結構,加上薄弱的治理能力,就算想要推行均田一類的政策,都是不可能的。
有人或許要問了,既然自上而下不行,那自下而上,老百姓發動起義,重新洗牌,難道也不行嗎?
還真不行。
眼下的倭國,就跟汽車壓過的樂事薯片一樣,碎了一地。
加上缺少教育,也沒有科舉,沒有官員流動……老百姓根本沒有家國意識,或者說他們認爲的國,就是個小村子。
外面的情況如何,他們根本不關心。或者說在一層一層的壓榨之下,根本無從關心這些事情。
“發展到了這一步,倭國的朝廷,權勢盡失,如同傀儡。而地方上,豪強並起,形成了一個個的藩鎮,國家零碎,一地雞毛。”
這時候錢唐突然站起,發問道:“太師,難道倭國就沒有人應運而生,去一統國家嗎?”
張希孟一笑,“或許有吧,但是你仔細研究一下倭國就會明白……他們地形複雜,幾個島嶼,被山嶺阻隔,連一塊像樣的平原都沒有。這些藩鎮雖然彼此征伐,互相攻殺兼併。但始終沒法出現一支力量,能夠一統全國……所以倭國就冒出了個很邪門的東西,叫做幕府將軍!”
和中原改朝換代,要從天子不一樣,倭國的改朝換代,基本上是換個幕府將軍。
包括明治維新在內,很多人都認爲明治維新是一場成功的改革……其實放開中原的標準,明治維新其實是一場改朝換代,畢竟明治政府也有薩長幕府之稱。
地方勢力,根深蒂固,難以剷除,所謂的幕府將軍,就類似春秋五霸那種霸主,只不過他們要更加穩固一些。
而春秋的霸主,還沒有人願意幹掉周天子,他們還要尊王攘夷,藉助天子名分,擴充實力,號令天下。
但是這些霸主,又有誰會在乎衰弱無能的周天子?
把這些經驗,套到倭國身上,簡直是一模一樣。
當然了,和倭國不一樣,我們的春秋戰國,不光有雄才大略的政哥哥,還有無數的仁人志士,儒家,法家,兵家……幾百年間,前赴後繼,不斷有人提出天下一統的概念。認爲只有實現統一,才能獲得太平。
大傢伙區別只是方法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
經過了多少年,多少代人的辯論,最終形成了大一統的理論,隨後秦軍東出,天下歸一,九州一統。
這才掀開了華夏的全新篇章。
毫不誇張講,哪怕到了兩千年後,依舊有許多地方,他們甚至沒有走到春秋戰國這一步,連國家大一統的共識都沒有形成。
這裡面也包括那些看起來很先進的國家。
他們不過是偶爾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擁有了超乎尋常的力量,在管理方面,確實做出了突破……但是,要是放在國家治理上,根本一塌糊塗。
畢竟要維持龐大的疆土,衆多的人口,一致的觀念,絕對的共識……這在華夏之外,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某種情況上講,或許還要感謝那些人的傲慢。他們看不起一個破破爛爛,一塌糊塗的老大帝國。
或許就猶如當年角石海蠍子,瞧不起身邊遊動的小魚一樣,以爲張牙舞爪的自己,能一直橫行下去。
殊不知對方的內部,已經有着翻天覆地的改變,雙方下的根本不是一局棋!
張希孟侃侃而言,算是高屋建瓴,把倭國剖析了一遍。
在場不論文武,還是宗室皇子,全都若有所思,獲益匪淺。
張希孟道:“現在的問題就很明白了,常遇春討伐倭國,幕府那邊索性把懷良王送出來,充當背鍋的。我們現在怎麼辦……是將錯就錯,還是繼續討伐,問罪幕府?”
朱棣第一個站起來,“當然是繼續討伐!我先收拾了王保保,回頭就來打倭國,讓他們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場!”
張希孟問道:“怎麼討伐?”
“就,藉着懷良王的名義,招募義士,替倭國重塑綱常!什麼狗屁幕府將軍,我看咱們直接派個總督過去算了!”
朱棣向四周看了看,心說你們這幫沒出息的玩意,倭國也不小啊,怎麼不趕快搶下來!
秦王和晉王不吱聲,周王幾個小的低着頭,也在裝糊塗。
張太師都說了,倭國亂糟糟的,一點也不好,我們纔不想去!
正在這時候,湯和突然站起來,“上位,您看在倭國之中,加一個公國如何?”
朱元璋突然笑了,“湯和,是伱想去,還是你家的孩子?”
湯和道:“還是讓小兒輩去吧,歷練歷練,吃點苦,沒什麼不好的。”
湯和這人永遠如此,大公無私,遇到難題,總是能衝在最前面……當初他帶兵去苗部發展,就很讓人感動。
此時又是如此,着實難得。
不過人世間不能總讓老實人吃虧,張希孟笑呵呵拿出一個盒子,遞給了老朱。
“陛下請看!”
朱元璋接在手裡,展開之後,頓時金光四射,老朱一愣,“這是狗頭金啊!”
張希孟笑道:“確實,倭國縱然有千般不是,但金銀產量,確實不低,甚至還要超過大明。咱們對內交易,採用寶鈔。可是和外面做生意,還是需要足夠的金銀的。”
老朱哈哈大笑,竟然直接走到了湯和麪前,把這塊狗頭金塞到了湯和的手裡。
“拿着,倭國這塊肥肉,有你們湯家一塊!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