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

朱元璋算是體會到了有錢人的滋味,他也明白了,張希孟爲什麼敢那麼奢侈,還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沒辦法,掙稿費是真的香啊!

就拿老朱來說,他這本書,第一次刊印,就是百萬部以上,就這還遠遠不夠,官民百姓,那麼多學生,甚至是海外藩國,要研究洪武大帝經歷的人,都多如牛毛。

甚至有夷商都找到了外務部,請求幫忙翻譯。

一定要準確無誤,他們過去被那些胡亂搞事情的傢伙坑苦了。比如請求翻譯道德經,玄之又玄,直接翻譯成了“黑啊黑”。

玄確實有黑色的意思,但是把這句翻譯成黑,那就是坑人家蠻夷了。

在收集了一大堆奇談怪論之後,夷商們也漸漸知道上當了,他們乾脆自己鑽研,漸漸的,還真有一些人,掌握了不錯的漢語水平。

爲了能更加穩妥翻譯,他們專門弄了個翻譯館,請了幾位名家過去,幫忙坐鎮把關。一般的著作,已經可以了。

但是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童年經歷,這種緊要的東西,可不能錯一個字,因此他們才向外務部提出要求。

錢的事情好說,只要準確就好。

相比起這些遙遠的夷商,高麗、琉球、安南等地的商人就輕鬆了許多。

他們本身就使用漢字,書籍也是漢字撰寫,閱讀起來,障礙不大。

可越是沒啥難度,他們就越是心驚肉跳,不寒而慄。

上國這是怎麼了?

明明是天命加身的皇帝陛下,百聖百靈呵護着……怎麼能寫的這麼卑微啊?

要不我們幫忙編……撰寫吧!

比如說陛下是朱子後裔,又或者說是天神和熊女所生,自從降生之後,有黑龍庇護,蒼鷹送食,天生神力,睿智勇猛……

面對這幫高麗人的建議,毛貴頭皮都麻了,直接警告他們,你們要是敢胡說八道,篡改御筆文章,回頭就等着抄家滅門吧!

而且毛貴還特別給藍玉去了公文,告訴藍玉,一定要盯着高麗的動向,要是出現了逆書,立刻嚴懲不貸!

總而言之,老朱的這本書,錢途不可限量。

而且隨後還有兩部,可以想見,老朱能發多大的財……

“咱們在北平這麼久了,也該回應天了。吃穿花用的,老四開支也不少,咱打算把這點錢給老四,讓他稍微寬裕一點。”朱元璋斟酌說道。

馬皇后竟然也點了點頭,“陛下這麼說,我也沒別的講的,老四肩頭的擔子重,孩子也挺難的,我都替他發愁,那麼多欠債,到底要怎麼還啊!”

多不容易,這兩口子終於想起給朱棣點甜頭了。

得到消息的朱棣都感動哭了。

“先生,你看父皇和母后都要給我錢,你的稿費那麼多,是不是也分點給徒弟啊!我現在是真的熬不住了。”

張希孟眨了眨眼睛,低聲道:“燕王,伱要是聰明點,我勸你就別要陛下的錢,你要想想,怎麼準備點禮物,把陛下和皇后趕快送走。你要是還想從他們身上撈錢,我怕你會陷得更深!”

朱棣眨巴了一下眼睛,有點將信將疑。

儘管自己身邊的壞蛋不少,也不乏大缺大德的人。

但是父皇母后還是可靠的,絕對比一毛不拔的先生可靠。

朱棣想了再三,只是表面答應,卻沒有真的當回事。

兩天之後,老朱兩口子把朱棣叫過去,只是他一個,馬皇后還親自下廚,給朱棣做了幾道愛吃的菜。

可把朱棣感動壞了,親媽!真是親的!

朱元璋看着兒子,已經相當高大,身強體壯,很有自己年輕時候模樣,老朱也挺高興的。

“一轉眼到北平,已經一年多了,期間經歷了不少事情。父皇也打算迴應天了,你們兄弟很多,父皇不能全都照顧到,但是每一個孩子,在父皇的心裡,都是一樣的。你明白嗎?”朱元璋一改以往的語氣,當真如一個普通的老父親,諄諄教誨。

朱棣十分感動,“父皇的意思,孩兒明白……我會好好駐守北平,經略邊疆,戍衛大明,給太子哥哥分憂,照顧其他兄弟姐妹。總而言之,咱們一家人,務必要相親相愛,互相扶持。”

老朱哈哈大笑,“這話咱愛聽,你這混小子,總算是長大了!”

父子倆聊得越發欣慰,朱棣也漸漸把張希孟交代的話,拋到了腦後。

如此父慈子孝的場面,你跟我說,父皇會坑我?我怎麼那麼不信呢!

這時候馬皇后把飯菜送上來,一家人圍坐,其樂融融。

朱元璋講的對,他雖然對每個孩子的心都一樣,但是孩子太多,事情太忙。

他能抽出的時間,十分有限。

過去能單獨陪伴父母的,只有朱標而已。

後來朱樉、朱棡、朱棣,也偶爾有點機會,比他們更小的,卻是不行了。這一次朱元璋兩口子來北平巡邊,一住這麼久,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朱棣真是得了天大的便宜,屬於老天爺衝着他哈哈笑了。

“父皇拿到了一筆稿費,按理來說,應該人人有份。可這些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真要是大傢伙分了,就什麼事情也幹不了了。父皇琢磨着,還是給你吧!”

朱棣連忙點頭,“多謝父皇,孩兒一定妥善用這一筆錢,讓父皇滿意的。”

朱老四心頭狂喜,簡直樂不可支虧了這麼多年,總算能見到回頭錢了。也可以光明正大,每頓加點菜了。

而且就連張庶寧都能賣書賺錢,環顧四周,就自己窮困潦倒,每天一睜眼,就爲了錢發愁,我這個皇子當的,簡直一點滋味都沒有。

對了,我這年紀也差不多了,再過兩三年,就要結婚,早點給我弄點老婆本。

朱棣滿心盤算着,嘴角上翹,簡直都要笑出聲了。

可突然之間,朱元璋問了一句,“老四,你打算怎麼用這筆錢,能不能給父皇說說?”

朱棣頓時愕然,怎麼說?說我留着娶媳婦?

他一時愣住,朱元璋就道:“咱替你想過了,咱打算建個師範學堂,你看怎麼樣?”

朱棣怔了怔,“父皇,建學堂倒是好事,只是……”

還沒等朱棣說完,老朱就哈哈大笑,“確實是好事情,孫炎打算在全國設立八到十個師範學堂。咱盤算了,除了應天,江州,濟南,杭州等地之外,北平,西安,太原,還有云南,都要安排上,南北東西,都要均衡。不過你已經弄了個北平大學堂,如果再加一個師範學堂,咱怕你的擔子太重了,你能行不?”

能行嗎?

朱棣怔了怔,男子漢大丈夫,能說不行嗎?

而且在北平弄個師範學堂,也就是說,北平是可以和應天分庭抗禮,成爲南北兩大文教中心。

尤其是重要的是,張庶寧已經開始在教學上面,嶄露頭角……築巢引鳳,把自己的小夥伴弄來,過幾年,讓他當山長,然後自己的人才就能滔滔不斷。

而且張庶寧還有那麼多不錯的同學,把他們弄來,再加上齊泰、黃子澄、練子寧這些臥龍鳳雛……我的天啊!

到了這時候,羣賢畢至,少長鹹集。

咱身邊羽翼豐滿,我該多強大啊!

朱棣是越想越興奮,竟然就拍着胸膛,直接答應了。

“父皇放心吧,咱能辦好一個學堂,就能辦好兩個,三個,一點問題沒有!”朱棣把胸膛拍得啪啪作響。

接下來他就哭了。

朱元璋沉吟道:“老四啊,是這樣的,建立這幾個學堂,孫炎的詳細計劃咱都看了。原則上經費會一視同仁,甚至偏遠的地方,還能稍微多一點。但是真的落實,還要看各地的財力。”

朱元璋向朱棣解釋,其實也不用解釋。

一個學堂,肯定和當地的經濟條件分不開。

譬如說辦學經費是一樣的,但是地方衙門如果多給學校劃撥點土地,學校拿着土地出租,增加點額外收入,肯定是應天等地,更加便利。而且地方還能引入人才,提供資助。甚至可以捐款助學……這些事情,誰也不能說不行。

畢竟朝廷是鼓勵辦學的。

排除亂七八糟的算計,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

“總體算起來,北平的條件,或許不如別的地方……也就是說,你要貼補的費用還不少啊!”

聽到這話,朱棣的臉色微微一變,“父皇,您能不能幫幫忙?”

老朱點頭,很乾脆道:“這點你放心,咱肯定會出力氣的,現在給你十五萬貫,回頭每年也不少於五萬貫……北平是教化重鎮,別人也沒法說咱偏心。”

朱棣微微鬆了口氣,“父皇,那這麼說,缺口也不大吧?”

朱元璋微微沉吟,“還不好說,咱看了一下,如果接下來稅制改革順利,每年能撥一百五十萬貫,你現在的北平學堂,一年多少開支?”

朱棣怔了怔,默默伸出三根手指頭。

三百萬貫!

比照北平學堂,一年開支也是三百萬貫,朝廷最多解決一半,然後他爹只給十五萬貫,還是第一年的。

“父皇,孩兒沒理解錯,您出十五萬貫,讓孩兒出一百五十萬貫,對吧?”

朱元璋輕咳了一聲,“錯了!”

“那是多少?”

“一百三十五萬貫啊!你連這點賬都不會算嗎?”

朱棣眼珠子瞪得老大,怪叫道:“那,那有差別嗎?我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老朱把臉一沉,冷哼道:“你要是過不了,那就把北平大學堂遷去太原,讓你三哥來!”

(本章完)

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七十章 好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