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

算無遺策的張先生,居然也會有失誤的時候,這太讓老朱感到困惑了,難道張希孟也有力有未逮的時候?

這事情已經超出了老朱的理解範疇。

不行啊,必須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朱將任務交給了朱標,讓他安排人員,一起來探討此事。

接下了這個任務的朱標心裡頭惴惴不安。

他雖然對這事有所瞭解,但是也不敢說明白得多深……以往這種關係到國家大政的事情,都是請張希孟主持。

只有他能妥當把握大局,不至於出現偏差。

結果張希孟不在京城不說,還涉及到了當初張希孟的誤判……一個弄不好,傷損先生威名,也會影響朝局發展。

無論哪個方面,都不是朱標想看到的。

天大的壓力落到了朱標身上,他反覆思量,仔細斟酌。

最後在心裡擬定了一份邀請名單。

朱標首先來拜訪的人,就是商業部尚書江楠。

“弟子絕沒有別的意思,只想就事論事,把此事說清楚,還望師孃能夠明察,也希望師孃能夠出場,把事情講清楚。”

江楠非常淡定,笑容可掬,“這事還真挺值得說一說的,不過光是我肯定不成,你務必要請李相公,要多請幾位有份量的,才能把事情說清楚。”

朱標連忙道謝,有師孃這番話,他的壓力沒了一大半。

只要能就事論事,就好辦太多了。

隨後朱標去面見了宋濂和劉伯溫,稍微談論之後,劉伯溫就道:“提到這事,張羽和徐賁倆人,還專門去蘇州等地跑過,應該請他們也談談。”

朱標點頭,一一記下。

經過了差不多十天的籌備,朱標總算將各方聚集。

很有趣的是,朱標沒把討論的地點選在任何一座殿宇之中。

而是挑選了東宮的花園,一座涼亭之中。

老朱的位置,雖然依舊面南背北,但是和大傢伙都是平齊的,沒有高高在上。

在朱元璋的左手邊,馬皇后端坐,緊挨着馬皇后的,正是江楠,江楠旁邊,是大宗正李貞,然後是宋濂,劉伯溫,以及宋濂推薦的張羽和徐賁。

而在另一邊,則是李善長領頭,其餘中書省,稅務部,市舶司的官吏,悉數在列,總計十多個人。

這裡面既有皇親宗室,也有朝中高官,還有專業性很強的年輕官吏,後起之秀。

大傢伙採用圍坐的方式,討論一個關乎大明未來的話題,本身就意義非凡。

朱標能主持這麼一場討論,他的細膩周到,也是不言自明的。

朱元璋率先開口,“這些日子,咱仔細回想過……當年張先生提到,由於女工作坊的競爭,提到了生絲收購價格,逼得不少蘇州的作坊研究新的機器,能夠織六十四根線的織機。彼時張先生很樂觀,認爲這種機器必將改變大明朝,咱想知道,這個機器到底如何了?”

衆人微微沉默,朱標就道:“劉學士,您先說說吧!”

劉伯溫立刻躬身,“回陛下的話,這種機器自然是研究出來了,只不過蘇州用的不多,反而用在了北平,有點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意思!”

劉伯溫提到這話的時候,神色之中,多少帶着點不自然。

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機器,卻沒有在蘇州大放異彩,各種條件最好的地方,竟然沒有發展起來,多少有點顛覆認知。

怎麼說呢,一顆最飽滿,最好的種子,落到了最肥沃的土地上,也得到了最好的陽光雨露,充分滋潤。

結果這顆種子在破土之後,就不往上面長了。

這讓充滿了期望的人們,都大失所望。

從一根線,到六十四根絲線,這是多大的進步啊!

直覺上講,也是個好東西。

可是在實際執行的環節,卻中道夭折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接下來開口的人,變成了徐賁,他是真正研究過的。

“陛下,當初研究新的機器,是落到復旦學堂身上的,那邊確實有幾個高手,加上蘇鬆等地的能工巧匠,製成了一批織機,初步投入蘇州,效果很好,短短半年之內,蘇州絲綢產量,足足增加了三倍之多!”

朱元璋皺眉道:“這是好事啊!那接下來如何了?”

“接下來就因爲生絲供應不足,作坊停工。而且由於生產太多,造成絲綢積壓,非但沒有賺到錢,反而損失慘重。”

“什麼?”朱元璋大惑不解,“生絲爲什麼供應不上?是沒有那麼多桑樹嗎?”

這時候張羽躬身道:“陛下,雖然朝廷限制了桑樹的種植,要確保糧食。但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其實這些年,依舊不斷有人改稻田爲桑田,增加生絲產量。仔細說起來,十年之間,江南之地的生絲產量,至少增加了兩倍還多!”

老朱更加不解,“生絲不缺,爲什麼還會供應不上?”

“因爲其他地方的絲綢作坊起來了。”這一次說話的人是江楠,她執掌商業部,專門管的就是這方面的事情,手上不缺數據。

“陛下,如今淮東行省,還有浙江行省,大小城市,包括村鎮在內,登記造冊的絲綢作坊不下五百家,其餘沒有登記的更多,保守估算,織工也超過一百萬,甚至更多!”

江楠道:“最初蘇州的作坊可以和地方的桑農談個不錯的價錢,順利收購生絲……但是漸漸的,地方上也有了絲綢作坊,他們更願意賣給自家人。或者有些作坊就是桑農辦的,他們自己種桑養蠶,繅絲織綢,多少錢都是自己賺,又怎麼會賣給蘇州的作坊!”

劉伯溫點頭,附和道:“江尚書講的極是,原本只是蘇州一城,織工工錢上去,用機器還有利可圖,現在遍地都是作坊,織工太多了,再用機器,也就不值得了。”

老朱眉頭緊皺,事情怎麼會這樣?

“李先生,你,你們就不能想辦法嗎?”

李善長無奈苦笑,“上位,這剛剛經歷戰火,各地百廢待興,地方上都迫切希望辦作坊,出售絲綢,改善民生。百姓如此,官吏如此。老臣這邊,似乎也只能嚴查稅款,不許他們亂來,但終究不能禁絕!”

老朱越發生氣,因爲這事情不像是唐勝宗、陸仲亨兼併土地,也不像是廖永忠他們走私獲利……這種事情,是非明白,對錯清楚,只要能狠下殺手就行。

但是這一次的事情,卻是讓老朱十分困惑。

站在蘇州的立場上,發展絲綢作坊,提升紡織工藝,謀求更高的效率,這算不得錯吧?

可是對於其他的城市鄉村,他們同樣需要恢復元氣,需要給老百姓找到出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地產生絲,又有善於織綢的工匠,我們織絲綢,往外賣,賺錢貼補家用,又有什麼錯?

朝廷無論如何,也不該管這種事情!

老朱思量好半天,甚至覺得各地這麼幹,還有點值得鼓勵的意思,民生經濟,不能不管!

“對了,織絲綢,是要通過市舶司的,那些小作坊的絲綢,能行嗎?他們賣不掉,賺不到錢,自然就不做了!”

還行,朱元璋跟張希孟學了幾年,在經濟上,到底不是兩眼一抹黑。

但很快就有人駁斥了,李貞苦笑道:“陛下忘了水師走私嗎?他們聚斂了上千萬貫的財富,其中就有不少是從絲綢弄來的!”

“好啊!”朱元璋氣得拍桌子,豁然站起,怒火中燒!

“廖永忠,俞通海!大蠹蟲!”朱元璋破口大罵,“咱讓他們統領水師,沒想到他們居然爲了一己之私利,壞了國家大事!咱就該早點把他們誅滅九族,一個不留!”

老朱暴怒,嚇得其他人不敢多言,但是馬皇后卻輕咳道:“陛下,此事不是那麼簡單的,就算不往外面走私,只要有利可圖,販運給其他省份也是可以的。市舶司只能管對外的絲綢貿易,不能管對內的。”

朱元璋一陣語塞,隨即道:“難道就只能任由他們這麼幹?蘇州的絲綢作坊,當真就沒有希望了?咱乾脆下旨,嚴查各地的絲綢作坊,規定只許把生絲運去蘇州,這樣如何?”

短暫沉默之後,宋濂開口了,“啓奏陛下,臣以爲陛下未必能下這道旨意。蘇州絲綢作坊果然重要,新的機器也是個寶貝,但畢竟各地有百萬織工,牽連到無數個家庭,他們衣食所繫,陛下如何能痛下殺手,斷了他們的生路?”

朱元璋再度無語。

默默思量之後,朱元璋意識到,這些情況,其實張希孟也都說過。

這就是一個龐大國家,想要發展工商的困境。

要想追求效率,就要減少工匠數量……這話說起來容易,可實際上關係到了家家戶戶,關係到了地方官吏。

層層疊疊,根本做不下去。

不是不想發展,是根本發展不下去。

老朱越發煩躁,忍不住道:“這麼說,當初鼓勵蘇州絲綢業發展,竟然是無用功?”

李善長連忙咳嗽,“上位,算不得無用功,要不是當初的整頓,每年也不會多幾百萬貫的關稅!”

老朱一怔……朱標也弱弱補充道:“還有個機器!”

機器!

朱元璋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連忙問道:“這機器怎麼回事?爲什麼跑到了北平?”

朱標道:“這個機器本來是用來織絲綢的,後來用處越來越少,整個蘇州,也就只有幾臺。是四弟那邊要發展毛紡,這纔買了過去,又從復旦學堂請了幾個人,花了半年多時間,重新造出了能紡織羊毛線的織機,這才重新活過來。”

老朱大爲驚訝,居然還有這麼一層?

“咱問你們,朱棣那邊,會不會也重蹈覆轍,和蘇州一個樣?”老朱看着衆人。

別人不好回答,還是馬皇后輕聲道:“看樣子暫時不會,畢竟北平那邊缺少工匠,僱工可不便宜。”

隨後朱標也道:“不光僱工很難,而且四弟手上很有錢,可以拿來買機器!”

老朱這才一怔!

朱棣四處斂財,什麼錢都要,算計三哥也不手軟,但不管張希孟,還是朱標,都很容忍他,竟然是這個緣由?

老朱思量片刻,又問道:“蘇州的織機,最初用的很好,可接下來生絲供應不上,北平那邊呢?有辦法嗎?”

朱標點頭道:“有!”

“什麼辦法?”朱元璋追問。

“就是從遼東征集,從蒙古人手裡弄……再有,可以從三弟那邊購買!”朱標說到這裡,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真的不是他偏愛朱棣,也不是非要放任朱老四欺負人,而是想養活機器,就必須集中資本,還要集中原材料,全都灌注到北平!

蘇州已經失敗了,如果北平再做不成,這條發展工商的路,就走不下去了……

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