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

身爲天子,咱朱元璋不弱於人啊!

這是一生要強的大老朱,最真實的心聲。

誰能想到,這幾年時間裡,他在張家倆小孩子手上吃的憋,比王保保那裡還多,還狠!

簡直沒有天理!

朱元璋急需找回面子……而有些事情並不是那麼困難,哪怕方向錯了,只要堅持走下去,也會走到目的地的,畢竟地球是圓的。

同樣的道理,儘管孩子們缺點不少,但使勁找,還是可以找出來的,尤其是朱棣,那就更容易了。

你說他頑劣魯莽,換個字就是英勇無畏,頭角崢嶸。

你說他好勇鬥狠,換個詞,不就是不服輸,敢想敢做嗎!

現在想想,其實朱棣也不錯。

收復遼東,他算是有功吧?

至少他下了命令,別管怎麼樣,他是喊打喊殺的。

光復之功,孩子跑不了。

再說這一次對付高麗,朱棣可是掛名的督師,開疆拓土,也要算他一份。

這麼一看,咱家朱棣,打下了兩個省的地盤,小小年紀,就用兵如神,簡直是天下奇才啊!

歷代皇家之中,還有這麼傑出的子弟嗎?

朱元璋只能想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他在十二歲的時候,還是太子,就受命巡邊,抵禦柔然。

自家朱棣,十歲不到巡邊,比起拓跋燾還小兩歲,這就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很不以爲然,你說別的事情,我都認了,唯獨孩子的事情,馬虎不得。

萬一因爲當爹的過分謙虛,造成孩子自卑,那不是罪過大了?

張希孟據理力爭的勁兒上來了。

此刻的他,可不是一個卑微的公器,而是一個老父親!

“陛下,收服高麗,這事情藍玉當居首功,他運籌協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頗有古之名將的風範。至於高麗請求內附投降的事情,臣以爲還可以思量一下,要不要就這麼輕易答應?如果能多榨一點油水,或許會更好。”

朱元璋沉吟再三,儘管張希孟說的都是真的,可他就是不愛聽。

“藍玉的首功咱又沒說不給,但是燕王朱棣,有督師之功……對了,他還在城門口教訓過高麗使者,大漲上國威風。朱棣的舉動,鼓舞人心,讓百姓認清了高麗狡詐的本性,這也說明朱棣有識人之明啊!”

好傢伙!

這角度轉變的還真快,就連這事都成了朱棣的功勞,張希孟已經無言以對了。

伱是皇帝,說什麼都有理。

“陛下,別的事情,或可以不談,但是這一次,確確實實,要多從高麗身上,榨取些好處,尤其是錢財,絕對不能少。”

老朱怔了怔,“咱看過了,這些日子開支倒是不少,國庫那邊,也跟咱哭窮,缺口真那麼大?”

張希孟點頭,“陛下,義務教育定下來之後,每年教化部的開支,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地方還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的意思是能給學校的孩子們,一頓免費的午餐。”

“免費午餐?”

張希孟點頭,“現在各家的孩子越來越多,所謂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們幹活不多,飯量不小。倘若朝廷能給他們提供一頓午餐,減輕家裡的負擔,很多父母就會同意孩子上學。我們現在有三年蒙學,如果再有三年的義務教育,或許就會好很多。”

朱元璋眉頭微皺,“好什麼?先生說的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很多窮地方,普遍六七歲才能上蒙學,有的地方甚至到八歲左右,三年蒙學,三年義務教育,六年下來,孩子就普遍十三四歲。而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可以下地幹活,也可以做個學徒,很多地方早婚的問題,還有不足十歲孩子,進入作坊的童工問題,都能解決了。”

朱元璋聽着張希孟的話,雖然有理,但卻是歪理。

“張先生,咱們推行義務教育,難道不是爲了培養人才嗎?”

“當然……但陛下不能認爲每一個人都是人才啊!我們辦了學堂,讓孩子進來讀書,就能避免一些人流落街頭,最終爲禍一方。我們教給孩子一些規矩,就會讓他們老老實實,尊奉大明法令。我們教給他們衛生習慣,就能避免很多疫病流行。我們把他們放在學校裡,他們就沒有時間去市面上遊手好閒,就會大大減少遊手好閒之人的數量,避免他們變成潑皮無賴。”

“總而言之,學校的作用非常大,學校就是個泄洪池……在一個人從懵懂無知,變得成熟自信之間,安排一條緩衝區,減少衝擊,避免造成洪水暴漲,衝破堤壩的情況。”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張希孟,半晌無語。

這位張先生,總是能給自己整點新活兒,讓自己大出預料!

難道說教育這事,真的像他說得這樣?

假如張希孟講的是真的……貌似應該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才是啊!這事情涉及到了咱老朱家江山的根基啊!

朱元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思。

張希孟倒是安之若素,畢竟忽悠朱元璋,挑戰他的三觀,讓他陷入思忖,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願他趕快忘了朱棣的事情,我可沒興趣拍那小子的馬屁。

朱元璋很快平靜下來,反而笑道:“聽先生一席話,真是非同小可啊!沒想到教化之事的後面,還藏着這麼多學問,咱可要好好琢磨……倒是庶寧這孩子,他弄出來的識字卡片,也算是有功於教化。咱只賞他一百兩黃金,現在看來是少了。咱聽說他買了書坊,印刷識字卡……現在就下一道旨意,往後從他的書坊採買。”

“不行!”張希孟立刻道:“陛下,你這麼做,不符合朝廷規矩,絕對不行!”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規矩大,還是咱大?難道咱看中了庶寧,想要加恩給他,還不行了?”

張希孟道:“確實不行……陛下,朝廷推行義務教育之後,整個印刷行業都會起飛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裝訂,運輸,售賣……這是多龐大的行業,多少工作機會!現在陛下一句話,交給了張庶寧,然後呢?憑着他們,能撐得起這麼大的行業嗎?又或者說,主公甘心把這麼大的行業,交給幾個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氣,這一次他比剛剛沉吟的時間還長。

“先生,咱承認,你講的對……那咱問你,要想讓這個行業起來,咱該怎麼辦?”

張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業是建立在競爭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鹽鐵專賣,以前的鹽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長長出口氣,“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麼做纔是?”

“陛下可以公開招標,向所有符合條件的書坊、書局公開發出邀請,讓他們一起出價,同臺競爭。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業部提供便利,可以讓銀行借貸……但不管怎麼樣,都有一條,陛下不能指定某個人,這樣就壞了規矩,亂了商業秩序。”

張希孟講的很嚴肅,朱元璋也聽得很認真。

因爲老朱意識到,或許這就是他跟張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張希孟一直希望發展工商業,而朱元璋則是青睞農業。只要堅持農業,就沒有這麼多爛七八糟的事情,只要延續千百年的習慣就行了。

可是要發展工商就不行……這麼多年,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商業立法。

甚至許多工商業的發展情況,只能在食貨志裡找到一些記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

“這麼看起來,除了教育立法,商業也要立法啊!”

張希孟頗爲驚訝,沒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這麼快!

“陛下聖明,臣以爲確實應該儘快完成立法,好讓商業能有序發展。”

朱元璋沒有立刻答應,而是仰起頭,默默思忖了一會兒,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規矩,咱就不能胡來了?畢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張希孟也是一怔,終於,老朱還是意識到了那個要命的問題。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來,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實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歡喜的。就,就比如臣對庶寧這孩子!”

朱元璋眉頭微皺,“咱還沒問過你,你到底怎麼想的……那是你的兒子,未來的魯王,多少雙眼睛都看着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說實話,臣也不知道他會走上哪一條路。他說想當教師,又想做醫生,現在他跟一羣同學,擺弄書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幹什麼,只要是他選的,只要利國利民,對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持。我不想給孩子限定某個座位,規定他必須幹什麼。我喜歡給他畫個圈,這個圈叫做良知,問心無愧!”

朱元璋連聲長嘆,終於苦笑,“先生確實比起咱要看得開,境界比咱高了一層啊!”

是一層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龍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擔一份責任,主公有幾十個孩子,也有幾千萬子民,該怎麼選擇,確實很困難。”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子,並沒有立刻答應什麼……他還想默默觀察一陣子,積累更多的經驗,然後纔好立法。

但不管怎麼樣,朱元璋決定多多留心商業,不能當個外行糊塗蛋。

老朱的態度變化,影響堪稱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採購計劃,落到了江西,千萬百姓,兩百萬以上的適齡學童,一片巨大的藍海,就出現在了衆人的面前。

張庶寧一如既往的敏銳,他把幾個小夥伴叫過來,開門見山,“朝廷已經下令了,如果我們能拿下學堂課本的印刷大單,我們這個小小的書坊,就能一躍成爲天下知名的大書局!”

胡儼幾個嚥了口吐沫,“你說的是真的嗎?”

張庶寧很認真道:“我無比確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還等着幹什麼!籌備起來啊!這一次志在必得!”胡儼揮舞拳頭,很是激動。

張庶寧撓了撓頭,“我還有個事情,就是咱們的書坊,要叫什麼名字纔好?”

許觀立刻道:“對,要起個響亮的名字,叫天下書局怎麼樣?”

景清給他個大白眼,“你怎麼不叫大明書局,或者皇家書局?”

許觀縮了縮脖子,訕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應嗎!”

張庶寧眉頭微蹙,其實也未必會反對……

“我想了很久,還是叫華夏書局,你們看怎麼樣?”張庶寧說完,旁邊的夏知鳳就笑道:“這個名字好,華夏,有我一半!”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