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

朱元章和張希孟略商量了一下,就匆匆返回了宮裡,他覺得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他走了之後,朱棣拉着兩位兄長,大模大樣出來。

“你們不要怕,魯王先生人很好的。母后告訴你們的話,都忘了嗎?到了這裡,就跟宮裡一樣。”

朱棣隨後呲着牙,對張希孟道:“先生,賞點飯吃吧!我們現在回武學,也沒有吃的了,去宮裡還要挨板子。”

張希孟無奈道:“我這裡只有粗茶澹飯,怕是委屈了你們啊!”

“不委屈,不委屈,我兄長府裡養了那麼多牛羊,讓廚房殺了,記在我的名下就行了,我兄長不會心疼的。”

兄長?

朱樉和朱棡還在遲疑,咱們兄長不是北平嗎?

他哪有什麼府邸?他住的叫東宮!

“你們倆忘了?朱英不是咱們兄長啊?”朱棣道:“咱父皇和母后可都認的,就算是北平的太子哥哥,也是認這個大哥的。我可提醒你們,對咱們大哥尊敬點。他爲父皇開疆拓土,往西南用兵,可不容易了。等他回來,我還要好好謝他呢!到時候也請他到武學,給咱們講故事,那多好玩啊!”

朱棣一邊說着,一邊對張府的人吩咐道:“快去吧,我們還小,吃不了太多,挑個小的就行了,要給大哥省錢!”

手下人無奈看張希孟,張希孟能說什麼,只是點頭,讓他照辦。

其實仔細想想,還挺樂的。

朱英這小子,就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多了朱棣這麼個混小子,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果不其然,廚子從朱英府裡,弄來了一頭肥羊,什麼小的?吃就吃肥的!

朱棣還挺貼心的,親自跑去指揮,一條肥嫩的後腿,烤了送給先生,他和兩位兄長,分一條後腿,烤些羊排,送給張庶寧。

然後再把前腿,肥嫩的羊肉帶着,去學堂和羣賢分食。

剩下的羊頭、羊骨、羊蹄子、羊雜碎,都留給張府廚房熬湯用。

“多謝諸位了,過幾天我還過來,咱們把大哥家的馬給宰了吧!我看那馬不愛吃草,也不長個,正好下酒。”

廚房這幫人都看着想笑,惡人自有惡人磨,總算有人能讓朱英吃癟了。他們很貼心送給了朱棣一大包燒烤用的香料。

朱棣扛着羊肉,彷佛是得勝而歸的大將軍,返回了忠誠的武學。

一頓燒烤下來,朱棣這顆武學小太陽,越發明亮了。

孩童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頓唄!

只不過放到了朝政上面,可就不行了。

當朱元章釋放出要調整行省區劃的時候,整個大明朝堂,全都動了起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個坐不住的人竟然是汪廣洋,他以吏部天官,參知政事之尊,來拜見張希孟。

在稍微談了談科舉考試的安排之後,汪廣洋就直入主題,“張相,下官以爲,這行省還是不要輕易調整的好,尤其是河南江北行省,更是等閒動不得。”

張希孟微微一笑,還給他倒了一杯茶,“這事情主公確實說過,但到底怎麼安排,還沒有定論。你也是朝廷重臣,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出來,一切好商議。”

汪廣洋看了看張希孟的神色,發現沒什麼異樣,就鼓足勇氣道:“張相,別的不說,現在河南江北行省,正在全力以赴,治理水患。需要通盤考慮,集中調撥人力物力,需要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如果拆分了河南江北行省,造成官吏推諉扯皮,權責不清,耽誤了治水大事,下官唯恐會壞了大局啊!”

張希孟默默聽着,“你講的也是一個道理,回頭再仔細權衡一下,畢竟單單是治水這件事,顯得單薄了一些,還有沒有別的道理,也都講出來……總之理不辨不明啊!”

汪廣洋似乎還想說什麼,但並沒有說出口,而是乖乖告辭。

他走了之後,張希孟臉上的神色就不是那麼好。

不過他也能接受,就算是自己的麾下,也要允許有自己的想法。

就在汪廣洋剛剛走後,劉伯溫卻又到了。

和汪廣洋比起來,劉伯溫乾脆多了,“張相,你看這一次重新劃分各省,能不能把韓宋設立的山東行省延續下來?”

“爲什麼?”

劉伯溫笑道:“按照當初元廷的劃分方法,山東是屬於中書省的,不光是山東,還有山西,河北,都屬於中書省。這個中書省實在是太大了,權柄也太重了。前些時候,張相在北平擔任留守,這些地方都歸到了北平留守司統御。現在張相也返回了京城,故此我斗膽提議,讓山東單獨劃出來。一來方便治理,二來也能讓當初在山東的一些官吏名正言順,向上提一級。”

張希孟一笑,“伯溫先生,你這算不算公然照顧自己的舊部啊?”

“算!”劉伯溫笑道:“但我覺得他們爲北伐做了不少貢獻,論功行賞,也是應該的。而且許我提出意見,就許張相反對,我盡力而已。”

張希孟哈哈大笑,“伯溫先生,你把話說得這麼明白,只怕不是爲了山東一地吧?咱們開誠佈公,你告訴我,現在朝中都有什麼聲音,他們打算怎麼劃分?”

劉伯溫也笑了,他跟張希孟,不但算是朋友,而且差不多是半個知己。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他們自然都是以國事爲重。而且耍弄些小手段,根本沒有必要,張希孟何等敏銳,豈能看不出來?

“張相,要說起來,元廷劃分的每個行省,都大的過分。河南江北行省,獨霸中原之地,江浙行省,把應天、兩浙,還有福建都涵蓋進去,把持了江南財稅的一半。單就這兩個行省來說,誰坐穩中原之地,誰就是半個皇帝,誰佔據了江浙,誰就是戶部尚書,捏住了朝廷錢袋子。”

劉伯溫道:“尤其是當下,雖然廢除了元廷官吏,換成布政使負責民政,按察使執掌刑名。但實際上,這些大省的按察使,一旦回京,就是一部尚書,還要掛上參知政事的頭銜。在京各部尚書,根本沒法相提並論。就連,就連中書諸公,也要提心吊膽啊!”

不用懷疑,說的人就是你,汪廣洋,你還扯什麼治水,真當誰看不明白啊!

除了汪廣洋之外,還有羅復仁,他也是從湖廣佈政使上來的,而且一下子就接掌了戶部,也是相當要害的衙門。

如果再算上之前的毛貴,那就更驚人了。

基本上是朝廷出事,尚書被廢,然後調地方大員進京,接掌空缺的位置。

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滿朝諸公,誰又能坐以待斃!

“張相,我聽到的消息,是有人提議,乾脆廢除元朝的行省,以路治理地方就算了。”

張希孟一聽這話,幾乎是笑出聲了,元朝的路,幾乎和府差不多,比如蘇州就是平江路,常州就是常州路,鎮江就是鎮江路……要是這麼劃分,地方稀碎不說,根本就沒辦法做什麼大事情。

“張相,或許他們就是這麼盤算的。”劉伯溫微微冷笑道。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地方上做不了事,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然後就不免邀請朝中派出欽差,協調地方事務。然後就可以把罪責盡數歸給地方,把功勞算到他們的頭上,把地方作爲糞土之地,滋養出朝中絢爛花朵?”

糞土,花朵?

還真是貼切。

劉伯溫就忍不住發笑,難得,張希孟最厲害的就是這份清醒,他笑道:“張相果然是敏銳,我也是多慮了,他們那點手段,根本騙不了張相。”

張希孟卻是搖頭,“伯溫先生,這事情也未必這麼簡單,地方固然要能做事,但也不能太龐大了,要是弄到元廷的程度,可就麻煩了。各省必須要拆分,但是拆分到什麼程度,卻是三言兩語說不清的。我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見,伯溫先生,你有什麼想法沒有?”

劉伯溫打了個激靈,立刻道:“張相,要說元廷劃分行省的敗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以山河爲界……這不是劃分行省,而是在劃分國家!他們就是憋着讓地方做大,是取亂之道。比如說察罕帖木兒,比如說孛羅帖木兒,這些人就是以地方官的身份,雄踞一方,成爲諸侯的。”

張希孟連連點頭,“伯溫先生高見,我心裡有數了。”

同劉伯溫談過之後,張希孟也沒有再多見其他人。這一次的行省劃分,只怕要比前面的動靜還大。

多出來一個行省,就要多出來一套三司人馬,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同時還要拱衛司,千戶所,稅卡,鈔關,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每一個位置,都要有人填補,都是讓人眼紅的利益。

而且如果行省太細碎,做不了事情,就要有人協調,這又增加了一套人馬,也是一塊肥肉。

另外現在布政使入爲尚書的態勢太兇勐了,朝中諸公也要防着這一手。

自從提出重新劃分行省,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終於第一次御前會議召開,張希孟,李善長,全都坐在了位置上。

相應的,汪廣洋,胡惟庸,楊憲,還有其餘朝中重臣,大明的花朵們,全都到齊。

奼紫嫣紅,爭奇鬥豔……

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