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

“不能說沒有用處吧,區區五萬兩銀子,還要經過寶鈔局轉手,到咱們手裡,也就不到十萬貫,能有什麼用?”

“十萬貫?那麼多啊!”朱標低呼道:“先生,古詩有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有十萬貫,那可就是一個富商了。父皇翻手之間,就造就了一個豪富之家,往後還有更多收入,父皇是真的厲害!”

朱標發自肺腑讚美,眼睛裡都冒着小星星。張希孟心中好笑,別看這小子挺願意頂撞老朱的,可實際上他還是非常欽佩父親的,就像許多男孩似的,很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他跟老朱爭,估計也是這個意思吧!

就是不知道自家的小崽子會什麼樣,張庶寧大約是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只求別跟朱老四一樣就好……

朱標感嘆之後,發現張希孟嘴角上翹,面帶笑意,不由得問道:“先生覺得弟子說的不對?”

“對!怎麼不對!陛下自然是厲害的。”張希孟笑道:“殿下,身爲一國之君,手握那麼大權柄,帶火一樣東西不難……比如殿下最初設想的太子羹,就是這個道理。陛下的手段自然是更高明些,他廢掉了龍鳳團茶,成全了百味膏的名聲,隨後大發利市。一套手段,行雲流水,無懈可擊。但到底是興起一個東西,只是商人手段罷了。”

朱標大吃一驚,“先生,您的意思,在商人手段之上,還有更厲害的手段?”

“有!那就是朝廷手段,帝王手段。”張希孟笑道:“所謂朝廷手段,就是能興起一個行業,創造無數財富,讓成百上千萬人獲益,百姓衣食所繫,民生所賴。至於更往上一步,就是帝王手段,那可是要興起一個國家,就如同陛下過去這些年做得那樣。”

張希孟笑道:“陛下有帝王手段,所以用起商人手段,那是牛刀殺雞,駕輕就熟。不過以殿下來看,你想到了把鹽命名爲御鹽,想到了太子羹,要多買些錢。這還只是商賈格局,並且還沒有經過實際考驗,也不知道成敗,距離帝王格局,可是差着太多了。”

朱標臉紅了,“先生教訓的是,弟子讓先生失望了。”

張希孟一笑,“失望什麼?殿下才多大啊!這些東西可以慢慢學,而且眼下就有一個學習朝廷手段的好機會,可以興起一個行業,造富無數,改變千百萬人的生活。”

朱標一怔,忙驚問道:“先生,你說的是?”

“自然是長蘆鹽場啊!”

“長蘆鹽場?”朱標不解,“咱們不是弄出了曬鹽的辦法,可以賣鹽賺錢了還有什麼事情啊?”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殿下,那些事情只能算是前置作業,還有更要緊的在後面呢!別的不說,這個鹽場要交給誰負責?讓誰的人管理鹽場?食鹽的生產運輸,該走哪條路子,有了收入,該入哪一本賬?鹽場又該優先和誰合作?這些殿下都想過嗎?”

朱標傻眼了,他一個都沒想過。

“讓,讓越國公來幹,他忠誠可靠!”朱標脫口而出。

張希孟又笑了,“殿下,假如你沒來北平,尚在應天,你身邊都是翰林院的師傅們,那時候有人提議,建立食鹽商行,你會派什麼人負責?”

朱標再度吃驚,隨後不免陷入了沉思。

張希孟笑而不語,他給朱標提出了一個相當難回答的題目。

“先生是想說不要任人唯親吧?”朱標斟酌道。

張希孟搖頭,“殿下,不任人唯親是不可能的!就拿臣來說,宋學士,伯溫先生,孫炎,汪廣洋,還有一些人,他們都在臣的手下做過事,遇到了一些緊要的情況,臣知曉他們的才能,又信任他們的爲人,自然要把這些人派過去,除了他們,別人能不能勝任,臣不知道,就算能力夠了,還有人品!而且就算人品也好,那我手上就那點利益,憑什麼不成全自己人?”

“啊!”

朱標忍不住低呼,他萬萬想不到,張希孟居然會這麼說,這個講法實在是太顛覆了,別說翰林院的人,包括父皇和母后都沒有說過。

他們只是告訴自己,選賢任能,有識人之明,不能任人唯親……可先生卻告訴自己,必須任人唯親。

不對嗎?

似乎也很難說不對……就比如說他在應天,身邊都是翰林院的文臣,自己也清楚他們的才能人品,如果父皇讓自己選擇一個人,管理長蘆鹽場,那必定是從文臣當中選擇,或者讓信任的文臣推薦幾個人,供自己挑選。

畢竟一個長在東宮的太子,讓他直接找到一個能管理鹽場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這算任人唯親嗎?

很難說,畢竟他也有挑選,也考慮了才能人品,派過去沒準也能做得很好。

但是呢,毫無疑問,這麼選人,沒什麼往來的,離着很遠的,擠不進圈子的,自然就沒有了機會。

這又牽涉到了另外一件事,爲什麼文臣能控制住皇帝?

爲什麼會出現矇蔽聖聽,孤立天子?

爲什麼有些皇帝會特別偏愛宦官?

因爲皇帝從小就生活在那個環境裡,宦官們不論早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小心照顧着,多大的戒心,也在持之以恆的曲意逢迎之下,瓦解冰消了。

那些被選爲儲君師傅的文臣,爲什麼能入閣拜相,執掌大權?

因爲他們就在天子的身邊,多少年教誨影響,彼此熟悉,感情深摯。

遇到了升遷提拔的機會,很難不想到他們!

“先生,有什麼辦法,能避免這種情況嗎?”

張希孟微微一笑,“殿下,這是人之常情,你爲什麼要避免?”

“這,這任人唯親,總是不好的。我怕會耽誤了國事!”

張希孟一笑,“殿下用不着太害怕,其實只要用心挑選,多數情況下,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讓文臣負責長蘆鹽場,還是讓武將負責,暫時都能管理很好,也都能貫徹殿下的意思。臣想問殿下的是,你打算把長蘆鹽場,這麼大的利益,交給哪一方?讓誰跟殿下分享好處?”

朱標徹底懵了,都說張希孟不教朱標,可真正當他下手的時候,才讓人驚駭,這位不教就算了,一旦開始,教的都是要命的東西!

可以說是顛覆三觀,前所未有……朱標覺得自己的小腦袋不夠用了,他需要靜一靜。

張希孟也不着急,就給了朱標思考,讓他好好權衡。

足足過了三天時間,朱標略顯疲憊,來見張希孟。

“先生,我想好了,將士們太苦了,我,我要把長蘆鹽場給他們管!”

張希孟含笑點頭,“那就按照殿下的意思辦。”

朱標怔了怔,顯得有些無奈,誠如張希孟所講,如果他在應天,肯定會讓文臣過來,可是他到了北平,見識了胡大海他們的辛苦,明白了戍邊將士的犧牲,加上身邊都是朱文正、李文忠他們,就很難不把鹽場交給武夫。

“先生,你,你爲什麼不反對?萬一武人桀驁不馴,把持鹽場,貪墨錢財,胡作非爲,那又該怎麼辦?”

張希孟哈哈大笑,“殿下說得好,因爲這些事情都是臣要處理的,也是我不反對殿下的原因。”

張希孟笑呵呵拿出兩套方案,擺在了朱標面前。

一套是以文官管理鹽場的,一套是武將負責的。

兩套辦法,明明白白,字字清楚。

什麼叫高段位的玩家啊!

張希孟自然不在乎選擇哪一方,因爲不管選哪一方,他都有應對之策,而且不論文武,他都能拿捏住。

不過要說張希孟有沒有傾向呢?

他把朱標安排給胡大海他們,鼓動太子替武人說話,意思還不明白嗎?

朱標看着自己的師父,只覺得張希孟高山仰止,深不可測,似乎比起父皇還要厲害幾分!

“先生準備怎麼處理?”朱標仗着膽子問道。

張希孟笑道:“殿下,交給武人管理鹽場,這個提議不錯。可若是交給越國公負責,只怕就毀了一位名將了。他能管得很好,但是大材小用,而且也會有些麻煩。”

“那要怎麼辦?”

張希孟道:“殿下可知道彭早住?”

朱標忙點頭,“知道,他是彭大帥的兒子,當初父皇在濠州的時候,他幫過父皇很多,這些年他駐守揚州、泗州等地,還領兵參加過中原決戰。”

張希孟道:“殿下知道這些,那爲何彭少帥沒有得到封爵?”

朱標一怔,隨即道:“他,他到底不算父皇的親信,而且他的資歷太老,很不好安排,總不能讓他排在徐達的前面吧!”

頓了頓朱標補充道:“這是我聽父皇跟母后閒聊說的,果然,先生說任人唯親,父皇也不能免俗!”

少年郎若有所思。

張希孟笑道:“殿下,彭少帥的確不好安排,可眼下有了長蘆鹽場,把他調過來如何?”

朱標目瞪口呆,還能這麼用人嗎?

思忖了再三,朱標終於點頭,隨後朱標以儲君代鎮北平的名義,同北平留守張希孟一起上書,推薦彭早住提督長蘆鹽場。

這份奏疏送上去,老朱終於不生氣了,相反開懷大笑,興奮拍腿!

“妙啊!太妙了!吾兒孝順,吾兒大孝!”

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