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

足有一百名士兵,一起用木槓將石碑穩穩擡起,向前走了二十步,放置於預先準備的碑座上面,嚴絲合縫,十分完美。

不過大傢伙看在眼裡,略顯奇怪。

這個奇怪就是碑座是黑色的石頭,如同墨一般,上面的碑體是白色的,黑白相對,對比鮮明,差異明顯。

這又是什麼意思?

有些敏銳的人,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張希孟身上。

果然,張希孟準備了下文。

“我們尊敬首義王的勇氣,肯定他在抗元之中的功績……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首義王在許多問題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才造成了他的失敗,必須引以爲戒。”

張希孟講到這裡,目光也看向了劉福通的舊部。

很顯然,他是要把這些話說清楚的,甚至可以說這些話纔是最重要的。

不然我一個大明丞相,吹捧你韓宋丞相,給你這麼高的評價,置大明於何地?

更何況這些年來,大明和韓宋也不是沒有矛盾,有些話不說清楚,會留下後患的。

“我以爲從一開始,宋公和首義王,聚衆傳法,密謀反抗元廷,固然合乎情理,但是成事之後,依舊以明王爲號,這就說不過去了。試問天下蒼生黎民……元廷殘暴不仁,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饑荒遍地,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曾有明王降世?可曾有菩薩顯靈?”

“真正能救民水火的,只有秉持天心民意,真正爲百姓着想,信任百姓,發動百姓,與天下萬民魚水情深,不離不棄的明君聖主!只有那些從普通百姓中走來,英勇奮戰,百死不悔,願意爲百姓而戰的子弟兵!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完成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重任。才能真正救民水火。”

“歸結起來,能救百姓的,只有百姓自己!我們不是被神佛庇佑着,而是被英雄庇佑着,我們當中有許多義士,他們在平時,只是普通人。但是在危難來臨的時候,就會挺身而出,號召天下豪傑,雲集響應,前赴後繼,捨死忘生,不斷戰鬥,流血犧牲,以千千萬萬的生命,把黎民百姓,從危亡之中,拯救出來!”

“我們敬仰英雄,重視歷史,我們的史冊之中,記錄了幾千年來,所有庇護過我們的前輩英靈,這裡面的每個名字,都要比什麼狗屁明王,重要一萬倍!”

張希孟說到這裡,人羣當中的小明王韓林兒深深低下頭,冷汗順着鬢角流淌,心中慌亂,手足無措。

倒是劉六,他在短暫遲疑之後,立刻露出了喜色。

張相大德啊!

韓山童號爲明王,韓林兒是小明王,他們都是名義上的白蓮教首領,而白蓮教又是一羣職業的造反家。

哪怕韓林兒想要做普通人,也總會有人想利用他乾點什麼。

所以歷代以來,這種情況,多數都會被弄死,一了百了。

即便不死,也會被圈禁起來,加倍提防……這種事情老趙家最熟練了。

但是張希孟卻從另一個層次出手,直接否認了明王的神秘,讓這個名號不值錢了,既然如此,小明王就更是普通人了。

韓林兒大約可以安度餘生,用不着提心吊膽了。

但是也有個問題,就是否認了神佛,會不會有損皇帝威望,甚至引起老朱的不滿呢?

這就是想多了,其實早在張希孟推翻了天人感應之後,就把皇權的根基做出了修改。

今天這麼大的場合,當然不可能只是給韓林兒解套,張希孟是要進一步闡釋正統。

張希孟做的事情,還真有點類似朱熹,只不過兩個人的立論根基完全不同,產生的影響也全然不同罷了。

“英雄之所以爲英雄,在於心懷蒼生,把百姓放在心頭……由此也就引出了第二層,首義王的失敗,敗在了哪裡?”

“我以爲首義王敗在了忘記初心,或者乾脆一點說,宋公和首義王,他們沒有對百姓的苦難感同身受,沒有真正想救民水火。他們所思所想,不過是利用百姓的不滿,扇風點火,實現自己的目的。”

“在起義取得初步成功之後,首義王聚攏兵馬,大舉北伐,同元軍爭奪天下,大刀闊斧,殺得天昏地暗。但他忘記了,在自己治下,尚有千萬嗷嗷待哺的黎民。他們飢餓,寒冷,每天都有人背井離鄉,都有人餓死路旁……天災人禍之外,又多了兵禍,民生更加凋敝,百姓更加悽慘。身爲一個以救民爲初心的人,竟然不顧百姓生死,一次次驅趕他們,加入北伐,和元軍拼命……中原大地,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元廷罪孽深重,首義王亦難辭其咎!”

張希孟這話可謂是不留情面,直接剝了劉福通的麪皮。

但是偏偏那些劉福通的舊部也說不出什麼來。

甚至可以說張希孟算是客氣了,韓宋的兵馬同樣是到處搶掠,抓壯丁,搶糧食,四處燒殺,無惡不作。

所謂北伐軍,很多時候就是流寇。除了毛貴之外,沒有誰真的在乎百姓生死。

包括劉福通在內,他都沒有建設根本之地的想法,只是不停抓壯丁,編成兵馬,送去北伐,和元軍拼命。

只要拿下大都,他就能坐上龍椅,享受九五至尊的滋味。

至於百姓,只是他的工具罷了。

人們喜歡說成王敗寇,但是相比之下,朱元章堅持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處處體現着蒼生之念。

授田,屯糧,養兵,活民……然後集中全力,滅掉強敵,一舉北伐成功。

這個策略比起劉福通來,不知道高了多少。

所以說,朱元章笑到了最後,很奇怪嗎?

“我想說的是,北伐並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北伐非常重要,驅逐胡虜也是我們的核心主張。但是我們必須心懷百姓,想着黎民蒼生。我們的全部精力不可能用在打仗上面,甚至說我們應該拿出七成以上的心思,發展壯大自己。”

“因爲只有如此,才能積累更多的力量,獲得更大的支持,爆發出更強大的力量。”

張希孟擲地有聲道:“改善民生,剷除積弊,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是不可偏廢的事情。我們要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要讓百姓知道,追隨我們的原因。民生民本,是我們的根基所在!”

張希孟說到了這裡,再把目光轉向了這塊黑座白體的石碑,似乎一下子就明顯起來。

“我們肯定首義之功,敬重北伐壯舉。但是我們依舊要說,首義王忘記了最最根本的百姓,所以,這個碑座選擇了黑色石頭。黑白二色,也是我們對首義王劉福通的全面評價。”

張希孟停了下來,但是人羣當中的議論卻是不絕於耳。

剛剛張希孟盛讚劉福通,得到了那些舊部的歡喜。

可再聽這些話,卻是句句扎心,甚至說比污衊爲賊,還要兇狠三分,黑白石碑,除了肯定之外,更有嚴厲的斥責。

甚至可以說隨着時間流逝,張希孟所講的東西,就會成爲人們對劉福通的蓋棺定論。

死者爲大,這麼說是不是有失厚道啊?

那些韓宋舊部的臉色都不是那麼好看,剛剛磕頭拜謝,現在發現謝錯人了,還挺尷尬的!

就在這時候,劉六竟然再次跪倒,磕頭作響。

“張相公允,我兄長有功有過,在他死前,就痛下殺手,誅殺殘害百姓,作威作福的無恥官紳!正是他反躬自省的結果……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被這些畜生矇蔽太久了,在他治下,民生凋敝,難辭其咎。也正因爲如此,兄長才會慚愧自刎。”

“如今以黑白石碑,立在兄長墓前,他在天之靈,也會仔細思量……草民拜謝張相,用心良苦!”

“拜謝張相,用心良苦!”

劉六已經是韓宋舊人之首,他的表態終於引來了許多人的支持。

縱觀全場,最尷尬的莫過於那些從山東千里迢迢趕來的大宋忠良了。

他們一直在宣揚劉福通最後發瘋了,屠戮忠良,殺害義士,罪孽滔天,罄竹難書。甚至因此還要誅殺小明王,替死去的人招魂。

結果劉六一番話,一發入魂,直接把他們的臉面撕扯下來……造成民生凋敝的罪魁禍首就是這一羣人模狗樣的士大夫。

接下來會怎麼處置他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別人都是心服口服,跪在了地上。

唯獨他們,被嚇得雙腿發軟,爛泥一般,癱在了地上。

不過此時張希孟沒有心思管他們這些小蝦米,因爲今天要立的石碑不止劉福通的這一塊。

一駕同樣規制的馬車,上面也有一塊石碑,在石碑上有三個字:賈魯河!

這塊石碑的碑座,用的同樣是白色的石頭,和劉福通的墓地,遙遙相對。

這一次說話的人不是張希孟,而是朱元章,他邁步走到了賈魯面前。

“老先生治水之功,功在千古,以此命名這條河,當之無愧!”

賈魯雖然知道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條河,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竟然會是如此大的陣仗。而且紅巾起義,就是因爲開河變鈔鬧起來的。

如今終於有人給他正名了。

“老臣,叩謝天恩!”賈魯重重跪在地上,泣不成聲。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章 論守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十二章 示兒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一章 元末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十二章 示兒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