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

委屈嗎?

張希孟倒是不覺得,他只要捏住門下省,就等於控制了九成官員,這可是一項非常恐怖的權力,他甚至擔心朱元璋會認爲不妥,這才寫了限制的條款,怎麼老朱會覺得他委屈呢?

“那個先生……咱覺得還是讓你來當這個中書丞相比較妥當!”

“啊!”

張希孟大驚,老朱這腦子是怎麼回事了?

“主公,臣,臣無意相位啊!”

老朱板着臉道:“丞相乃是百官之首,你輔佐咱,打下了這麼大的基業,又處處苦心替咱謀劃,這第一功臣必然是你的,可你不爲丞相,咱給你準備的齊王,要如何封賞?”

“什麼?”

張希孟再度吃驚不小……齊王,不知道啊!

他現在有點暈,必須緩一緩了……老朱希望讓他當丞相,同時受封齊王,總領百官,爲第一功臣!

乖乖!

這個地位是真顯赫啊!

要不要再給個九錫?

張希孟立刻道:“主公,臣當真無意這些,而且爲了國朝長治久安,主公也不該把大權繫於臣一身,這樣不妥。”頓了頓,張希孟又補充道:“元廷就是相權過重,以至於後患無窮,主公不可不察!”

朱元璋不由得深吸一口氣,元朝丞相怎麼回事,前面已經提到了,老朱對丞相切齒痛恨,甚至最後乾脆廢了丞相,根源也在這裡。

但是老朱思路很清奇,他不放心別人,唯獨把張希孟放在這個位置上,他還是很安心的。

乾脆咱們君臣兩個繼續搭檔配合就是了。

而且老朱仔細觀察了這一套體系,說實話,好歸好,但是老朱有點疑惑,“先生,這些年承蒙先生教導,咱也是有了不少雄心大志,想要成就大業。既然如此,就不能多方掣肘,如果不是先生執掌中書省,咱難免束手束腳,終歸不美。”

張希孟搖頭道:“主公青睞,是臣的福氣,不過臣還是要說,主公要爲日後考慮。一套完備的官制,核心不是做事。”

“那是什麼?”

“是治亂!”張希孟道:“官員們天生厭惡變革,喜歡維持慣例格局,主公固然要大有作爲,但也想着長治久安,官員們雖然成不了大事,多少也能避免壞事。總而言之,主公還是不該捨棄這套體系的。倘若主公真的擔心掣肘,大不了把一些衙門虛置,等有必要的時候,再填充運行起來,也就是了,但若是從頭就沒有設計,以後會有許多麻煩。”

老朱重重嘆息,張希孟講的這話,他還是聽得進去的。

只不過他也有點失望。

這個失望就在於被人們寄予厚望的官員,被尊位青天大老爺的一羣人,居然只是天生的裱糊匠,只能維持大致的格局不變,卻不能勵精圖治,讓國家走向強盛,這合理嗎?

“先生,難道就不能讓下面人多做點事情嗎?”

“當然可以,但是這個事情必須是主公佈置的,可不能讓他們自己獨走啊!”張希孟又道:“臣也知道維持不算什麼好事,但是自古以來,胡虜無百年國運,就是連維持都維持不住!作爲一個國家,能維持幾百年,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成功了。如果還要費力氣安排,只怕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朱元璋沉吟良久,突然擡頭,緩緩道:“先生,咱的江山,不能千秋萬世嗎?”

張希孟下意識一驚,張了張嘴,竟然找不出什麼合適的詞彙……但是卻出乎預料,朱元璋竟然自言自語道:“既然做不到,那就只有求一個盛世無雙了!”

老朱猛地一回頭,對着張希孟道:“先生的意思咱明白了,可咱的意思也不能忽視了……門下省侍中咱給你,但是內閣的擔子你也給咱挑起來……李善長這人做事的本事還成,丞相可以留給他,但是一旦有問題,就必須拿下,不能客氣。”

也不待張希孟反駁,老朱直接道:“就這麼辦吧!給李善長送信,他勞苦功高,咱會把他列入諸將之中,一同受封!”

“再有,國號,年號,宗廟,禮儀,規制,先生都要準備,等崖山之行結束,這些事情就用得着了。”

老朱完全以吩咐的口氣下旨,張希孟無從反駁,也不好反駁什麼。

他想專心捏着門下省,一心擺弄官吏的美夢還是落空了,肩負內閣,就等於繼續當皇帝的大管家,什麼事情都要摻和。

想要安寧都求不得啊!

張希孟打着哈氣,回到了住處,趁着下午,補了一覺,一直睡到了掌燈,他才爬起來。

結果朱英又一次等在了屋子裡,張希孟白了他一眼,“你就那麼閒是吧?有空多學學本事去!萬一下一次在被人圍在城池裡面,可未必有這個好運氣。”

朱英嘿嘿一笑,“大哥,你怎知我沒好好學?其實我剛剛從張定邊那邊回來,我向他請教了好幾個問題。”

張希孟頓時一怔,臉上說不出的怪異……自己身邊都什麼人啊!

朱英,你去請教張定邊,讓他教你打仗,你這是恆河水泡茶,你怎麼張得開嘴啊?

“那他教你沒有?”

“沒有!”朱英乾脆道:“他只說被俘之人,只求一死。”

“那,那就讓鄒普勝他們過去,好好勸說一下!”

朱英不以爲然,“大哥,我看這一招行不通。”

“爲什麼?”

“很簡單……張定邊有一股子俠氣,他相信士爲知己者死。陳友諒有多少不對的地方,畢竟對他極好,如今已經逃回漢陽。陳友諒尚在,張定邊不會甘心投降的。”

張希孟略沉吟,“也有道理,那你說說看,該怎麼降服張定邊?”

“我看只能水滴石穿,畢竟只要有雄心大志,又人品端正,不給乾爹效力,簡直沒有天理啊!”

張希孟忍不住哂笑,“你小子也挺會拍馬屁的!”

朱英笑道:“不是拍馬屁,是乾爹真有氣度格局……他剛剛寫了四個字,讓人送去廬陵,要在文丞相的家鄉,修一座廟宇,祭祀文丞相!”

“哦!”

張希孟頗爲好奇,“主公寫了什麼?”

“乾坤正氣!”朱英道:“乾爹還親筆抄錄正氣歌,打算刻成石碑,立在廟中。我聽乾爹唸叨,他說沒有千年王朝,縱然幾百年後,朱家江山瓦解冰消,也要留下一些東西,足以告慰千年!光耀華夏!”

朱英說到這裡,忍不住一臉欽佩,喃喃道:“大哥,你說乾爹心胸大不大?他和你真是一對千古君臣啊!”

張希孟也是驟然一驚,他當然知道老朱爲什麼這麼說……分明是對着自己講的。

的確沒有千年王朝,一家一姓,又如何能一直把持中原天下?

這片土地太遼闊了,也太厚重了,自然應該是英雄輩出,豪傑無數,各領風騷數百年……

但是老朱說得對,的確有很多東西,能超越朝代……比如秦皇掃六合,一統天下之雄;比如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豪邁;比如鞠躬盡瘁,匡扶漢室的忠貞……漢唐宋元,都會過去,難道會因爲皆是亡國結局,這些朝代就一樣了嗎?

很顯然不會的。

一個人不能爲百年之後佈局,但總要抓住眼下的幾十年吧!

張希孟思索半晌,心中涌動一股思緒,竟然沉默不語……朱英看大哥發呆,也是嚇了一跳,別是又想到了什麼吧?

還真是如他所想,張希孟突然面帶笑容,忍不住搓着手道:“我總算知道這篇文章該怎麼做了!”

“文章?什麼文章?”

張希孟才懶得搭理他,一伸手,揪着朱英的脖領子,就往外面推。

“別啊,大哥,你還沒吃晚飯呢!我,我給你弄只烤鴨子去,你要寫什麼,讓我給你研墨也好啊!”

“不好!紅袖添香,用你研墨,會影響我的思路的。”

朱英被張希孟推了出來,可把他氣壞了,“什麼道理啊?你要想紅袖添香還不容易?你給我找個嫂子就是了。要不要我給你貼個告示出去,說張相公缺一個枕邊人,伺候他寫文章,你放心,我敢保證,絕對有人願意的!”

任憑朱英怎麼抱怨,張希孟都懶得搭理他。

因爲張希孟的確想通了,想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一個有關老朱該如何立國的事情。

張希孟論述三次興起的時候,已經把趙宋歸結爲失敗的典型,也說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路絕了,必須開啓新路。

但是這裡面依舊有個問題,國家還是要有源流的,不能憑空冒出來。

不繼承趙宋法統,那繼承元廷法統嗎?

你這個國家從何而來,天子名分從哪裡來?

這些事情必須理順,才能足以面對世人。

張希孟曾經也困惑過,但是此時此刻,他想通了……爲什麼一定要繼承前朝法統?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

岳飛志在北伐,文天祥不願屈膝投敵,幾百年來,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血灑山河……便是大元朝立國之後,各地起義,未曾斷絕。

正是這些連綿不斷的起義,最終匯聚成了紅巾大起義,又醞釀出一個全新的國朝,一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朝代,一個開啓華夏第三次興起的朝代。

張希孟沉吟再三,提起大筆,寫下了一行字:華天夏地大明朝!

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