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

朱家軍用了相當長時間,調整內部矛盾。

這在亂世羣雄當中,是非常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

對於忙於爭奪天下的梟雄們,時間是最寶貴的,也是最稀缺的,利用一切時間,擴充地盤,壯大實力,這纔是王道中的王道。

哪怕以後落敗了,底子厚,也能多扛一些時間。

至於那些在勢力急劇膨脹過程中積累的矛盾,能解決就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就更簡單了,解決不了矛盾,還解決不了人嗎!

反正人都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只要把人弄死了,那就萬事大吉了。

這纔有劉福通殺杜遵道,陳友諒殺倪文俊。

誠然,效果立竿見影,劉福通獨攬韓宋大權,發動三路北伐。

陳友諒篡奪天完兵權,勢不可擋。

但是靠着這種山賊火併,獲得權力的粗暴方式,到底不能服衆,哪怕只是旁觀的人,也會心驚肉跳,不寒而慄。

傅友德就是惶惶不安的那一個……他剛到小孤山,就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心腹呂進叫了過來。

呂進讀過一些書,在軍中有小諸葛之稱,陪着傅友德打了不少仗,一路輾轉,不離不棄,因此被傅友德視作智囊,凡事都喜歡聽聽他旳意見。

“呂先生,過去的一年多,咱們從河南打到關中,從關中退入巴蜀,又從蜀地到了湖廣,如今身在江西……轉了這麼一大圈,咱們跟察罕帖木兒打過,也見過明玉珍,看見過陳友諒,你能說說吧,這些人到底算不算英雄?”

呂進驟然一愣,良久之後,微微搖頭,“要讓我說,不光他們不算,就連劉太保也算不得英雄!”

傅友德的臉色不悅,忍不住輕咳道:“太保舉三路大軍北伐,氣壯山河,乃是當世豪傑,如何算不得英雄?”

呂進微微苦笑,“劉太保要真是大英雄,如何能倉促進兵,害北伐大軍,功虧一簣?”

傅友德聽到這裡,竟然微微錯愕,卻也低下了頭,不敢否認呂進的話。

傅友德是農戶出身,早年家貧,遇上了災年,過不下去,恰巧遇上了劉福通起義,他就加入了紅巾軍。

這種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並無任何出奇的地方。

大約就是隨着義軍,攻城略地,混口飯吃,運氣好就往上爬,當個小官,運氣不好,就死在亂軍之中,變成一堆無名無姓的白骨。

亂世向來如此,沒有什麼特別的。

傅友德屬於那種運氣還不錯的,雖然是農戶出身,但他很有戰鬥力,屬於天賦異稟級別的。

因此他在劉福通手下混成了一個將領。

隨後他就參加了一場戰鬥,準確是增援。

劉福通開啓北伐之後,首先圖謀關中地區,或許劉福通也想重複漢唐的故事吧!

起初他的運氣不錯,很順利打入了關中,大將李武、崔德連戰連捷,就在北伐大軍高歌猛進的時候,元廷派出了兩路大軍。

一路是察罕帖木兒,一路是李思齊,一個蒙古地主,一個漢人地主……他們就是元廷手上最兇悍的兩條惡犬,撕咬起紅巾軍,比蒙古人還要兇殘十倍!

北伐西路軍告急,劉福通不得不派遣李喜喜等人領兵增援,傅友德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同樣殺入關中,最初也打了幾個勝仗,但是很快就面臨地主武裝的反撲,不但增援不成,還損失慘重,無法在關中立足。

李喜喜帶着殘兵敗將,退入了巴蜀。

恰巧此時的巴蜀是天完大將明玉珍的地盤,這一支殘兵從劉福通手下,變成了明玉珍手下,歸附到了天完。

但是明玉珍這人門戶之見很嚴重,瞧不起這些劉福通的部下。

傅友德沒有力量殺回關中,同河南的劉福通,又遠隔山川,道路不通。

他只能選擇出川,投靠陳友諒,如今又被陳友諒安排到了小孤山,防禦朱元璋。

一年不到,幾乎繞了大半個中國,領教了除朱元璋之外的所有大勢力。

着實是開了大眼!

“傅將軍,分散兵力,逐步添油,本就是兵法大忌……劉太保先是三路北伐,隨後見西路軍首創,又捨不得退回,反而不斷投入兵馬,試圖挽救危局……結果連戰連敗,損失慘重。這種用兵之道,如何稱得上英雄二字?”

“哎!”

傅友德重重嘆口氣,“太保有他的難處,我們已經歸附了天完,就是背叛了太保,做了二臣!這時候再去非議太保,着實不合適,不要多說了。”

呂進也只好停了下來,不過從傅友德煩躁的語氣中,聽得出來,他對劉福通的確是有些意見的。

“三千父老鄉親,跟着我一起入關殺敵,時至今日,我身邊的兵馬,尚且不足三百人……想那項羽,當年見八千子弟損失殆盡,無顏見江東父老,就自刎烏江。我,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家鄉父老,卻還苟且活着,我,我恨啊!”

傅友德狠狠一拍桌子,震得茶壺茶碗亂撞,滿腔悲憤,溢於言表。

呂進看了半晌,這才嘆道:“傅將軍,霸王太過剛強,不肯捲土重來,自不必說。只是身爲武將,首在得英主而侍,如此才能飛騰九天,實現鯤鵬之志。劉太保尚且不是雄主,明玉珍鼠肚雞腸,更是不堪,將軍棄他們而去,是對的。”

傅友德擰着眉頭,問道:“既然如此,那陳友諒如何?”

呂進想了想,道:“陳友諒是個梟雄,他投靠紅巾時間不長,但是用兵如神,處事果決,不是尋常之輩。而且他又擊殺倪文俊,獨攬大權,坐擁三個行省的地盤,物阜民豐,傲視天下,當真是一頭猛虎,不可一世!”

傅友德猛地瞪大眼睛,忙問道:“這麼說,先生是讓俺替陳友諒賣命了?”

呂進呵呵一笑,搖頭道:“陳友諒固然有梟雄之姿,可如今王者出世,身邊名臣雲集,手下武將神勇,大勢將成,席捲天下在即。將軍歸附此人,才能不負這一身的本事!”

呂進大聲說着,神情激昂,聲音充滿了蠱惑……

傅友德卻是異常冷靜,他只是緩緩坐下,扶着桌面,良久才道:“你是說吳王朱元璋?”

呂進點頭,“沒錯,就是他!”

傅友德一怔,他爲難道:“恐怕不行!”

“爲什麼?”呂進不解。

“我,我背叛了劉太保,朱元璋又和劉太保結盟,我過去了,豈不是自投羅網?”

呂進一聽這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傅將軍,劉太保以恢復大宋爲號,你知道朱家軍是怎麼看大宋的?”

傅友德搖頭,“這個俺就不知道了。”

呂進忍不住站起身,握緊了拳頭,興奮道:“前些時候,我正好讀到了一篇文章,上面說自秦漢以後,在天下曰大一統,在治理曰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傳到趙宋,最重士人,而國破家亡,中原淪陷,百年丘墟……罪在趙宋,罪在士人!”

傅友德大吃一驚,“這,這是真的?”

“嗯!不但是真的,他們還在攻佔杭州之後,在嶽王爺的墳前,立下了趙構的跪像!”

“什麼?”

傅友德真的驚呆了,趙構不是皇帝嗎?

岳飛不是臣子嗎?

這還有王法綱常了嗎?

可震驚之餘,傅友德又有那麼一種難以形容的暢快,簡直跟憋了半個月,吃了一把巴豆似的,那叫一個通暢啊!

嶽爺爺,總算還你公道哩!

“呂先生,按你這麼說,這位吳王殿下很是不凡啊!”

呂進呵呵一笑,“豈止如此,我從他們身上,看出了劉太保之敗!”

“這又怎麼說?”傅友德請教道。

“劉太保只知調兵北伐,和元廷死磕。但是劉太保可曾想過百姓民生?如果天下人不能過得更好,又何必跟着劉太保北伐?”

傅友德搖頭,“呂先生,你這就是錯了,滅了元廷,自然大傢伙都過上了好日子,要滅元廷,必須北伐啊!”

“哈哈哈哈!”

呂進又笑了,“傅將軍,我斗膽請教,你小時候家裡過得可好?”

“不好!”傅友德老實答道:“我小時候,就沒吃過幾口飽飯。”

“那可是蒙古人害的?元廷害的?”

“這個……”傅友德稍微沉吟,嘆道:“我們家租了一個地主的田,他們家豢養了幾十號打手,光是我爹就被抓去了不下三次,每次都把他吊在房樑上,用鞭子抽打,回家的時候,半條命都沒了,渾身血肉模糊!”

呂進點頭,“這就是了,傅將軍,造成你家日子艱難的,可不只是蒙古人,還有士紳豪強……所在那篇文章才說,罪在士人啊!何其精闢,何其了得!”

傅友德大吃一驚,“呂先生,真有這樣的文章,我,我也想瞧瞧!”

呂進笑着點頭,從袖子裡寶貝似的,掏出了一篇文章,放在了傅友德面前。

傅友德急忙探頭,仔細看着,這一看可不打緊,傅友德簡直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只是唯一遺憾的,這裡只有一篇,殘缺不全,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就在傅友德駐紮小孤山的半個月後,有一夥販運糧食的商人,踏上了小孤山。

趁着搬運糧草的時候,有一個商賈打扮的中年人,找到了傅友德。

“傅將軍,你還認得我嗎?”

傅友德想了半晌,突然記起來,“你是汪大人?當初去過亳州。”

汪廣洋點頭,“沒錯,怎麼樣?老朋友見面,咱們敘敘舊吧!”

傅友德心中一驚,卻還是點頭,“好,正要請教。”

******

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一章 元末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