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

朱元璋在進軍金陵之後,只是收取了鎮江,畢竟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京的屏障,又有京口之稱,想當年劉裕就是以此爲根據,奪了司馬家的江山。這麼緊要的地方,萬萬不能落到別人的手裡。

但是在拿下了鎮江之後,整個朱家軍就停頓了下來,沒有繼續用兵。

很多人都以爲是朱元璋故步自封,缺乏動力,又或者朱家軍多是淮西人,不願意在江南之地作戰……甚至連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的說法都傳出來了。

其實這事情一點也不復雜,只是朱元璋針對軍中將領,進行了一個小小的培訓,給他們進行了一些不起眼的考試。

老朱跟着張希孟讀書,隨後又向賈魯等人請教學問,他的底子已經很不錯了。而且老朱還有自己的文學態度。

他極度厭惡賣弄辭藻,華而不實的東西要不得,簡明簡單,言之有物。

因此他對這些將領的要求也很簡單,首先就是基本的文字,算術,至少要認識三千字,要能熟練軍中的條例。

其次就是業務水平,要知道以往的知名戰例,要能對一場戰鬥有自己的看法,能夠寫出文章,進行剖析。

還有一點,老朱要求軍中將領瞭解均田等政策。

這項可是關鍵的關鍵。

或許在別的兵馬之中不重要,但是在朱家軍不行,因爲在剛剛攻佔的地盤裡,普通文官根本沒法做事,必須由軍中的人員下去,彈壓地方,消除匪患,講解政策,安撫民心。

而軍中的佼佼者,也是可以轉任官員的。

所以將領們必須瞭解朱家軍的政策,要能夠身體力行。

老朱要求,必須通過考覈,才能繼續統兵,如果考試不通過,一次兩次,到了第三次,就降級,指揮使變成指揮同知,千戶變百戶,百戶變總旗,以此類推,甚至開除主力軍團,也不是不可能。

這項規定公佈,軍中可以說是雞飛狗跳,全都亂套了。

以前讓當兵的識字讀書就很離譜了,現在還讓大傢伙參加考試,乾脆去考個進士算了,不帶這麼折磨人的!

不過軍中也不都是哭天搶地,痛苦欲死。

像徐達、馮國用,馮國勝,乃至剛剛投靠的鄧友德,這幾個人都表現突出,其餘費聚、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等人,也算是順利。可就有那麼幾個人,成了困難戶中的困難戶……騎兵營指揮使花雲,胡大海,常遇春,也包括朱文正!

沒錯,朱文正雖然帶個文字,突出了他叔叔的殷殷期盼,可是這小子一看到字,腦袋就大,胡大海也好不到哪裡去,他那個手指頭比擀麪杖還粗,讓他拿着毛筆,一筆一劃寫字,簡直跟舞刀弄劍似的,沒有兩下,把紙都劃破了。

這四個貨,成了軍中的超級困難戶,偏偏老朱盯得最緊,片刻也不放過。

也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麼,動不動就考問一番,讓他們在衆將面前閱讀自己寫的文章,當衆處刑了屬於是。

偏偏這幾個人的水平,那可真是叫張宗昌傷心,李雲龍落淚。

繼續下去,通不過考覈,就要丟官罷職了。

好容易提着腦袋拼出來的官職,竟然因爲不識字丟了,這也太倒黴了。

人在逼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是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的。

胡大海玩命了,他乾脆跑去徐達的部下,把識字卡片都給要來了,還找來了幾個老兵,讓他們幫忙補課,畢竟大傢伙起點差不多,也容易溝通。

然後就是拼命苦學了,胡大海每天睡不到兩個時辰,頂着黑眼圈,成天熬夜修仙,殫精竭慮。

還真別說,在苦學一個多月之後,老胡總算是勉強能寫點東西了,錯字難免,意思還是能看懂的。

有胡大海這種硬碰硬的,就有投機取巧的。

比如常遇春,他就找到了小舅子藍玉。

別看藍玉年紀小,以前也沒怎麼讀書,但是他跟着張希孟混,程度提升很快,張希孟喜歡看什麼書,有什麼心得體會,又給藍玉提出了什麼要求,這些東西常遇春一股腦都討要過來,然後挖空心思研究。

畢竟朱元璋也向張希孟討教,四捨五入,算是和藍玉同門了。他向藍玉學習,怎麼也算是不記名弟子了。

朱文正嗅到了味道,他乾脆去找李文忠,咱倆還是親戚呢,你給我開個小竈吧!

李文忠哭笑不得,他也沒法拒絕,就這樣,藍玉和李文忠都開始了一對一的指導工作。自然而然的,兩個人都撈到了不少束脩,小金庫快速膨脹起來,早上買豆漿都能要兩碗了。

這倆貨發財了,朱英看不下去了,他乾脆拉上陸洲,主動去找愁的薅頭髮的花雲。

啥也別說了,我們跟着張先生的時間可比那倆多得多,尤其是朱英,我乾爹當年看的書單還在我的手裡,當初他怎麼受苦的,我是一清二楚。

他純粹就是被我張大哥坑苦了,纔來那你們找補回來。

放心,只要聽我們的,保證你順利通過考試。

花雲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這樣吧,我只要通過了,每人送你們一匹戰馬!”

“是嗎!”朱英大喜過望,“你沒騙人?我可知道,軍中的戰馬數量是確定的,你怎麼隨便送我?”

花雲撓了撓損失慘重的頭髮,憋出了一個點子,“這還不容易,戰馬是有數的,但是戰馬能生啊!我送你們個小馬駒。等過兩三年,你能上戰場了,這馬也就能騎了!”

朱英眼珠轉了轉,頓時覺得這辦法不錯。

於是熱熱鬧鬧的補課行動開始了。

從常遇春,胡大海,到朱文正,花雲,每個人都在忙碌,廢寢忘食地苦讀。

很多時候,軍中要的就是這個氛圍,連這幾個老大難都玩命了,其他誰還敢說什麼?

一股學習的風氣,刮遍了朱家軍。

老朱心裡十分滿意,他乾脆組織比賽!

沒錯,以前軍中就有射擊、摔跤、馬術等等項目,老朱又添了背誦軍規條例。從每一營當中選拔人員,誰記得熟,背得好,就在全軍比賽,脫穎而出的,能夠升官一級,所在的營也能菜金加倍。

這一套折騰下來,朱家軍的精神面貌比起當初好得太多了。

朱元璋也十分享受這種教書育人的成就感,貌似讓人叫“朱先生”,簡直比上位還要順耳。他似乎體會到了張希孟的快樂。

當然了,朱元璋也不是閒着沒事幹,非要拿手下將領開心。

因爲老朱很清楚,朱家軍內部存在問題,需要整合。

首先,朱家軍的主力是淮西人,他們很多人不願意離開家鄉,哪怕渡江之後,也是想着搶一波之後,就返回淮西。

這種流寇行爲老朱顯然不能答應。

再有朱家軍收攏了不少新進歸順的降兵,其中整個巢湖水師都是這樣的,還有那麼多元廷的兵馬。

這些人本就軍紀渙散,絲毫沒有服從意識。

從上到下,就是一坨爛泥。

不能整頓好,把他們放出去,只會敗壞朱家軍名聲,打仗未必能行,禍害百姓第一名,這不是遺禍無窮嗎!

要求所有將領讀書識字,背誦軍規,提升文化水平,講解分田政策……這就是在凝聚人心,消除舊日的烙印,改造這一支兵馬,鑄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神兵利器!

尤其值得一提,這些事情都是朱元璋自己一手操持的,他參考了張希孟昔日的一些做法,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弄得相當順利,不得不說,老朱治軍的才能,也是頂尖兒的。

老朱在折騰兵馬的時候,張希孟除掉了朱一斗,這之後又有了科舉考試,溧水分田……總而言之,都是張希孟在忙碌,老朱只是略微露了幾面,他的大半心思全在整軍上面。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神兵利器就要正式出鞘!

該是檢驗這些將領學習成績的時候了……就在此刻,有兩個人,坐着船,過了長江,進了金陵城。

來人正是汪廣洋和吳大頭!

“我的天啊!俺居然活着回來了!”

吳大頭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捏了捏油膩的大臉盤子!

“汪先生,俺不是做夢吧?”

汪廣洋忍不住笑了,“吳百戶,你對外人可千萬別這麼說……現在天下都在盛傳,你是第一紅賊,無雙悍匪,要是讓人知道你這個第一惡漢,說這麼沒出息的話,會被戳脊梁骨的!”

吳大頭驚得目瞪口呆,不會吧?不會有人覺得俺真的能打仗吧?

他是真的有點承受不住了,這也太羞澀了。

汪廣洋不想管吳大頭怎麼想,他這一踏入金陵城,就能感覺到強烈的變化,這座城市有了規矩!

乾淨衛生,井然有序。

所有入城的商賈,運送的貨物,都要按規矩,繳納稅賦。而一旦納稅之後,就暢通無阻。

就憑這份治理能力,別說元廷了,就算是劉福通等人的韓宋政權,也被甩出去十八條街!

有人明明稱帝了,卻還是跟盜匪沒什麼區別,有人只是個元帥,竟然鼓搗出了帝王氣象,還真是沒法比啊!

“啓稟上位,劉福通已經派遣西征軍,攻擊關中。又派毛貴進入山東……韓宋開始北伐了!”

老朱忍不住吸了口氣!

北伐!

自古以來,還沒有人成功過哩!

倒是讓劉福通搶了先機……不過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這天下早晚還是咱的!

“傳令,立刻出徵!一個月之內,咱要拿下徽州!”

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