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銀子

冰冷的聲音在太和門內外傳蕩,猶如鐘鼓之音般,重重地捶打在羣臣心頭。

一時間太和門內外,鴉雀無聲。

這個薄情寡義的天子,到底要做什麼?

“陛下,國難當頭之際,我等身爲臣子,捐些俸祿替國分憂倒也無可厚非。”

短暫的寂靜過後,一道蒼老的聲音驟然響起。

“不過陛下如此逼迫臣等,就不怕在史書上留下暴君的名頭嗎?”

說話之人名爲蔣允儀,已年近七旬,早年因鄖陽兵敗而被革職下獄。

然而此人身爲東林黨大佬,又在剷除閹黨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很快便被崇禎免除了罪行。

坐鎮一方不行,此人就回到京中擔任了言官。

伴隨着他說話,其他言官也羣起響應。

“請陛下體恤臣等,收回成命!”

其他的東林黨成員,見蔣允儀說話,也都紛紛幫腔。

五百萬,那可不是小數目,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表面上當官爲民做主,實際活着誰不爲碎銀二兩。

要知道大明的歲入,也不過才二百萬兩銀子而已!

先不提舍不捨得捐那麼多,要真捐了,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人,他們這些朝臣個個都是大貪官?

士大夫嘛,一向看重清譽,尤其是他們東林黨人,平時假裝清廉得很,貪污銀子那是閹黨才幹的事,我們都是禮尚往來嘛!

這位天子固然薄情寡義,但卻優柔寡斷得很,只要聯合起來施壓,看他又能如何?

大臣們“收回成命”的聲音此起彼伏,形成一道鋼鐵洪流,衝向朱由檢的內心。

正所謂少數服從多數,人言可畏,縱使你是皇帝又如何。

不得不說,這種施壓方式很直接,卻又是最有效果的。

縱觀史書,除了洪武皇帝朱元璋,恐怕沒幾個能承受得住這種壓力,從而逆流而上,獨斷專行。

這種無形的施壓,堪比後世的網絡暴力加道德綁架。

若非有着皇帝和後世靈魂的雙重buff,再加上知曉大明後面所要發生的事。

朱由檢或許還真會敗下陣來,與這幫大臣妥協!

但他清楚地知曉,他是那個還有不到七年時間,就會在煤山歪脖子老槐樹上吊死的崇禎!

面對這幫子大臣,他不能有一絲猶豫!

就如那楊嗣昌的臨時國策,乃眼下的上上良策,他也要進行果斷的取捨,而非統統採納!

看着這些勸諫的大臣們,朱由檢心中冷笑,面色卻無變化。

“蔣御史,楊閣老之前便是想着空庫空虛,首尾不能兼顧,方纔提出與建奴議和,然後全心全意對付關內流寇,你們卻一個個慷慨激昂,認爲此乃是奸人賣國之舉。”

“便是朕也覺得,我堂堂中原之國,豈能還沒開打就談議和之事,就算議和,也要讓建奴人知曉,我大明天威不可冒犯。”

“但正如楊閣老所言,打仗並非兒戲,此戰之後,明年的剿匪事宜必將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各地災情不斷,天下萬民也尚在水火之中,大明處處都需要用錢。”

“朕的內帤,早就用得乾乾淨淨。”

說到此處,朱由檢停頓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盯着蔣允儀,帶着幾分逼問的味道:“蔣御史,你告訴朕,朕從哪裡來那麼多錢?”

被朱由檢這麼逼視着,蔣允儀臉色有些不自然,但依舊昂着頭道:“此戰既然是建奴入關之邊患,楊閣老又不願意動用剿餉,自然應該在各地加派遼餉。”

“是啊,山東、江西、江南、湖廣災情並不嚴重,百姓富足,陛下只需在這些地方加派遼餉,銀子的事不就解決了?”

隨着蔣允儀的話音落下,有人立馬附和。

遼餉是自建奴邊患以來,萬曆年間新增加的賦稅,爲每年二百四十萬兩,甚至更多。

至於剿餉,也是爲了鎮壓農民起義而增加的賦稅。

這就相當於,大明在原本的基礎上,每年多收了兩倍甚至三倍的賦稅。

這些增加的賦稅,大地主們當然不會買賬。

他們通過賄賂甚至直接靠着族中關係,把原本屬於他們頭上的賦稅,給強加到了自耕農和小地主的頭上!

讓本就在天災中掙扎、被地主壓迫的農戶,最終傾家蕩產。

無奈之下,這些破產農民除了成爲地主家的佃戶之外,爲了不被餓死,就只能成爲流民,最終成爲起義軍的一份子。

而儘管大明以透支生命的代價,換來的這些餉銀,最後經過層層貪腐,能真正落實到士兵手上的,恐怕十不存一。

大明從此陷入一個閉環,成爲死局。

大明窮嗎?

不窮!

這些個滿口仁義道德的官員們,利用職務之便,不知道撈了多少銀子。

就算是清廉官員,也擁有大量土地,以及置辦商產,日子過得比朱由檢這個皇帝還要滋潤。

因爲大明的商稅低得可憐!

商業本就是暴利,而大明的商稅,卻只有三釐!

也就是三十稅一,換言之就是百分之三點幾的稅率。

這或許跟農稅差不多,但所謂的加派稅務,比如遼餉和剿餉,是不會攤派到商人身上的。

朱由檢可是清楚的記得,後來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在這些個官員家裡,足足搜刮出三千萬兩雪花白銀!

北京作爲大明京城,官員的確很多,但畢竟只是一座城!

一個個富得流油,在國難當頭,卻是一個個在他面前哭窮!

增派賦稅?

好,既然你們不願拿錢出來,那朕就如你們所願!

“既然諸位愛卿個個都清廉得很,那便也只能如蔣御史所言了。”

“陛下英明!”

羣臣見皇帝服軟,都莫名驚喜,這銀子總算握住了。

然而還沒等他們高興完,朱由檢冷冽的聲音再度響起。

“自神宗皇帝以來,遼餉加派已有二十載,這些加餉都被平攤到了農戶身上。”

“大明以農爲本,如今天災人禍不斷,農戶連飯都吃不上,朕實在不忍心再增農稅,所以……”

“便讓商戶們,將這二十年來所欠的遼餉補上吧。”

朱由檢此話一出,太和門前像是炸開了鍋一般,議論聲不斷。

不等蔣允儀開口,成國公朱純辰第一個跳了出來:“陛下不可,太祖以來,一向輕賤商戶,便將商稅一直控制在三釐,不可更改!”

蔣允儀也反應過來,義正嚴詞地說道:“祖制不可輕易改動,陛下還請三思!”

“是啊,難道陛下想向區區賤商爭利嗎?”

羣臣頓時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比方纔要他們捐錢的反應還要激烈,彷彿朱由檢這是要掀了他們祖墳一般。

就連站在一旁的楊嗣昌,臉色也是頗爲難看。

朱由檢此舉,可不是掀了他們祖墳嘛?

說是商戶輕賤,可如此暴利,怎麼可能真正輕賤?

除了特殊年代,除了當官的以外,有錢的就是大爺!

哪怕是清廉官員,爲了養活那些個奴僕家丁,以及家族裡的人,也不得不置辦商產。

官商一體之下,朱由檢向商戶動手,和直接讓這幫官員捐錢沒有任何區別!

更何況並不是從今年開始徵收,那可是整整二十年的遼餉!

還帶這樣玩的?

朱由檢冷笑道:“要麼捐錢,要麼將遼餉和剿餉都增派到商戶頭上,爾等可要想好了!”

“別以爲朕不知道你們其中一些人在底下的苟且之事,朕換成增派商稅,已經做出了莫大讓步!”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面建設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錢啊第五十二章 換成銀子第三百零九章再見老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名狀第二百五十四章 試探第二百零九章 燙手山芋第七十六章 親自審理第二百零一章 那就殺了第三百章 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三十二章 釣大魚第二百七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的律法第三百零三章 天牢大火第一百三十九章 投名狀第三百零二章 殺三王第八十七章 李自成的內部第二百三十四章 福臨的底氣第二百五十一章 舉國歡慶第二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悲劇的孔有德第二百六十一章 圈套第一百七十五章 株連九族第二百一十章 吳三桂入京第四十三章 兵權歸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光啓第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議和第一百七十章 給你機會了嗎第五十八章 他就是朕想要的英雄第二百九十四章 朕親自抓他第二百四十二章 捷報不斷第二百四十四章 慘案第二百一十八章 茶樓偶遇第三十五章 不忘初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屠殺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族鉅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女官第二百二十章 棋高一着第三百章 最後的倔強第二百七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要活的第一百零六章 百姓的反應第六十四章 歸一山莊第二百四十五章 刺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三百零二章 殺三王第一百二十章 孫可望的春天第二百零九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二十二章 沒有機會第三百章 最後的倔強第二百零七章 什麼都不要第二百二十二章 沒有機會第三百一十章 酒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傳槍法第八十四章 奪取金礦第十九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一百一十五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十七章一戰告捷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揭秘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商業版圖第二百九十六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三十章 亡命天涯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人拿一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賢內助第一百零八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君之名第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考察第二百七十三章 秘密合作第二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來之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爆發第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要活的第三十二章 給你們分地第二百一十五章 潛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二百五十五章 烏雲珠第二百六十六章 狩獵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清洗第一百一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米之外第十一章 夜襲天王古寨第二十六章 意料之外的陳圓圓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把刀第一百零五章 秦淮夜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香君的捷報第八十五章 中轉站第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議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三十一章 街頭斬殺第二百零九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五十七章 多國相爭第二百二十九章 賢內助第五十三章 擺着銀子發俸祿第二百一十章 吳三桂入京第二百九十五章 考察第一百八十七章 多爾袞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