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御門聽政

高起潛,在司禮監中最通軍事,所以時常被派去總攬監軍。

不過此人在軍中囂張跋扈慣了,經常將功勞佔爲己有,但一碰到打仗,絕對比誰都溜得快,人送外號跑得快。

明之童貫,這是朱由檢對他一針見血的評價。

而且此人在皇帝戰和不定的時候,選擇了迎合崇禎的消極態度,最終導致了盧象升含恨戰死沙場。

數萬大明的善戰精銳,也白白葬送疆場成枯骨。

曹化淳面色一變:“皇爺這是不用高起潛了?”

朱由檢目光一冷:“成祖設立東廠的初衷,便是爲了監察文武百官中的不法者,尤其是監軍一職,本該在軍中以身作則,在監察武官的同時,當全力協助將領,替大明打下一個個勝仗。”

“而現在這些狗奴才,在軍中做的事,你比朕清楚。”

明朝監軍,類似於後世國黨設在軍中的特派員,且職權更大。

面色凝重間,曹化淳試探道:“那皇爺準備以誰代替?”

“當然是你親自去!”朱由檢沉聲道,“朕要你協同各路大軍,好好配合盧象升,但有需求,立刻向朕彙報!”

曹化淳與王承恩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震,皇爺這是決定與建奴一戰了麼?

“東廠的本分,曹大伴應該知曉,高起潛抓來,你直接交給駱養性。”

朱由檢又提醒了一句。

東廠設立之初,明面上是監察組織,只有監察和抓人的職能。

而抓來的人,是需要交給錦衣衛進行審訊。

但到了明末,錦衣衛已然成爲了東廠的附庸,後者不僅可以直接越過錦衣衛進行審訊,甚至還有了自己的監獄。

錦衣衛北鎮撫司,實際上已經成爲了擺設。

朱由檢的目的,就是想東廠和錦衣衛這一明一暗,能夠各司其職。

“奴婢曉得。”

小心翼翼地點了點頭,曹化淳又告了聲退,得到朱由檢的允許,這才離開房間。

曹化淳走後,忽然傳來了一道略帶幽怨的聲音:“皇爺,馬上就要早朝了。”

朱由檢這纔想起王承恩還跪着,卻見這胖墩那圓潤的肚子卡在腹前,看着就有些憋屈難受。

感受到話語裡的幽怨,朱由檢不由踢了這胖墩一腳,笑罵道:“既要早朝,你個憨貨,還不起來?!”

……

自嘉靖以來,大明早朝已然荒廢,不過到了崇禎這裡,又被撿了起來。

但與後世的影視劇中,皇帝與大臣們齊聚宮殿中議事不同。

除了各重要節氣節日,以及登基、冊封等大典、大朝會需要在太和殿中召開外。

一般情況下,大明平時的朝會都是直接在午門招開。

午門指的是皇宮正門,在朝會大殿之外,而大明此時的午門,自然就叫太和門了。

每當寅時,大明的文武百官便早早在此聚集,等候皇帝御駕前來此處主持早朝,這便是所謂的御門聽政儀式了。

伴隨着鐘鼓樓傳來的鐘鼓之聲,天未拂曉,晨時已到。

太和門外,羣臣們趕緊根據官職列於兩側靜立,窸窸窣窣的聲音戛然而止。

“陛下,臣有本奏!”

門廊內,朱由檢坐身於御駕之上,正想着如何開展這個朝會,便有大臣開口。

他定睛一看,卻是內閣首輔楊嗣昌。

楊嗣昌此人,相比崇禎朝的其他首輔,還算有能力,對於平定各地農民起義,也提出了比較好的策略方針。

他的“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張網剿匪計劃,在歷史上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正以剿爲主,以防爲輔,而六隅則相反。

所謂四正,指的就是陝西、河南、鳳陽、湖廣這四處腹地。

通過對農民軍的活躍習慣,在這四地張網,於夏秋防禦,冬春集結大軍進行圍剿。

在歷史上,張獻忠因此被逼得招安,而李自成也被剿得只剩下最後十八騎。

其代價,是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不斷對建奴進行妥協。

現在是崇禎十年十月,正好到了楊嗣昌張網剿匪計劃的關鍵時刻,所以對於滿清的此次入塞,他力主議和。

在他看來,建奴入關,頂多是劫掠一番就走。

而農民起義,纔是動搖國家根本所在。

但楊嗣昌忘了一個問題,以大明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軍是根本剿不盡的。

而建奴,現在的確只是劫掠一番就會走。

可年年如此,連河北、山東都被建奴禍害了,大明哪來的錢糧剿匪?

江南?遠水解不了近渴。

況且,建奴都來眼皮子底下禍害了,能成嗎?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堅決不成!

“楊閣老,你是又要勸朕議和吧?”

門廊內朱由檢的聲音平淡,聽不出喜怒。

楊嗣昌正色道:“陛下,建奴至此,無非只是要些錢糧,咱們不如給了他,當務之急,乃是趁着冬天亂民流動不便,將其徹底剿除!”

“若要攘外必先安內,中原羣盜不平,國家根基則不穩,與建奴議和,不過權宜之計。”

“荒謬!”話音一落,便有大臣呵斥道:“你的意思是,要任由那皇太極,在我大明境內肆掠,然後將關、錦割讓給他?你就不怕擔上賣國之名?”

開口之人,是翰林侍講黃道周,是個妥妥的主戰派。

楊嗣昌渾然不懼,面色肅然:“便是強漢盛唐,亦有和親權益之舉,只要不稱臣納貢,大明的天威依然還在。”

“待將匪患清除,國內形勢穩定,小小建奴不足爲慮!”

黃道周嗤笑一聲:“陛下召集天下共八路兵馬拱衛京師,若就這麼答應了建奴的條件,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打仗可不是憑藉你黃道周一張嘴便能成的事,冬日剿匪在即,應當節省錢糧兵力!”

楊嗣昌不想與之糾纏,畢竟在大義上他站不住腳,只能從軍事上進行分析:“便是打,也不能投入過多兵力,臣還是那句話,只需要答應建奴的條件,便可免去後顧之憂,一心應對羣寇。”

其實楊嗣昌的話也沒錯,以他的視角看來,農民起義軍遠比建奴危害要大,也是威脅大明統治根基所在。

事有輕重緩急,而在他眼中,建奴之患便是輕緩之事。

聽到楊嗣昌侃侃而談,黃道周張了張嘴,卻是再也說不出什麼來,因爲他確實不通軍事。

但朱由檢是誰,他可是擁有着來自於後世的靈魂。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農民起義軍不過是剿之不盡的泥潭,光靠軍事,是根本無法徹底解決的。

從御駕上走下,朱由檢緩緩來到楊嗣昌身前,冷然道:“朕可以答應議和,但提出議和的,必需是他皇太極!”

第九十六章 起風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河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多國相爭第三百一十二章 猛將第六十章 媚香樓第九十一章 掛羊頭賣狗肉第八章:朕要打造一支新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先冷落他幾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屠殺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河的機會第三十四章 孤乃蜀王朱至澍是也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網第五十四章 崇禎的企圖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傳槍法第二百零一章 那就殺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先冷落他幾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業機密第二百三十一章 街頭斬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李倧的懷疑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光啓第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要活的第一百六十四章 家族鉅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並不是英雄第一百九十一章 亂起來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悲劇的孔有德第二百零六章 滿清的異常第三百一十二章 猛將第九十二章 追查到底第六十三章 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十二章 給你們分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誰纔是魚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丈的綠帽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百鐵騎第一章:穿越朱由檢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漢奸第一百一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零九章 裊裊炊煙第三章:御門聽政第七十七章 昭告天下第一百章 施壓第一百九十一章 亂起來了第四十三章 兵權歸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永不瞑目第三十一章 天子震怒第一百零六章 百姓的反應第一百六十二章 葉飄的機遇第二十九章 前夕第一百零四章 俘獲芳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沒有機會第七十三章 李自成的驕傲第二百零六章 滿清的異常第一章:穿越朱由檢第二百九十章 一箭雙鵰第一百零六章 百姓的反應第二章:涼薄天子第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百七十五章 株連九族第一百三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十章 崇禎的心思第三百零八章 深夜漫步第五十一章 大考第一百九十七章 狙擊之神第六十章 媚香樓第一百九十六章 參謀長第二百九十四章 朕親自抓他第八章:朕要打造一支新軍第二百七十章 這位皇帝不簡單第三百零一章 血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反應良好第二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四十章 一個要求第二百零九章 燙手山芋第七十五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七十一章 神奇的阿拉伯數字第十九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一百七十六章 朕的天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臨的外援第五十三章 擺着銀子發俸祿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奇的商業頭腦第二百九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臨的外援第二十章 殺你沒有理由第四十四章 怒斬貪官千千第九十四章 再一次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七章 多國相爭第八十五章 中轉站第三百一十二章 猛將第二百四十六章 怒火第九十六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暢想天下第二百零八章 暗藏殺機第二百零三章 奸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七十三章 神來之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要活的第二章:涼薄天子第八十章 崛起的難民第十章 崇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