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空虛不假,倘若讓皇太極賠款估計不大可能。”又有言官附議。
朱由檢眉頭一皺,便道:“皇太極不同意也要同意。白銀百萬兩,馬匹十萬,歸還城池,撤離朝鮮的駐兵。”
“陛下,此等條件。唯恐皇太極臨死反撲。”楊嗣昌說道。
現在的局面正是楊嗣昌所需要的,只有議和才能給大明帶來一場新生。
皇帝好不容易同意議和,怎麼能夠在議和的節骨眼上出現問題。
楊嗣昌等這一天等了很久,決定不能在議和這個節骨眼上出現紕漏。
朱由檢說道:“楊閣老說得不錯,爲了防止皇太極反撲,朕將那四千門紅衣大炮全部用上。”
“陛下紅衣大炮太過於沉重想要短時間內送往山海關幾乎不可能。”祖大壽說道。
“哦?”朱由檢狐疑。
“目前的紅衣大炮,需要兩匹戰馬才能夠拉動,想要快速前往山海關幾乎不可能。”又有武將說道。
“衆卿家且隨朕到午門觀看便可明白。”朱由檢走下龍椅。
文武百官緊跟其後。
午門外用紅綢遮蓋住了紅衣大炮,讓人看不清楚紅衣大炮的真面目。
羣臣不明所以面面相覷。
自從那一日開始,皇帝的行爲就變得有些詭譎。
但是每一件事都讓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一次的紅衣大炮更是直接穩定了山海關局勢。
朱由檢看着整齊的兵士,頓時信心大增,這樣的軍隊古往今來只有他朱由檢擁有。
朱由檢一聲令下,紅衣大炮的真面目顯露出來。
羣臣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只見那些紅衣大炮的下面有四個車軲轆,車軲轆上吸附着橡膠。
橡膠明顯減低了地上的摩擦力,行走起來更是身輕如燕。
“衆愛卿,紅衣大炮經過朕的改良之後身輕如燕,想要快速的抵達山海關也是輕鬆的事情。”朱由檢說道。
“臣惶恐,不明所以。”祖大壽說道。
“祖大壽,你去試其重量。”朱由檢說道。
祖大壽以前對這個皇帝並無好感。但是經過自己上交皇太極給自己的物品後很是佩服。
“臣遵旨。”
祖大壽邁着大步直接走向了午門之下。
紅衣大炮足有千斤之重,想要憑藉一己之力推動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陛下信心十足,自己也不好掃了皇帝的興。
祖大壽本就不怎麼相信千斤之重的紅衣大炮能夠憑藉自己一己之力推動。
當他把一雙手放在紅衣大炮的邊緣之後才發現,只要自己稍微用力,那紅衣大炮便能夠往前移動。
祖大壽大驚,紅衣大炮似乎變得很輕了。
旁人不信,也下來推了一下,隨即那紅衣大炮竟然了。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爲之震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人之力便推動紅衣大炮。
如此身輕如燕的紅衣大炮想要抵達山海關那是相當輕鬆了。
“衆愛卿,現在可還有什麼顧慮?”朱由檢問道。
羣臣不言語,畢竟紅衣大炮算得上鎮國利器。並且數量之多,讓人膽寒。
現在運輸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抵達前線也沒有任何的困難。
楊嗣昌更是瞠目結舌,這樣的國之重器,拿出去只能讓建奴恐懼。
楊嗣昌看不懂皇帝了,以前的他認爲皇帝只會着眼眼前的事物,並且還容易懷疑大臣。
現在的皇帝隱藏得很深,甚至讓人看不懂。
即使楊嗣昌是言官也明白移動速度快的紅衣大炮在戰場上所帶來的好處。
“紅衣大炮只需要一匹馬就能夠移動,這樣的轉移速度足夠戰場上的需要。”朱由檢說道。
“陛下威武,此等神物定能夠給我軍帶來極大的好處。”祖大壽說道。
“臣願意前往議和。”祖大壽恭敬的跪在前面說道。
就算是談判不成功自己就用紅衣大炮轟了皇太極。
祖大壽是武將出身,戰鬥是他的天性。
現在的羣臣無不熱血沸騰。
依靠紅衣大炮,足以讓大明恢復以往的輝煌。
此刻的皇太極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自己提出了議和,自然是要付出代價。
但是他並不想交還已經到手的城池,那些城池足夠讓自己強大起來。
倘若歸還了,這些年的規劃付諸東流。
尤其是想到山海關上的千門大炮,他更是心驚不已。
都說崇禎優柔寡斷,目前看來完全不同啊!
多爾袞已經戰敗,能夠與盧象升戰鬥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自己精心想要拉攏的祖大壽如今也是沒有了音訊。
甚至連一些總兵都沒有了音訊。
皇太極現在只能依靠探子知道崇禎這邊的些許情況。
更加機密的東西他完全不知道。
皇太極徹夜難眠,因爲他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敵人。
夜色依舊,皇太極的心裡卻是異常難受。
想要進駐中原的想法難道就此破滅了嗎?
自己的宏圖霸業難道就這般斷送了?
他不甘。
儘管如此,他沒有任何的辦法。
崇禎五千門紅衣大炮的事情早就傳開,倘若崇禎真有五千門大炮。自己的八旗軍隊也不夠崇禎吞噬。
現在,明面上的紅衣大炮也就一千門。
但就是這一千門紅衣大炮不敢讓皇太極有絲毫的妄動。
自己的八旗軍根本不敢靠前。
自己該拿出什麼樣的條件和崇禎談判?
翌日。
皇太極端坐高堂,眼下的文武百官也是垂頭喪氣,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
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
倘若如此消沉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明軍士氣高昂,更要紅衣大炮鎮守。朕已經決定和崇禎議和,爾等可有好的建議?”皇太極說這句話是極爲爲難的。
作爲一個已經稱帝的皇太極來說,這就是不可磨滅的傷害。
當初氣勢洶洶的來征討崇禎,現在卻又要議和。
“大汗,臣以爲讓崇禎賠款百萬,絹布萬匹即可。”
條件不算苛刻,但是他沒有想到現在主動權是在崇禎的手中,想要議和就只能滿足崇禎的條件。
皇太極看了一眼發言的人,隨即又閉上眼睛。
他是要付出代價的,並不是爲了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