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

運河沒有結冰,英國公準備沿大運河南下先去南京瞧一瞧自己的大舅子魏國公徐弘基,然後再乘坐“南明”海上客運豪華郵輪一路觀光南行。

由於大明諸多勳貴和文武都是“華夏發展”股東,他們還是“南明”股票最積極的購買人,這幾年的分紅豐厚。

大家不差錢所以不小氣,沿途不騷擾地方,全部由吳襄安排食宿,費用安實結算。

吳襄心裡有小九九,他眼睜睜瞧見大明每況愈下,而“南明”卻是如日中天,吳家和黃家交好十幾年,如此關係不利用好太對不起吳襄做生意的高智商。

吳襄知道南王不喜歡官宦騷擾老百姓,更加鄙視欺壓訛詐老百姓的敗類,因此吳襄帶領觀光團南下時效仿“南明”大軍開拔,對地方秋毫無犯。

不僅如此,吳襄還自討腰包請“南明”天津衛辦事處購買了許多糧食,他捨不得白送糧食給老百姓。

因爲沒有成百上千兵馬協助覈查真僞,做這樣的事情就是填無底洞,拿白送糧食的未必就是急需糧食活下去的饑民。

吳襄在船隊每次停靠時安排勳貴們帶着護衛的大部分家丁去岸上幫忙開粥廠,粘稠的大米雜糧粥保證插上筷子不倒。

大明內地兵荒馬亂,確實有諸多饑民涌入運河沿線討生活,勳貴施粥而且是保證抗餓的好粥,真的使得許多饑民混到了飽肚子。

大量饑民乾脆沿着大運河跟隨船隊南下,這個時代的內河船速步行絕對能夠跟上,有了一頓飽肚子墊底,餓得發軟的饑民又有了力氣,他們開始了千里大遷徙。

吳襄在施粥現場瞧着那些感恩戴德口中誦佛的老百姓樂不可支,做好事得到的快感他很享受。

吳襄才施粥兩三次,老公爺張維賢就不樂意了。

他知道女婿一直廣收人心,自己在船上不作爲,眼看着吳襄邀買人心成何體統?

於是乎,船隊再次停靠時放粥的時間更加長了,來領粥的老百姓知道是“南王”的老丈人英國公和好友平西伯做這樣的善事感激不盡。

接下來所有同行的勳貴和文武都不幹了,他們不敢和老公爺囉嗦全去找到吳襄理論。

也沒什麼大不了,堵住吳襄就問一句話:“難道就你平西伯有愛心,咱們都是鐵石心腸?”

吳襄正在發愁呢,因爲他沒想到饑民蜂擁而至,現在已經成千上萬,最後會有多少還無法預料,要是來上十幾二十萬人,一人一大碗插上筷子不倒的粥,一天下來就需要三四百石糧食。

這個年代老百姓用來喝粥的大碗很恐怖,絕對能夠把臉埋進去。

“戰神”賑濟災民都本着儘可能讓老百姓多吃一點的態度,負責放粥的都是給滿滿兩大勺,一石糧食也就熬三五百碗真材實料的粥而已。

吳襄做好事學“戰神”當然要學全套,也是按照“戰神”標準放粥,得到一大碗粥的老百姓絕對能夠抗一天,可如此下去接下來的日子吳家和張家每天就要花費近一千塊銀幣用於施粥。

這還是建立在吳襄購買的糧食是南明限價糧,每石精米兩個半銀幣,但是運費、人工和柴火費也不是小數啊!

精於算計的吳襄正在心疼得直哆嗦時,來了一大羣主動要求出銀子的同僚,吳襄樂不可支,衆人拾柴火焰高啊!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南明”賣出的糧食雖然是平價,但是按照戶頭限量供應,吳襄聯絡海州倉庫,說明大量購買糧食的目的得到了支持,

沒多久吳襄需要的糧食就調運到位,勳貴和文武們各自根據自己的能力出銀子湊份子施粥。

以後施粥屬於大家的行爲,這樣的舉措表示大明勳貴和文武深知老百姓疾苦,大家在不遺餘力救苦救難。

這些達官貴人跟着“南王”得到了實惠,人人存了腳踩兩條船的小心思,做善事不僅逢迎南王還落個好名聲,何樂不爲。

很快大運河邊有粥廠的消息傳播開來,扶老攜幼的饑民大量涌來,來到揚州段時浩浩蕩蕩有十幾萬之衆。

揚州知府聞報後大驚失色,如此之多的流民聚集出了亂子可不得了,他趕緊派出兵丁預備驅趕。

最後老公爺出面,讓揚州知府稍安勿躁,他要求揚州兵丁維持秩序引導流民去瓜洲渡,屆時會有“華夏發展”江海聯運的大船接走難民。

張維賢來到南京當然是最隆重的接待,魏國公讓幾個兒子也跟着南下,他家早就在交趾、海南島有了產業,這一次決定加大海外投資。

南京的閒職官員更多,勳貴也不少,攜帶金銀細軟去“南明”觀光尋覓商機的團隊立刻膨脹了一倍。

這幾年江南士子流行去“南明”謀職,特別是學霸輩出的紹興、松江地區,因爲這裡的秀才公人數太多,他們科舉無望又有官癮。

“南明”百業興旺,當然需要讀書人加盟,只要大明秀才公接受培訓通過公開招考都能夠得到基層官吏的差事。

讀聖賢書雖然沒有學到實用的技能,但是對於道德養成立竿見影。黃勝從來不歧視大明生員,恰恰相反還比較佩服。

因爲科舉何其艱難,能夠過關成爲秀才者和後世考取名牌大學的比例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明”使用人才不能存在侷限性,要揚長避短,要多多給讀書人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何謂文治武功?治理國家沒有大量文人成爲主流不可取,戰功赫赫的將軍未必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地方官。

如同嚼蠟的科舉經義,秀才們都能學下去,並且成功通過淘汰率極高的縣試、府試、院試,足以說明他們的智力值很高。

他們只要略微花些心思學新學,成績肯定比“南明”趕鴨子上架教育的農民強太多,而且他們的整體素質毋庸置疑。

許多秀才公得到了工作機會,經過基層歷練,確實涌現出不少德才兼備之人,秀才公無需中舉就能夠成爲縣太爺的事例屢屢在“南明”發生。

第二百四十四章:騎兵機動第十五章:大明科技第一百九十章:不能賠本第三百一十章:寸土必爭第一百二十一章:盤問俘虜第一百七十六章:重新做人第四十五章:溫柔鄉里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六百七十五章:全民戰爭第二百四十三章:走向草原第四百八十四章:敢於搏前程第七百六十章: 韃子屠建奴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四百八十八章:厲兵秣馬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孫子第四百五十七章:漁陽鞞鼓動地來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馬值得擁有第四十五章:溫柔鄉里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漢族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難逃第二百二十五章:呂宋漢民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一百零二章:裝甲戰車第一百五十章:歷史未變第七百零一十二章:劍指曼德勒第三百八十八章: 華夏海軍第七百三十九章:集結兵馬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恩賞第七百六十八章:軍火貿易第六百八十九章:灑淚惜別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七百二十六章:稻浪千重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四百七十八章:勇於任事第二百五十六章:預料之中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興大帝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第一百二十六章:明軍剿寇第六百九十六章:鋪天大網第六十二章:牆倒屋塌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難書第一百九十二章:街談巷議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十三章:再立新功第三百四十三章:爲了發財第一百五十六章:看住老爺第六百九十八章:導火索第四百九十五章:踏平大越國第五百六十四章:這個夏夜靜悄悄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第一百一十七章:實力見長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六百四十七章:滎陽大會第二百七十二章:製造噱頭第一百四十二章:談何容易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五百三十九章:郡王爵位賜之第六百五十四章: 強中取強第九十九章:救熊廷弼第一百八十七章:騙離險境第一百七十七章:載譽歸來第五百四十八章:將要高飛第五百八十一章:如火如荼第二百七十章:內城府邸第四百八十八章:厲兵秣馬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七百七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百八十九章:壟斷海貿第五百六十四章:這個夏夜靜悄悄第四百零八章:後金入寇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三百二十五章:大興土木第一百六十四章:狼煙再起第七百五十六章:遊鬥漢奸第九十四章:天足爲美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難書第六百三十章:投資人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四百九十七章:奪取煤礦第三百一十二章:互有傷亡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國第三百二十八章:關門打狗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竇重重第七百一十章:東西對進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順”朝的喪鐘第五百九十三章:以時間換空間第一百二十四章:斬殺浪人第七十二章:黃公子賞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輸出第十五章:大明科技第六百三十二章:撤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