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漢奸諂媚

來勸降迫提善國王的大都是東南亞被滅諸國的遺臣,好幾個國家的實力遠遠強過瀾滄王國。

這個中南半島碩果僅存的王國選擇玉碎還是瓦全?

迫提善召集文武羣臣朝議王國何去何從,結果讓國王無比灰心,王國的將軍們毫無鬥志,竭力勸國王放棄抵抗早日歸順“南明”。

許多文官還請求國王早做決斷刻不容緩,因爲再拖延下去王國有可能因爲糧食短缺爆發內亂,暴民一旦開始搶劫王公貴族首當其衝,後果不堪設想……。

崇禎十三年春,識時務的瀾滄王國不戰而降,迫提善成爲了“南明”歸順伯,待遇和安樂伯相同,他被允許去“新杭州”安家落戶。

至此爲止,中南半島全部收入囊中,這裡會成爲漢人永不放棄的國土,“南明”增加了田畝億萬,收服了異民族大幾百萬。

介於廣南國和瀾滄國是主動歸順,對待這兩個國家的軍民不適合採用農奴政策,但是不能讓他們感覺不到換了天日。

接下來,這兩個國家的順民會在給予五畝田成爲私產的誘惑下分散到整個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那些繳獲的民居會分配給他們使用。

當然順民和漢民之間還是有些差別,最起碼給予他們作爲私產的五畝地需要交納皇糧,而不是如漢人移民那樣稅賦全免。

把歸降國家的順民打散比較容易,因爲東南亞國家貧困,升斗小民的日子遠遠不如大明子民。

這些基層老百姓基本上屬於赤貧沒有什麼家當,居住的茅草棚也值不了幾個錢。

他們在家鄉是給地主種地,移民出來後變成給自己種地,當然沒有任何牴觸情緒。

因此王化、漢化最底層的異民族農民和農奴事半功倍,得知好好學漢語、漢字通過選拔會成爲保長能夠多得五畝田地還會免稅後,參加夜校學習的人比比皆是。

很快順民們發現自己的日子比爲奴期的人強了許多,人人有了優越感,他們馬上把自己定位到了主體民族,儘可能說字正腔圓的漢語,生怕別人聽出他們屬於僞漢人。

無論被動還是主動,民族融合必須進行,整個中南半島的原體制被打破,武裝漢民出現在每一片沃土,保、甲、裡、亭、鄉鎮、縣、州、府一級一級負責制使得“南明”政府如臂使指。

黃勝已經在考慮升級管理體系,因爲以府作爲最大地方行政機構很明顯已經不合時宜,是時候劃分省份了,很快“南明”十個承宣布政使司和一個直隸區閃亮登場。

————

崇禎十二年正月,大明朝廷進洪承疇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此時洪承疇的權力和袁崇煥有一拼。

內地流寇之亂貌似已經平息,遼事也不算太壞,皇帝對大明剿寇第一功臣洪承疇寄予厚望,期待他練就強軍平定遼東。

練兵鐵定需要糧餉,可是朝廷財政入不敷出如何支撐洪承疇和方地營伍練兵?

於是乎,練餉加派宣告登場,至此爲止遼餉、剿餉、練餉合稱“三餉”加劇了農民負擔,成爲大明亡國的禍根之一。

其實“三餉”合計只不過九釐銀子,摺合成爲糧食不過一畝田地多交十幾斤稻穀而已,不至於就是大明亡國始因,有些學者就是這樣認爲。

其實不然,國家的“三餉”就要十幾斤稻穀,這可是入庫數,要滿足這個條件,地方上的加派就不會少於雙倍,衙差的費用、倉儲的損耗、各級的貪墨都是農民買單。

這個時代畝產極低,北方一畝上田在好年景也收穫不到二百六十斤麥子,加派的田稅就超過百分之十接近百分之二十,地租、正稅又要交多少?

如果因災減產,老百姓那裡能夠靠種田得到一點點收入?

種田沒有收入、得不到口糧還要倒貼,農民難道傻嗎?誰還會坐着等死?

大量的自耕農破產逃亡的勢頭又開始蔓延,剿寇的成果化爲烏有理所當然。

歸根結底還是崇禎不會治理國家,他沒辦法從既得利益者手裡榨出油水,只會傻兮兮向田畝、丁口要稅賦。

可是朝廷可以收稅的田畝已經所剩無幾,太多田畝集中到了王爺、勳貴、士大夫手中,因此大明最有錢的人反而不用交稅。

黃勝在永平府也擁有幾百萬畝良田從來沒有一個朝廷官員敢去收稅,只不過黃勝沒有把屯田獲得的糧食運出大明,還運進糧食救苦救難。

也是由於永平府和遼西走廊有黃勝的大量屯田,留守遼東的何可綱、成大事麾下軍民才能夠吃飽肚子,遼東軍糧的儲備才成爲可能。

得到錢糧支持的洪承疇不負衆望,整合各路總兵率領的軍隊訓練士卒確實卓有成效,崇禎十二年的大明有了一絲中興的徵兆,可惜這其實是迴光返照而已。

農民負擔加劇,官員貪腐愈演愈烈,自然條件尤其惡劣,崇禎沒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當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明沒有任何希望。

崇禎十二年秋,滿清“新京”御書房內,一羣漢奸諂媚,一個大胖子樂不可支。

滿清內秘書院副理事官張文衡奏報道:“陛下,‘南明’國王黃勝遠走萬里去了雲南拓土,明國‘殺神’人馬數萬都已南下三宣六慰,單單集結調動兵馬就用時超過大半年,現在‘殺神’大軍應該在南方打得昏天黑地。”

寧完我道:“陛下,老臣獲得南方最新探報,‘殺神’志存高遠意圖奪取南方諸多國家的領地,他欲打下大明雲南和‘南華島’之間的大好山河。”

鮑成先道:“南王勇氣可嘉,可惜未免太狂妄自大,臣自幼讀史書,縱觀古今談不上,熟讀明史不是自說自話。

明國在鼎盛時期都沒有完全使得三宣六慰長治久安,南王以一己之力南下攻伐,那一片區域遠大於遼東,人口有千萬之多,恐怕戰爭即將曠日持久,南下的‘殺神’人馬能不能全身而退也未可知。”

第六十二章:牆倒屋塌第十一章:衆志成城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糧自安第一百七十三章:明軍兇猛第二十二章:佈置戰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七百七十七章:遼東門戶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變崇禎宿命第二百四十四章:騎兵機動第一百七十三章:明軍兇猛第四百九十二章:吳三桂他媽的第七百六十五章:信賴崇禎人品第三百八十八章: 華夏海軍第六百四十七章:滎陽大會第六百一十五章:追殺流寇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一十七章:實力見長第三百七十二章:爲了糧食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第二百二十章:搶海盜船第四十九章:遭遇悔婚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二十三章:有人送禮第六百八十三章:黃袍加身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九十二章:香車美人第四十四章:獎勤罰懶第四百四十章:倉皇北歸第六百零四章: 朝廷是老賴第五百五十二章:鰲拜死於空襲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五百三十九章:郡王爵位賜之第一百四十五章:敝掃自珍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第二百四十七章:如此好箭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八百一十章:歸順或者毀滅第五十九章:吐氣揚眉第三百七十二章:爲了糧食第二百八十四章:展望南海第三百八十一章:四李分朝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第七百五十八章:不能分裂國家第二十五章:建奴懵了第五百八十一章:如火如荼第一百二十四章:斬殺浪人第二百八十七章:漁陽鞞鼓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第一百八十九章:兌換銅錢第七百零九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一十八章:青山有幸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無罪第七百四十九章:漢奸出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五百五十一章:嚴防死守第九十五章:解放小腳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六百二十六章:不敢覬覦第三百一十八章:青山有幸第九章:小小隊伍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賊肆掠第二百五十九章:紅袖添香第四百四十五章:謀奪海南第四百一十四章:誰更悍勇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順”朝的喪鐘第一百章:一諾千金第七章:否極泰來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六百三十七章:不擇手段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戰第三百八十五章:王道樂土第一百二十一章:貓捉老鼠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口惡氣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一百一十二章:老奴將死第八百三十三章:將心比心第一百四十五章:敝掃自珍第八百一十五章:闖賊進京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五百三十二章: 去日本海第五百二十八章:澳門迴歸第四十章:哭笑不得第四百四十章:倉皇北歸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許願第四百一十五章:誰主沉浮第六十六章:過一把癮第四百九十七章:奪取煤礦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們一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