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

bookmark

何止是一條大魚,說是一條金魚都不爲過。

帶着幾個牛錄進入新王恭廠的女真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四大貝勒之一,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

當初在奇襲明朝京城以前,所有的貝勒貝子都在爭搶先鋒,爭搶着分刮莊子,只有莽古爾泰一個人沒說話。

其他貝勒貝子都以爲這個女真第一勇士,就是個猛張飛比較憨,實際上莽古爾泰比誰都精明。

戰場上廝殺依靠的不是一膀子蠻力,依靠超人一等的反應能力,依靠超人一等的預判能力,只有滿足這兩點才能成爲女真第一勇士。

作爲女真第一勇士的莽古爾泰,腦子會比其他的貝勒貝子蠢笨?

怕是隻有他在心計城府方面,纔是直追皇太極的那個人。

早在曹文詔深入女真腹地三百里的那次壯舉裡,莽古爾泰就看上了誰也沒在意的燧發槍。

曹文詔能夠完成這一次的壯舉,依靠的不是麾下軍士的驍勇,不是曹文詔的上將之才。

莽古爾泰敢斷定,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爲燧發槍,所以纔沒去爭搶先鋒和莊子,而是要了一個誰也沒瞧上眼的王恭廠。

莽古爾泰熬到現在才準備把王恭廠的燧發槍搬走,那是因爲只有他和多爾袞看出來,皇太極已經準備撤退了。

過早的搬走燧發槍,讓那些貝勒貝子們見識到燧發槍的威力,肯定會鬧起來,搶走起碼一半的燧發槍。

明人朱舜發明的這種國之重器,一個人獨佔纔好,傻子纔會分給別人。

莽古爾泰看似只是一個沒有什麼腦子的勇夫,暗地裡卻招攬了一批漢人儒生做幕僚。

經過這些幕僚推衍,只要有了這批燧發槍,就可以逐步逐步的攻下倭國。

藉助倭國爲跳板,控制整個北洋和東海,控制各國的海上貿易,收取數以百萬計的金銀貨物,抹除女真族和明朝之間的戰略差距。

根據那些漢人幕僚的推算,最多十年,正藍旗和鑲藍旗的人口將會暴漲到百萬大關,再加上一千萬的倭國包衣。

到那時,莽古爾泰就有了做大汗的實力,只要統一了女真各部落,吞併明朝成爲整個天下的主人,也只是順理成章的事。

莽古爾泰想起那些貝勒貝子對他的嘲笑,心裡唯有淡然,別說是一部分北直隸的莊子,就是整個北直隸的無數莊子,也不如一個王恭廠值錢。

他,莽古爾泰的征途,將從這裡開始!

規劃了一張波瀾壯闊的江山社稷圖的莽古爾泰,沒有因爲即將得到燧發槍,變的驕橫自滿,反倒是越發的謹慎冷靜。

尤其是進入王恭廠以後,莽古爾泰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籠罩在頭頂。

每逢有這種感覺,莽古爾泰都是毫不猶豫的立即撤退,憑藉着果斷的性格,多次死裡逃生:“不好,撤退!”

“晚了。”

趴在小山頂上的朱舜,看到站在新王恭廠中間的女真將領要撤退,心裡默默的爲他念叨了一句下輩子投個好胎。

早在女真將領衝入新王恭廠的那一刻,朱舜就親手點燃了火繩,燃燒速度很快的火繩,在女真將領抵達新王恭廠中間的時候,剛好點燃了黑火藥。

“轟!”“轟!”“轟!”

一道道強烈的火光閃過,新王恭廠的上空冒出一朵蘑菇雲。

京城和女真大營距離新王恭廠足夠遠了,天子崇禎和大汗皇太極還是震的耳朵‘嗡嗡’亂響。

一股強烈的衝擊波吹過。

站在城頭的崇禎,在這個寒冬臘月裡突然被一股熱浪推了出去,要不是王承恩眼疾手快的拉住了崇禎,肯定撞在了另一側的城牆上了。

女真大營正中間的那根粗壯的大纛,瞬間就被衝擊波給沖斷了,數以百計的旌旗也是折成兩半。

崇禎晃了晃腦袋,從冰冷的城牆地面爬了起來,迅速從一名太監那裡要來了千里鏡,看向了新王恭廠方向。

當他看見新王恭廠的場景,僵在了原地,手腳冰涼。

新王恭廠消失不見了,留下了一個龐大的深坑,周圍的地面全部掀了起來,就連三四里外的樹木都折斷了。

崇禎還在震驚黑火藥威力的時候,皇太極已經接到了第一手的線報,一名滿身血污的八旗兵跪在地上稟報道:“大汗!”

“明朝的王恭廠突然發生了爆炸,五貝勒和上千名八旗子弟全部被炸死了,連個全屍都沒有,全變成了一堆碎肉。”

掌管遼東、蒙古、嘲鮮這些廣袤領土的皇太極,莫名的打了一個激靈,一股涼氣從腳底直衝頭頂。

皇太極想到了北直隸無數莊子被搬空,想到了突然冒出來大批手持鳥銃的家丁,再加上王恭廠爆炸這件事。

這幾件怪事單個看沒有什麼聯繫,也解釋不通,現在串聯在一起,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一定有一個幕後黑手,早就料到女真族會在今年奇襲北平,埋下了一連串的後手。

這個幕後黑手能把女真族的圖謀,廟算的這麼清楚,還能針對國士范文程的謀劃,一子一子的逐步破解。

關鍵還是提前埋好的後手,不是在見識過范文程的奇謀以後,深思熟慮出的破解之策。

心思之縝密,才智之超絕,讓皇太極都感到了一陣陣的恐懼。

皇太極沒有任何的猶豫,大喝了一聲:“來人,撤軍。”

小山頂上的朱舜,等到衝擊波結束了,拍了拍身上的積雪站了起來:“走吧二叔,這場鬧劇結束了。”

結束了?

就在總旗朱忠義準備把朱舜拉住,避免被女真人發現的時候,山下有傳來了一股股震動。

廣袤的雪地上,一股股八旗兵和蒙古韃子發了瘋一樣,策動戰馬朝着北方狂奔。

沒有半點勝利者的姿態,反倒是像戰敗以後的落荒而逃,留下了一地的旌旗,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輜重。

果然就像朱舜說的那樣,女真人撤軍了。

朱舜看見二叔楞在了原地,再次喊了一聲:“二叔,咱們現在走,回去還能趕上吃晚飯。”

聽到侄兒的第二次呼喊,總旗朱忠義才從地上爬起來,帶着五十名軍士走到了山下。

在山腳正好碰見了身受重傷的滿桂,朱舜讓二叔護送滿總兵回京城,自己帶着胡瞎子離開了覆蓋着厚厚積雪的山腳。

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