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

福王世子,桂王世子,唐王,魯王世子,隆武。

這五位最頂尖的宗藩世子刮分了順天府的五個直屬州,其他的宗藩世子們也不直接說自己要哪一個城的土地。

全都是用最快的速度跑了出去,誰能搶到算是誰的。

上一次是所有的宗藩世子搶一個縣的土地,很快就結束了,還都不夠分。

這一次不一樣了,一名宗藩世子搶一個直屬州或者一個城的土地,速度上自然就慢了很多。

朱舜在等着宗藩世子們搶土地的同時,又把農業伯宋士慧給叫了過來,把手裡收回來的低壓蒸汽機全部交給了他。

讓他開始帶着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配合顧炎武和閻應元兩人,開始在各地進行土改。

先把土地給收上來,然後能建水庫的建水庫,不能建水庫的挖河開渠,用蒸汽抽水機灌溉土地。

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在發生旱災的災年,以及水澇的災年,抽水機一方面可以把水庫或者大河裡的水抽到田地裡。

另一方面,發生了也能把這些水流及時的通過溝渠送到水庫裡。

順天府的土改分爲三步走。

第一步,搶土地。

第二步,改造成高產穩產的農田,並且在田地推廣千斤雜交水稻,在旱地推廣土豆。

第三步,就是一套新的政治體系的建立,課稅局,督查局,還有黃宗羲的工人票號。

宗藩世子們和工業派的各個部門,像一臺精密的機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這一切。

一直進行到秋收時節。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等秋收這一天等了很久了,放下手頭所有的事情,前往了天津府。

這一次前往天津府,是爲了勘察朱玉對於旱情的治理。

不僅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等人過去了,東林黨過去了,大明天子也親自過去勘察這一次的旱災。

如果說密雲縣治理旱災只是一個開始,是人力勝天的開始。

天津府的旱災治理如果能夠成功,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那麼大的一個天津府,旱災都能被成功的治理,大明其他州府也是可以治理的。

天津府的治所放在了天津三衛,天津三衛只是一個衛所,只不過名字叫天津三衛。

那是由於天津三衛的重要地理位置,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水陸碼頭,在這個位置,還交匯着這通往大沽市舶司的河流。

天津三衛成爲了京杭大運河和黃河以北最大市舶司的交匯處。

正常的一個衛所,官兵的總額是五千六百人,天津三衛的定額是一萬六千八百人。

天津三衛一個衛所的官兵,相當於正常三個衛所的官兵,便叫做了天津三衛。

朱玉把天津府的治所放在天津三衛,一方面這裡是水路和港口的交通樞紐,放在這裡就掌握了經濟大權。

另一方面,直接掌控了天津三衛的一萬六千八百名官兵,掌握了軍事大權。

再加上治所本身就具有的政治大權,經濟、軍事、政治三大權,全部被朱玉握在了手裡。

崇禎的鑾駕一切從簡的前往了天津三衛,東林黨官員也是坐着轎子跟了過去,西法黨則是騎着遼東大馬。

就算是有個別身體不適,也沒有做那些被東林黨當做臉面的各種綢緞官轎,只是坐着馬車一起跟過去。

在這一路上,都水郎中王正志自然是成了東林黨的重要人物之一。

只要到了天津府看到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王正志這個東林黨七君子的候選者,直接變成了東林黨七君子。

正式邁入了東林黨的權力中心。

京城距離天津府雖說不是很遠,但也有着三百里的距離,不是一兩天的功夫就能到的。

在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還有一天的時間,就要正式踏入天津府的土地了。

王志在這一路上可謂是風光無兩,享受到了以前從未享受過的權力和地位,大批的東林黨官員不停的對他諂媚和巴結。

放在以前,做出這樣舉動的人,就是王正志自己。

王正志看着那些自以爲是掩飾的很好,實際上不過是跳樑小醜的諂媚,心裡感慨萬千。

他自己以前也是和這些官員想的一樣,自以爲諂媚很是高明,不知道上位者眼裡早就看穿了這一切。

不管是諂媚,還是巴結,王正志全都是照收不誤。

他以後就是東林黨七君子之一了,少不了要組建自己的派系,這一支派系的主要官員就是他的同鄉了。

王正志雖說現在還只是一名六部郎中,對於京城以外的人來說,不僅是了不得的大官還是是正五品還是京官。

但在朝堂上就顯得不是那麼的重要,京城裡的高官多的是,真正地位崇高的是六部尚書和侍郎。

簇擁在王正志身邊的那些東林黨官員,心裡很明白一件事,再過幾天王正志就要正式成爲一名六部侍郎了。

成爲一名能夠進那座暖閣的中樞重臣。

王正志還沒享受多長時間,就在他滿懷期待的進入天津府那一刻,本來想從官轎裡走出來。

右腳剛剛踏出停下來的官轎,看到眼前的這一切,突然僵在了原地。

踉踉蹌蹌的退了幾步,退到官轎裡,滿臉的勝券在握變成了面如死灰。

放眼看去。

一片片整齊的方格稻田,佈滿了整個平野。

蔓延而去,不見盡頭。

這種充滿一種規整美感的稻田,王正志曾經見過一次,就是在密雲縣見過的那一次。

當時在密雲縣主持這一切的,就是朱玉,這麼說來的話……

王正志的腦子裡突然是有了一種後怕的念頭,那就是朱玉居然真的是把整個天津府的土地,全部變成了密雲縣。

徹底治理好了旱災不說,還推廣了千斤雜交水稻和土豆,讓糧價變的低廉起來。

東林黨官員們瞧見這個情況,善於見風使舵的他們,二話不說趕緊給轎伕打了幾聲招呼。

本來聚攏在王正志身邊的綢緞官轎子,少說也有二三十頂。

就在東林黨邁入天津府的土地那一刻起。

鳥獸散的全部都逃走了。

只剩下孤零零一頂。

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