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

關於高壓蒸汽機,畢明珪研究了這麼多年,已經有了眉目。

最關鍵的是已經把大的方向給定住了,只要把大的方向給定了,接下來就是針對方向進行細節上的推敲。

大的方向一旦錯了,很容易就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就算是投入再多的銀子和人才,研究的再深入,最終研究出來的成果始終是錯的。

畢明珪帶着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定下了這個大的方向,就是想要提高蒸汽機的功率,最關鍵的就是把鍋爐改成高壓鍋爐。

大明蒸汽機的那一套動力系統,除了密封圈改成金屬銅圈以外,還改動了很多地方。

畢明珪拿出了最後一版的圖紙,交給了恩師:“恩師,這個鍋爐的形狀已經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改成了銅管。”

“只不過現在這個銅管的直徑還沒有確定,暫定的是直徑1.5米,不過根據成品來看。”

“1.5米的直徑還是不夠,提供不了所想要的那種高壓,所以就改成了1.8米到2米之間。”

朱舜拿在手裡,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畢明珪他們已經研究成功了。

朱舜腦子裡早就有高壓蒸汽機的大概方向,一直沒有說,就是因爲要培養畢明珪等一系列的機械方面天才。

科學探究和人才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一味的拔苗助長的話,基礎是相當的不牢固。

這樣還容易讓他們形成依賴心理,想着凡事都依賴朱舜這個山長就可以了,這對於一個科學家的獨立思考來說是極其不利。

如果朱舜真的那麼做,畢明珪本來是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總是吃現成的,很有可能直接就變成廢柴了。

朱舜廢了這麼大的苦心,效果已經出來了,畢明珪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就發明了歐洲用了將近二百年才研究出來的高壓蒸汽機。

雖然只是一個大概的雛形,但是已經十分分的近似了,只是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

朱舜此時心裡有些感慨,那些歐羅巴人在後世經常鼓吹自己是高等人種,從畢明珪這件事就可以看的出來。

真正聰明的,真正能引領世界的還是中華民族,不管是火藥還是印刷術都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只不過用錯了地方,滿清在最應該工業革命的時候,把中華大地的人才全都浪費在了八股文上。

中華大地就算是有再多的人才,整天讀那些八股文,而不是去把聰明才智放在科學研究上。

最後的結果就是,把中華大地幾百年的人才,全都浪費了,只能閉關鎖國了。

朱舜點了點頭,又把圖紙交還給了畢明珪:“設計的相當不錯,這個尺寸還是用2米比較好,這樣蒸汽壓力就完全足夠了。”

畢明珪向來都是對恩師的囑託,當作比聖旨還聖旨,鄭重點頭:“關於鍋爐的材料,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除了少數部件用低碳鋼以外,大部分都是熟鐵。”

“這樣一來成本就降低了,另外設計的這一款高壓蒸汽機,製作起來也簡單,是用的低碳鋼板鉚接技術。”

“成本降低了,製造速度上去了,這纔是理想中的動力升級。”

能夠在這短短几年的時間內,設計出來高壓蒸汽機,已經足夠讓朱舜驚喜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六弟子畢明珪對於高壓正積極的考慮已經脫離了技術層面。

不僅延伸到了材料方面,製造方面,甚至考慮到了商業用途。

今天,六弟子畢明珪給朱舜的驚喜着實很大,溫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給爲師詳細介紹一番。”

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