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

要是放在以前,王正志的這一絲不滿是肯定不會有的,現在可不一樣了。

他手裡掌握了這個賬本,他就是東林黨最爲倚重的人才,只有他才能狠狠的打壓東林黨的那個災星。

想當年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還來了一個三顧茅廬,他可倒好別說是三顧茅廬了,直接被晾在門口了大半天。

有了底氣的王正志,就在快要拂袖而去的時候,吏部尚書終於讓他進去了。

走進吏部衙門的大堂,王正志心裡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滿,也不會表現出來。

還做出了一副謙遜的樣子,拱手道:“下官見過尚書。”

吏部尚書伏在書案上處理着政務,這個政務不是一般的政務,而是對於官員的升遷和任命。

這個吏部天官可不是那麼好當的,不僅要調節各方面的關係,還要面面俱到的把所有人的面子全都照顧到。

在這同時,吏部尚書還要把自己的心腹安插的一些要害位置,畢竟前任吏部尚書自從被人刺殺了以後有些位置就空出來了。

吏部尚書要想讓他這個小派系的人長久,就必須把持那些要害位子。

王正志又在吏部衙門的大堂內站了有一炷香的時間,吏部尚書這才放下手裡名貴的湖筆。

吏部尚書端起一隻木葉天目盞,輕輕吹了一口氣,喝了一口貢茶蒙頂石花茶。

看了過去,即便是已經提前知道了王正志的來意,還是滿眼的平靜。

王正志心裡的不滿瞬間就煙消雲散了,在這到平靜眼神的注視一下,還有了一絲侷促不安。

略微調整的心態,讓自己儘量安穩下來,這才說道:“尚書日理萬機,下官就不說些廢話了。”

“直接開門的說出來,這次怎麼打壓以朱舜爲首的工業派。”

說完這句話,王正志把手裡的賬本呈了過去,一名親信幕僚接過來這個賬本兒,送到了吏部尚書面前。

吏部尚書也沒有直接開始看,坐在了紫檀官帽椅上,慢慢的品茶。

王正志看見吏部尚書這個樣子,大概明白了他爲什麼會這樣,畢竟朱舜這個災星把東林黨坑的太慘了。

吏部尚書基本上不太相信一個工部的都水司郎中,真的有辦法能夠打壓朱舜,這可是作爲中樞重臣的一部侍郎都做不到的事情。

王正志也不想去解釋,直接開始說自己多年來的鑽研結果:“這一次針對的點在於朱舜最在乎的大明蒸汽機。”

“大明蒸汽機最大的作用就是抽水了,這一次修建成的密雲水庫,就是利用大明蒸汽機這才解決了旱災。”

“這才把勢力龐大的大晉商王大宇給害的家破人亡,甚至是把東林黨謀劃多年的遼東總督,破壞了一大半。”

說到這裡,王正志擡頭看了一眼吏部尚書,見他放下了手裡的木葉天目盞。

心裡也就放心了,知道吏部尚書已經有了興致,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接下來要針對朱舜,就要藉助東林黨權傾朝野的勢力,能夠調動這麼多東林黨官員的權貴不多。

或者說是首屈一指,吏部尚書絕對在這個行列裡面,這也是王正志過來找吏部尚書的原因之一。

王正志心裡有了底,臉上出現了一絲自信的微笑:“都水司負責全天下的河流溝渠,下官手裡有一大批精通水利的官員。”

“在下官的帶領下,經過多年來的堅持不懈鑽研,終於發現了大明蒸汽機的一個巨大漏洞。”

“也不能說是漏洞,而是針對大明蒸汽機設計了一條謀劃,希望能入尚書的法眼。”

王正志遞給親信幕僚一個眼神,這個眼神遞的相當不留痕跡,基本上覺察不到。

爲了這一次能夠成功,王正志可是給這位親信幕僚送了不少的銀子,親信幕僚收了銀子就要辦事,攤開了那本賬本。

等到吏部尚書掃了一點,王志繼續說道:“這些年來,下官帶領着精通水利的官員們,對各地那些嚴防死守的蒸汽機抽水量進行了一個測算。”

“在長達幾年的測算,已經精準的測出了一臺蒸汽機最大的抽水量,換成更直觀的話說就是能夠灌溉多少畝土地。”

王正志伸出了五個手指頭,鄭重的說道:“五千畝。”

說到這裡,吏部尚書終於是來了興趣,微微坐直了身子。

只是這麼一個微不可察的動作,卻讓王正志真正的有了笑意,六部的官員們沒事就喜歡鑽營幾位尚書的各種習慣。

王正志太明白吏部尚書這個動作是代表着什麼了,本來是站着的他,坐在了旁邊的紫檀官帽椅上。

就在他剛剛坐下,親信幕僚給他倒了一杯茶,示意他可以喝茶了。

當初親信幕僚在收銀子的時候,已經說過了,就算給倒茶了也不能喝。

王正志明白這一點,沒有喝茶,繼續說自己的謀劃:“工業派不是喜歡賑濟那些賤民嗎,咱們就可以藉助這一點,讓他們去天津府治理旱災。”

“只允許他們帶上十臺大明蒸汽機,也就是說最多灌溉五萬畝的天地,這樣最多隻能治理五萬畝的旱情。”

“當然了這個旱情,下官已經派人經過了縝密的勘察,受災的田地足足有四十萬畝。”

“爲了保證咱們這次一定能功成,首先要隱瞞旱情,就說只有十萬畝的旱情。”

“咱們讓工業派只能帶十臺大明蒸汽機,也就是說只能灌溉5萬畝的良田,明顯是坑他們。”

“工業派爲了賑濟災民,肯定會想辦法找到一個取巧的辦法,雖然說咱們還不知道這個取巧的辦法是什麼,但根據工業派以前的妖術來看,一定可以解決十畝的旱情。”

說到這裡王成志就不說了,笑而不語,也不需要往下說了。

接下來的事情誰都明白了,當工業派解決石萬畝的旱情,自以爲已經穩操勝券了。

他們不知道的事,還有三十萬畝旱情等着他們去賑濟,而且數量多達三十萬畝。

到那時候,這個環環相扣的連環計,絕對能夠打壓工業派。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六十八章 小侯爺眼裡壓力水井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