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

bookmark

朱舜、太子朱慈烺、顧炎武三人剛剛商量完土改過後的課稅,到底怎麼徵收,剛準備安排人手把老百姓全部召集過來,當面對所有的老百姓宣佈這件事。

畢竟,如此低的賦稅要是讓別人,老百姓肯定不相信,一定會以爲這又是一個什麼圈套。

等到老百姓答應下來以後,再巧立各種名目徵收賦稅,老百姓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只有太子朱慈烺親自說出來,老百姓們纔會相信,因爲他在土改結束以後已經表明了身份。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大明太子和大明天子的信任度是一樣的,都是一口唾沫一個釘說話算數的。

以堂堂大明太子的尊貴,肯定不會欺騙老百姓,說是按照只徵收一成的課稅,就一定會是一成。

朱舜、太子朱慈烺、顧炎武三人還沒走出涼亭,一名陸軍講武堂學員走了過來,手臂橫在半空,拳頭對着心臟:“山長,外面有個要老漢進來。”

密雲縣的老漢那麼多,敢直截了當來找太子朱慈烺的就只有一個了。

太子朱慈烺點了點頭:“讓老太公進來。”

菸袋老漢受寵若驚的走進只有官老爺才能進去的後院,瞧見太子朱慈烺穿的那件監察御史官服也不敢靠近。

遠遠的趕緊給太子朱慈烺磕完頭以後,這纔敢問道:“小老兒這次過來,是有一件事想問太子老爺。”

菸袋老漢也不知道太子怎麼加個敬稱,好在他腦子裡最大的敬畏就是一句老爺了,就在太子後面加了一個老爺。

菸袋老漢說了一句太子老爺,偷偷的看見了太子朱慈烺,想要看看是個什麼表情。

萬一惹到了太子朱慈烺不高興了,菸袋老漢就趕緊給這位太子老爺磕頭,剩下什麼話也不說了。

讓菸袋老漢沒想到的是,太子朱慈烺直接走出了涼亭,腳步還很急促。

太子朱慈烺走到菸袋老漢面前,立即扶起了菸袋老漢:“老太公已經年過六旬了,按照咱大明的規矩,就算是孤也得喊上一句老太公。”

“哪裡能讓老太公一直在這跪着,快快起來。”

菸袋老漢聽着太子朱慈烺文縐縐的說了一大堆,不知道到底說了些什麼,但這裡的意思卻是明白了。

不過他哪敢站起來,那可是住在紫禁城裡的太子老爺,戲文裡早就說了,一句話都能決定幾百個人的生死。

那可是幾百個人啊,太子爺老爺一句話,都能決定一個村的死活。

這麼大的一個大人物,菸袋老者當然不敢對他不敬了,還是堅持要跪着。

太子朱慈烺也是拗不過菸袋老者,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讓陸軍講武堂的兩名學員把菸袋老者給扶了起來。

菸袋老者站起來以後,戰戰兢兢的也不敢說話,要不是兩名陸軍講武堂學員扶着已經再次跪下了。

太子朱慈烺實在沒有辦法,就只能先回去了,讓看起來更有氣度和讓人感到親切的顧炎武過去。

顧炎武這一個月來可是經常在田間地頭和老百姓打交道,誰都知道他是本縣的堂尊,算是本縣的父母官。

父母這兩個字,除了威嚴以外,還有一種摻雜着認同感的親近。

顧炎武走過來了,菸袋老闆終於放輕鬆了一些,也不用兩名陸軍講武堂學員扶着了。

顧炎武說了一句:“老太公有什麼事儘管說出來,能夠辦到的,本知縣一定做到。”

菸袋老聽到這句話,徹底是放心了,在幾名宗祠族長面前大模大樣拍胸脯的他,此時不免有些扭扭捏捏:“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想問問今年的糧食要交多少。”

“小老兒和宗祠族長也商量了,不要多,只要能盛下兩成就行,剩下的八成全部都交給官府。”

顧炎武聽到一個八成交給官府,突然說不出話了,似乎是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他的喉嚨。

這就是大明最善良的人啊,自己辛辛苦苦種了半年的糧食,到頭來卻要把八成的收成交給官府,還一副佔了很大便宜的樣子。

顧炎武知道以每畝一千斤的糧食來算,就算是交了八成老百姓還能剩下二百斤糧食,已經佔了很大的便宜了。

但有些事情不能這麼算,官府什麼都沒幹只是提供了土地,這些土地說白了還是這些老百姓們打下來的。

江山說是太祖朱元璋和開國元勳們打下來的,但死得最多的還是當兵的老百姓。

老百姓耕種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土地,居然只要兩成,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官府用這些老百姓打下來的土地,再租借給老百姓,關於糧食的種植方面什麼也沒幹,最後卻落下了八成。

顧炎武紅着眼睛,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認真的看着惶恐不安的菸袋老者,看着這個只是要了兩成的收成。

老百姓只要兩成自己辛苦耕種出來的糧食,還一副惶恐不安樣子,鄭重的說道:“老太公請放心,關於今年的賦稅一定給老太公一個滿意的答覆。”

“老太公竟然來了,就幫忙通知各村的宗祠組長過來,畢竟把各村的老百姓都帶來。”

“五天以後,就在縣衙門口正式宣佈今年包括往後的課稅是多少。”

“不過有一點老太請放心,絕對不會超過五成,本知縣以自己的名聲做擔保。”

菸袋老者聽到顧炎武以自己的名聲做擔保,徹底放心了,更加了惶恐不安了。

他們這些泥腿子,何德何能能讓一位知縣用自己的名聲做擔保,趕緊跪在地上又給顧炎武磕了一個頭:“小老兒在這裡先謝過青天大老爺了,以後小老兒一定要在家裡給青天大老爺立了一個生詞。”

顧炎武只是做了一個知縣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一個當官的本分,讓本縣的老百姓吃上飯。

沒想到就是這麼最應該做的一個舉動,卻讓菸袋老者感激的跪下磕頭,這個眼袋老者的情況基本上就表明老百姓此時心裡的想法了。

顧炎武扶起菸袋老者,心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在大明徹底完成土改。

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二百九十六章 福王世子的顏良文丑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