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

陸軍講武堂的四名班長只剩下了鄭成功一人,也是太子朱慈烺最爲期待的一名學員,一次戰術思想闡述。

因爲鄭成功是先生朱舜最爲推崇的年輕一輩將領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屢立戰功的曹變蛟了。

曹變蛟可是能從孫傳庭手上接過總督大旗的,還是個少年的鄭成功不知有多少韜略,能被先生朱舜這麼的看重。

鄭成功站起身來,踢着正步來到了朱舜、太子朱慈烺、呂大器三人面前:“啓稟山長,學生鄭成功請求戰術推演。”

太子朱慈烺又看了一眼先生,先生還是那一幅讓人猜不透心思的滿臉平靜,點了點頭說道:“開始。”

鄭成功的小臉上多了幾分凝重:“學生看過那份見報以後,發現了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

鄭成功的年紀雖小,但他的才幹卻是受到了陸軍講武堂學員們一致認同,聽說是一件嚴峻的問題,全部都是凝重的看了過去。

就在所有人滿懷期待,期待鄭成功能夠說出什麼高瞻遠矚的言論,卻等來了一句廢話。

鄭成功頓了頓,似乎是在努力壓制自己心裡的情緒:“滿清準備了足夠的糧草輜重。”

來聘剛纔已經提到過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了,這是隻掌管上百人的總旗都明白的一個常識,老百姓都明白的吃飯道理。

滿清聚集十五萬的大軍進攻山海關,不準備充足的糧草,難道要看着十五萬大軍全部餓死。

這句話要是被邊關將領聽到,本來就看不起陸軍講武堂員們是一羣書生武官,一定會大罵一句板腸了。

士兵要是沒有飯吃,不嘯營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力氣去打滿清。

這個道理都不懂還念兵書,看再多的兵法戰策也只是培養了一批紙上談兵的趙括。

有來聘的例子在,太子朱慈烺相信這個先生最爲看重的鄭成功,在這種時候絕不會信口開河,應該是有他獨到的見解。

鄭成功沒有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小臉卻是越發凝重了:“學生斗膽問山長一個問題。”

“從漢代的匈奴開始,爲何北方遊牧民族只要到了冬天就會拉起一支大軍進攻我中原王朝。”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爲了金銀財寶、爲了女人等等,但在這句話加了一個冬天。

太子朱慈烺有些明白了:“糧食。”

鄭成功的小臉嚴肅的點了點頭:“不錯,就是爲了糧食,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難以成大氣候的根本原因。”

“各位應該聽工業侯講過400毫米降水線,知道糧食一直是制約北方遊牧民族難以成爲真正心腹大患的根本原因。”

“糧食稀少,導致能夠養活的子民數目有限,每年到了冬天因爲牧草的減少可以養活的子民更少了,只能到中原王朝來搶奪糧食。”

“可就在山長公佈的那份戰報裡,雖然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提到了一句,滿清準備了充足的糧草,但這意味着一件事。”

鄭成功忽然屏住呼吸,艱難的說道:“滿清已經不缺糧食了。”

一句不缺糧食了,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嚴重到大明真的到了亡國的地步。

因爲400毫米降水線的制約,縱觀中原幾千年的歷史,從未有過北方遊牧民族直接打下中原王朝的記載。

即便是元蒙也是在成吉思汗先統一了整個草原一直打到泰西,統治着遠超中原王朝不知多少倍的疆土,最後纔在孫子忽必烈的努力下攻克了中原王朝。

其他不管是漢朝的匈奴,還是唐朝的回紇、吐蕃,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一直都只是心腹大患,從來沒有徹底攻克整個中原大地。

甚至是自廢武功的宋朝,女真也只是心腹大患,在江南一直堅持到女真覆滅。

中原王朝的大廈將傾都是從內部開始的,貪官污吏橫行,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

現如今的明朝就處於大廈將傾的邊緣,甚至比其他歷代王朝還要將傾的厲害,大明的官紳不納糧。

鄭成功從一個是微不足道,甚至不會有人去在意的細微之處,分析出滿清已經不缺糧食了,脫離了400毫米降水線的枷鎖。

在場所有人都明白鄭成功爲何這麼嚴肅了,本來因爲東林黨爭權奪利,軍頭林立,流寇遍地,大明王朝已經處於了崩潰的邊緣。

滿清又不缺糧食了,大明王朝距離覆滅或許真的不遠了。

眼看戰爭總參謀室裡的氛圍越來越不對勁,朱舜突然插了一句:“這件事你怎麼看。”

鄭成功偷看了一眼坐在官帽椅上的朱舜,心裡小聲嘀咕了一句工業侯難不成真的是神仙,怎麼看透我已經有了應對計策。

戰爭總參謀裡除了一個龐大的沙盤,還有一張萬國坤輿圖,佔據了整整一面牆,是在朱舜的指導下繪製而成的一張精準世界地圖。

鄭成功走了過去,拿起一根長的竹竿,指在了萬國坤輿圖上方的北海,滿清嘴裡的貝海兒湖:“這裡是滿清的天下糧倉,正是滿清主要種植土豆的地方。”

“咱們只要效仿當年范文程在北直隸犯下的惡行,把大量石灰撒在滿清貝海兒湖省的土地上,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這句話說完,陸軍講武堂所有的學員們也都陷入了沉思,沒有一人因爲一條計策的高明而陷入歡呼。

所有學員拿出來紙筆,利用已知的一些數據進行實戰推算,越是推算越是愁眉苦臉。

鄭成功這條計策已經脫離了戰術範圍,達到了戰略地步,但實行起來卻極爲的困難。

貝海兒湖距離大明邊關很遙遠,交通線又不熟悉,怎麼越過滿清的層層封鎖抵達貝海兒湖就是個大難題。

這支軍隊的人數還不能少了,人數少了先不說根本抵禦不住滿清大量騎兵的攻擊,就是撒石灰也沒有充足的人手。

滿清當初能在短時間內破壞北直隸所有上田和中田的肥力,那是因爲有耕種這些土地的老百姓供滿清驅使。

貝海兒湖附近確實也有不少滿清子民,但他們可都是弓馬嫺熟的遊牧民族,騎上馬就可以逃走追都追不上。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