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

王承恩一直很關注火器的發明,爲了給崇禎澆一盆冷水,免的這位大明天子頭腦發熱,做出了後悔的決定。

說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朱掌廠,據咱家所知。”

“這個膛線的刻畫最少要幾個月的時間,還是老匠,要是一般的工匠,一年也不見得刻畫好一支線膛槍。”

本來對於線膛燧發槍抱着極大熱忱的崇禎,大失所望,如果真像王承恩所說的那樣,線膛燧發槍就失去了實用價值。

刻畫一條膛線幾個月的時間,要想給一營滿編制軍士配備線膛燧發槍,即便是人數最少的一營,也需要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

十年也沒了意義。

崇禎期待的看向了朱舜,希望他能給一個不一樣的答案,結果崇禎的期望只是期望。

朱舜心裡清楚王承恩這是在幫自己,萬一崇禎真的讓自己打造一營軍士所用的線膛燧發槍,沒有愛荷華膛線機,肯定完成不了任務。

等到那個時候,崇禎的希望滿滿就會變成失望後的惱羞成怒,一個欺君之罪是跑不了了。

朱舜再次走向匠作間:“王公公說的沒錯,手工刻畫膛線確實很費時間。”

崇禎臉上恢復了面無表情,不過爲了鼓勵這個人才,還是準備勉勵朱舜兩句。

勉勵的話還沒說出口,崇禎的心情又來了一次跳躍式的起伏。

朱舜指着那臺製造好的愛荷華膛線機,淡然的說道:“這個叫做膛線機,有了這個東西,就算是一個普通人,經過十天半月的培訓,也能用一天的時間刻畫好膛線。”

崇禎的眼睛驟然眯了起來。

王承恩愣了一下,急聲道:“朱掌廠說的是一天?”

朱舜還是那副不鹹不淡的表情,點了點頭:“就是一天。”

崇禎睜開眼睛,鄭重的握住了朱舜的手臂:“愛卿當是朕之鄭和。”

鄭和下西洋比起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早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對於大明和歷史的貢獻都是旁人難以企及的。

把大明王朝從一個區域性的王朝,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王朝,真的實現了萬國來朝。

崇禎對於朱舜的重視程度,竟然高到了這種地步。

不過在朱舜看來,鄭和不鄭和的倒是不重要,重要是能來點實際的東西,趁熱打鐵道:“皇上,那臣的計劃。”

崇禎大手一揮:“準了。”

見識了愛荷華膛線機的崇禎,直到回到乾清宮批改奏章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時不時的發出笑聲。

這讓恭候在旁邊的其他太監,嚇的毛骨悚然,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了,皇上今天也太反常了。

王承恩和那名錦衣衛千戶,對視了一眼,也是忍不住發出了一聲輕笑。

這讓其他太監們更加的驚悚了,難不成集體中邪了,回去以後趕緊給屋裡的佛像,點燃了一堆香燭。

王承恩和錦衣千戶輕笑的同時,工部的一名大使笑的比他們倆更厲害。

自從朱舜成爲王恭廠掌廠以後,軍器局的地位與日俱增。

過去工部掌握一司生殺大權的各司郎中,每逢工部內部商討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是先給寶源局的王大使打招呼。

寶源局握有鑄幣大權。

現在可倒好,因爲受到文人輕視武夫的影響,過去各司郎中都懶的打招呼的軍器局張大使,成了香餑餑。

以前,王大使每次都是掐着點,等着張大使一起去工部公廨,因爲各司郎中都會熱情的給他打招呼,冷落張大使。

就因爲朱舜,情況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逆轉,各司郎中全部是熱情的招呼張大使,愛答不理王大使。

咽不下這口氣的王大使,再加上因爲朱舜,兩次一共輸了上千兩白銀,一直在找朱舜的弱點。

廢寢忘食的找了這麼多天,終於是找到了。

線膛槍的膛線刻畫極難,最少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東西根本就不實用。

上一次朱舜說一個月交付一千支燧發槍,但是他沒說是線膛燧發槍,還是普通的燧發槍。

只要咬住這個破綻,死死不放,一步步的逼迫朱舜再開一場賭局,一個月交付一千支線膛燧發槍。

朱舜必死無疑了。

至於怎麼把朱舜誆騙進去,以東林黨的手腕權謀,有的是辦法。

只要能把東林黨的眼中釘肉中刺朱舜給除掉,王大使就是東林黨的大功臣,到時候王大使就能從一個小小的九品大使,一躍成爲正五品的一司郎中。

甚至是正三品的侍郎也不是沒有希望,至於一部尚書,王大使沒敢想。

這麼大的一個機遇擺在面前,王大使哪裡還能按耐的住心情,立即坐着轎子去了工部尚書的府邸。

來到工部尚書的府邸,王大使的好心情很快就被門子給破壞了。

門子認識王大使,知道他和張大使不對付,張大使掌管的軍器局,現在可是受到了皇上的重視。

門子正愁着沒有機會改善自己和張大使的關係,這不就送上門來了,慢悠悠的說道:“在這等着。”

門子的那點小心思哪裡瞞得過王大使,強忍着火氣,冷冷的說道:“記住你今天說的話。”

門子斜瞥了一眼王大使,揹着手,晃晃悠悠的走了進去。

王大使猛的握緊了右手,兩顆花了高價買來的文玩核桃,一顆就價值三十兩白銀的獅子頭,全部被他捏碎了:“狗眼看人低的雜種。”

王大使在門口晾了有一炷香的時間,才瞧見門子走出來,王大使的心情反倒是平靜了,留下一句話,就走了進去。

“一個月後,老尚書會把你親自送到我王家的府邸。”

一個小小的九品小官,還敢讓堂堂的正二品尚書送給你僕役,還親自。

“我呸!”門子朝着王大使離開的背影,吐了一口唾沫,坐回門房裡面,繼續看蘭陵笑笑生的話本。

門子想不到的是,王大使只說了一句話,本來由府內大管事接待的王大使,立刻變成了工部尚書親自接待。

工部尚書端着一隻仿製的鬥彩雞缸杯,抿了一口茶水,平靜的看着王大使問道:“你說的可是真的。”

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八十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