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

王承恩真是把朱舜當朋友了,拿出了這麼珍貴的椿齡益壽酒,估計整個京城除了皇家以外,也就王承恩這裡有一瓶了。

今天爲了招待朱舜,王承恩就和朱舜兩人喝完了整整一瓶椿齡益壽酒,喝到最後,舌頭都大了:“朝...朝廷...什麼情況,咱...咱家最...最清楚了。”

“別...別說...是當今聖上了。”

“就是...太...太祖和成...成祖在世,也難能挽...挽救大明。”

“先生...先生...可以說是...給大明王朝帶來了最後一線希...希望。”

話還沒說完,王承恩就一腦袋砸在了桌子上,睡死了過去。

朱舜喝的也不少,他的酒量是不錯,架不住這種酒的後勁極大,迷迷糊糊的就被人擡到了廂房。

第二天。

朱舜穿好衣服走出去,早就有一名丫鬟在門口候着,送來了柳枝、精鹽、銅盆這些洗漱用的東西。

最後用清茶漱完口,朱舜跟着丫鬟去偏廳吃飯,王承恩已經在這裡等着了,笑着問道:“先生昨天睡的可好?”

王承恩讓丫鬟們把早飯端上桌,邀着朱舜一起坐下來吃飯,等到吃的差不多了,也沒明說,提點了一句:“先生今天要是有時間,可以去一趟宋家的作坊。”

王承恩心思極其縝密,這也是他能在黨爭如此激烈的朝堂,始終安然無恙的原因,說話從來都不明說,只點一句。

王承恩都這麼說了,朱舜又有上一次的經驗,心裡清楚,宋家作坊的主人應該不是趨炎附勢的小人。

朱舜拱了拱手,離開了王承恩的宅子,大恩不言謝,以後找個機會用實際行動把兩次的恩情給還了。

朱舜不清楚宋家作坊在哪裡,不過有人知道,回到朱氏紡紗廠,看見三叔朱忠禮愁眉苦臉的蹲在門口:“三叔,去趟宋家的織布作坊試試。”

聽到朱氏紡紗廠,三叔朱忠禮眼睛一亮,猛的一拍大腿:“我怎麼把善繼堂宋家的作坊給忘了。”

“舜兒,走,咱們去一趟宋家的作坊。”

宋家作坊只是一家中等的織布作坊,織布機不多不少,一百臺左右。

但宋家作坊卻是北直隸唯一的一家江南作坊,過去一直使用的紗線,也是一家江南作坊生產的紗線。

可惜這家江南紡紗廠的東家,因爲貪財,把紡紗作坊抵押給了開賭局的晉商黃永發,買的還是朱舜輸,結果把三代人積攢的家業給輸了。

宋家屬於徽商,徽商和晉商一直都不對付,宋家自然不會繼續購買江南紡紗廠的紗線,江南紡紗廠已經屬於晉商了。

剛好在今天,公開唱賣紗線的購買份額。

京城附近的各大商賈,聽說宋家要換一家紡紗作坊的紗線,全部都像貪官污吏聽說漕運使要唱賣一樣,蜂擁而至。

宋家的規模是不大,但是宋家身後代表着龐大的徽商,只要能夠讓宋家購買自家的紗線,就算是打開了江南的市場。

這裡面的利益之大,就連東林黨內部的重要成員都動心了,臨時買了幾家小規模的紡紗作坊,參加這場盛會。

朱舜跟着三叔來到宋家作坊,看見了很奇怪的一幕,宋家作坊沒有多少人,宋家作坊旁邊坐滿了穿着綾羅綢緞的豪商巨賈。

朱舜看了幾眼,打探消息的三叔朱忠禮就走過來了:“舜兒,別往作坊走了,咱們趕緊去那邊,宋家作坊今天唱賣紗線的買賣份額。”

唱賣場地是臨時搭建的,外面只是用木樁圍了一圈,木樁之間扯起了一條條繩子,防止有老百姓闖進去看熱鬧。

守在門口的家丁,看見穿着粗布麻衣的朱忠禮,顯然是把他當成了看熱鬧的老百姓,二話不說就要把他給趕出去。

不過當他看見朱忠禮後面的朱舜,遲疑了,朱舜雖然穿的也不怎麼樣,但他的氣度卻不像是一般人。

中年家丁也是個見過世面的人,知道有些白手起家的商賈,不喜歡穿着很招搖的綾羅綢緞,還像過去沒有發跡的時候一樣,喜歡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敢問這位員外,家裡有紡紗機。”

朱舜點了點頭。

中年家丁的態度立即好了很多:“請問員外家裡有多少紗錠。”

這句話其實在考驗朱舜,不問有多少紡紗機,詢問有多少紗錠,朱舜要是裝的,肯定不知道紗錠是什麼東西,自然就答不上來了。

朱舜本來想說只有一臺紡紗機,聽到這名家丁詢問有多少紗錠,實話實說:“一百紗錠。”

中年家丁猛的一激靈,竟然是一位擁有一百臺紡紗機的大商賈,點頭哈腰的諂媚道:“員外趕緊裡面請。”

шшш¸Tтka n¸¢Ο

中年家丁身邊還有兩名年輕家丁,等到朱舜帶着三叔走進去了,兩名年輕家丁鬆了一口氣。

其中一個年輕家丁抹了一把腦袋上的冷汗,慶幸的說道:“吳叔,剛纔幸虧是你攔了一下我倆,要不然我倆可就闖大禍了。”

另一名年輕家丁探着腦袋,小心的往裡面看了一眼,羨慕的說道:“是啊,看起來穿的不怎麼樣,誰能想到竟然是擁有一百臺紡紗機的大商賈。”

“吳叔,等這件事結束了,我們兄弟倆說什麼也要請你喝頓好酒。”

中年家丁摸了摸短鬚,輕笑一聲說道:“其實吧,當年吳叔我也和你們兩個小子一樣,眼力價不夠活,差點得罪了一位大人物。”

“以後記得多請吳叔我喝幾次酒,保證多傳授給你們一些看人的本事。”

兩名年輕家丁過去聽到這句話,只當他是在騙酒喝,今天腦袋卻像搗蒜一樣,飛快點頭。

今天來的大商賈可不少,八大晉商全部到齊了,朱舜只有‘一百臺’紡紗機,只能坐在中間的位置。

朱舜不認識八大晉商,卻認識坐在最前排那八家的旗幌,分別用楷書、草書、八分書等等字體,寫個各自商號的名字。

兩炷香以後,等到所有的人都到齊了,一名中等身材,卻又幾分讀書人氣質的中年商賈,走到了最前方。

中年商賈拱了拱手,儒雅的笑道:“承蒙各位賞臉,來到宋家的作坊,宋應晶在這裡謝過諸位了。”

朱舜聽到宋應晶這個名字,端着茶杯的手,僵在了半空。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十六章 衙蠹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