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

bookmark

懸在大明子民頭頂最重大的一件事,只有兩個字,吃飯。

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年月,災害頻繁發生,還要面臨官僚鄉紳的剝削。

糧食的價格又很高,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吃飽飯,卻是最難的一件事。

每年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家住西瓦廠附近的項老六,是崇文門衆多苦力中的一個,每天依靠搬運京杭大運河上的貨物,勉強能夠保證家裡人不會餓死。

可誰知,京城的糧價在一錢六分銀子還沒保持多久,因爲官僚鄉紳大批量的採買,暴漲到了一錢九分銀子。

漲一分銀子都有可能餓死一個人,何況是三分銀子。

項老六家裡就他一個男丁,沒有兄長和弟弟,名字叫做老六,那是因爲上面的五個哥哥全部餓死了。

聽說糧食漲價了,項老六扛了一天的麻袋,渾身痠痛的回到了家裡。

打開柴門,走進了破爛院子。

瞎眼老孃坐在四面透風的竈房裡,身邊放着一堆灰色泥土,正在做饅頭:“六兒回來了吧。”

項老六身材長的極其魁梧,身高九尺有餘,看到泥土做的饅頭。

這麼一位鐵塔般的漢子,眼淚差點掉下來。

馬上就是父親的祭日了,他爹就是前年鬧饑荒,像很多老人一樣,吊死在了樹上。

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饅頭一次吃個夠。

項老六這個做兒子的,在老爹活着的時候,沒能讓老爹吃過幾次乾的。

人都死了還是沒能做到,別人家都是用真饅頭祭奠,他家只能用泥土做饅頭。

項老六嗯了一聲,身子有些顫抖的走進了漏風的屋子。

空無一物的屋子內,娘子躺在一堆稻草上,滿臉慈愛的抱着兒子。

項老六說了一句給我抱抱,強行從娘子手裡搶走了孩子。

“項老六!放開我的孩子!”

娘子剛生過孩子沒有多長時間,身體比較虛弱,家裡都吃不上飯了,更不要說吃些滋補的東西了。

想要搶過來孩子,卻跌倒在地上,悽慘的哭喊。

項老六的老孃眼睛瞎了,耳朵卻不聾,聽到兒媳的哭喊,就知道兒子要幹什麼。

老孃拿起身邊的柺棍,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老六,放下孩子,這可是項家唯一的香火。”

項老六不管不顧的抱着孩子,走出了門外,站在門口的老槐樹下,慢慢舉起了手臂。

項老六過去在西瓦廠附近,見識了很多的這種事,但他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這麼做。

殺嬰。

項老六擡頭看向了兒子,兒子還以爲老爹在和他玩,稚嫩的小臉露出了純真的笑容。

看着兒子純真可愛的笑臉,項老六再也忍不住,眼淚立刻掉了下來:“兒子不要怪爹。”

“是爹沒有本事,掙不來錢養活這個家,糧食要是不漲價,咱家勉強還能養活四個人。”

“現在糧食又漲價了,爹不這麼做的話,你娘就得餓死。”

從來沒流過眼淚的鐵塔漢子,越說,眼淚流出的越多,竟是像個小媳婦一樣,抽泣起來。

虎毒不食子,誰想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但是這個世道就是這樣,多少年了都這樣。

只要遇上了災年,糧價肯定會大漲,官僚鄉紳是搜刮了大量的銀子。

底層的老百姓要麼殺嬰,要麼老人自盡,甚至還有的易子相食。

項老六慢慢閉上了流着眼淚的雙眼,顫抖的雙臂,舉到了頭頂。

“那個漢子!趕緊放下孩子。”

朱舜帶着一羣京師大學堂的學子,上一節實踐課,正好看見了讓人眼角欲裂的一幕。

一個箭步衝過去,劈手奪走了項老六手裡的孩子。

這不是一個巧合。

在救下項老六手裡的孩子以前,朱舜帶着學子在天底下最富庶的京城,救下了七名上吊的白髮老人,三名準備殺死的嬰兒。

原因只有一個,官僚鄉紳們賣的糧食漲價了。

只漲了三分銀子。

朱舜救下了嬰兒,看見一位瞎眼老婆婆走了出來,把嬰兒交在老婆婆手裡,給了她一兩銀子:“街口的宋家糧鋪,今天賣一種土豆麪粉。”

“六分銀子一斗,一石只要六錢銀子。”

說完這句話,朱舜繼續帶着這羣平時不愁吃穿的學子們,走在這片窮苦的西瓦廠。

鐵塔般的漢子項老六,愣愣的看着朱舜離開的背影,腦子裡只回蕩着一句話。

六分銀子一斗。

等到朱舜和學子們的身影消失在巷子裡,項老六瘋了一樣,衝出了這條巷子。

街口果然有一家新開的宋家糧鋪。

項老六仗着身高九尺的魁梧體格,從人羣裡擠了進去,遞過去一粒碎銀子。

小小的一間宋家糧鋪,店面不過一丈多寬,卻有十幾名堂倌在忙活。

沒辦法,涌過來的窮苦老百姓實在太多了。

其中一名堂倌接過來項老六的碎銀子,放在小秤的鐵盤子裡,正好六錢銀子。

堂倌又咬了一口,確認是真銀子,不是兌了錫水的假銀子,直接搬了一口袋土豆麪粉給他。

項老六手忙腳亂的揭開麻皮口袋,嚐了一口。

真是麪粉,還有點甜。

項老六小心翼翼把麻皮口袋的口子綁好,扛到擁擠的街道上,就像跪在這裡其他老百姓一樣。

跪在地上,‘砰砰’磕了三個響頭。

朱舜帶着學子們在巷子裡轉了一圈,見到了太多讓他們震撼的一幕。

白髮蒼蒼老人上吊的,殺嬰的,還有把自己肉割下了給父母妻兒吃的。

就這一圈,最少見到了三十幾戶人家,家破人亡。

總之,就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一切只因爲,糧食漲了三分銀子。

三分銀子還不夠學子們買一套筆墨紙硯。

出了巷子。

又看到很多人跪在街道上磕頭。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羣一羣的跪在街道上,對着宋家糧鋪磕頭。

這一幕,更加震撼了京師大學堂的學子們。

朱舜語重心長的說道:“這便是工業革命對於一個社會的改變。”

“只有這個社會不斷的進步,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吃飽飯,有衣穿。”

“你們覺的這些老百姓,願意讓老爹老孃上吊,願意殺了自己的孩子。”

“他們這是沒有辦法,不死的話,剩下的人也活不了。”

“別小看一個土豆麪粉降價,卻能讓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過上安穩生活。”

朱舜今天帶來的學子,一共是三十人,也是京師大學堂全部的學子。

用不了多久,就要去擔任二十七座縣學的教書先生了。

朱舜用一堂實踐課,告訴他們,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重要性。

堅定學子們內心的信念。

畢竟。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流血的。

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談心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十四章 紡紗廠出事了六百一十二章 工作崗位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煉硫酸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