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

bookmark

趙鬥米聽到東風兩個字,立刻就想到了兩句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鬥米只是覺的自己改進的火箭溜很不錯,但是沒想到在恩師心目中的地位那麼高。

高到了足以扭轉戰局,甚至改變天下格局的地步。

朱舜看着露出了喜色的四弟子趙鬥米,臉上的笑意也是很濃。

崇禎四年的立冬時節。

歷史上的第一枚火箭,升空了。

朱舜爲了激勵趙鬥米,也是希望他能一直髮揮火器方面的才能,而不是把這種世界級的才能浪費在其他地方,引導道:“鬥米,好好研究這種火箭。”

“最多十年,火箭會讓你成爲百萬家資的鄉紳。”

百萬家資!

趙鬥米現在連一百兩銀子都不敢想,何況是一百萬兩白銀,別說驚喜了,這個數目多到嚇住了他。

趙鬥米嚥了咽口水,準備謙虛兩句,突然想到恩師最後一句話說的是鄉紳,而不是商賈。

難道......

趙鬥米忍不住伸手去抓朱舜的手臂,還沒伸出手,又是嚇了一跳,暗罵自己昏了頭,這可是對於恩師的大不敬。

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問道:“恩師,剛纔說的是鄉紳?”

朱舜笑了笑,看來貧苦出身的趙鬥米沒能抵禦鄉紳的誘惑,別說是他了,天下任何一個貧苦出身的人,都抵禦不了鄉紳的誘惑。

鄉紳在家鄉可是地位、權勢、財富的象徵,趙鬥米要是能把趙家變成家鄉的鄉紳,估計都巴不得自己去世,下去給祖宗們彙報這個好消息。

不過火箭這種東西,暫時還需要保密,朱舜不會告訴西法黨人,更不會給崇禎說了。

太子明年就要三歲了,再過三年就是教育太子,改變太子世界觀的最佳時期,是時候籌劃一個謀劃,成爲太子的老師了。

朱舜笑了笑,沒有回答四弟子趙鬥米的問題,凡事就怕琢磨,越是琢磨,趙鬥米就會越發的認爲新式火器是改變他命運的唯一辦法。

朱舜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拍了拍四弟子趙鬥米的肩膀,回到實驗室繼續研究第二代蒸汽機。

趙鬥米看着恩師離開的背影,若有所思。

小寒時節,距離年關不到一個月了,朱舜給兩位講師和學子們放了假。

王徵家在山西,路程比較遠,張燾租了一輛驢車,親自送恩師回家了。

今年,王徵回老家實打實的衣錦還鄉,每個月的月錢高達一百兩銀子,回去的時候買了一堆京城特產。

雙塔寺李家冠帽、前門橋陳內官家首飾、大棚欄宋家靴,當然少不了綠蟻樓的劍南燒春,花了王徵三四十兩銀子。

因爲宋家賣的廉價順天大幅布,京城棉布的價格迴歸了正常價格,一匹布只要五分銀子。

不過屬於奢侈品的綢緞,價格還是偏高,一匹蘇州產的蘇綾賣到三四兩銀子。

王徵一咬牙一跺腳,買了一匹蘇綾,找了一家手藝精湛的裁縫鋪,做了一身綢緞盤領衣。

就在放假的第二天,王徵穿着那件人生中第一件綢緞盤領衣,坐着驢車衣錦還鄉了。

從大年二十五開始,朱家的那件破爛宅子,又是多了很多給朱員外磕頭的貧寒老百姓。

門口再次多了七八頂轎子,讓破破爛爛的黃村多了一分貴氣。

今年的祭祖飯,多了一個人,老家遠在浙江的趙鬥米,沒有地方去的他,就被朱舜喊到家裡來吃飯了。

經過一個月時間的相處,朱員外和朱柳氏對於這個懂事的小徒孫很喜歡,看着趙鬥米整天忙前忙後的給員外朱忠仁倒酒,給朱柳氏燒鍋。

這讓急等着抱孫子的二老,減輕了對於孫子的思念,徒孫雖然沒有血緣上的關係,但是就情感上來說,其實和孫子沒什麼兩樣。

師公要是去世了,他們這些徒孫也是要披麻戴孝的。

酒過三巡,工廠主朱壽笑的極其暢快:“大哥,咱們家的老宅,明年就能翻修了。”

“你可不知道,現在的朱氏紡紗廠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員外朱忠仁放下酒碗看了過去,樂呵呵問道:“能賺多少錢?”

等到二哥也看過來了,工廠主朱壽伸出了十根手指頭:“一千兩!整整一千兩銀子,這是咱做夢也不敢想的數目。”

百戶朱忠義顯然也被一千兩這個數目驚住了,本來還想多說兩句話,又是拿着酒碗不說話了。

員外朱忠義臉上的表情,有些僵硬:“一個月一千兩,一年不就是一萬多兩,這也太嚇人了。”

工廠主朱壽得意的嘿笑一聲,然後開始商量怎麼翻修老宅,聽到大哥說要用琉璃大瓦,連忙擺手說沒有那麼多錢。

別看現在賺的多,用的更多,京師大學堂的月錢和糧食錢,每個月要拿走二百兩銀子,朱氏水泥廠現在開了兩個圓窯,每個月拿走四百兩銀子。

還有各種研究經費和朱家的吃穿用度,每個月只能剩下一百多兩銀子,一年下來也就能剩下一千多兩。

勉強可以建造一座青磚黑瓦的宅子,畢竟還要置辦各種傢俱。

家裡的長輩在那熱火朝天的商量怎麼重建老宅,朱舜也在回顧今年的一些成就。

正月十六那天,研製出了大明第一臺蒸汽機。

四月初二,建立了第一家近代機械局。

芒種時節,焦勖發明了萃取法,成爲了近代化工的開端。

小暑時節的壓力水廠,還有在年末的時候來了一個重頭戲,發射了歷史上第一枚火箭。

還有就是京師大學堂正式招生了,學子達到了二十人,這可不是二十個普通人,而是二十名人才和天才。

崇禎四年雖然忙了一些,但是朱舜在今天過的格外充實,因爲就在今年完成了很多的計劃。

尤其是火箭的出現,給了朱舜一個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回顧到最後,朱舜想到了二弟朱四海,不知道他在松江府過的怎麼樣了,希望他能爭氣一些,早點學成造船技術。

畢竟,朱四海乾的那件事,涉及到工業化的第二波紅利。

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要建州城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五百零五章 第八個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