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

八大晉商變成七大晉商過後,天氣越來越冷,女真人今年少了一支大晉商的輜重供應,今年冬天的日子應該更難過了。

這些都是朱舜除掉黃姓晉商的連鎖反應,也是朱舜的目的之一,朱舜現在可沒有心思關心女真人過的怎麼樣,正在全心全意的打造紐可門蒸汽機。

霜降時節剛過,也不知道時間怎麼過的那麼快,明年就是崇禎四年了。

朱舜給自己下了死命令,必須要在崇禎四年以前,打造出來第一臺紐可門蒸汽機。

又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在小雪時節這一天,放置紐可門蒸汽機的場地建造好了,湖泊一樣的淺水池也挖掘好了。

朱舜開始組裝和打造紐可門蒸汽機,由於沒有蒸汽機牀,無法對汽缸進行精密加工,汽缸只能純手工打造,精度很難保證。

紐可門蒸汽機的兩個汽缸,是用精鋼打造的雞蛋形狀容器,裡面放置一片由大氣壓推動的活塞。

活塞使用橡膠製作,福王世子的海船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出海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到現在還沒回來,活塞的問題只能先擱置了。

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打造汽缸,而汽缸最重要的部分是漏氣問題,只要汽缸打造的不夠精密,就會出現漏氣問題,這個汽缸也算是廢掉了。

朱舜待在將作間裡面,一點一點的加工精鋼汽缸,連續廢掉了六七個精鋼汽缸,終於在小寒時節這一天,在寒風裡打造出了第一個不漏氣的精密汽缸。

今年的小寒時節是十二月初一,距離除夕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朱舜欣喜的看着匠作間裡的這個精密汽缸,算是最好的一個新年賀禮。

萬事開頭難,掌握了竅門,第二個汽缸打造起來就輕鬆了不少,估摸着最多廢掉兩三個精鋼汽缸,就能打造出第二個精密汽缸。

誰知道朱舜只是廢掉了一個精鋼汽缸,在大年二十八這一天,打造好了第二個精密汽缸。

朱舜把第二個精密汽缸小心放好,忍不住得意了一句:“果然,天才幹什麼都很快。”

精密汽缸打造好了,接下來就是等着福王世子送來橡膠了,朱舜脫掉身上的破舊對襟,換上一件乾淨的紫花布棉襖,鎖好匠作間走出了蒸汽機建造場地。

在這裡呆了兩三個月了,也不知道家裡什麼情況了。

朱舜的小毛驢這段時間交給了宋家的馬伕來喂,建立了近代第一家織布廠的宋家,雖然在努力的降低棉布價格,努力的提高紡婦的月錢。

架不住飛梭織布機的效率太高了,一匹布等於兩匹布的順天大幅布,一個月可以織造出高達十七萬匹。

過去距離窮困潦倒不遠的宋家,現在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好了,蒸蒸日上。

從鄉下的破爛宅子搬了出來,在京城買了一處兩進的宅子,家裡的丫鬟、家丁、馬伕各種僕役,達到了三十人。

江西老家因爲有了那座牌坊,更是了不得,知縣、縣丞、主簿這些當地的父母官,在建造牌坊的時候,爲了巴結宋家一起出錢把宋家祖墳也給修繕了一遍。

宋老太爺一直想重建祖宅,當地的父母官二話沒說,要人給人,要地給地,差點沒把宋家祖宅給建造成苑林。

宋家爲了感謝扭轉宋氏一門命運的朱舜先生,特地買了一頂高檔轎子送給朱舜,朱舜堅決不收,還是騎着崇禎御賜的那頭小毛驢。

宋家沒有辦法,就專門安排一名馬伕,把朱舜的小毛驢給伺候好了,按照遼東大馬的草料餵養小毛驢,這段時間因爲吃的太好了,小毛驢都長出了不少的肥膘。

朱舜來到簡陋的京師大學堂,二弟子宋士意在旁邊的永定河岸邊,搭建了一個棚子,鑽研第二代織布機。

正在攻克第二代織布機的最大難點,由人力改成水力,實現機械化生產。

朱舜走過去看了看,以二弟子宋士意世界級的天才,還是一點進展都沒有。

朱舜笑了笑,沒覺的宋士意進展慢了,要知道1760年發明了的飛梭織布機以後,直到1785年卡特萊特才發明了水力織布機。

中間相隔了二十五年。

英格蘭的紡織業基本實現機械化,卻要到1800年,距離飛梭織布機的發明足足有四十年的時間。

大明還有十幾年就要滅亡了,朱舜肯定等不了四十年。

只要能在十年以內發明水力織布機、動力織布機,建立完整的近代紡織體系,朱舜就心滿意足了。

朱舜給二弟子宋士意定的目標,是在崇禎十年以前,發明動力織布機。

崇禎十五年,大明的紡織業基本實現機械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各項發明的最大桎梏,其實是各種基礎的物理知識。

蒸汽機的發明,就是因爲帕平發明了高壓鍋,首次發現了大氣壓和熱力的物理關係。

紐可門也是明白了蒸汽的體積和溫度之間的函數關係,這才逐步的發明了可以實際應用的第一代蒸汽機,紐可門蒸汽機。

有了初中物理教材,二弟子宋士意就相當於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雖然理論和實踐之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朱舜相信,以二弟子宋士意的聰明才智,最多十年就能根據基礎物理知識,發明動力織布機。

朱舜看完宋士意的進度,離開了永定河岸邊,去京師大學堂看看大弟子宋士慧怎麼樣了。

朱舜剛剛走到京師大學堂門口,愣了一下,幾個月不見,京師大學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倒不是京師大學堂怎麼樣了,還是那幾間茅草屋,還是那個籬笆院。

只是北直隸這片光禿禿的荒地,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綠意,朱舜目測了一下,少說也有五畝地長出了糧食。

全是宋士慧一筐一筐泥土,改造出來的下田。

放眼望去。

京師大學堂的東面,生長着一望無際的綠油油麥苗。

寒風的吹拂,翻起一層層的綠色波浪。

大弟子宋士慧,黑了,也瘦了。

蹲在一株瘦小的槐樹樹苗下。

默默抽着旱菸。

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明機械學院第十六章 衙蠹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二百八十三章 陷害吏部尚書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紙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