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玩敵養寇
當朱標在朝堂宣佈大分封計劃的時候,羣臣出乎意料的平靜。
沒有驚訝,沒有討論,也沒有反對聲,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了這一切。
朱標高高在上,大家看不清他的臉色。
只能隱約看到,面色非常的平靜,似乎也早就料到了這一切一般。
陳景恪心下了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其實已經相當於是明牌了。
只要不傻都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太上皇以大分封換取了勳貴集團對變革的支持。
之前的種種疑惑全都有了答案。
勳貴集團不是愚忠,也不是大公無私,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面等着他們。
去年報紙上引導輿論的那幾篇文章,很明顯是爲大分封造勢。
如果是以前,羣臣肯定會反對。
這麼大的事情,太上皇怎麼能自己就決定了呢?
況且,分封異性諸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大明怎麼能開歷史的倒車?
但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尤其是不久前纔剛剛發生的勳貴大清洗,讓羣臣開始冷靜思考這個問題。
當然,他們不冷靜也不行。
太上皇承諾,當今皇上提前那麼久開始做鋪墊,無不說明大分封勢在必行。
太上皇的性格大家都懂,和他唱反調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反對,還不如思考一下怎麼補救。
仔細想想,或許大分封還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對大明本土來說,解決了勳貴集團的隱患。
對外來說,諸侯王能起到‘尊王攘夷’的作用。
還能更加有效的教化蠻夷,最終實現大華夏理想。
多的不說,大分封制度只要能讓大明國祚,延續四百年就足夠了。
至於什麼萬世不滅的王朝……
嘴上說說就行了,你還真信呢?
能延續四百年,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以後……相信後人的智慧吧。
更何況,幾百年後四周全都是華夏一份子,肉就是爛也是爛在鍋裡,不會便宜了外人。
如此,羣臣完成了自我說服。
當朱標宣佈大分封計劃,他們非常平靜的接受了。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無條件接受,接着就有人站出來提出了幾條限值。
“爲大明計,要確定哪些土地可以分,哪些土地不能分。”
“且必須將此規定寫入大明律和《皇明祖訓》。”
此條建議正中朱標下懷,他當即就讓人拿出一幅神州(亞洲)地圖。
現場和羣臣商議,哪裡需要被列爲不封之地。
最終確定,北到北海,西到伊麗水(伊犁河谷),西南以高原爲界,南方以中南半島爲界。
朱崖島、澎湖列島、淡馬錫等等,也同樣是不封之地。
東邊的邊界線沒這麼劃分,實在是沒幾個適合生存的大型島嶼,默認這一整片地域爲不封之地。
東北方向,以鴨綠江爲界限,半島屬於朝鮮王國。
其餘島嶼包括耽羅島(濟州島)、對馬島等等,全都直屬於朝廷所有。
至於朝鮮王國的同化計劃,目前條件並不成熟,還需要慢慢執行。
只能說,等以後看情況再說吧。
至於更遠的苦葉島、蝦夷島等,將來會分封給諸侯王。
這個所謂不封之地,其實只是大致的輪廓,並沒有如前世那般,精細到一釐一毫。
而且這個邊界線,是數年前陳景恪就畫好的,現在只是藉着朱標的嘴說出來。
說實話,對於這個地盤,老朱和朱標都覺得有點大了。
別的不說,北海那種苦寒之地,想要實現統治實在太難,還不如分封出去。
包括西域、高原,這種貧瘠之地有啥用?
分封出去乾乾淨淨。
陳景恪用兩個理由說服了他們:
“其一戰略價值,高原是西南門戶,又是神州最大的水源地……”
“當年大唐何等強盛,唯獨在吐蕃面前吃了癟,就是因爲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西域是扼守西方的通道,是大明的路上咽喉。”
“大明作爲天朝上國,豈有將咽喉置於人手的道理?”
“事關國家安危,縱使親王亦不可信任。”
本來他以爲,老朱聽到這話會很生氣,哪知道並沒有。
老朱非常支持這個決定。
“打鐵還需自身硬,豈能將命脈交給別人,這些地方必須朝廷直接掌控。”
“但你爲何如此執着於北海?”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爲了水,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寶庫。”
“未來有一天,我們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許就能修建一條從北海到中原的運河。”
“以北海之水,緩解北方的旱情。”
這……
聽到這個計劃,老朱和朱標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地圖。
北海到中原的運河?你鬧呢?
陳景恪知道,目前來看這個計劃確實天方夜譚。
就如南水北調一樣,古代誰會相信能完成這樣宏偉的工程?
總不能說我是穿越者吧。
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理由,他索性就耍起了無賴:
“這是我對未來的期許。”
“將來我們的生產力達到了,子孫想要修建一條運河,發現北海被分封出去了。”
“他們肯定會很無奈。”
“我不想被子孫指着脊樑骨罵。”
見他都如此說了,老朱和朱標也就沒在說什麼。
不封就不封吧。
反正北海那地兒的環境太過惡劣,也確實不適合建立封國。
直接掌握在朝廷手裡,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大不了就當成羈縻地。
我沒有辦法實現有效統治,別人也別想佔。
誰佔了我就打誰。
把敵人打跑了我再撤走。
還能起到練兵的效果,想必軍方會很喜歡這個局面。
想到這裡,老朱心中一動,說道:
“着呀,北海必須要留着。”
朱標有些摸不着頭腦,問道:“您想到什麼了?”
老朱說道:“你想啊,未來周邊全都是藩屬國,大明的軍隊不就沒事兒幹了?”
“國無外敵者,國恆亡。”
“一支軍隊長時間不打仗,就會變成花架子。”
“況且軍功爵制,不打仗哪來的軍功?將士們也不會答應。”
“必須要留出一個方向,給軍隊練手。”
“北海就不錯,苦寒之地不適合建立封國。”
“大明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座軍鎮,將各軍輪流抽調過去駐守。”
朱標也高興的道:“好主意,經常活躍在那裡的羅剎人,實力也不算強,最適合用來磨練軍隊。”
陳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敵養寇的把戲,運用的如此嫺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軍事重鎮,圍繞軍鎮進行發展。”
“等時機成熟,就劃分郡縣派遣流官進行治理。”
於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這個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羣臣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對這個不封之地的範圍,既滿意又有些頭疼。
滿意的地方在於,如此分封確實將‘尊王攘夷’屬性發揮到極致。
藩屬國縱使發展起來,也很難對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脅。
頭疼的地方在於,不封之地的範圍太大了。
他們和老朱、朱標有着相似的想法。
伊麗水留下還情有可原,畢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過朱標也有藉口來敷衍他們: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隨意分封?”
“至於北海,苦寒之地將誰封過去都無異於流放,大明豈能苛待有功之臣?”
這個理由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纔臣服,不能因爲分封將人家給逼反了。
只要他們老老實實的,就當他們不存在吧。
至於北海……算了,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
將心比心,誰也不想去那地兒。
這兩個地方解決,剩下的就不是問題了。
羣臣集體通過了這項決議。
之後朱元璋親自出面,將不封之地寫在了皇明祖訓裡。
刑部也將這幅地圖,寫在了大明律裡面。
除了不封之地,羣臣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條件。
藩屬國的世子,必須來大明接受教導。
這也正合朱標的意,於是順水推舟,讓藩屬國世子在大明進學。
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學習過的,不得繼承國主之位。
至於學習什麼,教材其實也是早就準備好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根本法、貨幣等等,也一併在朝堂上提出。
羣臣見皇帝準備的如此充分,就更加明白,這是早有預謀。
這反而讓他們放下心來。
而且朱標拿出來的許多政策,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按照這種規矩來建立藩屬體系,對大明來說還真是一件好事。
具體如何分封,朝會上並沒有討論。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大方針確定,再把規章制度完善。
之後再進行分封也不遲。
不過朱標也明確表示了,第一步就是在南洋分封。
五個親王國,五個侯國,十個伯國。
至於具體名額都有誰,等後續通知。
退朝之後,大分封之事迅速傳遍天下。
朝野對此自然是議論紛紛,但得益於之前的宣傳,反對的人並不多。
大家對勳貴也是充滿了羨慕。
這可是實打實的諸侯王啊。
能夠建立宗廟,光宗耀祖莫過於此。
剛剛經歷過大清洗,驚魂未定的勳貴集團,聽到這個消息後懸着的心都放回了肚子。
大家都明白,大分封意味着清洗的結束,活下來的人都安全了。
但這次的教訓卻足夠刻骨銘心。
剩下的勳貴都變得低調本分起來,在禮部和吏部的書院建成後,紛紛將自家子弟送進去學習。
很多輪休的,自己也主動要求進去學習。
對此老朱非常的滿意,人吶,就得時不時敲打一下。
對於廣大將士們來說,大分封的消息無疑就是一記興奮劑。
還是最高劑量的那種。
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看誰都像敵人。
因爲內部重新穩定下來,朱標下令各軍回到自己的防區。
其實這條命令主要是下給朱棡和朱棣的。
兩人剛剛帶兵回到防區,就被部下集體找上門。
“兄弟們的大刀已經飢渴飢渴難耐了,打一仗吧。”
朱棣二話不說,率十萬大軍向狼居胥山殺去。
早就被打殘了的北元也速迭兒,連夜率領餘部逃竄,連沿途襲擾都不敢。
要知道,沒有了後勤的拖累,朱棣就幹四件事,吃飯、睡覺、修碉堡、打北元。
這些年北元實在是被打怕了。
這次,他在狼居胥山洗劫了一番,又仿照霍去病進行祭天,之後施施然的班師回去了。
另一邊朱棡考慮的就比較多了。
按照計劃,最遲明年年初他就要出兵收復西域。
在此之前,必須要解決河西走廊的安全問題。
對河西威脅最大的,無疑就是斡亦剌(瓦剌)。
斡亦剌很狡猾,自從北元潰敗,他們表現的就很恭順。
尤其是前年,朱棡派人和他們進行了一次‘友好交流’。
結果就是斡亦剌變得更加謙卑了。
這些年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元上,也沒有怎麼理會他們。
這就給了斡亦剌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尤其是大量北元人爲了躲避戰亂,逃到斡亦剌尋求庇護。
此消彼長之下,他們的實力增長非常迅速。
人口和鐵騎,就是一個勢力的膽量。
朱棡很清楚,強大起來的斡亦剌,內心裡對大明並不是很恭順。
當然,他們也沒膽量與大明爲敵。
他們更希望和大明平等相處,表面上我承認你是宗主國,然後大家互不干涉。
朱棡可不是那種無腦之人,他很清楚歷史上草原部族是如何壯大,如何威脅中原王朝的。
弱小時候臣服,躲的遠遠的休養生息。
然後抓住機會一躍成爲草原霸主,緊接着就南下劫掠。
在他看來,目前草原上最符合這個標準的勢力,就是斡亦剌。
既然你有威脅,那就不能留。
不論是爲了河西走廊的安全,還是爲了未來大明的安全,都必須要將斡亦剌打殘乃至消滅。
所以,部下的將士們因爲大分封戰意高昂,他也順水推舟宣佈對斡亦剌開戰。
作爲塞王,他是要有權力先斬後奏的。
之後大軍兵分三路,向着斡亦剌部殺去。
——
這個世界是多線發展的,大明這邊紛紛擾擾,外面也一樣不消停。
比如燕王府如期對次大陸發起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