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高,太高了。

第364章 高,太高了。

解縉又不是不通時務,很清楚加入了某個陣營,在享受好處的同時,就要付出一些什麼。

陳景恪弄出大明週報,又交給他來掌管,他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不過他並沒有直說,有些事情大家心中明白就好,說出來反而落了下乘。

接着,三人就一起商量了週報刊載內容、運營方式以及如何把報紙輸送到全國各地。

關於內容方面,陳景恪提出了六大模塊。

“時政模塊,主要用來宣揚朝廷的政策、動向等,讓世人瞭解朝廷的政策變化。”

解縉搖搖頭說道:“成本太高了,就算陛下同意,內閣和戶部那一關也過不去。”

就好比,四大名著再出名,也從來不會有人拿它們和《論語》做比較。

“學術模塊,主要用來宣揚一些新的學術思想,刊登一些相關的文章。”

“所以,洛陽地區必須做到即日達。”

如果能做到一週,那你就是這個時代的‘口舌’。

想讓天才認輸很難,就算一時輸了,他們也會努力找回場子。

就算是對揚雄那句話有所不滿的人,也只敢說:

詩詞小道,但也不能不重視啊。

“現在朝廷允許人口在一定範圍內流動,又大刀闊斧的調整人口布局。”

陳景恪笑道:“若僅僅只是爲了運輸報紙,就建一條運輸體系,確實沒有必要。”

這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

解縉兩人都愣了一下,不解的道:“還有什麼東西需要運輸的嗎?”

“有些地方一輩子都不相往來,兩地之間很難產生認同感,這不利於國家的一統。”

對於前五條,方孝孺和解縉都非常贊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但解縉並沒有沮喪,反而非常的興奮。

“還可以將一些好人好事刊登在上面,起到鼓勵作用。”

高,實在太高明瞭。

以往他只知道陳景恪眼光高遠,是大明國策的真正制定人。

“中原和江南那幾個靠近江河的省份,必須做到一週內送達。”

詩賦承載的是小道,是用來抒發情緒,發表對某些事情的看法的。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多年,大明週報都將是唯一的報刊。

方孝孺說的更直接:“你和公主就是當今最有名的小說家,將其單獨放在文藝類,是否過於貶低自己了?”

等事情商量妥當,離開陳府之後。

但對於第六模塊,他們卻產生了不同的看法。

接着又討論了報刊運輸問題,在現代報紙就講究一個時效性。

“下一步,他肯定會用這些銅活字,將能刊印的書籍全部刊印一遍。”

“這些人在兩地都有親人,對書信往來需求很迫切。”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紀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的鄙視鏈依然存在。

方孝孺顯然明白他爲什麼會如此,笑道:

“這就高明瞭?以後你會發現,報紙和運輸體系還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單獨爲了報紙運輸,組建一條運輸體系,百官同樣不會同意。

解縉敢保證,現在朝廷應該沒有幾個人意識到,因爲人口流動的關係,民間對書信傳遞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所以必須第一時間就要把報紙送到讀者手裡。

早幾天遲幾天也無所謂。

這玩意兒的威力,只要不傻都知道。

“但誰說這條運輸體系,只能運輸報紙的?”

方孝孺也反對道:“在驛站和漕運之外,另建一條運輸體系實無必要。”

“詩詞歌賦、小說、書畫皆小道,用來娛樂陶冶情操,或者是用來抒發一些感情,還是可以的。”

“陳伴讀此舉真大善也。”

解縉也附和道:“遼東也有這種情況……”

“在送報紙的時候,順便幫人送送信,送一些小件的包裹,完全是可以的。”

都是搞文字創作的,哪來的優越感啊?

見兩人依然疑惑,他就進一步解釋道:

“不說別的,他藉着辦報紙的機會,弄了四十萬枚銅活字。”

將小說弄到了文藝一類。

“用不了多久,製作銅活字的錢就能全部賺回來,還能壓低書籍的價格。”

所以,儘管並不懷疑此事的真假,卻也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做的。

“真正的大道還是策論文章,這一點我們都必須要承認。”

或許經過幾十年的打磨,他也能做到。

“偏遠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送達時間,但最晚也不能超過一個月。”

方孝孺兩人也不禁頷首,事實上從兩漢時期開始,文章和詩賦的作用就已經區分開了。

最嚴重的一次,國外某文學類大獎,因爲有通俗作品獲獎,某嚴肅文學作者拒絕上臺領獎。

文章承載的是大道,是用來治人心治國的。

百姓互相傳遞消息,不利於統治啊。

但因爲職務太低,沒有資格接觸核心層面的事情,並沒有親自見過。

所以,在給大明週報劃分模塊的時候,他將小說、詩詞之類的,放在了文藝模塊。

你做不到,就會被競爭對手淘汰。

“律法模塊,將一些典型的案例刊登在上面,警示世人。”

一個週報,讓朝廷多了一個面向天下人的口舌。

“朝廷將朝鮮王國的半數人口前往內陸,又從內陸遷徙了數十萬人過去。”

“一旦合作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者耽誤了政令傳達,這個責任誰都負擔不起。” “報刊雖然屬於朝廷開辦,但實際上就是一種商品,重要性遠沒有那麼大。”

呸。

但陳景恪卻提出了不同意見:“驛站和漕運牽扯太廣,而且也更加的重要。”

“這兩條運輸體系,不出問題則罷,出了問題就是殺頭大罪。”

“比如方兄的唯物學思想,就可以放在這一塊,反駁他的也可以放在這一塊。”

比起方孝孺,解縉更多了一層震撼與敬佩。

如果能半個月內送到讀者手裡,那就可以說一聲及時了。

天才都是有傲氣的,他自然也不缺。

甚至會有人覺得,不讓百姓互相傳遞消息是一件好事。

解縉才用驚歎的語氣,對方孝孺說道:“陳伴讀太高明瞭。”

“時效性沒有保證,能不能送到也同樣無法保證。”

要知道,他也是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啊。

雖然百官依然會反對,但以陳景恪在大明朝廷的地位,是必然能通過的。

外界吃瓜羣衆只覺得那嚴肅文學作者無理取鬧,但在圈內確實如此。

“就算是通過驛站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

誰不滿敢吭一聲試試,都不用陳景恪出手,周圍人就能用唾沫把他淹死。

所以,他們不需要太考慮時效性。

‘恰到好處’,難就難在這裡了。

可兩則結合,爲了運輸報紙組建運輸體系,給百姓送信解決成本問題。

“對於百姓來說,有了一個穩定的送信渠道,對於我們來說分攤了成本。”

兩人只是沒有想到,陳景恪自己作爲小說家,竟然如此的不給自己面子。

陳景恪笑道:“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爲。我認爲他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單獨組建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運輸線路,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這個‘時’能保持在一個月內,那都是合格的。

但穿越之後,自己也開始搞學術研究才知道,兩者真的不一樣。

“學術文章是大道,然偏於枯燥,只有少數人才有興趣看,可以稱之爲嚴肅文學。”

聽聽這話,充滿了憋屈不服氣,可也不敢否認揚雄的話。

上輩子,陳景恪也屬於吃瓜羣衆。

“民間書信傳遞的頻率越來越高,卻都苦於沒有可靠的送信渠道。”

自古以來統治者一直都在使用這種方式。

能與如此大才同處一個時代,實在是一件幸事。

“還可以順便介紹一下當地的特產,如果能因此增加特產的銷量,也算是造福於民了。”

可別人也在成長,幾十年後陳景恪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實在沒什麼可比的。

如果專門組建一條運輸體系,幫百姓解決這個需求,肯定會遭到百官反對。

“通過報刊,可以讓大家瞭解其他地方的情況,增加國家認同感。”

想讓天才低頭,對另一個人心服口服的自認不如,更是難上加難。

對他們來說,百姓能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想寄信就找人捎帶唄。

爲了運送報紙,又搞起了一條全新的,遍佈全國的運輸體系。

“順便還能將一些法條變動刊登在上面,讓世人懂法。”

兩人越聽眼睛就越亮,方孝孺最先忍不住拍案叫好:

並‘恰到好處’的提出解決辦法。

所以,自幼他就沒有多少朋友。

“景恪的這個想法實在太妙了,我在朝鮮王國待過很長時間,對這一點體會更深。”

信息時代,這個‘時’是及時,是當天。

“我們的報紙別管時效性如何,至少要送到全國每一個縣的。”

關鍵是,這條運輸體系,恰到好處的解決了民間迫切需求。

原因很簡單,和通俗文學一起領獎,拉低了檔次。

“我們主動承攬這個任務,不但能幫百姓解決燃眉之急,還能賺取不菲的報酬。”

但現在這個時代,時效性的這個“時”被延長了。

“詩詞歌賦、小說、書畫是小道,閱讀性和傳播性更強,可以稱之爲通俗文學。”

“大明太大了,一個人想要跑一遍,一刻不停的走也要十幾二十年。”

“很多珍跡孤本,到時候也會有幾十上百本印刷本,不用擔心失傳的問題。”

“海外除了淡馬錫,別的地方只能隨緣了。”

他很清楚,就報紙、運輸體系、銅活字這一套組合拳,就足夠他學一輩子的了。

但現在,解縉是真的服了。

看到那個新聞,他覺得那嚴肅文學作者太過分了。

解縉遲疑了一下,說道:“陳伴讀,小說、詩詞歌賦、書法,皆爲文人作品,與學術分開恐引起爭議啊。”

“比如軸承,出現許多年了,還依然有很多地方在使用老式車軸。”

想通了這一切,解縉看向陳景恪的目光裡,充滿了敬佩和高山仰止。

如果是以前,解縉肯定會懷疑,但現在他只有敬佩。

“景恪做事向來謀而後動,一環扣一環。”

“家書抵萬金,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爲沒有固定可靠的送信渠道。”

“地方特色模塊,介紹大明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的特產。”

今天終於親自感受到了。

這一點,就連最著名的詩人也都承認。

“百工模塊,宣傳一些新的技術變革。”

難怪小小年紀,就能獲得太上皇和皇上的信任,就能一手左右天下走向。

小說寫的再好,也永遠無法達到學術研究的高度。

陳景恪說道:“公家沒有,私人可以啊。”

“但時效性太差也不行,畢竟我們是一份週刊,是朝廷主辦的週刊,不能做的太差。”

你一個臭寫小說的,也配和寫學術文章的相提並論?

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把那個通俗文學作者委屈的,都差點落淚。

“比如信件,現在官吏傳遞信件可以委託驛站捎帶,普通人只能靠商人或者鄉鄰傳遞。”

“第六大模塊爲文藝模塊,刊登一些小說、詩詞歌賦、書法作品等等。”

至於找誰來運輸,解縉和方孝孺覺得利用漕運和驛站體系就不錯。

“很多親人遠隔山海,只能靠書信傳遞消息。”

不如就是不如。

陳伴讀果然不愧是陳伴讀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太周全了。

更何況,大明週報是獨一份的,沒有人任何競爭對手。

朝廷不可能放任私人辦報,也不可能辦好幾份報紙,讓它們相互競爭。

或許會有人不滿,但無所謂了。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兩環罷了。”

“普通人的信件,一兩年能送到都算不錯了。”

陳景恪身在中樞,還要研究學問,卻依然能及時瞭解天下的變化。

就算有人意識到了,也不會放在心上。

“到時候再加上報紙的利潤,足夠我們維持一條運輸渠道了。”

有些比較極端的嚴肅文學作者,公開表達對通俗文學的輕視。

能和大才一起共事,更是幸事中的幸事。

這一刻,他心中充滿了鬥志。

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29章 提防瓦剌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7章 將計就計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372章 永絕後患187.第186章 定黃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29章 提防瓦剌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364章 高,太高了。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370章 新大陸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450章 無題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60章 無題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266章 破王廷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12章 大幕開啓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455章 你死我活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453章 孔第373章 大戰將起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487章 合縱連橫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66章 法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50章 南洋攻略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397章 死有餘辜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457章 佈局開始第403章 借題發揮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313章 見聞第471章 禪讓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400章 秦風無衣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50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