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

聽到交趾這個名字,陳景恪頓時就明白了朱棡的意思。

打中南半島最難的是什麼?

雨林、瘧疾、瘴氣。

雨林環境這個沒辦法,直到二十世紀不可一世的某人類燈塔國,都栽在了這裡。

但對大明來說,這一點反而不太重要。

我們也同樣佔據地理優勢,可以直接從兩廣出兵,距離非常近。

還能從海上隨時發動攻擊。

天天去你的平原上打你,你能在雨林裡躲一天兩天,還能躲一輩子?

當然,大明對周邊國家最大的優勢,其實還是來自於文化上。

可以說,整個東亞都屬於華夏文化圈,交趾也不例外。

這裡的人,對中原王朝有着天然的嚮往。

只要大明的武力值夠強,能打敗盤踞在這裡最強的幾股勢力,就可以對這裡施行統治。

然後繼續對這裡的百姓,施行進一步的教化。

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讓這裡變成大明的領土。

比起雨林,瘧疾和瘴氣帶來的影響更大。

中南半島雨林環境異常溼熱,蚊蟲多的能把人血吸乾。

最可怕的還是蚊蟲攜帶的瘧原蟲。

中原王朝始終無法在這裡站穩腳跟,這兩個難題佔據着很大原因。

瘴氣的問題,前人已經解決了,藿香正氣水。

但對瘧疾毫無辦法。

現在有了青蒿湯,如果能證實對瘧疾有效,那打交趾最後一個難題也攻克了。

難怪朱棡這麼興奮。

陳景恪連忙問道:“伱不會準備現在打交趾吧?”

朱棡笑道:“怎麼可能,人口和土地的清查更加重要,還要打擊江南的士紳宗族。”

“眼下不宜對交趾用兵,否則難保宗族勢力不會和交趾人勾結叛亂。”

“不過可以提前做準備,以防止宗族勢力叛亂爲由,在兩廣駐紮大軍。”

“如此就不會引起交趾人的警惕。”

“私下裡調集軍需物資,打探交趾的情報。”

“同時還能用半年時間,讓北方士兵適應南方環境。”

“明年出兵可一戰而勝之。”

打交趾確實是既定政策,但怎麼打就不是陳景恪擅長的了。

所以對朱棡的策略,他並未說什麼,而是道:

“明年朝廷準備對遼東和高麗動手,兩線作戰是否能支撐得住?”

朱棡說道:“兵力上是足夠的,就是軍需糧草可能會有些麻煩。”

主要是大明這兩年不停的搞內部變革,必然導致生產能力下降。

這是陣痛,沒有辦法的事情。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如果是糧食問題,倒也好解決。”

朱棡眼睛一亮,追問道:“哦,糧從何來?”

陳景恪露出玩味的表情:“從交趾來……這裡大米一年三茬。”

“隨便撒一把種子就能豐收,糧食吃都吃不完。”

“用琉璃、絲綢等貴重物品,問他們換糧。”

“理由也很簡單,大明內部變革頻繁,山東去年又遭了旱災。”

“明年又要打遼東,需要大量的糧草。”

“陛下仁慈,不欲加重百姓負擔,只能問外部購糧。”

“交趾的那些部落首領,爲了享受定然踊躍賣糧。”

“而且這麼做,還能進一步麻痹他們。”

“大明都要問他們買糧食了,肯定無力雙線作戰……”

“明年我們出兵,還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朱棡大笑道:“哈哈,你小子夠陰,我喜歡。”

“我這就給我爹寫信,讓他派人去購糧。”

打交趾很爽,吃着他們的糧食打他們,那是爽上加爽。

朱棡很喜歡這個策略,本來他只是很佩服陳景恪的能力和學問,現在又有些欣賞行事風格了。

——

雖然不能去兩廣,但朱雄英沒有閒着,開始深入民間,瞭解最基層的情況。

他可不是心血來潮亂逛,而是震懾地方官吏,不要在入籍之事上搞鬼。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朝廷好好的安撫政策,到下面執行的時候就全變了樣。

最後事情辦砸了,鍋還是朝廷背。

他的做法確實很有效,尤其是部分比較消極的官吏被處理後,各級官吏再也不敢懈怠。

他還不時的去土人的新村落搞慰問,隔三岔五就有部族首領前來朝覲。

一時間存在感是拉滿了。

以至於很多人對天子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有太孫,是大明的君主。

這其中巴優做出了重大貢獻。

爲了抱緊太孫的大腿,在第一次會議結束後,他再次主動請纓,前去遊說更多的部落。

就連很多兩廣的部落首領,都被他給說服了。

對於這樣的典型,朱雄英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直接給他授予了官職,還是從六品的品級,地位相當於地方知府。

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南方蠻夷部落打交道,宣揚大明的正統地位,同時配合宣政使的教化工作。

這待遇讓巴優激動的痛哭流涕,幹起活兒更加賣力。

而他獲得的優待,也確實讓很多部落眼紅。

嘴裡罵着舔狗,心中則暗暗後悔,爲啥不是自己。

深入民間之後,陳景恪見到不少人明明很瘦,卻挺着個大肚子。

檢查之後,發現這些人普遍有腹水、肝大等症狀。

這時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出現在他的腦海裡,血吸蟲。

一個困擾南方各省兩千多年,毀村滅寨的惡魔。

它對南方的危害有多大呢,說個數據大家就知道了。

建國後統計的數據,有一千一百多萬人感染血吸蟲病。

其危害有多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而南方百姓,足足被這個惡魔侵害了兩千多年。

期間被殺死的人無法計算。

而且它不光寄生在人身上,各類牲畜都是宿主。

前世建國後,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消滅血吸蟲行動。

耗時二十年,纔將這個惡魔給控制住。

後世很多人只聽過這個名字,並不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

陳景恪生活的時期,人們已經不用再擔心血吸蟲,

所以穿越後,這個問題一直都被他忽略了。

此時猛然想起,不禁一陣毛骨悚然。

血吸蟲的傳播途徑很簡單,卻非常無解。

水。

更誇張的是,它能通過皮膚寄生。

也就是說,只要接觸水源,就有可能被感染。

他和朱雄英在這裡呆了幾個月了,雖然一直很小心,可誰知道會不會被感染?

回去之後,他就給所有人做了檢查。

幸運的是,因爲他一直小心,朱雄英等人並沒有感染。

不幸是,隨行人員裡有十幾個出現了異常情況。

他立即開了藥,對這些人進行治療。同時將血吸蟲病告訴了朱雄英等人。

朱雄英也是大驚,沒想到危險就在身邊,慶幸之餘開始關心如何治療。

陳景恪就將前世,防治血吸蟲病的成功經驗,給拿了過來。

雖然他沒有見過血吸蟲病患者,但成功遏制住血吸蟲病,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中醫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中醫研究出了許多針對性藥物。

全生腹水丸、加減胃苓湯、絳礬丸等,治療了大批患者。

陳景恪就是學中醫,這種經典案例幾乎是必學的。

所以,他對這玩意兒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其實說白了就兩點:切斷傳播途徑、對病人早發現早治療。

血吸蟲在人畜體內會繁殖,蟲卵通過尿液、糞便排出,進入水源。

所以,必須將病人的排泄物處理好。

且它們有個致命的缺點,中間宿主單一,就是釘螺。

只要消滅了釘螺,血吸蟲的幼體就無法生存,從而遏制住這個惡魔。

前世我國也是通過消滅釘螺的方法,解決了血吸蟲病。

他將防治血吸蟲病的方法和治療藥方,全部寫了下來。

順便還寫了一些其它寄生蟲的防治和治療方法。

同時,對魚膾、生膾這一類飲食方法,提出了嚴厲批判。

明確指出,寄生蟲九成以上,都是通過這種飲食進入人體的。

他給這本書取名爲《防蟲論》。

書寫成之後,朱雄英立即下令刊印,免費發放給南方百姓。

同時還將此時上奏給朱元璋,建議派醫生過來摸查南方各省感染情況。

並提議將滅殺防治血吸蟲,列入南方官吏考覈。

只是幾日後,一封八百里加急詔書,就送到了朱雄英手裡。

不是處理血吸蟲的,而是緊急召他回京的。

意思很明顯,這麼危險的地方,趕緊回來。

朱雄英首次違抗了命令,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給朱元璋。

大致意思是,知道你們擔心我,我很感激。

但江南百姓何其悲慘,身爲太孫,他豈能置萬民於水火而不顧。

若沒有解決的辦法走就走了,現在有了解決的辦法,他再走和逃兵有去區別。

若他都因爲害怕感染走了,當地百姓會怎麼看怎麼想。

朱家兒孫不怕死,他要留下一起抵抗血吸蟲。

不過作爲太孫,他也不可能一直留在這裡。

信中他保證,等到防治血吸蟲的活動步入正軌,他就回京盡孝。

然後就命人將信送回了京師。

陳景恪得知此事,既感動又欣慰。

小小朱好樣的。

信以八百里加急送入皇宮,朱元璋看到之後又急又氣,但更多的是高興。

“這個小王八蛋,回來看我不打死他。”

馬皇后拿着信,高興的說道:“吾孫成材矣。”

朱標也同樣是既擔心又欣慰,不知不覺兒子已經長大了。

隨後朱元璋又給朱雄英寫了一封信,讓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時也叮囑陳景恪,務必照顧好太孫。

第二天早朝,他當衆宣佈在江南展開滅殺血吸蟲行動,並將此項成績,列入官吏的考覈。

羣臣很是不解,皇帝這是又咋了?

好好的爲什麼突然和血吸蟲幹上了?

還將此事納入官吏政績考評,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不少人站出來反對,認爲此事有待商榷。

甚至很多南方官吏,一樣反對如此大動干戈。

但更多南方出身的官吏,此時站出來支持。

他們都是血吸蟲病的見證者乃至受害者,知道這種寄生蟲造成的危害。

朝廷下這麼大功夫除蟲,受益的是南方百姓啊。

他們要是不支持,會被家鄉人戳脊梁骨的,這輩子都別想擡起頭做人。

事後能不能埋在祖墳裡,都還要兩說。

於是雙方就發生了爭執,眼看就要吵起來。

朱元璋一拍御案,大怒道:“都閉嘴,太孫就在江西,此事乃他親自上書……”

“他給咱說,除蟲之役一日不進入正軌,他就一日不還朝……”

將朱雄英的信拿出來,說道:“你們都看看,咱的乖孫甘冒天險,你們還要反對?”

“咱把話撂在這,在此事上誰敢拖後腿,咱就把誰的皮脫了塞滿稻草。”

放在平時,聽到這個威脅羣臣肯定會瑟瑟發抖。

然而這會兒大家都顧不上這些了,紛紛傳閱朱雄英的書信,看完之後衆人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太孫乃聖君也。

以前他們認爲太子是仁君,後來也回過味兒了。

不能光看一個人嘴上說什麼,更要看他做什麼。

太子是滿嘴仁義,殺起人來從來都不手軟。

太孫不一樣,他在身體力行的去行仁道。

不歧視蠻夷,允其入籍欲用文教教化他們。

這不正是聖人之道嗎?

現在明知道江南有危險,還要留在當地,和百姓共渡難關。

這是什麼?

這是真正的仁聖之君啊。

難怪蒼天都要爲他降下異象,他的行爲確實配得上天命之君啊。

這不正是我們苦苦尋找的明君嗎。

可一定不能讓他出問題啊。

於是,很多大臣上奏,讓太孫回來。

必須立刻馬上回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只要太孫願意回來,啥條件我們都答應。

不就是將治理血吸蟲列入政績考覈嗎?

列,必須列。

誰反對我就和誰拼命。

也有些人站了出來,不過不是要求太孫回來,而是請命前往江西協助太孫。

儘快將防蟲治蟲工作展開,讓太孫儘快還朝。

將太孫叫回來,已經不可能了。

誰都知道太孫不可能回來,那就只能儘快落實防蟲政策。

文官集團在毫無交流的情況下,達成了一致意見。

全力支持太孫。

於是各種防蟲政策一路綠燈通過,沒人有提出反對。

嗯,也不是沒人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朝廷支持的力度還不夠。

退朝之後,朱元璋將徐達、湯和等人留下。

“哇哈哈哈……天德、鼎臣,你們看到了嗎,看到了嗎?”

“咱的乖孫長大了,哇哈哈……”

第15章 太孫伴讀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273章 大課堂第418章 死亡名單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236章 我去第396章 你們太欺負人了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52章 解決之法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41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386章 分封的深層次謀算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84章 徐達還朝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407章 蠹蟲傳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39章 下次一定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87.第186章 定黃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2章 突破口春節快樂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請假一天第451章 勳章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84章 徐達還朝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421章 無題第418章 死亡名單第432章 殷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458章 上鉤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15章 太孫伴讀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79章 他一定沒聽說過慕容垂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4章 力挽狂瀾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4章 奇藥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386章 分封的深層次謀算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431章 良種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464章 送上神壇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60章 無題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