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

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

朱元璋頷首道:“高麗爲藩千年,當地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貿然改變會引起人心騷動。”

“且此地離大明太遠,也難以統治,若不封藩恐不久之後會步入大唐後塵。”

陳景恪點點頭又搖頭,說道:“我贊同陛下前半部分推斷,後半部分有待商榷。”

朱元璋眉頭一挑,心道咱可就喜歡聽你這麼說了。

每次你這麼一說,準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哦?給咱說說你是怎麼看的。”

陳景恪說道:“高麗作爲千年藩屬,當地人已經習慣了向國王效忠。”

“猛然讓他們向遠在幾千裡外的天子效忠,確實會有不適應。”

“大秦一統天下,推行郡縣制也面臨過這種情況。”

“漢朝吸取了秦朝教訓,採用郡國並行制度。”

“慢慢的讓百姓習慣郡縣制,最後削藩成功讓郡縣制落地。”

朱元璋點頭說道:“咱也是這個意思,先在這裡建立藩屬國。”

“至於要不要削藩,以後看情況再說吧。”

陳景恪直接反對道:“不,陛下必須要從一開始就做好削藩的準備。”

“高麗必須被朝廷直管,不可分封出去。”

朱元璋疑惑的道:“哦,爲何?”

陳景恪拿出了自己畫的一張地圖,上面有大明東部沿海輪廓,遼東、高句麗以及日本。

和當前時代地圖的畫法不同,更類似於前世那種。

這不是他第一次畫地圖,朱元璋早就習慣了,所以也沒說什麼。

指着地圖上面日本、苦葉島、蝦夷島、海參崴等地,陳景恪說道:

“陛下且看,大明想要經略這些地方,高麗就是繞不過去的戰略要點。”

“甚至我們可以說,誰擁有了此地,誰就扼守住了整個東北海域的咽喉。”

“這樣的戰略要地,必須掌握在朝廷手裡。”

朱元璋的戰略眼光自然不差,聽陳景恪這麼一提醒,也醒悟過來。

確實啊。

蝦夷島、苦葉島、海參崴這些地方雖然苦寒,可也能生存。

將來也是可以冊封一兩個子孫過去爲王。

關鍵是日本,這片土地纔是最重要的。

高麗就是通往這些地方的鑰匙,自然是掌握在朝廷手裡纔是最合適的。

可問題來了。

“此地離大明太過遙遠,就算以伱之法最終歸於朝廷,治理起來終歸是不方便,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陳景恪說道:“陛下說的是從陸地去高麗,自然路途遙遠。”

“可是從海上走,山東登州離高麗最近處不到四百里。”

“黃河迴歸故道,日後遷都洛陽,政令從洛陽宮經黃河直達渤海,然後換乘海船前往高麗。”

“從黃河入海口到旅順口不過五百里,從旅順口到達高麗也是五百里。”

“一路全是水路,往來非常方便,比起往來兩廣、雲南、四川還要方便,何來遙遠之說?”

朱元璋皺眉道:“海上風浪大,太過兇險啊。”

陳景恪反駁道:“陛下忘了新式海船了嗎,安全性大增。”

“這次護送大明使節團,山東水師就和北元遼東水師進行了一場大戰。”

“我軍主動駛入深海,利用風浪以弱勝強擊敗北元水師。”

“新式戰船纔出現半年多,造出來的多是中小型船隻。”

“據說現在正在造五千料大船,一旦成功渤海、黃海的風浪,將再無威脅。”

“而且青州已經是北方最大的曬鹽基地,稍加發展必是一座極其繁華的城市。”

“有青州作爲支撐點和抓手,可輕易控制住高麗。”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當初設計黃河改道,在青州設鹽場。”

“還有蠱惑咱開海、組建水師、打造新式海船,是不是就已經算到今天了?”

陳景恪倒也沒有隱瞞,說道:“陛下英明,不過要說專門爲了算計高麗倒也不至於,不過是摟草打兔子罷了。”

“畢竟黃河改道受益最大的,還是河南、山東、北平南部以及整個淮北地區。”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英明個屁,被你小子騙的團團轉。”

“走一步看兩步的是人才,看三步的是天才,你小子走一步能看五六步。”

“你準備怎麼安排這塊地,一併說吧,也別一點一點往外擠了。”

陳景恪‘嘿嘿’笑道:“是陛下安排,我只是提點小小的建議。”

朱元璋嗤笑道:“行了,別拍咱的馬屁了,快說。”

陳景恪這才正色道:“陛下擔心高麗復叛,我以爲可能性不大。”

“唐朝時,高句麗、新羅、百濟和中原的交流並不頻繁,當地人對中原也並不嚮往。”

“尤其是高句麗和百濟,更是與中原敵對。”

“就算是新羅,也只是迫於高句麗的壓力,纔不得不向大唐稱臣。”

“所以纔有了後來的降而復叛,讓新羅撿了個便宜。”

“但也正因爲大唐曾經徹底征服過他們,讓他們對中原生出了敬畏之心。”

“即便新羅攫取了勝利果實,也依然不敢真的生出叛逆之心。”

“他們始終向中原稱臣,主動學習中原文化和習俗。”

“經過數百年的同化,尤其是程朱理學的傳入,讓高麗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明。”

“《華夏簡史》的傳播,消除了雙方之間最後一點隔閡。”

“這也是我建議陛下派出使節團的原因。”

“可以說,此時的高麗就是一顆熟透了的果子,等着大明去採摘。”

一席話說的朱元璋也不禁連連點頭:

“有道理,細思確實如此,那你覺得該如何實施統治呢?”

陳景恪說道:“按照陛下之前的計劃,將潭王封在此地。”

“但他這個王只是個傀儡,是過渡性質的。”

“所以,在制度上要做出改變,不能弄成先秦時期的封國,最好效仿漢朝。”

“藩王雖然有極大的權力,但相國等官吏,需要朝廷派遣。”

“然後遷徙高麗百姓到中原定居,現在河南、山東兩省加起來,不足一千萬人口。”

“完全可以在這裡安置百萬人。”

“再從南方人口稠密的地方,遷徙一部分百姓去高麗。” “這次人口清查,定然會查出很多隱戶。”

“這些隱戶都是無地之人,去高麗就給他們分田分耕牛,再分一個婆娘,他們肯定會願意去的。”

朱元璋再次點頭,當初要飯的時候,誰要是給他分田分婆娘,讓他去哪都願意。

“還有大戶人家的奴僕,大明繼承了遼金宋元三朝太多的糟粕。”

“漢唐時期朝廷努力減少賤籍奴隸,隋朝隋文帝更是公開和貴族搶奪人口,不允許貴族蓄奴。”

“據說唐太宗年輕時,因爲家中奴僕太少,土地沒有人耕種,其母太穆竇皇后帶領他們親自種田。”

“只是遼金元乃蠻夷建國,還保留了這種制度。”

“至於宋朝我都懶得再鄙視他們了,他們是第一個主動增加賤籍人數的朝代。”

“甚至一度將平民的地位,貶低到和賤民同等,就這還好意思說自己以文治國。”

“後來大明立國,您老人家日理萬機,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沒顧得上這一塊。”

“這些糟粕制度就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奴僕雖然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卻並不能算是陛下的子民,而是他們主人的私有物品。”

“這叫什麼?這叫與君搶民,他們搶奪了本屬於您的人口。”

朱元璋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聽到後面一腦門黑線,打斷道:

“行了行了行了,咱知道你愛民如子想廢除奴籍。”

“不用拐彎抹角,這件事情又不影響國體,咱就答應你了。”

“你直說,準備怎麼改?”

陳景恪心下一喜,說道:“廢除奴籍,將奴僕改成契約制。”

“契約時間爲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期間要保證奴僕的薪酬和基本的權益。”

“時間到了之後,如果雙方都同意,可以到衙門續約。”

“如果雙方有任意一方不同意,則不能續約。”

朱元璋突然沉默不語,讓陳景恪很是擔憂,莫非他不同意?

哪知,朱元璋卻幽幽的問出一個問題:

“你可聽說過納妾救人的說法?”

陳景恪搖搖頭,納妾和救人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朱元璋嘆道:“當人活不下去的時候,有人遞過來一根稻草,都是活命的希望。”

“尤其是亂世,百姓無立錐之地,男人都活不下去,女人更是悽慘。”

“哪個大戶人家,要是肯廣納妾室廣收奴僕,即便他再刻薄,也會被視爲大善人。”

陳景恪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害怕有些窮人,連做奴僕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這個想法,他只能說很幼稚。

“陛下,大明現在地廣人稀,還遠未到考慮此事的時候。”

“前朝有丁稅,大明準備攤丁入畝。”

“不用繳納丁稅不用服徭役,就算失去土地,百姓還能靠做工勉強餬口。”

“況且,大明未來要給皇子皇孫們建制立國的,又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以晉王爲例,他想在碎葉川立國,就算給他五百萬人都不夠用。”

“您有二十幾個兒子,太子現在有三個兒子,未來會更多。”

“太孫也會有很多兒子,太孫的兒子也會有很多兒子……”

“就大明這點人口,就算再翻十倍,都不夠用。”

“現在咱們多解救一個人,未來就能繁衍出十個人來,緩解大明的人口壓力。”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與之前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的情況,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思想去衡量問題了。”

“陛下,這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您拿出魄力,做前人連想都不敢想之事。”

朱元璋被這一句‘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給說的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推行變革冊封諸王。

然而老朱畢竟是老朱,很快就冷靜下來:

“嘿嘿,一不小心又差點被你小子給忽悠了,什麼做前人不敢想之事。”

“咱只要大明國祚能多延續幾年就滿足了。”

“不過你這個提議確實有幾分道理,攤丁入畝之後,大明百姓身上的重擔減輕了許多。”

“就算真的失去了土地,也能活的下來……”

“嗯,咱想起來了。還要開海,在民間推廣手工業,生產很多商品……”

“如果能賺到錢,肯定會有人擴大規模,僱傭人手做工。”

“如此一來,失地百姓憑藉做工也能活下來。”

“嘿……你小子的算計可真深啊,環環相扣……”

“你能給咱說說,你還設計了那些環節,讓咱也漲漲見識……”

陳景恪憨笑道:“陛下真的太高看我了,有些真不是提前設計好的。”

“世界的規則本就是一張環環相扣的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明之前的變革,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朝局和民生。”

“之後的每一項改革,其實都是之前變革的延伸罷了。”

朱元璋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露出釋然之色。

要是陳景恪真能算那麼遠,他反而要寢食難安了。

只是他不知道,陳景恪是穿越者,是站在歷史高度來做的佈局。

已經不是走一步看五步,而是看的全局,看的幾百年後。

不過陳景恪已經說服了他,廢奴確實會引起權貴和大戶的反對。

可比起當年隋文帝,從士族、勳貴、豪強手裡搶奪人口,難度要小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廢奴的時機也確實成熟了。

以前有人頭稅、有徭役,還有其他各種限制。

真全面釋放奴僕,反而是害人。

現在這些全都取消了,百姓的生活壓力減小。

而且大明現在確實地廣人稀,有足夠的土地分給百姓。

廢奴反而有助於恢復生產,爲後續分封諸王打基礎。

最後一條纔是關鍵的,人口自然優先給子孫後代的封國,你敢和咱的子孫搶人口。

你家族譜是批發的不成?

“好,此事咱會和太子商議,讓他一併拿出改革章程來。”

“等人口和土地清查完畢,和新稅法一起頒佈。”

陳景恪欣喜的道:“陛下聖明。”

朱元璋無視了他的馬屁,說到:“高麗之事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本章完)

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429章 無題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468章 族誅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354章 無題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45章 葬禮?秀場!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46章 血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488章 無間道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298章 無題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88章 強化錦衣衛?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第370章 新大陸第309章 那啥無題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68章 無題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431章 良種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75章 竹書紀年218.第217章 無題第483章 理學之冠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475章 人無信不立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80章 發個單章第461章 無心之過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100.第100章 廷議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354章 無題第54章 目標,倭國第379章 他一定沒聽說過慕容垂第313章 見聞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95章 思想武裝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72章 永絕後患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407章 蠹蟲傳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35章 永恆的變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455章 你死我活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79章 佛教東傳帶來的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439章 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58章 唯儒獨尊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後續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59章 欺老朱年邁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428章 歸來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364章 高,太高了。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23章 再出手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