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

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

幾人這纔想到,確實還沒說完啊。

只是都被攤丁入畝的構思給震撼到,以至於忘了還有精簡這一條沒說。

朱元璋笑道:“一激動給忘了,景恪你繼續說,咱聽着呢。”

陳景恪笑了笑,說道:“賦稅繁瑣,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實物稅上繳的物品繁多,這個方纔我說過了。”

衆人回想了一下,僅僅是農作物就分好幾十類,確實很多很亂。

“其二是稅種,除了朝廷規定的地稅和丁稅,還會加收多種附加稅,比如鼠雀耗。”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來的。

糧食在運輸保存過程中會有損耗,宋朝就將這種損耗轉嫁到了百姓頭上。

最開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後來乾脆朝廷明文要求徵收。

並且將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誇張程度。

繳納一百斤糧食的稅,就要再多給二十斤的鼠雀耗。

總共要繳納一百二十斤。

宋朝賦稅之重,堪稱歷朝歷代之重,那是一點都不帶假的。

元朝時期,雖然朝廷沒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變着花樣的收。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義上沒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種方法在徵收多種附加稅。

政治清明的時期,附加稅和正稅持平。

政治昏暗時期,附加稅是正稅的幾倍甚至更多。

“複雜繁瑣的稅務,既增加了徵稅的難度,也爲官吏提供了貪腐的空間。”

“所以有必要進行簡化……”

“我以爲,可以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爲一條,合併徵收現錢。”

“此法我稱之爲一條鞭法。”

“再結合攤丁入畝之法,將所有的稅統一均攤到天下的土地裡,最後以田稅的方式徵收。”

“最終實現田多者多交稅,田少者少交稅,無田者不交稅。”

朱標讚道:“如此一來,稅制就被簡化爲了田稅一項,且由實物稅變成現錢。”

“既方便了朝廷徵稅,又可使地方官員難以作弊。”

朱元璋說道:“以往雜徵都被地方官吏截留,並未進入國庫。”

“現在將雜徵併入地稅,全部都要上交國庫,可以增加朝廷的稅入。”

“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確實比兩稅法更加高明。”

馬皇后卻有不同的考慮:“好是好,可收穫季節往往是糧食最便宜的時候。”

“如果實行此法,交稅的時候糧商競相壓價,等交過稅再擡高糧價,百姓就要吃兩次虧啊。”

其他人都默然不語,確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可比起優點,這點缺陷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不是馬皇后提,他們壓根就不會在意。

朱元璋想了一下說道:“此事好辦,義倉會在糧食收穫的時候收糧備荒。”

“只需要規定一個最低購糧價格,托住糧價不會降的太低,就可減少百姓的損失。”

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難免,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這時,陳景恪說道:“其實這也是我支持開海的原因。”

“百姓家裡都種的有棉花,但現在棉織品除了交稅,基本只能自用。”

原因很簡單,家家戶戶都種的有棉花,誰還買別人家的啊?

靠城裡人那點需求量拉動消費,只能說在這個年代很不現實。

“但棉布等棉織品,在海外是非常緊俏的。”

“海商收購遠銷海外,百姓就可以用賣布的錢繳納賦稅。”

“糧食可以囤起來,等價格貴了再出售。”

“除了棉織品,別的商品也是一樣的。”

“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其它各種手工品,都有機會賣到海外去。”

朱標點頭道:“這確實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但具體如何施行,還需要詳細的謀劃才行。”

陳景恪決定,再給他們上點猛藥:

“想擺脫王朝週期律,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樣的路。”

“歷朝歷代的財政都繫於土地,土地制度崩潰,國家也就亡了。”

“大明要開源,要給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

“開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條不同的謀生渠道。”

“如此,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風險的能力。”

“就算將來失去了土地,他們還能靠別的方法活着。”

“而不至於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制度崩潰,百姓馬上就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開海容易,引導難。”

“雖然宋朝海貿興旺,可真正從中獲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數的百姓,依然只能靠土地爲生。”

“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導辦法,就會步宋朝的後塵。”

王朝週期律?開源?引導百姓?

聽到這幾個詞,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們平時就在研究這些問題的嗎?

朱元璋幾人表情只是有些興奮,就沒有別的了。

這些問題,大家確實聊到過。

一本正經的上課只是少數,大多數時候就是閒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週期律自然也聊到過。

只是不一樣的是,以前陳景恪只說王朝週期律形成的原因,卻沒有說過破解的辦法。

嗯……也不是完全沒說過,只是籠統的提了一下。

發展生產力,是最有機會打破週期律的。

可問題是,生產力是想發展就能發展的嗎?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體的策略,開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爲土地政策崩潰而滅亡,那我們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辦法。

這個想法確實不錯。

可問題又來了。

朱元璋問道:“可是,如何讓百姓從開海中獲利呢?”

“總不能給他們每家發一條船,讓他們去做海貿吧。”

“噗……”朱雄英一個沒忍住,笑噴了。

看着笑不停的大兒子,朱標只覺得手癢癢的厲害。

朱元璋卻沒有生氣,而是道:“莫非爺爺又說錯了?”

朱雄英搖搖頭,說道:“方法景恪方纔都已經說過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說過了嗎?”

朱雄英解釋道:“棉布啊,讓百姓種棉花織布,把布賣給海商獲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賣的商品需要從民間採購。”

“朝廷引導百姓生產相關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較偏遠,海商可能不願意去。”

“這時候朝廷就要想辦法,幫助百姓把布賣出去。”

“或者引導海商,去一些偏遠的地方採購。”

“總結起來就是,海商是負責售賣商品的人,百姓是負責生產商品的人。”

“如此一來,大家就都能從海貿中獲利了。”

朱標看他得意的樣子,終於忍不住了,呵斥道:

“混賬,怎麼和你皇爺爺說話的。”

朱元璋臉一拉:“伱纔是混賬,你要是能聽懂,也可以這麼和老子說話。”

“你能聽懂嗎?啊?你聽不懂就閉嘴。”

朱標被訓斥的啞口無言,只能求助的看向自家母親。

馬皇后忍住笑,說道:“這麼多人呢,給孩子留點面子。”

朱元璋立即就說道:“就是,這麼多人呢,你都不知道給咱乖孫留點面子。”

“他可是堂堂太孫,不要面子的嗎,有你這樣當爹的嗎。”

朱標懂了,自己是多餘的。

乾脆的閉上了嘴巴。 一旁的朱棡和朱棣低着頭,肩膀不受控制的聳動。

陳景恪也心下好笑,小朱這是離京太久,有些跟不上版本了。

以前的版本他是老朱和馬皇后心中的寶,現在小小朱纔是。

你只能屈居第二了。

不過朱雄英確實聰明啊,自己給他講的東西,他是真的聽懂了。

還不是生搬硬套那種懂,而是和當前的社會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這智商,纔是真正的妖孽啊。

放在前世,可以輕鬆加入某少年班。

也難怪老朱和馬皇后越來越寵他。

這種懂事又有能力的孩子,除了寵着,還能咋地。

不過道理和制度,中間還差着一個實踐,而這隻能靠朱標去摸索了。

老朱是指望不上了,他對經濟確實沒啥天賦。

於是,陳景恪就說道:“如何引導海商和百姓,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此事只能依靠殿下去摸索了。”

朱標收起那一點點小尷尬,說道:“我已經有一些思路了,待我整理出來,咱們再詳談。”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有助於打破宗法制度。”

朱元璋對士紳宗族可謂是深痛惡絕,立即就問道:

“說說,怎麼打破的?”

陳景恪解釋道:“這和人身依附關係有關……”

“在先秦時期,百姓是依附於勳貴階層的,而勳貴向天子效忠。”

“秦漢之際編戶齊民,從廣義來看,百姓是依附於國家的。”

“但從小處來看,是依附於土地的。”

“之後的魏晉南北朝,門閥士族崛起。”

“百姓開始依附於門閥士族,而門閥士族效忠皇帝。”

“到了隋唐時期,皇權強大士族力量開始被壓制,依附關係恢復到了秦漢時期。”

“到宋朝時期,士紳和宗族崛起,百姓的依附關係又發生了改變。”

“百姓開始依附於宗族,然後宗族效忠於朝廷。”

“相當於朝廷和百姓之間,多了一個環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來是朝廷的力量退出鄉間,給士紳宗族留下了鑽空子的機會。”

“二來是單個家庭力量太小,大家需要抱團求生。”

“其實說白了,還是百姓太窮,只能抱團取暖。”

“既然享受了抱團的好處,那就要受到制約。”

“所以,表面來看百姓一家一戶是一個單位,實際上是以宗族爲單位存在的。”

“宗族內部分工是很明確的。”

“比如誰來服徭役,誰來種地,就是宗族說了算。”

“專門服徭役的人,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應役。”

“他家的土地,由專門種地的人幫忙耕種。”

“衙門不會管服役的到底是不是本人,只要人數對就可以了。”

“如果開源計劃能行的通,每一家每一戶都能因此受益。”

“就相當於是強化了家庭的力量。”

“家庭能自給自足了,對宗族的依賴自然就減少了。”

“甚至當他們的利益受損的時候,就敢於站出來反抗宗族。”

“朝廷馬上就要進行清查人口和土地,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向百姓強調。”

“他們是一家一戶,土地是他們家的,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剝奪他們的土地。”

“如果有人敢搶奪他們的土地,朝廷會替他們主持公道。”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申明,不承認宗族之權,只承認一家一戶之權。”

“雖然眼下這條政令會被他們無視,可等將來我們的計劃成功,家庭富裕起來。”

“這條政令就會成爲,套在宗族脖子上的繮繩。”

朱元璋思索良久,才說道:“有點意思,不過開源計劃能否行得通,還尚未可知。”

“眼下不急,先將稅法的事情說清楚吧。”

“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還有別的嗎?”

陳景恪自然知道事情急不來,也沒有再多說,而是道:

“有,如果施行一條鞭法,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地方衙門沒有了經濟來源。”

衆人立即反應了過來,確實如此啊。

地方衙門也需要經費的,以往這些經費是哪來的?

雜稅。

衙門修繕、物資採購、出差的差旅費等等,全都是從雜稅裡出的。

正稅歸入國庫,雜稅歸地方衙門。

這也是爲何歷朝歷代,都沒有辦法禁止雜稅的原因。

現在施行一條鞭法,所有的稅統一徵收,然後歸入國庫。

那地方衙門就一文錢都沒有了。

總不能讓官吏用自己的俸祿,來倒貼給衙門當經費吧?

就算海瑞穿越過來,若不想衙門關閉,都要徵收雜稅。

朱元璋也不禁有些頭大,麻煩,改革實在太麻煩了啊。

然後不禁有些慶幸,還好有陳景恪幫忙出主意。

否則自己一輩子都搞不來這些東西。

朱標也眉頭緊鎖,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

“是否可以採用唐制,按照比例一部分交解國庫,一部分地方衙門自留。”

得到提醒,朱元璋也想起了此事,說道:

“唐朝時期的賦稅,一部分交解國庫,一部分地方衙門自留,一部分送到就近的軍隊充當軍糧。”

“我記得好像是從宋朝開始,纔將所有正稅全部交解國庫。”

“地方衙門想要經費,只能靠加收各種雜稅。”

“大明是否可以恢復此制?”

最後一句話,是問陳景恪的。

陳景恪心道,你們都會搶答了,我還能說啥?

“我也以爲此法可行,允許各州縣截留一部分稅款,充作辦公經費。”

“只是軍需糧草這個,切不可直接由地方轉送。”

“必須要先入國庫,再由國庫調撥給軍隊。”

衆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吃誰的飯歸誰管。

地方直接給軍隊提供糧草,看起來是省事兒了,卻留下了致命的隱患。

軍隊到底是聽中央的,還是聽給他們糧食的州縣的?

如果軍隊和州縣勾結呢?

那就是地方做大,形成事實上的割據勢力。

所以,軍糧必須由朝廷統一分配。

朱元璋欣喜的道:“好,那就這麼辦了。”

“至於州縣各截留多少合適,標兒你要好好調查清楚。”

“還有經費的使用情況,也要有詳細的賬簿。”

“每年押送稅金入京時,將賬簿一併帶來。”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截留的部分就是默認給官吏們的紅利。

所謂賬簿,這玩意兒太容易僞造了,保證查不出任何問題。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比讓官吏開徵雜稅要好的多。

至少截留多少錢,是明面上的帳。

真要允許他們徵雜稅創收,那纔是最致命的。

再好的稅制,用不了幾年就會被破壞殆盡。

祝大家2024新年快樂!!!

順便,今天過節,要陪家人。

請大家允許我請一下假。

不敢多請,就一章的假。

拜謝。

(本章完)

第316章 偉大思想218.第217章 無題第429章 無題第455章 你死我活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242章 新羅婢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後續第371章 澳洲?炎洲!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80章 鑿穿戰術再現第237章 無題第360章 無題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451章 勳章第472章 太聖皇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02.第102章 假鈔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65章 組建海軍第71章 自古以來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43章 暴斃第236章 我去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75章 竹書紀年第381章 屠魷令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11.第111章 出關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455章 你死我活107.第107章第442章 這孩子一定大富大貴第376章 老朱親自斟茶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422章 標題困難戶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43章 暴斃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300章 閃電戰第434章 學傻了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70章 新大陸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42章 無題第25章 明心志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第390章 太子長子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351章 無題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468章 族誅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25章 明心志第372章 永絕後患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00.第100章 廷議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450章 無題第346章 血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3章 再出手第311章 用工荒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