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

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

“大明現在正處在新一輪溫寒變的過渡期……”

“氣溫比之隋唐時期已經涼了許多……”

“隨着時間流逝,最多不過百年,將會徹底進入寒冷期。”

“漢朝時期的極端天氣就會頻頻出現……”

“陛下可以找人翻找一下史書,定然可以從蛛絲馬跡裡,看出這種變化。”

朱元璋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自然不會如此輕易,就相信陳景恪的話。

可陳景恪一直以來的表現,也讓他不敢無視。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

ωwш✿ttkan✿CΟ

那大明的運氣也不好啊。

陳景恪嚴肅的道:“但大明面臨的局勢,比漢朝還要惡劣無數倍。”

☢ тtkan☢ ¢ 〇

“我們的人口比漢朝時更多,負擔也就更大。”

“漢朝時期因爲王景的治理,黃河水患還沒有那麼嚴重。”

“所以,臣以爲有些事情,必須提前佈局。”

朱雄英也是一臉凝重,他已經徹底相信了陳景恪的話。

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懷疑過是假的。

朱元璋久久不語,感情上他比較傾向於相信陳景恪的推理。

可理智告訴他,證據還不夠。

主要是週期太短了,很難說是週期變化,還是異常氣候。

陳景恪也知道自己的證據不足,但沒辦法啊,他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者吧?

華夏曆史確實足夠長,可秦朝時期那幾場大變故,幾乎將先秦史書毀滅的七七八八。

他只能拿漢朝之後的史書記載當證據。

咦,不對,好像還有個東西可以作爲證據。

他連忙補充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情,可以用來佐證溫寒變,且可以查到先秦時期的相關記錄。”

朱元璋問道:“哦,何事?”

陳景恪說道:“犀牛和大象……這兩種動物,喜歡生活在溫度高的地區……”

“陛下可以翻一下史書,漢朝時期中原地區,關於大象的記載就比較少。”

“這是因爲寒冷期,大象和犀牛南遷了。”

“隋唐時期溫暖期到來,大象和犀牛再次北上。”

“在關中乃至山東河南地區,都發現過野生的犀牛和大象。”

“宋朝關於大象犀牛的記載更多,淮水流域生活着大批的野生象羣和犀牛。”

“現在,犀牛和大象的活動區域,已經南遷到了荊襄一帶。”

“而且隨着氣候變冷,還會進一步南遷,最終退縮到雲南一帶。”

“陛下可以查找先秦的史料,看看哪個時期關於大象犀牛的記載很多,大概率就是溫暖期。”

“鮮有這兩種動物的記載,就說明是寒冷期……”

“如果我沒猜錯,這種突然變少和突然增多,間隔的時間應該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間。”

雖然寒冷期到來,並不是所有大象和犀牛都能遷走。

但殘留的那些,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殺光。

所以,寒冷期中原王朝對這兩種生物的記載,相對比少上許多。

朱元璋腦海裡頓時浮出一篇文章,《孟子·滕文公》: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這說明,當時中原地區生活有虎豹和犀牛大象的。

而且定然是數量很多,百姓飽受其害。

否則不會因爲驅趕,就‘天下大悅’。

如果陳景恪說的規律是真的,那通過大象和犀牛出現在史書裡的頻率,確實可以判斷溫寒變的真實性。

不過他並沒有說信還是不信,而是問道:

“還有嗎?”

陳景恪搖搖頭:“暫時只能想到這麼多,如果再發現別的證據,我會稟明陛下的。”

朱元璋點點頭,忽然說道:“你還是沒有解釋,爲何河套地區不能種樹。”

“就算溫寒變是真的,和那裡種樹又有什麼關係?”

陳景恪一想確實如此,他對小冰河氣候的介紹遠遠不足。

於是就拿起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說道:

“溫暖期,氣候會整體變暖,降水線也會往西北方向移動……”

“大概就是在這裡……晉陝和河套的雨水會增多。”

“寒冷期,氣候整體變冷,北方尤其明顯……”

“而降水線也會向東南退縮,大概是在這裡……”

他又畫了一條虛線:

“臣並不知道具體的線在哪裡,這只是大致畫的,給陛下做個參考。”

朱元璋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陳景恪繼續說道:“寒冷期,降水線向東南移動,晉陝和河套地區降雨減少。”

“天氣變冷本就不利於草木生長,加上雨水不足,就更難以存活了。”

朱雄英撓了撓頭,疑惑的道:“漢朝是寒冷期,爲何河套就水草豐美。”

“唐朝是溫暖期,開始荒漠化了呢?”

朱元璋心中讚許不已,果然不愧是咱的乖孫啊,就是聰明。

陳景恪也有點意外,這小夥子腦子很靈活啊。

“草木能保土保水……”

朱元璋和朱雄英都面露疑惑,保土他們知道,保水是什麼意思?

陳景恪頓了一下,解釋道:“打個比方,天上下了十份雨。”

“森林可以吸納七成的水,草原可以吸納五成……”

“到了乾旱時期,草木就可以依靠,事先儲備的水份存活下來。”

“漢朝時期,河套還是草原,晉陝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所以,即便當時是寒冷期,這兩地依然能保持不變。”

“而到了唐朝,因爲無節制的砍伐、墾荒、放牧。”

“晉陝和河套地區的草木大面積消失,導致土地裸露……”

“沒有了草木,天上下十份雨,有九份都流走了。”

“而且這些流走的水,還裹挾大量的泥沙。”

“剩下的一份水,太陽一曬也就沒了。”

“唐宋時期,即便土地荒漠化,河套依然是重要的產馬地和農墾區。”

“單純是因爲降雨量足夠,再加上還能從黃河引水灌溉。”

“可是到了寒冷期,降雨減少,土地荒漠化嚴重,又沒有儲水的能力……”

“基本上很難種植草木了。”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說白了,一切都是因爲人在破壞。

漢朝時期,河套地區人還比較少,草木沒有遭到破壞。

隋唐時期大量遷徙百姓過去,草木就被破壞了。

現在恰好趕上寒冷期,就很難種活草木了。

陳景恪等了一會兒,見他們沒有再提出疑問,才繼續說道:

“現在河套和晉陝地區,還有不少草場存在。”

“隨着氣候的逐年惡劣,當地百姓活不下去,必然會拼命壓榨這最後的綠色。”

“直到最後,整片大地都化爲荒漠。”

“到那個時候,要麼朝廷想辦法將他們遷出來,要麼他們活不下去……”

後面的話他沒說,但朱元璋卻明白是什麼意思。

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會造反。

前世歷史上,明朝晚期動亂最頻繁的區域,正是陝甘。

李自成就是陝地人。

不造反不行,氣候惡劣,連年天災,朝廷又無力賑災,還要徵收各種稅。 百姓除了造反,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朱元璋想的更多,河套可是最重要的養馬地之一。

還是抵抗草原侵襲的,橋頭堡和重要補給站。

如果這裡徹底荒蕪,將直接影響到大明的戰馬儲備。

還會讓大明的邊防,失去一個支撐點。

影響實在太大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溫寒變真的存在。

可作爲皇帝,他要做最壞的打算。

萬一是真的呢?

不敢賭,也不能賭。

如果溫寒變是真的,如果大明真的即將進入寒冷期,北方氣候……

咦,朱元璋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一件事情。

寒冷期北方氣候反常,降水線也向東南移動,那南方呢?

南方受不受影響?

想到這裡,他連忙追問道:“你只說了北方,南方呢?”

“若寒冷期到來,南方會如何?”

陳景恪心道,你終於問出問題的精髓了,也省了我許多口水。

“南方也會受到影響,淮水都能結冰,長江沿岸也會受到影響。”

“但是比北方的情況要好很多。”

“越往南,氣候就越是溫暖甚至炎熱,受到寒冷期的影響也就越小。”

“到時候大明的糧食安全,就只能靠湖廣、江西和兩廣來確保了。”

朱元璋的表情愈發凝重。

靠這三個地方提供的糧食,能維持偌大的國家嗎?

答案毫無疑問,不行。

所以,朝廷必須要想別的辦法。

陳景恪刻意沒有提中南半島,以及南洋列島。

不是不想提,而是害怕這時候提了,會引起朱元璋的誤會。

以爲自己是想引導朝廷南征,故意僞造的溫寒變概念。

若真如此,就弄巧成拙了。

畢竟,他的鷹派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天天給朱雄英講開疆拓土的故事。

朱元璋懷疑他,也不奇怪。

不過他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宋朝時期,中南半島稻米一年三熟,這個事就已經傳入中原。

還引進了占城稻,和中國南方水稻進行雜交。

培育出了生長週期短,口感更好的水稻。

朱元璋可是能寫出皇明祖訓的人,他既然能列出那麼多不徵之國,定然是做過了解的。

對中南半島的情況肯定很清楚。

不用自己刻意去提醒,只要他相信了溫寒變存在。

早晚會將主意,打到中南半島上面。

就算他想不到,自己再找機會提醒也不遲。

反正以現在大明的情況,就算提了暫時也沒辦法南征,不耽誤這一時半會兒的。

還有個原因是,這事兒真不急。

大明至少還有幾十年時間做準備,南征的機會多的是。

現在,先留出時間,讓朱元璋去證實溫寒變的真實性。

接着,陳景恪又講了一些小冰河期的氣候特點。

着重強調了,這個時期的氣候是如何惡劣,生存是如何困難。

並且還拿東漢末年做類比。

從表情就能看得出,朱元璋內心非常沉重。

眼看講的差不多了,陳景恪就果斷結束了今天的講課。

朱元璋又問了好幾個問題,才終於起身離開。

在走之前,還警告兩人:“不要講此事告訴任何人。”

陳景恪自然不會亂說。

朱雄英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也保證不會透露半個字出去。

——

回到自己的寢宮,朱元璋對孫福說道:

“將伺候太孫的那幾個人……嗯,全部送去鳳陽守皇陵吧。”

孫福連忙道:“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朱元璋沒有再說什麼,他本來想將這幾個人全殺了滅口的。

但想想又覺得沒必要。

溫寒變之事,如果是假的,也就沒有保密的必要了。

如果是真的,早晚都要公開。

只有公開,朝廷才能名正言順的做準備。

只是在朝廷做好準備之前,暫時不宜公開罷了。

當然,殺了也沒關係,就是幾個奴僕而已。

只是亂殺人會讓周圍人不安,積累的恐懼多了,容易生變。

且這是伺候朱雄英的僕人,他也不想輕易見血,怕不吉利。

所以,才改口將這些人送到鳳陽守祖墳。

這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隨口處理完,就轉而思考起今天陳景恪說的話。

首先黃河之事是證據確鑿的,是選擇陣痛,還是選擇長痛?

他個人是傾向於短痛的,可這麼大的事情,就算他是朱元璋,也不可能一言而決。

怎麼說服羣臣是個很大的問題。

就算說服了,怎麼改道也是個大問題。

至於溫寒變,這個問題眼下還不重要。

但也不能不管。

還是那句話,陳景恪一直以來的表現,讓他積累的足夠的信譽。

就算如此荒謬的推斷,朱元璋也不敢直接斷定就是假的。

如果是真的呢?萬一呢?

眼下就是最佳佈局的時機。

如果錯過了,那後面就只能硬抗。

想想漢末三國時的情況,他對大明熬過寒冷期不抱任何希望。

提前佈局,或許還有一些希望。

但問題就在於,萬一這個推斷不成立,溫寒變並不存在。

那他做的所有準備,都是勞民傷財。

所以還是要想辦法,來證實這個猜測。

腦子一團亂麻,如果標兒在就好了,還能和他商量一下。

要不叫他回來?

不成不成,朱元璋馬上就否決了這個想法。

溫寒變就算是真的,大明還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

眼下寶鈔最重要。

不過雖然朱標不在,他還是有一個人可做商量的。

那就是馬皇后。

想到自己的賢內助,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就往坤寧宮而去。

(本章完)

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409章 尊王攘夷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84章 兩極反轉第455章 你死我活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第473章 時間是給所有人的107.第107章第457章 佈局開始第421章 無題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2章 突破口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65章 組建海軍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00.第100章 廷議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92章 河西戰略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431章 良種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458章 上鉤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第409章 尊王攘夷第364章 高,太高了。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480章 李善長眼中的大同第368章 謹言慎行第393章 新大陸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373章 大戰將起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439章 無題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381章 屠魷令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38章 聖人言第451章 勳章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第23章 再出手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355章 公平交易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87.第87章 病之源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43章 呂宋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22章 標題困難戶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81章 屠魷令第478章 發表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春節快樂第414章 穢亂宮闈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274章 團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