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府城秋高氣爽。在今天萬里清澈的天空之下,北風撫繞,大江水面煙波縹緲。
年方三十餘歲的英國公張輔,正策馬江畔。此時此刻他不禁翹首迎風,眺望着江面上浩大的船隊。從大江上游調來的大明水師主力艦隊,自武昌府順風南下;鼓|脹的風帆風姿勃發、彷彿一片片白雲。
水上傳來了鼓聲、軍樂,夾雜在車輪舸的“嘩嘩”水聲轉動中,氣勢雄壯非常。
而大江南岸,江、湖之間寬闊的平原上,成隊列的步騎正以數路平行南進。遠遠看去,幾股大軍就像大地上的一條條長龍。
張輔回顧武昌城,還能望到,城門外還有向東面行軍的人馬;那是調往九江府、與京師方向援軍會合後南行南昌府的一路人馬。
“聖上御授張大帥百萬雄兵,大帥必叱吒湖廣,彈指間叫叛軍灰飛煙滅!”部將奉承道。
張輔發出一個聲音表示自己聽見了,但他沒有說話,依舊望着水陸兩軍的形勢。不過他也沒怪罪手下溜鬚拍馬,或許是他自己剛纔心胸舒暢、沒留意將表情流露到臉上了罷。
百萬雄兵有些誇張了,但也差得不多!
張輔到湖廣省治所武昌府之後,花了一陣子才大致瞭解清楚,自己節制的兵馬都在何處、有多少人。算上吳高統率的南路人馬、駐交趾省明軍、大明水師主力艦隊,張輔麾下的水陸總兵力大概有七十萬人!
不管怎樣,張輔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平漢大將軍的兵權。如今大明朝可以調動到湖廣等地的兵馬,大部分都在他手裡了。只要此役獲勝,他將是當今朝廷的第一武臣,絕無第二個可以比肩者!
而他的敵手,便是大明朝的親王、聖上的親弟弟朱高煦。張輔就任平叛主帥之前,朱高煦已席捲西南三省,擁兵三十萬。
非常熟悉的對手。那是在“靖難之役”、“徵安南之役”與張輔並肩作戰的自己人……曾經是自己人。而漢王有多少人馬,也一目瞭然;大明各地的軍戶數量、都是有冊可查的,計算推論一番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漢王若是東進,最多能調動二十餘萬人。
當此之時,大明軍隊無論是京營還是衛所正軍,都俱備相當的戰力,南可入高山叢林平蠻族叛亂,北可擊蒙|古騎兵,絕非歷朝末期的糜爛軍隊可比。至少不是臨時徵召流民、民壯可以抗衡的力量。
所以張輔斷定,此戰官軍的力量將是漢王的二至三倍!張輔心裡認爲漢王善戰,但雙方兵力懸殊兩倍以上,他覺得自己的勝算非常大。
張輔到武昌府,漸漸弄清楚了軍隊具體部署之後,便開始按照他自己的設想來安排。
湖廣等地的官軍,在此之前被人數次插手,經過了前期的調集、兵部兩次調遣,顯然不能盡然符合張輔的想法。他在數日之間,迅速進行了新的部署。
張輔將全部水陸兩軍,部署成爲五路陸地軍隊、兩路水師,共計七軍;將戰場劃分爲了四個地區。
這陣子他正在整頓這多達七十萬人的軍隊,好叫各部人馬到達先期指定位置,便是四個大略地盤;並組成便於調動統率的七路水陸軍。
官軍主力正在往洞庭湖以南地區聚集,這裡將部署平漢大軍的大部分兵力。計有水師主力,部署於洞庭湖及附近的大江、湘江水面;常德府柳升軍十萬人;將會陸續抵達長沙府、潭州府的左副將軍何福軍十萬;正在聚集於嶽州的右副將軍薛祿部十萬人。水陸總兵力三十多萬!
第二處地盤在荊州,有陸師五萬,水師一路。第三處在南昌府,有陳懋、譚忠軍共十萬人。第四處在南寧府、交趾省地區,有吳高軍十餘萬衆,黃中的交趾軍八萬餘。
這些人馬的部署,只是前期的準備。等到會戰之前,張輔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作戰部署,便是聖上和朝廷同意了的大略“合軍決戰”!
張輔能節制的總兵力近七十萬,但他也知道其中有些人馬不中用。比如交趾省的黃中軍,黃中是張輔親自從詔獄裡撈出來栽培提拔的人,主將沒甚麼問題;問題是其中曾經隸屬貴州都司的五萬軍隊,從昆明城撤退的貴州軍譁|變、走散後只剩五萬人,士氣低落忠誠度差……只要他們不投敵,張輔便謝天謝地了,壓根沒想他們幫上忙。
張輔已下令福建兩廣水師,移師至瓊州府(海南島)以西,負責交趾大江水防。並派人去傳令黃中,向交趾軍下達軍令,凡有發現投敵者,上告或斬獲叛|徒首級,皆有重賞;又叫黃中號令將士,漢王叛軍只想驅趕弟兄們造|反送死,叫弟兄們勿要上當枉送性命……
就在這時,張輔聽到北面傳來了急促的一陣馬蹄聲。他與部將們不約而同地轉頭看,便見數騎將士策馬向這邊奔過來了。
當前一騎衝近之後,便勒住馬,那人一邊翻身下馬,一邊喊道:“小的們奉江陰侯之命,前來送奏報,先到了湖廣都司衙門,聽說大帥剛出城,便叫人帶路追趕上來了。”
“拿上來。”張輔道。
來人快步上前,單膝跪地,將漆封的書信雙手呈送到坐騎旁邊。
張輔扯開來看。
吳高寫道,六月中,貴州叛軍攻佔荔波縣;近日末將又得知,田州以西苗疆有城寨,新設叛軍糧倉;我部細作也陸續打探到,叛軍正在向昆明、貴州二地聚兵。從種種跡象看來,末將以爲叛軍主力將從雲南貴州二地向廣西進軍。末將於南寧府,勢單力薄,難以得到增援,將伺機向廣西都司桂林府、或廣東方向暫避,等待大帥部署。
漢王叛軍果然從廣西進軍!那邊遠離大明朝腹地,因爲官軍大軍調動過去十分緩慢,確實是叛軍比較容易出山的地方。
吳高此人一向沉穩謹慎,進取不足;他果然又是這個模樣,遇到優勢的敵軍,便更不會輕易上去拼命了。不過此時吳高的請命,倒是深得張輔的心意。
也幸好是吳高在廣西,不然要是薛祿,如同在四川一樣、先上去大戰再說,張輔會更加頭疼!
此時張輔認爲,在廣西進行一次大軍決戰是沒有完全必要的事。官軍總兵力十分充足,無須進行一場以少擊衆、勝算不大的大戰。
張輔一開始的打算便是,聚集優勢兵力之後,再相機進行一場更有把握的決勝之戰!
他想了一會兒,考慮到吳高的奏報、從南寧府長途送來,來回傳遞書信須得一些時日。給吳高回信,須得抓緊時間了!
張輔馬上從馬背上跳下去,叫人將包袱裡的紙筆拿出來。親兵馬上趴在地上,用背頂着一張白紙,張輔拿起毛筆,等侍衛從水袋裡捧起一鞠水,他便蘸了兩下,便奮筆疾書下筆如飛。
張輔贊同吳高的做法,並建議吳高軍儘量向廣西桂林府方向移動。
他這麼回信,是基於形勢的判斷、與對叛軍企圖的揣測。張輔猜測朱高煦選擇大戰的地方,最可能是在廣西北部、或湖廣西面;叛軍向東進軍廣東福建,或向南攻打兼併交趾軍,其可能性都比較小。
所以張輔才把重兵、先向洞庭湖以南地區聚集。
而江西南昌府只部署十萬人,一則因爲從京師方向來的軍隊到南昌府更近,能更快地整頓成軍。二則也能在東面留一手,以防萬一朱高煦孤軍東進,爲將來的大戰做一些準備;何況軍隊從南昌府西進,南昌軍也能很快加入湖廣重兵的行列。
此時又建議吳高軍伺機儘量向桂林進軍,這樣以來,吳高軍便能從更近的地方參與即將到來的大決戰……
現今漢王叛軍即將南下,張輔決定丟棄交趾省的北面的南寧府屏障;只用水師西進、增援有極少機會發生的交趾防禦戰。
張輔寫好了簡短的回覆,在上面蓋了平漢大將軍印,便遞給身邊的隨從道:“拿本帥的大印漆封,與信使一道,快馬加急遞送給江陰侯。”
“小人遵命!”
張輔自受命平漢大將軍以來,日夜都在思索怎麼對付叛軍的事,很多方略都在心裡。如今獲知叛軍可能南下的消息,他立刻再次下達了一道軍令!
書寫軍令,依然在親兵的背上完成。
張輔下令,已聚集於荊州的水陸兩軍,即日向西、沿大江水陸並進,對四川布政使司發起攻擊!
荊州軍雖然人數最少,但張輔並未叫他們佯攻,而是用“力求突破夔州,進逼重慶府”的言辭。因爲以張輔對漢王瞭解,漢王不可能把捉襟見肘的兵力,分作南北兩面部署,四川肯定很空虛。
夔州等地地形險惡,水師在一些江面水域、沒有縴夫就難以行駛。荊州軍水陸兩軍數萬衆,要攻破四川東面門戶比較艱難;不過張輔的意圖是要荊州軍給予四川足夠猛烈的攻勢,這樣漢王才能感受到腹背受敵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