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能依靠東林黨人嗎?
他們或以道德禮儀標榜自己,或以清正廉潔爲榮,或寬厚仁慈,或嫉惡如仇,的確是一幫君子。
但是,崇禎朝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亂象頻現,君子救不了這亂世!
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個亂世,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英雄,而不是君子。
聰秀絕倫,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能挽國家之危亡,救黎民於水火,方爲真英雄。
東林黨人是君子,但是,君子並非英雄,品德高尚是君子,爲國爲民是英雄,君子注重的是自我修養,只能成就自己;而英雄的成就是救國救民,英雄才能救這亂世。
張斌正是這樣一位亂世英雄,他並不是只講禮儀道德,對翩翩君子他能講禮儀道德,但是,對無恥下作之人,他能比人更無恥下作!
他如果處在當時孫承宗的位置,絕對會興兵清君側,別說是魏忠賢了,就算是皇帝,敢虐殺自己的親友,他都不會坐視。
你敢耍流氓,我能比你更流氓,你敢耍無賴,我能比你更無賴。
魏忠賢這種地痞流氓被他逮手裡,能把人家翔都虐出來,還跟人家講道理,甚至講禮儀道德,有毛病啊!
這就是東林黨人救不了大明的原因,跟地痞流氓講道理,人家能把你翔都虐出來!
當然,英雄並不需要自我標榜,英雄功成之後自有世人傳頌,張斌也不想跟朱慈烺解釋這些什麼君子與英雄的理論,這些解釋起來朱慈烺也不一定懂,英雄自有他來做,而朱慈烺只需做一個好皇帝就行。
他緊接着教導道:“烺兒,你要記住,一國之君,肩負着天下興亡,主宰着億萬黎民百姓的命運,凡事都需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不可憑自己的心性草率從事,不可憑自己的喜好任用朝臣,更不可聽信讒言殘害忠良,因爲你的一言一行都關乎着天下黎民的福祉。“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點頭道:“師傅,我記住了,這個,國家到底怎麼治理呢?”
治國之道,這是個很大的命題,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在摸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者方法各有不同,要把這些全解釋清楚,恐怕幾天時間都不夠,而且,張斌也不是對所有君王的治國之道都有研究,全面論述肯定的是不可能的。
那麼,這個治國之道,要怎麼跟朱慈烺說呢?
他想了一陣,終於想明白了,治國之道千千萬,他也說不完,那麼,就按最有利於自己的來,他教導朱慈烺不就是爲了朱慈烺能按他理想中的方法治理大明嗎。
他想讓朱慈烺怎麼治理大明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參照後世,提倡民主,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國富民強。
他大概組織了一下語言,隨即便鄭重的道:“治國之道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有各自的體悟和方法,可謂千變萬化,要一一分析,那不知道要說多久,師傅只能從根源上跟你說。《孟子》有云: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尚書》也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你首先要清楚老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因爲有了老百姓,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王,所以,治國之本就是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果老百姓過得不好,國家就不得安寧,如果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那這個國家也無法維持下去。“
這個倒不需要張斌做太多的解釋,因爲這時候的大明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老百姓因爲天災人禍所以造反了,再加上外有建奴之禍,整個大明已然風雨飄搖。
朱慈烺重重的點頭道:“嗯,師傅,我知道了,老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那麼,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張斌想了想,隨即分析道:“要想知道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要先知道老百姓爲什麼過的不好。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要豐衣足食便可,我大明立朝之初老百姓的日子就過的比較好,因爲那時候大明地廣人稀,平均每戶都能有五十餘畝地,除去吃喝稅賦還能有結餘添置衣物,所以大明是盛世接着盛世。但是,後面大明人口日漸增加,而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卻在日漸減少,到了現在,平均每戶人家才十餘畝地,多生幾口人就飯都吃不飽,如果遇上天災,再碰到貪官污吏橫徵暴斂,那更是活都活不下去。“
這個也好理解,因爲大明現在就是這情況,但是,有一點朱慈烺卻不理解,他疑惑道:“師傅,爲什麼大明的土地會日漸減少呢?”
張斌連連搖頭道:“不是大明的土地在減少,而是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在減少,因爲大多數土地都被極少數人吞併了,這土地的總量不會多也不會少,他們吞併的越多,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就越少。“
老百姓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他們手裡的土地卻在不斷減少,這樣下去大明遲早要完蛋,朱慈烺就算年紀再小也明白這個道理,這些人是要斷大明的根基啊!
他咬牙切齒道:“是哪些人在吞併土地?”
張斌尷尬的看了他一眼,隨即咬牙道:“烺兒,有些話我本不當說,但是,有些事情你卻必須知道,不然,恐怕累死都治理不好大明。吞併大明土地的就是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大明土地約有一千萬頃,而皇室宗親手裡的就不下六百萬頃,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手裡的土地不下兩百萬頃,剩下兩百萬頃還有一百多萬頃是屯田,真正在老百姓手裡的還不到一百萬頃,也就是說每個老百姓手裡的土地還不到一畝,而一畝產量最多最多三石,一個老百姓一年少說也要吃六石糧,你知道嗎?“
朱慈烺聞言,驚駭道:“怎麼可能,皇室宗親纔多少,怎麼可能佔如此多的土地?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飯吃,怎麼可能活的下去!”
張斌搖了搖頭,鄭重的道:“烺兒,你應該知道萬曆朝給潞王的封地就是四萬頃,福王的封地是兩萬頃,而他們就藩以後還利用自己親王的身份不斷兼併土地,現在,一個親王名下最少有十多萬頃土地,多的甚至有幾十萬頃,一個郡王手裡少則上萬頃,多則上十萬頃,他們下面還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等,現在,大明的皇室宗親足有三十餘萬,他們吞併六百萬頃土地不可能嗎?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飯吃,所以,大半的老百姓都逼的沒了活路,成爲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手下的佃農,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就爲了那一點活命的糧食,豐衣足食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不用去奢望的夢想!”
他平時教導朱慈烺都注重實用性,簡單的算術朱慈烺還是會的,朱慈烺聞言,稍微一打手指頭,隨即便臉色大變道:“這個,這個,師傅,怎麼辦?”
話說到這裡,效果就差不多了,張斌緊接着嚴肅的道:“烺兒,你剛不是問爲師治國之道嗎?以大明如今的情況,唯有發展商業同時開疆擴土纔是正途,老百姓沒錢買衣服穿就發展商業,讓他們賺錢買衣服穿;老百姓手裡的土地不夠,就開疆擴土,讓他們手裡的土地增加,這樣老百姓才能豐衣足食,大明才能天下太平乃至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