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

治國,能依靠東林黨人嗎?

他們或以道德禮儀標榜自己,或以清正廉潔爲榮,或寬厚仁慈,或嫉惡如仇,的確是一幫君子。

但是,崇禎朝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亂象頻現,君子救不了這亂世!

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個亂世,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英雄,而不是君子。

聰秀絕倫,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能挽國家之危亡,救黎民於水火,方爲真英雄。

東林黨人是君子,但是,君子並非英雄,品德高尚是君子,爲國爲民是英雄,君子注重的是自我修養,只能成就自己;而英雄的成就是救國救民,英雄才能救這亂世。

張斌正是這樣一位亂世英雄,他並不是只講禮儀道德,對翩翩君子他能講禮儀道德,但是,對無恥下作之人,他能比人更無恥下作!

他如果處在當時孫承宗的位置,絕對會興兵清君側,別說是魏忠賢了,就算是皇帝,敢虐殺自己的親友,他都不會坐視。

你敢耍流氓,我能比你更流氓,你敢耍無賴,我能比你更無賴。

魏忠賢這種地痞流氓被他逮手裡,能把人家翔都虐出來,還跟人家講道理,甚至講禮儀道德,有毛病啊!

這就是東林黨人救不了大明的原因,跟地痞流氓講道理,人家能把你翔都虐出來!

當然,英雄並不需要自我標榜,英雄功成之後自有世人傳頌,張斌也不想跟朱慈烺解釋這些什麼君子與英雄的理論,這些解釋起來朱慈烺也不一定懂,英雄自有他來做,而朱慈烺只需做一個好皇帝就行。

他緊接着教導道:“烺兒,你要記住,一國之君,肩負着天下興亡,主宰着億萬黎民百姓的命運,凡事都需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不可憑自己的心性草率從事,不可憑自己的喜好任用朝臣,更不可聽信讒言殘害忠良,因爲你的一言一行都關乎着天下黎民的福祉。“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點頭道:“師傅,我記住了,這個,國家到底怎麼治理呢?”

治國之道,這是個很大的命題,歷朝歷代的君王都在摸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者方法各有不同,要把這些全解釋清楚,恐怕幾天時間都不夠,而且,張斌也不是對所有君王的治國之道都有研究,全面論述肯定的是不可能的。

那麼,這個治國之道,要怎麼跟朱慈烺說呢?

他想了一陣,終於想明白了,治國之道千千萬,他也說不完,那麼,就按最有利於自己的來,他教導朱慈烺不就是爲了朱慈烺能按他理想中的方法治理大明嗎。

他想讓朱慈烺怎麼治理大明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參照後世,提倡民主,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國富民強。

他大概組織了一下語言,隨即便鄭重的道:“治國之道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有各自的體悟和方法,可謂千變萬化,要一一分析,那不知道要說多久,師傅只能從根源上跟你說。《孟子》有云: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尚書》也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你首先要清楚老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因爲有了老百姓,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王,所以,治國之本就是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如果老百姓過得不好,國家就不得安寧,如果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那這個國家也無法維持下去。“

這個倒不需要張斌做太多的解釋,因爲這時候的大明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老百姓因爲天災人禍所以造反了,再加上外有建奴之禍,整個大明已然風雨飄搖。

朱慈烺重重的點頭道:“嗯,師傅,我知道了,老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那麼,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張斌想了想,隨即分析道:“要想知道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要先知道老百姓爲什麼過的不好。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要豐衣足食便可,我大明立朝之初老百姓的日子就過的比較好,因爲那時候大明地廣人稀,平均每戶都能有五十餘畝地,除去吃喝稅賦還能有結餘添置衣物,所以大明是盛世接着盛世。但是,後面大明人口日漸增加,而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卻在日漸減少,到了現在,平均每戶人家才十餘畝地,多生幾口人就飯都吃不飽,如果遇上天災,再碰到貪官污吏橫徵暴斂,那更是活都活不下去。“

這個也好理解,因爲大明現在就是這情況,但是,有一點朱慈烺卻不理解,他疑惑道:“師傅,爲什麼大明的土地會日漸減少呢?”

張斌連連搖頭道:“不是大明的土地在減少,而是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在減少,因爲大多數土地都被極少數人吞併了,這土地的總量不會多也不會少,他們吞併的越多,老百姓手裡的土地就越少。“

老百姓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他們手裡的土地卻在不斷減少,這樣下去大明遲早要完蛋,朱慈烺就算年紀再小也明白這個道理,這些人是要斷大明的根基啊!

他咬牙切齒道:“是哪些人在吞併土地?”

張斌尷尬的看了他一眼,隨即咬牙道:“烺兒,有些話我本不當說,但是,有些事情你卻必須知道,不然,恐怕累死都治理不好大明。吞併大明土地的就是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大明土地約有一千萬頃,而皇室宗親手裡的就不下六百萬頃,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手裡的土地不下兩百萬頃,剩下兩百萬頃還有一百多萬頃是屯田,真正在老百姓手裡的還不到一百萬頃,也就是說每個老百姓手裡的土地還不到一畝,而一畝產量最多最多三石,一個老百姓一年少說也要吃六石糧,你知道嗎?“

朱慈烺聞言,驚駭道:“怎麼可能,皇室宗親纔多少,怎麼可能佔如此多的土地?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飯吃,怎麼可能活的下去!”

張斌搖了搖頭,鄭重的道:“烺兒,你應該知道萬曆朝給潞王的封地就是四萬頃,福王的封地是兩萬頃,而他們就藩以後還利用自己親王的身份不斷兼併土地,現在,一個親王名下最少有十多萬頃土地,多的甚至有幾十萬頃,一個郡王手裡少則上萬頃,多則上十萬頃,他們下面還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等,現在,大明的皇室宗親足有三十餘萬,他們吞併六百萬頃土地不可能嗎?老百姓一年才半年有飯吃,所以,大半的老百姓都逼的沒了活路,成爲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外戚宦官和官紳地主手下的佃農,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就爲了那一點活命的糧食,豐衣足食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不用去奢望的夢想!”

他平時教導朱慈烺都注重實用性,簡單的算術朱慈烺還是會的,朱慈烺聞言,稍微一打手指頭,隨即便臉色大變道:“這個,這個,師傅,怎麼辦?”

話說到這裡,效果就差不多了,張斌緊接着嚴肅的道:“烺兒,你剛不是問爲師治國之道嗎?以大明如今的情況,唯有發展商業同時開疆擴土纔是正途,老百姓沒錢買衣服穿就發展商業,讓他們賺錢買衣服穿;老百姓手裡的土地不夠,就開疆擴土,讓他們手裡的土地增加,這樣老百姓才能豐衣足食,大明才能天下太平乃至繁榮昌盛!”

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六章 貪腐之道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七章 裝病拖延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三十六章 唐世濟進去了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七章 安排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七十三章 我連你們一起幹趴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四十一章 匆忙撤退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五十三章 挺進遼河第三章 圍剿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十六章 張斌再出山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六十二章 遼河大捷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們和睦相處吧第四十二章 遼河阻擊戰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三十二章 帶你們回大明(下)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二四一章 從酋長到包工頭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三章 農民軍來了第三〇一章 勸皇上放權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二章 門生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三十一章 帶你們回大明(上)第三章 圍剿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一八九章 張斌掌權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二八〇章 專治各種無賴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六十九章 海盜巢穴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六十五章 犯衆怒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三十六章 唐世濟進去了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二十七章 整頓官場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六章 領先一步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軍閥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一九六章 中興大明從抄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