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

臨近七月,東番的天氣越來越熱,才上午時分,大員城內外便熱的跟蒸籠一樣,站太陽底下都能汗透重衫。

張斌心繫西北災民的病情,這天,聽聞李建木已經將第一批藥熬完,準備去鄉間複診一下,他便帶上李定國等親隨和一小隊親衛跟着李建木一起,打馬往安定而去。

這時候,田間耕作的人終於多了,放眼望去,肥沃的土地上到處都是人影,挖溝的、犁田的、除草的、育苗的等等,各司其職,忙的不亦樂乎。

“哞......。”,正在拉犁的水牛被馬蹄聲驚擾,擡頭髮出渾厚的叫聲,後面扶犁的農夫連忙輕輕在它背上抽了一下,長喊一聲,“籲......。”,催促着水牛前行,水牛老老實實的低下頭,拉着犁繼續往前行去,不在搭理道上的奔馬。

李建木看了看農田中散落的耕牛,不由好奇的問道:“總督大人,這牛也是您給他們配的嗎?”

這會兒牛可不便宜,放眼望去,周圍的農田裡耕牛怕不有數十頭,光這就需要不少銀子了,所以,李建木纔有此一問。

由於是去複診,大家都不是很急,也沒有策馬狂奔,只是信馬由繮,任由戰馬在大道上慢跑,張斌擡頭看了一眼四周,感慨道:“當初剛剛收復東番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多人,也沒有這麼多牛,那時候東番九衛每個衛所都不到一萬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戰兵,屯衛還不到一半,我只是給每個小旗配了一頭牛,每個衛所也就百餘頭左右,經過這幾年增添和繁衍,每個衛所應該都有上千頭牛了吧。”

李建木聞言,不由咋舌,上千頭牛,又是幾萬兩銀子,九個衛所那就是幾十萬兩銀子,這總督大人還真捨得投入啊!

一行人慢慢悠悠,聊了大約半個時辰終於來到當初的百戶所,這時候整個百戶所駐地都沒多少人,可能大家都到田裡耕種去了,甚至連此地的百戶都沒見人影,好在他們對這裡也比較熟悉了,根本不需要人引路,很快他們就來到趙老漢家的院子外面。

很奇怪,竟然沒有人出來迎接,難道里面沒人嗎?不應該啊,院子的門是打開的,屋前的大門也是打開的要是人都出去了,不可能門都不關啊。

一行人下了馬走進院子裡,張斌示意了一下,李定國等人便扯開嗓門大喊起來:“趙嬸,趙伯,趙嬸......。”

“誒誒誒。”他們才喊了幾嗓子,趙家閨女便應聲從屋裡跑出去,看她擼着袖子,手上全是水,應該是在洗菜做飯什麼的。

她跑出來一看,立馬高興的道:“總督大人、老神醫、定國、文秀,你們都來了啊!”

張斌點頭微笑道:“是啊,我們來看看趙老伯,他的病好些了嗎?”

趙家閨女感激道:“多謝總督大人,多謝老神醫,我爹他們都沒事了,昨天就能下地幹活了,這會兒正在地裡忙活呢。”

張斌聞言一愣,都下地去了,那還複診什麼啊。

他想了想,告辭道:“要不我們去別家看看,你先忙去吧。”

他這正要招呼李建木他們轉身,趙家閨女卻招手道:“總督大人,您不用去別家看了,大家都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全下地幹活去了,我這也是趕着回來做飯的,要你們來早一點,我都還在地裡呢!來吧,大家都進來喝口茶,休息一下,正好我剛燒了壺開水。”

一聽這茶字,張斌立馬停住了,倒不是他想喝茶了,他是想看看下面人有沒有上下其手,他定的可是每家一斤芽茶,如果有人拿葉茶甚至陳茶來以次充好,隨便一倒手就能賺上千兩,這個不得不防啊。

想到這裡,他點頭微笑道:“那行吧,我們就在這裡休息休息。”

說罷,他一招手,招呼衆人跟着趙家閨女一起進了屋,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跟着進來了,屋子畢竟不大,如果一下擠進去二十多個人,裡面估計都會擠的走不動路,隨行的親衛都自動留在了外面,只有張斌、李建木和李定國等八個親隨跟着進了屋。

進屋之後,李定國等人便圍着趙家閨女有說有笑的進廚房幫忙去了,唯有張斌和李建木坐在堂屋等着。

李建木坐在小靠背椅上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忍不住又問道:“總督大人,這房子都是您給他們蓋的嗎,上次來的匆忙,都沒注意這些,這房子真不錯啊,我們那邊只有大戶人家才蓋的起這種磚瓦房。”

張斌微笑着搖頭道:“這房子不能說是我們給他們蓋的,是下面各衛所統一組織蓋的,這裡的屯衛反正不用服兵役,田裡沒事的時候閒着也是閒着,我就讓他們組織人手給後來人蓋了些房子,這些我都沒來管過,都是他們自發組織蓋起來的,我也就掏了點制磚瓦的錢。”

李建木聞言,不由崇敬道:“總督大人真是治世能臣啊,我行醫四方,還從來沒見過哪裡的老百姓能有這房子住,更別說病了之後還有人給他們請醫送藥,一般老百姓家裡要是有人得了重病,那非得治的傾家蕩產不可。”

張斌搖頭灑笑道:“不敢當老先生如此誇獎,我也就是運氣好,生在有錢人家,我外公,我父母,還有我兩個哥哥都是賺大錢的,到我這就剩下花錢了,哈哈哈哈。”

李建木聞言,不由跟着笑道:“總督大人,您也太過謙了,有錢也得捨得爲老百姓花啊。”

這時候,趙家閨女已經端着兩大碗茶出來了,農家可沒什麼茶杯,喝茶的時候基本上是用碗。

看着她那小心翼翼生怕燙到的樣子,張斌和李建木連忙起身雙手接過她手中的茶碗,連連道謝。

趙家閨女含笑回了幾句又跑回後面端茶去了,看樣子,她這是準備給每個人都來一大碗,就是不知道她家碗夠不夠用。

張斌端着茶碗坐下來,認真的看了看碗裡的茶葉,又仔細品了幾口,這才放下心來。

茶葉細長,的確是芽茶無疑,茶水略帶清香,證明是新茶而不是陳茶,看樣子手下人並沒有搞鬼,這讓他倍感欣慰。

他跟李建木閒聊了一陣,感覺時間也差不多了,茶水也差不多喝完了,他正準備起身告辭,趙家閨女卻突然走過來,小心的問道:“總督大人,我想留定國他們在這裡吃個飯,您看行嗎?”

這會兒也快午時了,他回去正是準備趕午飯的,不過聽趙家閨女這麼一說,他反而不急着走了。

這災民吃的怎麼樣呢,他開玩笑道:“你這就有點厚此薄彼了,留定國他們吃飯,就不能留我們吃飯嗎,是不是家裡米不夠啊?”

趙家閨女聞言,緊張的道:“不是啊,總督大人,米倒是足夠吃的,就是沒什麼菜,定國他們從小苦慣了倒沒什麼,您這金枝玉葉的,哪能跟我們一起吃這粗茶淡飯啊!”

張斌不由想起了在陳盈盈家吃飯的情景,他不由微笑道:“我以前當縣令的時候也經常在鄉下吃,你要怕菜不夠,我讓他們去買些來,這附近有賣菜的嗎?”

趙家閨女想了想,爲難的道:“這素菜倒不用買,我厚着臉皮去要點,左鄰右舍的也不會不給,只是這肉,得有人家殺豬纔有的買啊,今天村裡好像沒見人殺豬,怕是買不到。其他雞鴨魚什麼的,倒是給點錢去抓就行了,您看,能成嗎?”

張斌含笑點頭道:“有雞鴨魚就夠了,你以爲我天天吃山珍海味啊!”

趙家閨女聞言,激動的道:“那成,我去找鄰家賒點來,您稍等啊。”

說完,她就要招呼廚房裡幫忙的李定國等人去抓雞撈魚,張斌卻是擡手攔住她,隨即朗聲道:“趙如。”

趙如,應聲而入,拱手道:“大人,有何吩咐?”

張斌隨口問道:“出來的時候小六叔給你銀子了嗎?”

趙如連忙往懷裡一掏,掏出一把五兩的小銀錠子,遞到張斌跟前道:“給了五十兩。”

張斌大概算了一下人數,隨即轉頭問道:“趙家嫂子,買五隻雞,五隻鴨,十斤魚,大概多少錢?”

趙家閨女聞言,吃力的算了半天,這才估摸道:“二兩多一點吧。”

張斌點了點頭,直接從趙如手裡取了個五兩的銀錠子遞給他,交待道:“你看定國他們想吃點什麼也一起買點吧,可勁買,別剩下錢啊。”

趙家閨女顫手接過銀子,隨即便招呼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三個小傢伙一起置辦菜去了,至於王尚禮和白文選他們則被她留下來劈柴煮飯,這些小夥子原本就負責給張獻忠做飯,這點小事對他們來說倒不算什麼。

李定國他們這一出去,整個村子那叫一個雞飛狗跳啊,忙活了大約兩刻鐘,他們終於回來了,好傢伙,他們買回來的東西那叫一個多啊。

趙家閨女是左手一籃子青菜,右手一籃雞蛋;

劉文秀是左手五隻雞,右手五隻鴨;

艾能奇則渾身是水,手裡又是草魚又是河蚌,不知道拎了多少;

李定國更奇葩,他竟然拎來一頭小山羊!

這下有得忙活了,一幫人又是殺雞宰鴨,又是殺羊刨魚,弄了將近半個時辰廚房裡才慢慢傳來一陣香氣。

這時候趙老漢也帶着他的兒子女婿回來了,一看這滿屋子人,滿屋子香氣,他們都嚇了一跳,還好趙老漢都見過張斌幾回了,倒也不怎麼怕生。

李建木則趁機拉着趙老漢和他女婿仔細檢查了一陣,發現他們真的已經大好了,這才放下心來。

緊接着,這裡的百戶聽聞總督大人來了,還要留這裡吃飯,又送來了一罈米酒和一串燻肉,這飯菜就更豐盛了。

趙家閨女帶着李定國他們八個一直忙活了將近一個時辰纔將飯菜做好,那傢伙,雞鴨魚肉直接都是用臉盆裝的,一盆一盆端上來,連桌子都擺不下,搞的趙老漢不得不去鄰居家借來一個桌子這才勉強擺下來。

這滿滿兩大桌菜,張斌和李建木倒沒覺着有什麼特別的,趙如和李定國他們差不多也吃習慣了,趙老漢一家人可從來沒吃過這麼豐盛的飯菜,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啊,差點連舌頭都吞下去了!

吃吃喝喝又是將近一個時辰,酒足飯飽,張斌帶着微醺,滿意的回去了。

現在,災民的病也好了,他們也開始耕地種糧食了,這安置災民的事情總算是步入正規了。

接下來將近一個月時間,在李建木的幫助下,後面來的災民總算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水土不服,十多萬災民都差不多遷移到東番來了,東番戰兵數量也因此暴增。

十五萬災民裡面,挑出來的戰兵足有三萬多,再加上原來的三萬多戰兵,東番戰兵的數量差不多都要超過水師的數量了,戚家軍也開始從原來的戰兵中選拔精銳,補充人員。

張斌正在忙活這給戰兵配備武器,安排選拔操練呢,福建那邊傳來消息,李樹初終於到建寧上任了,湖廣那邊也傳來消息,蘄州李氏已經準備好遷徙了。

張斌連忙安排張差帶着手下百餘親衛快馬加鞭趕去黃州迎接和護送蘄州李氏,又帶了李建木直奔建寧府,去歡迎新上任的李樹初,同時也檢查一下李家新宅和建寧製藥廠的建設進度。

建寧府離東番大約有千餘里,走水路乘坐車輪舸差不多一天一夜即可抵達,張斌和李建木等人頭天早上卯時出發,第二天一早不到辰時便趕到了建寧府碼頭。

此時,碼頭上已經站滿了人,聽說總督大人要來,李樹初連忙召集知府衙門大小官員來到碼頭恭候,搞得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趙雲程不得不將都司衙門所有官員也全部拉上了碼頭,其實,他知道,張斌並不看重迎來送往的表面功夫,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人家知府都動了,他也沒辦法,只能跟上了。

張斌倒是被這歡迎場面嚇了一跳,好傢伙,建寧城裡的文武百官基本都來了,搞這麼隆重幹什麼呢?

他本來是想訓斥這些人幾句的,結果,上岸之後,趙雲程一暗示,他便明白了,原來是李樹初不知道他的規矩,冒冒失失的把人全召集過來了。

所謂不知者無罪,人家不懂規矩,教訓他就不好了,再說,他還要拉攏蘄州李氏呢,對蘄州李氏這顆官場獨苗自然不好太過嚴苛,他只是與一衆官員寒暄了一陣,隨後便帶着李建木和李樹初父子去參觀他給蘄州李氏準備的宅院和造藥廠去了。

這會兒給蘄州李氏準備的大宅院倒是建的差不多了,造藥廠也修了個大概模樣出來了,就等着蘄州李氏一族搬過來,便可以開始研製藥丸和散劑了。

...........

推薦一本很特別的書,描寫明朝匠戶的,書名就叫《明匠》,有興趣的讀者朋友不要錯過哦。

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一〇九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六十章 猜忌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們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七十九章 兩場大捷也枉然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六十五章 犯衆怒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三十七章 下臨潼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八十七章 東番兵事(下)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十四章 你偷襲京城我偷襲遼東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二十二章 鴛鴦陣之威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二〇三章 左將軍你有病啊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一八六章 崇禎落幕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第五十章 栽贓陷害第三十四章 我們什麼都沒幹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七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五十五章 暗夜偷襲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陣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二十二章 京城內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