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

朱標回到東宮,把東宮屬官全部喊了過來。

“今日將你們聚集在此,實在是有一件事需要和你們商量,還望各位商討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太子請講,我等必將竭盡全力。”

看着衆人,朱標心頭也不由放鬆,這麼多飽學之士在一起,總會有個說的過去的答案吧。

“我想請問下,朝廷的取才之道!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有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

衆人聞言,沒有立即回話,深思起來。

畢竟這取才之道,乃是國之根本,重之又重,如果張嘴就來,無的放矢,反而會遭衆人恥笑,讓太子看輕。

朱標也不着急,畢竟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坐在書桌前慢慢等待。

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人主動開口。

朱標只好道;

“諸位有什麼想法,但講無妨,今日只是討論,今日之事,任何人不準泄露。”

諸人行禮稱是。

這時纔有人站出,開口道;

“取才之道,本是國之重事,我等不該妄議。不過今日既然太子問起,臣也就斗膽說一下,臣自己的一些微薄看法。”

朱標慢慢喝了一口茶水,聽他接着講下去。

“如今,朝廷使用的乃是薦舉制。這個制度,想必各位也都瞭解。薦舉制形成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雛形。”

“到西漢時,察舉制是薦舉制度發展最爲成熟的時期,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新的朝代當做最重要的人才選拔途徑之一。”

“直至魏晉南北朝的實行九品中正制後,薦舉制才逐漸走向沒落。”

衆人點頭,這是薦舉制的由來,衆人都清楚。

見到衆人認同,他接着說道;

“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薦舉制的主要形式。”

“一般分爲唯賢是舉與唯纔是舉兩種形式。“才”指的是具勝德行,“賢”指的是德才兼備。唯賢是舉在羣雄逐鹿的戰亂時代更爲適用,唯纔是舉更適合國泰民安的鼎盛時期。”

“我大明如今開國不久,這兩種發法都使用過。”

“如今看來效果不錯,確實是爲朝廷增添了不少有識之士。”

朱標點頭,這些他都經歷過,自然知道。

比如那劉基劉伯溫,宋濂,葉琛,朱升等人,都是舉薦這種制度下出來的人才。

“薦舉有三途:禮聘,徵召和舉薦,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如今站在此處的諸位,恐怕都和我一樣,是屬於前兩種吧!”

衆人點頭。

畢竟朱元璋爲了培養太子,給太子配備的師資力量是全國頂級的,放在任何一個小地方,都是堪稱大儒的。

“如今聖上對薦舉制加以改革,舉薦的人才需要考覈,通過之後才能爲官,這也是很好的改良了和完善薦舉制。

“可是薦舉制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這個制度,在戰亂時,由於危機四伏,所以薦舉是把真才實幹放到首位,因此薦舉的人,往往確實是能力出衆。青田劉伯溫,劉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在國泰民安時期,沒有了危機束縛,人的私心和貪慾很快就會暴露出來,薦舉制也就沒有了其存在的理性和公平。”

“薦舉的名額有限,誰不想舉薦自己熟悉之人,親朋故吏,所以現在薦舉上來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德不配位的情況。”

朱標聽得連連點頭,這就是大明如今面臨的情況,

分析的完全正確。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衆人的認同。

雖然他們都是薦舉制的受益者,可是剛纔所說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那你認爲如何?”

朱標問道。問題他都知道,目前就是看看有沒有解決之法。

略一沉吟,此人斟酌說道;

“臣以爲,相對於薦舉制,臣認爲科舉制相比較來說,更爲公平,也是爲天下士子打開了一道大門,將會有更多的讀書人投入其中報效朝廷。”

朱標不置可否,端起茶杯,撥弄茶水。

他怎麼會不知道這些道理,可是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看着朱標不說話,衆人知道,這個答案不能令人滿意。

又有人站出來說道;

“臣以爲剛纔劉大人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的,但是也不是全對。”

朱標放下茶杯,示意他接着說下去。

“薦舉制度是有缺點,可是也不是絕對,它目前最能適合我大明朝廷當前的需求。”

“如今我大明開國不久,百廢待興。從朝廷到地方,需要的是大量的官吏,這些靠科舉制度是萬萬做不到的。“

“科舉制度培養人才的週期太長,短期內不能高效的產出實幹型的官吏。”

“而且蠻夷蒙元的的高危統治下,科舉形同虛設。其後社會動盪, 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無疑就是一種奢侈。”

“當今聖上,在大明開創之初,也曾舉辦過幾次科舉,可是結果呢?諸位想必心裡有數。

如此大的動靜,身在應天府爲官的他們,又如何不知?

對於科舉,洪武三年,聖上曾下旨舉辦科舉,連着舉辦了三年。

在洪武六年,聖上乾綱獨斷又暫停了科舉取士。

是科舉制度不行麼?

不是的,只是因爲科舉考上來的讀書人,都是一羣少年後生,缺乏實際經驗,根本不符合大明朝廷此刻的需求。

看着衆人無人反駁,他接着說道;

“所以,我們不能只說制度,還是要看哪種情形更適合現在的朝廷,要不然與那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何異?“

這人的說法,朱標也是認同,這也是他和皇上一直糾結的原因所在。

現在不是哪種制度更好的問題,都有其好處,可是對於當前的大明,特別是對朱元璋來說,目前這兩種方式,很難滿足他對於人才的要求。

要不然他也不會讓朱標刻意去問林然了。

也是想打開思路,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商討了半天,這些人把兩種制度的利弊都分析了出來,可是卻分成了兩派,各執一詞,誰也說不服誰。

朱標聽的一陣頭大,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啊。

要是這個答案回覆皇上,恐怕林然命不久矣了。

…………

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章 最後的僥倖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五章 最後的僥倖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一章 神級作家系統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