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漢抹了嘴就大罵官府,許良臉色僵了僵,隨後他就沉默了,只是坐在那兒尷尬的看着老漢唾沫橫飛,好在這會讓他叫的吃食也上了桌,便也默默地吃了起來。
實際上開發邊關讓安南百姓進來務工,這還真不能怪到本地官府的頭上,實際上這是許良特意安排的政策,不然的話在本來就與安南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他這個一把手點頭,下面的官員是絕對不敢主動放人進來的。
而之所以定下這個政策,當然不是爲了補充勞動力,更不是對安南百姓的照顧。
實際上這也是許良的目的很不單純,純粹就是爲了以後吞併安南做準備,這些靠近大明的安南邊民因爲距離近的原因,本身就與大明聯繫緊密,把他們放進來務工他們除了可以加深這種聯繫,同時還能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安南和大明的差距。
這種差距並不只是簡單的國力差距,不是誰富裕誰貧窮誰強大誰弱小的差距,而是誰更加先進誰更加文明的差距。
當這些安南的邊民看到大明百姓的權益都有法規保障,都有體面的生活,不用擔心被士紳豪商欺壓,官府會爲他們伸張正義的時候,他們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當他們回頭一看自己的家鄉,從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安南的朝廷也從來不把自己當人的時候,他們又是什麼樣的感受。
他們每天看着大明百姓和自己做着一樣甚至更加輕鬆的活兒,但是卻能拿到的豐厚的工錢,自己卻只能獲得三瓜兩棗,嚴重的時候甚至只能管飯白乾,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遲早會讓他們慢慢清醒過來。
他們會想明白,原來老百姓並不是天經地義要被老爺們騎在頭上,原來一個普通的百姓也能活的非常體面,只不過這種體面只有大明人才能獲得,大明的官府會訂立法規去保護自己的百姓,大明的官府也會爲自己的百姓伸張正義。
那麼問題來了,安南人也想要這樣的法規保障權益,安南人也需要官府爲自己伸張正義,可安南官府能做到嗎。
“雖說老漢我對這個事情很不滿意,但那些個安南人也確實可憐的利害,過的日子比咱們幾年前還要慘的多,那是真的想吃口飯都難,他們過來不說別的至少能混個肚飽,好多人都說下輩子要做大明人,也要過大明這樣體面的日子。
不過這對他們肯定是個奢望了,他們進來都是有時間規定,幹個十天半個月就得回去一趟。
但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有人躲起來想矇混過關就留在大明瞭,俺們這邊都要花大力氣搜查找人然後送回去,而一到這個時候他們那哭爹喊孃的模樣才叫悽慘喲,我看着都難受的緊。”
老漢雖然吃完了,但並沒有離開的意思,而是繼續扯着許良往下聊起來。
而許良聽到他的話也是笑着點了點頭,實際上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把這樣的百姓放回去,他們天然就是安南內部的不安定因素,或許有一天大明渡過關門進入安南,看到的是安南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面也說不定。
在這個民族意識普遍沒有覺醒的時代,大明對諸國精英階層有大華夏理論動搖他們的立場,對諸國下層有現實意義上的制度優勢,如果有一天大明站在了安南朝廷的對立面,真的會有多少人會死心塌地跟着胡家與大明死磕呢。這個事情乃是長遠計,大明需要的是安靜的等待,許良一邊吃着東西,一邊繼續和老漢有一搭沒一搭的往下聊着。
而越是往下聊,老漢也就越是來勁,慢慢的就喋喋不休說起了自己對未來的計劃。
無外乎好好幹活兒攢下餘錢,然後蓋房子添置家產,還要供兒子成家,將來送孫兒上學讀書,讓世代農民的家裡也出一個讀書人,再大膽一點的想法也不過就是學點手藝自己做點小生意什麼的,萬一就真的發家致富了呢?
這些都是一個大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最好向往了,看似普普通通,但已經是他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許良與老漢聊得暢快,但老漢總歸也有活兒幹,差不多了便也與許良告辭,然後就樂呵呵的往廠子裡走過去了,那是他對實現美好生活的奮鬥。
許良一邊吃着東西,一邊盤算着給本地官府打多少分,其實這一趟實地調研結果他還是滿意的,各地吏治情況確實有所改變,說明這幾年自己對官府職能的改革有了成效。
要實現現在這種治理成果,不是原本那種官府能做得到的事情,光是人手就捉襟見肘。
這幾年許良給各地官府都徵兆了大量的士生給官府做事,這些人具備知識素養,可能早期工作會比較生疏,但時間久了慢慢都可以熟悉具體事務,官府的各個政策也就有人手去執行了。
再加上對官府職能的拆分重組,不同衙門的事務更加明晰簡潔,行政效率大爲提高,如此纔有精細化管理的可能性。
更不要說各個地方衙門還有許良拿着小本本給他們打分,這在官員眼裡無異於在拿鞭子抽打自己幹活,他們就是想懶政怠政都沒有空間了,只能老老實實的幹活兒。
總而言之看到這樣的情況許良心裡是滿足的,自己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後面要爭取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了。
而自己走後不指望楊溥能幹的多麼漂亮,只要他能把現狀維持下去,不讓好不容易建設起來的良好吏治崩壞,那就足夠了。
思索着事務,吃完東西之後,許良便起身離開,這麼久過去朱標的答覆也差不多該到了,是時候回去了。
等他走出食攤,旁邊卻有隨行的金幼孜走了過來稟告了一件事情:“撫臺,兩廣衙門傳來那邊有個信過來了,說是有個海外之國的使者從香江登陸了,聽聞撫臺您的名字後,他便向衙門求見您,說是已經等了好些天了,您看要回去見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