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

荷蘭人在朱由檢的忽悠之下,認籌了大量的大明帝國債券並且允許朱由檢將這樣一筆龐大的巨資投入到各類物資的採購之中,。

雖然其中大量的部分都是糧食物資,但是對於一些因爲戰爭而有可能臨時短缺的東西朱由檢也是進行了採購。

商稅方面,隨着大明皇家稅務局在各地都已經進入了有條不紊的正常工作之中。

這一具有磅礴潛力的稅收種類果然沒有辜負朱由檢爲其傾注的大量心血。

目前只是對第一個月各地的商業稅收進行了統一的核算,其就爲朱由檢帶來了一千餘萬兩龍元,也就是大明帝國銀幣的收入。

這樣一來,無疑爲朱由檢對後金作戰提供了更加有保障的底氣。

兜裡有錢,心中就不慌。

天虎軍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換裝,準確說是將大量的米涅步槍從武器倉庫之中取出

派發給那些即將完成新式陸軍規範化訓練的大明天虎軍新兵們。

wωw_тtkan_¢ ○

大量的武器裝備被列裝軍隊,朱由檢也很是緊張,在百忙之中將黃立極從內閣提溜了出來,讓他先暫時將七部的工作交給其他內閣輔臣。

東暖閣內,閒聊幾句稍微緩和了一下大戰之前沉悶的氣氛.

朱由檢就將臉色一正,開始對着黃立極說起了正事。

“朕今天找你主要就是想和你說說這大戰之前,其他地方的問題,接下來大明的關注重點自然是要放在遼東,放在對與後金的作戰之中。

對於朝廷上的事情估計在短期之內都不會視爲重點,你要代朕管好七部之事,尤其是兵部的問題現在也是朕所頭疼的問題之一。”

黃立極遂躬身道:“自當爲陛下鞠躬盡瘁。”.

但也有些疑惑爲何這七部之一的兵部就成爲了眼下陛下所頭疼的問題。

“微臣不知...這兵部...?”

“朕在想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將這些停留在各地的地方軍隊能夠武裝起來,形成一定戰鬥力的同時和天虎軍能夠依舊保持一定差距,未來的戰爭走勢並不明朗。

大明也不可能花大量的銀子留着他們,反而將他們能夠吸納進入天虎軍或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反而纔是最好的..

而兵部如今職能和天虎軍軍部正在不斷的進行高度重合..”

黃立極一聽此話頓時心中明朗,迴應道:“陛下大可不必如此擔心,而今兵部已經按照陛下您的想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在很多地方都更加偏向於對邊關、安南、沿海的一個守備工作,至於軍隊已經在地方開始了小規模的試點整編。”

朱由檢饒有興致的看向黃立極,:“爲何此事朕並不知曉呢?”

“回稟陛下,此事爲兵部在年初時就已經報送至宮內。

可能因爲陛下您忙於其他六部事宜所以一時間忽略此事,但的的確確與您說過..”

黃立極面色不改,儘管知道眼前的朱由檢肯定是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但還是要給個臺階下。

朱由檢一愣,似乎是想起來了什麼。

“那麼現如今這改革進行到了哪一步呢?給朕說來聽聽唄。”

“陛下,如今兵部對於地方軍隊的改革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步,那就是兵權全部交還回兵部。

如果沒有兵部或者皇上您的聖旨兵符,就算地方武將把天說破也不可能再能夠重新調動軍隊。

就算有也不過是小規模的以地方衙門官員剿匪名義的小範圍調動。”

“那朕也就不吝嗇了,向大明各個地方軍隊發行文。

允許各個地方選派青年良將前往京師進入大明皇家陸軍學院修習,允許地方省府在一定範圍擁有開設特色軍隊大學院的自主權,並且允許各個地方在軍備方面擁有一定的獨立權限。

但是你要在行文之中嚴令嚴禁各個地方藉着兵部改革的時機整些不合時宜的幺蛾子。

不然就別怪朕說出去的話也一樣救不了他們的命。”

黃立極點頭道是後領命而去。

對於地方上的放權,朱由檢有着獨到的一些想法。

大明帝國最終還是會走向對周圍地區殖民的路子,海外的地方同樣巨大,如果不能提早的適應這種模式,那麼在通信不發達的今天。

終將會猶如埋雷一般留下隱患。

軍隊方面朱由檢並未指望太多,只是在對各個地方軍隊的職權進行了分離。

地方省府衙門重新擁有了對於軍隊的一定掌控權,但這種權力並不是他們所可以肆意指揮的。

朱由檢設立的由京師朝廷向各個地方的垂直監管部門牢牢的把握着對地方的監督職能。

而對於即將開啓的戰爭,朱由檢有着自己的一套打算。

畢竟,眼下的大明不僅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樹立民衆對於各項新式改革帶來的變化建立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向外界傳達一個訊息。

那就是大明朝廷如今正在改變,無論是百姓的生活還是對外抵禦戰爭的來襲。

都有實力、有信心爲所有百姓打造一個安寧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加之朱由檢進行的各項改革,每個人都可以在如今的大明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地方來發光發熱。

另外一邊,大明正在積極的與蒙古人進行磋商。

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取大明現在最缺少的戰略物資,也就是馬匹。

火器的出現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戰爭的形態,但是如今的交通環境在大明境內雖然已經有了改善。

但是進入後金之後就別指望了。

與蒙古人的交易是建立在剛剛開始的羊毛貿易的基礎上的,主要以山西邊關爲主的互市貿易窗口被重新打開。

草原上的牧民能夠在這樣的機會之中重新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其中不僅僅是大明與蒙古雙方的官方大衆貿易。

同樣包含着囊括了底層牧民的零碎交易。

儘管時間緊,任務重,大明朝廷一時半會並不會準備特別多的商品投入其中,但對於大明朝而言,只要能夠儘快的獲取馬匹,就算是將周邊省份蒐羅一空也在所不惜。

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四百八十七章 火焰彈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案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飄蕩回明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