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

怎能不沉默,怎會不沉默?

在場的大多來自州縣,官員品級大都相差無幾,穿着雖都爲統一的大明紫紅官服,但官服與官服之間卻還有着天壤之別。

大部分來自沿海州縣的官員往往都在官服的細微之處不斷的做改進,整體也顯得十分乾淨,上好的綢緞上身效果極佳。

可那些來自偏遠地區或內陸州縣的官員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官服大多都因爲日常穿着的時常漂洗而顯得有些發白發灰。

僅僅是看外表,就能一眼看出不同州縣之間的差異有多麼巨大。

這就是如今大明的現狀,往往是南方比北方富裕,沿海比內陸富裕,交通的不暢、產業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這中間的差異。

而那些來自陝西的官員就更不必多說,朱由檢甚至還看到有不少的官員身上還打着補丁。

“朕此次召集你們來京,一不會給你們貿然發銀子,二還會在未來從你們身上拿銀子,但朕今天會告訴你們如何發揮自己所在地區的優勢,積極的發展地方,真正的做到爲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百姓。”

臺下的官員有些譁然,但並未喧鬧,一個月以來的研討會他們已經聽過很多次來自各地不同官員所帶來的不同的意見了。

在這些意見中不乏有不少有用的信息,這讓每個官員都感到有些收穫。

只不過他們還在等待,還在等待一個訊息,一個信號。

“可能很多官員會說,這朝廷不斷的從地方收稅而不交還地方,眼瞅衙門都快窮的吃不起飯了還怎麼造福百姓。”

“朕今天在這裡就是要和諸位愛卿講這一點,首先朕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每年朝廷收上來的稅銀都是有去處的,除過軍費和預算內的朝廷開支以外,都會以各種方式轉移給地方,這一點大家不必擔心。”

“而轉移不是說某一州縣今年收上來十萬兩,就還給你十萬兩,而可能是你交了十萬兩卻一分都拿不到,因爲你當地的發展好啊,你們衙門不靠朝廷年終的補貼也能生活的不錯啊;而什麼樣的州縣會拿到這筆銀子呢,那些地域不佳、那些產業還正處於發展期的州縣可能一年只能收上來幾千兩銀子的稅銀,但可能年底就能拿回去數萬兩銀子,這都不一定。”

“這是朕爲諸位愛卿制定的發展第一策,稅銀補貼,此策將涵蓋所有大明州縣及軍鎮,當然軍鎮將單獨由兵部列項計算補貼銀兩數目。”

臺下不少官員頓時喜笑顏開,無一例外他們或多或少都來自大明比較落後的州縣。

既然是探討會,朱由檢早早就立下了規矩,不能只聽不說,既要帶着耳朵來聽朝廷對於地方的好政策,更要暢所欲言。

眼下就有一名州縣官員舉手道:“陛下,如此一來若是有地方官員懶政不作爲,豈不是也能連年靠着補貼過肥年。”

朱由檢爽朗一笑,答道:“若是真有這樣的官員,那可就莫怪朕言之不預了,之前各地都有行文講到將來會在全大明各個州縣設立廉政督查處,此爲大明東廠麾下部門,我希望諸位愛卿將來不要在此處相見。”

此言一出,衆臣皆是心中一驚。

不少官員原本心中撥的花哨的小算盤也在這一瞬間收了起來。

東廠的威名誰人不知。

眼下的東廠詔獄之內可謂人滿爲患,住在裡面那可是高消費。

想要活命就得拿錢,要是真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

估計花錢都難保命,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身死牢獄之中。

誰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而另外一邊還有官員舉手說道:“若是每一年從我所管轄的州縣內收走,到頭來都給了其他州縣,指不定下轄的百姓都會有意見。”

朱由檢聽罷便說道:“並不會,如果你所在的州縣每一年收走的稅銀卻沒有補貼回來的稅銀高,那朕應該爲你高興。

當地的百姓也應該感謝你的努力,畢竟那已經證明你的執政有方,當地的百姓已經過上了相對全大明較好的日子了。”

如此說其實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下面的官員哪個不是在日常政務中起起伏伏數十載,更關鍵的是這一次朱由檢並未挑選那些高居廟堂之上的理論派。

而是貼近民生的實戰派,也就是眼下的這些州縣父母官們。

看在場衆人都略有所思的在思考稅收新政對自己所帶來的改變,接下來朱由檢便拋出了另一個重磅炸彈。

“即日起,所有地方州縣經省發展規劃署許可,皆可在《大明朝廷營商管理法》細則的規定下自行開展具有嚴格限制的、民生保障性的商行,來服務當地百姓的同時在合理的範圍內賺取一定的利潤。”

朱由檢的話猶如一顆驚雷被拋在了臺下官員之中。

所有人難以相信自己到底聽到了什麼?

《大明朝廷營商管理法》?

這是什麼時候行文下來的法條嗎?

什麼限制啊,什麼利潤啊,大部分都被在場的州縣官員所忽略掉了,他們只聽到了部分話語,卻在腦海中共同浮現出了一個詞“地方衙門允許合法經商”。

朱由檢做出的這個決定其實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畢竟在所有內閣官員包括黃立極和七部官員看來,這樣的決策無疑會在無形之中讓地方衙門很容易滋生腐敗。

並且這一類的腐敗和傳統意義上的官員剝削當地百姓或者貪污不同,一旦真的落實到位通常會帶有極強的隱蔽性。

現如今雖然有官員在私底下做點小生意,但那大多都是讓自家族人做些小買賣。

而此次的新政卻完全不同,是徹底的允許了各個地方能夠在一定的範圍內從事經營活動,這意義與以往的新政都有着本質的區別。

臺下頓時舉起了數十雙手。

朱由檢含笑說道:“一個一個來嘛,那邊上的那位愛卿就你先來吧。”

被點到的官員強忍着內心的激動開口說道:“陛下所言當真嗎?地方衙門也能進行經營?若是有利潤也歸屬於地方,朝廷會收走嗎?”

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八章 倒黴的多鐸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五十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四十章 宴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談商業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