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

吃飯問題,是眼下大明朝最大的問題之一。

當然了,這樣的問題也不是大明朝一家獨有,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會是最大的問題,畢竟民以食爲天的規矩是永恆不變的。

朱由檢終於在朝堂之上,將徐光啓提溜了出來,當前正任職禮部侍郎的徐光啓,在史書之上也是赫赫有名。

作爲明末爲數不多的科學家之一,實在長得算不上好看。

暖閣中,朱由檢默默注視着眼前的長相平庸的男子,心中藏着很多話,但作爲皇帝的他還是在等待徐光啓主動開口。

“陛下,臣徐光啓覲見。”

“免禮。”

當徐光啓站起身來,卻看到了朱由檢直勾勾的眼神,這種不加掩飾的目光注視下,讓徐光啓感受到了一些不舒服。

可爲人臣子的徐光啓眼下只不過是禮部一不大不小的普通官員而已。

在聽到朱由檢要召見自己的時候,徐光啓一瞬間都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說來負責傳話的太監對徐光啓可謂頗爲鬱悶,按理來說,禮部侍郎也算朝廷不小的官員了,就算你不在禮部坐着熬下班。

但你起碼得在家啊,這到了府上,看門的丫環說自家老爺上朝之後就沒見回來。

這可急壞了負責傳話的老太監,不過作爲在魏忠賢麾下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老太監也是機靈的緊。

見自己恐怕一時間是難以找到徐光啓了,立刻向東廠求援。

一瞬間京城的東廠廠衛魚貫而出,多方打探最終居然在大明皇家圖書館找到了徐光啓,聽負責打理館內事務的小吏所說。

這徐光啓在圖書館內泡了有段日子了,自從圖書館逐步開始試點開放,徐光啓就早早的找關係辦出了讀者證。

每天除了睡覺要回府,就連吃飯動不動也是差人送來。

“徐愛卿可知當下朕的大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徐光啓有些疑惑不解的看向朱由檢。

內心不禁想到,這是什麼詭異的問題?眼下大明的問題還能少嗎?這不到處都是問題嗎?

可要說最重要...

徐光啓掩口輕輕咳嗽了一聲後便開口說道。

“回稟陛下,依微臣拙見,眼下大明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便是糧食問題,只要能解決百姓饑荒,想必大部分問題都能隨之迎刃而解。”

朱由檢的眼睛更加亮了,忍不住點頭說道。

“糧食問題的確是朕所思考的第一要務,那徐愛卿可有辦法?”

“回稟陛下,這糧食問題恕微臣無能爲力,畢竟誰也不能憑空變出糧食,可據臣所知,這前來行商的泰西諸國,前幾年帶來一種農作物,名爲甘薯,此物不僅耐旱,並且對土地的要求也是極低,就是山地、坡地那些此等田裡也能種植,並且無須太多精力打理就可以有個不錯的收成。”

甘薯?

朱由檢一愣。

這不就是後世的紅薯嗎?

“徐愛卿所言爲真?大明現在可有人進行過種植?”

“據微臣瞭解,甘薯這一作物已經在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開種。”

“好啊!好啊!”

朱由檢爽朗的笑聲讓徐光啓有些微微發愣。

“朕明日就着內閣擬旨,徐愛卿調至即將成立的大明農業部任農部尚書,一方面監管戶部今年的田畝清查工作,一方面隨着清查給朕將這甘薯!推廣至大明所有地方!告訴當地官府官員,這甘薯乃高產耐旱的糧食作物,此物的種植關係民生大計,不得有誤!”

徐光啓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被皇帝召見來走了一圈,問了幾個問題,就原地從侍郎變尚書了?

雖然是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可耐不住級別高啊!

這一看就是和六部齊名的獨立部門,近些日子來這樣的部門成立的還少嗎?

暖閣內,朱由檢和徐光啓聊了很多,不經意間時間不斷的向後推移,宮女在一旁端茶倒水,瓜果點心也接連端進暖閣。

第一次感受到皇帝重視的徐光啓,就這樣和朱由檢邊吃邊聊一直到深夜。

“徐愛卿,這甘薯的推廣種植依愛卿看來,需要多長時間啊?”

“回稟陛下,這甘薯種植方法簡單,甚至都不需要手把手的去教,只要當地負責農業的官員願意配合,不出五年,這甘薯就可在大明各地生根發芽。”

“五年?”

朱由檢輕輕搖了搖頭。

“朕給你三年的時間,但朕也明白此事並非簡單之事,所需銀兩由內帑開支,所需人手由吏部協調,若缺乏政策則由內閣補充。”

“徐愛卿,大明..等不起了啊!”

語重心長的朱由檢此番話語,讓徐光啓頗感意外的同時感激涕零,跪在地上行禮謝恩。

朱由檢對徐光啓的瞭解不算少,知道這是明末難得的科學家的同時也是實打實的務實能幹的官員,精通的不僅是農事,還有火炮製造這一硬核軍事技能。

技能點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令人很難相信徐光啓能夠同時具備這兩種不同的技能。

朱由檢起身扶起徐光啓,君臣之間的信任感就這樣在這種類似於託付的場面中建立起來,這讓徐光啓一瞬間感到自己身體裡涌現出一股使不完的勁頭。

告退之後。

朱由檢看着徐光啓的背影陷入沉思。

“人才啊..朕的火炮未來夢想就得靠這樣的人才啊...”

次日,朱由檢繼續叫停了早朝。

要說這大明的早朝可是真的早啊,來上朝的官員經常渾渾噩噩不說,就連他這個皇上。

每每早朝之時,都有一種前世在讀大學時上早八課的感覺。

只不過這要比早八還要早。

但被繁雜事務摧殘已久的生物鐘,還是早早的喚醒了朱由檢,今天還有要事,朱由檢不敢久睡。

因爲,畢自嚴終於被朱由檢從遼東拽了回來了。

整天喊着清正廉潔的東林黨被下了詔獄,官員問題上,眼下的朝廷說缺也不缺,說不缺也很缺。

於是不忍心放着人才在外不用的朱由檢,就將畢自嚴先提溜了回來。

按照歷史軌跡,這畢自嚴原本早都該官至戶部尚書,精打細算,嘔心瀝血的替崇禎皇帝敲了一輩子算盤。

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九十九章 輿論造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五百零六章 絕對不虧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七十四章 復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