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

隨後的議事之中,朱由檢再一次深入的和張倫探討起了蒙古治理的各項方針細節。

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協定之中已經提及到的問題,更是要作爲重中之重來把握,畢竟如果不重要的話,也就不必費這些功夫來擬定協約從而實現對蒙古的合理統治了。

對蒙之策的制定首先要從分析現如今蒙古草原上的情況開始。

首先朱由檢所想到的就是現在蒙古草原之上混亂的依靠部落管理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蒙古人掌權的時候就已經呈現出逐漸崩潰的態勢了。

更何況經過達巴拉乾和呼圖克圖兩個人對韃靼蒙古的進一步清洗,可以說現如今的蒙古草原就連部落管理制度都已經開始了逐漸的淡化。

這就給大明推進,執行新的蒙古政策提供了最好的時機,在蒙古部落時期,每一個標準的被承認的蒙古部落一般來說大概總體的人數應當在幾千人左右。

而在漠西蒙古,呼圖克圖當初一呼百應要求所有部落出兵與其一同出征韃靼蒙古的時候,每一個部落就要有大概一千人左右的男人跨上戰馬成爲騎兵,組成大軍。

可不僅僅是部落,還有更大的一個級別是蒙古部族。

類似於之後的達巴拉幹所率的察哈爾部,就是標準的部族形態,往往人數更加龐大,甚至有不少的附庸部落和地盤。

一般來說,當草原上的一股勢力達到部族的形態時候,這個部族的族長往往就已經擁有與大汗相差無幾的權力了。

如果大汗...實力太過強大(類似於成吉思汗)除外。

從模式,迴歸到問題本身。

朱由檢和張倫其實心裡大概都明白一些,現在蒙古部落爲什麼難以管理,其實不僅僅是因爲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問題。

還有一部分的問題其實來源於生產方式的差異性。

與大明的百姓不同,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們可是以遊牧來生存的,這種生產方式註定與大明所習慣的農耕方式有着根本的區別。

遊牧,代表着人口流動。

而人口大面積的流動,則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可控,代表着很多時候中央權力都很難管轄到某一個牧民身上。

可能今年你去看的時候,這個部落還在這裡,這個牧民還在這裡。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

都不需要一年,或許只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之後你再去看的話,有時候不僅僅是這個牧民不見了,可能這個部落都在草原上消失了。

這樣不斷的遷移,當然也是遊牧的蒙古人所習慣的生產方式。

但大明的百姓卻不同。

農耕模式下,所有的百姓都是需要土地來作爲生產工具的,所有百姓都需要依靠田地來給自己提供生存下去的糧食。

這就導致他們輕易不會離開自己所處的地方。

爲何大明農稅總比商稅要好收,那就是因爲造冊登記之後,往往十年、二十年過去,當初的那一戶人家可能依舊還在那裡生存。

不會遷移,就幾乎不會帶來什麼統治風險。

可蒙古人不同。

他們是要在草原上游走放牧的。

張倫先開口向着朱由檢說道:“陛下,臣以爲,在設立行省的同時應當繼續向下按照大明的管理方式一般,設定州府、縣、乃至鄉村,不准許在這個區域內的牧民擅自跨區域流動。”

朱由檢先是點了點頭,認可了張倫的說法,隨後又有些疑惑的再度開口說道:“這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生活習性相差甚遠,若是輕易來修改掉他們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不滿出現。”

誰料張倫卻是表情嚴肅。

轉而說道:“回稟陛下,臣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如何規避這種問題。”

“愛卿請說。”

“臣以爲既要限制蒙古人遊牧的腳步,避免持續出現大規模的遷移,又要給予一定的緩衝...例如:通過設置大量的蒙臣位置,讓其自行管理,但最大的權限只能到州縣一級,隨着給這些蒙古人一定的地盤管理權力,他們會比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的位置。”

朱由檢聽明白了,頓時爽朗笑了一聲:“愛卿此策,的確不錯!”

儘管習俗不一樣,儘管模式不一樣,但這依舊是在一定層面上降低了蒙古人的流動性,對於現階段的大明來說這也足夠了。

畢竟大明哪裡有這麼多的漢臣官員能夠用在蒙古這樣的地方上呢?

隨後張倫又一次說道:“陛下..隨後的一步便是要控制整個蒙古軍隊,嚴禁這些蒙古牧民好日子還沒過幾天,提起刀來就是騎兵。”

這番話其實說的很有道理。

蒙古人和漢人的生活習性不一樣,大明的士兵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的,尤其是像天虎軍、平南軍這樣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學習的。

可蒙古人不一樣。

所以依照張倫隨後所說的策略,朱由檢也心中有數。

要對蒙古人進行第一次的改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整個蒙古三個行省的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都不能夠在所轄的地區內調集軍隊,更不能隨意要求牧民轉化爲騎兵。

同時要在草原上繼續設立大量的戍邊衛所,以戍邊師的軍事力量來對一定的區域內進行管轄。

只不過原則上這個區域將會是很大的。

朱由檢畢竟短期之內也拿不出這麼多的戍邊師將士灑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這種對蒙古人軍事力量的限制將不僅僅針對蒙古人自己,其中最關鍵的是對於漢人官員也同樣做出了嚴格的管制。

問題不能出在蒙古人身上,更不能夠出現在漢臣身上。

話說到這裡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

朱由檢點了點頭後衝着張倫開口說道:“愛卿今日就在宮中陪朕一同用膳吧,朕還有好些問題想要和愛卿聊一聊呢...”

一聽這話,張倫頓時是面色漲紅。

連忙躬身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一君一臣兩人就這樣從東暖閣啓程回宮中用膳,而朱由檢也罕見的沒有乘坐龍輦,而是與張倫一同步行前往。

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之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火車第一百三十四章 工業規劃出爐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五百章 沒轍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七十一章 飄蕩回明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